#dumpling

篩選器
Spotify
iTunes
Instagram
PIXNET
YouTube
Dailymotion
1 天內
1 週內
1 個月內
1 年內
關聯性
評分
發布日期
觀看次數
自從「No.40 Beimen #北門室食 」 搬到西大路之後 都久久吃一次體驗好棒 都只吃煎餅菓子 還有多合一的味噌湯 裡面酥酥脆脆的那個好喜歡 有點像油條但我...
自從「No.40 Beimen #北門室食 」 搬到西大路之後 都久久吃一次體驗好棒 都只吃煎餅菓子 還有多合一的味噌湯 裡面酥酥脆脆的那個好喜歡 有點像油條但我知道不是 (不知道專有名詞) 自助區有手工拌炒的辣椒可取用 很辣的那個「朝天椒」 (這次要點一直想不起來) 點餐的時候要跟櫃檯說 才會特別給 服務介紹都很細心推推推 ⚠️粉絲專頁點這邊 no.40_beimen 🙋🏻‍♀️假日人潮好猛整個被嚇到好險等待時有座位 💁🏻快TAG愛吃類蛋餅的朋友來試試巨大煎餅
(🔈開聲音超酥) 「 #新巧味肉圓 」在光復路上 旁邊是 #阿富魯肉飯 另一邊是 #夜來粥 有賣酥皮肉圓很特別 偶爾吃到覺得新奇 下面滿滿蒜泥吃起來很爽 鴨...
(🔈開聲音超酥) 「 #新巧味肉圓 」在光復路上 旁邊是 #阿富魯肉飯 另一邊是 #夜來粥 有賣酥皮肉圓很特別 偶爾吃到覺得新奇 下面滿滿蒜泥吃起來很爽 鴨血臭豆腐也很厲害 那個湯會想要喝 然後裡面有放榨菜 賣的品項有點多 已經忘記為什麼會來嘗試了 就吃過一次 🙋🏻‍♀️新竹哪兒有賣酥酥脆皮的肉圓嗎彰化那種? 💁🏻歡迎留言分享酥皮肉圓想嘗試看看
想吃港式很久了 先來一餐「 #良家港式手工點心坊 」 當然「 #老港陳 」 跟「 #竹美茶餐廳 」原本也在名單 但考慮到也想吃湯包 似乎就剩下良家了嘻嘻 這家湯...
想吃港式很久了 先來一餐「 #良家港式手工點心坊 」 當然「 #老港陳 」 跟「 #竹美茶餐廳 」原本也在名單 但考慮到也想吃湯包 似乎就剩下良家了嘻嘻 這家湯包真的好好吃喔 辣椒醬也真的很夠味 會噴火的那種辣度超棒 「⭐️蝦王燒賣」也超好吃 時隔多月終於又再吃到 肉餡滿滿調味又棒 新品的雲吞就還好 特色較缺乏會想把胃留給別的 🙋🏻‍♀️「⭐️蝦王燒賣」和記憶中一樣神好吃! 💁🏻快TAG喜歡港式手作點心的朋友來大點一波
「 #滿素園 」位在金城一路 每次吃 #橄欖樹廚房 都會看到對面的這家素食 上次吃隔壁 #李媽媽餃子館 的時候 就決定找天中午吃吃看好了 沒有特別喜歡吃素食 ...
「 #滿素園 」位在金城一路 每次吃 #橄欖樹廚房 都會看到對面的這家素食 上次吃隔壁 #李媽媽餃子館 的時候 就決定找天中午吃吃看好了 沒有特別喜歡吃素食 但還是想試試味道 「藥膳系列」湯頭非常回甘 然後有素的餛飩很酷 還有紅油抄手 外觀真的很難看出是素的 然後可以加一顆蛋 沒有滷蛋 但有水煮蛋可以點 🙋🏻‍♀️偶爾吃吃素食好像還不錯 💁🏻是說紅油抄手也長得太不像素食的樣子了吧
有時候中午 #不餓門 吃膩 會選擇吃「 #一番手工水餃 」 剛好去的時候都沒什麼等 有高麗菜和韭菜 餡料都非常紮實包滿滿 韭菜味很濃厚 這家沾醬的辣椒很辣 嘴唇...
有時候中午 #不餓門 吃膩 會選擇吃「 #一番手工水餃 」 剛好去的時候都沒什麼等 有高麗菜和韭菜 餡料都非常紮實包滿滿 韭菜味很濃厚 這家沾醬的辣椒很辣 嘴唇很有感的那種 有時候水餃皮會稍爛 但還不至於破掉 🙋🏻‍♀️這次覺得水餃皮有點弱下次想吃隔壁大內 💁🏻快TAG愛吃水餃的朋友這家中午人還滿多的
關東路都吃這家的水餃 不得不讚嘆 #眷村大媽 水餃皮真的好薄 不過大小顆比較不一定 不過我覺得偏大啦 畢竟公差不重要 好吃比較重要 薄皮韭菜爆餡沾辣油就是完美 ...
關東路都吃這家的水餃 不得不讚嘆 #眷村大媽 水餃皮真的好薄 不過大小顆比較不一定 不過我覺得偏大啦 畢竟公差不重要 好吃比較重要 薄皮韭菜爆餡沾辣油就是完美 是不是該吃老雲記了 好久沒吃 天氣涼一點來外帶溫家直接外面嗑完 🙋🏻‍♀️韭菜水餃好爽喔想吃玉米結果還是忘了點 💁🏻快TAG尋覓薄皮爆餡水餃的朋友就是這家了
這家在 #巨城 附近還滿常吃 「 #申記 餃子麵食」位於民族路上 雖然水餃砍掉了很多酷炫口味 但留下來的 全都是獨門的人氣選項 像「⭐️豬肉蘿蔔絲水餃」 、「⭐...
這家在 #巨城 附近還滿常吃 「 #申記 餃子麵食」位於民族路上 雖然水餃砍掉了很多酷炫口味 但留下來的 全都是獨門的人氣選項 像「⭐️豬肉蘿蔔絲水餃」 、「⭐️小韭菜水餃」 還有「⭐️東石鮮蚵水餃」 最愛的蘿蔔絲回來了耶 前一次吃覺得內餡味道有點不習慣 沒那麼水潤多汁 還看到紅蘿蔔 所以隔了好長一段時間沒來申記 這次吃味道又恢復了耶 那個脆脆水潤的口感 真的好愛這家豬肉蘿蔔絲喔 蘿蔔真的有夠讚 東石鮮蚵比較大顆 裡面也有放韭菜和九層塔 我們是都點5顆鮮蚵5顆小韭菜 湯的部分就不一定會點 總之這次感覺蘿蔔絲
小山東現吃還是比較好吃欸 這滋味實在是外帶完全無法比擬的 這鍋貼每隔一陣子 一定要來點一次 不然會渾身不對勁 關於沾醬部分 除了基本款的清醬油和辣渣 最近喜歡加...
小山東現吃還是比較好吃欸 這滋味實在是外帶完全無法比擬的 這鍋貼每隔一陣子 一定要來點一次 不然會渾身不對勁 關於沾醬部分 除了基本款的清醬油和辣渣 最近喜歡加點「白醋」好吃很多欸 好像發現新天地一樣 不知道為什麼之前都沒加 「⭐️炸里肌」這次也有點 實在太愛沾辣好好吃 留言大推的「糖醋里肌」 下次絕對要試 不然講很久了都還沒吃過 🙋🏻‍♀️「炸里肌」和「糖醋里肌」會選哪個? 💁🏻 快TAG你愛吃鍋貼和刀削麵的朋友來嘗嘗
「 #成都名小吃 」位在南門街 川味麻辣小吃十分強大 ‼️預計2023-07-18開始暫停營業‼️ 趕在無限期停業前最後一刷 外帶內用的顧客都有 平日晚間約等待1...
「 #成都名小吃 」位在南門街 川味麻辣小吃十分強大 ‼️預計2023-07-18開始暫停營業‼️ 趕在無限期停業前最後一刷 外帶內用的顧客都有 平日晚間約等待1小時 點了和第一次吃這家一模一樣的組合 後段的「⭐️椒麻雞」超爽 (可選前段、後段、半隻和整隻) 也有「鴛鴦雞」但這次賣光 (鴛鴦雞=椒麻雞+蒜味雞) 那個椒麻醬的麻度和辣度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不停流口水 點個乾麵配這個也很適合 再次挑戰「⭐️麻辣乾拌麵」 依舊被那麻度辣度給爽到 簡單肉絲拌麵但是好香好香 大碗的爽度才夠 搭上椒麻雞真的會辣到嘴唇腫
「 #南北餃子館 」位在埔頂路15號 對面是 #711 隔壁是 #宜特科技 會吃到這家說來神秘 一開始是想吃 #不餓門 可是沒開 轉去 #一番手工水餃 也沒開 ...
「 #南北餃子館 」位在埔頂路15號 對面是 #711 隔壁是 #宜特科技 會吃到這家說來神秘 一開始是想吃 #不餓門 可是沒開 轉去 #一番手工水餃 也沒開 於是就附近選了一家人多的試試 這次點了「⭐️水餃」跟「⭐️牛肉湯」 水餃不大顆是手工包的 只有韭菜口味的樣子5元/顆 有10顆/15顆/20顆 三種份量可選 這次兩人點15顆而已 考量大小一人點個15顆好像比較過癮 燙青菜30元很大盤 然後「牛肉湯」60元滿實在的 60元有4大塊的牛肉 扎扎實實4大塊耶真的算滿便宜 之後好像可以考慮再來吃水餃 又新發
竹北「 #天樂里冰室 」位在光明六路上 最近看爛嘴👉🏻 duoduo_eatshan 去吃 難得爛嘴指標一次出了兩個「🈵超爆幹推」 爛嘴的🈵真的是挺稀有的 而且和...
竹北「 #天樂里冰室 」位在光明六路上 最近看爛嘴👉🏻 duoduo_eatshan 去吃 難得爛嘴指標一次出了兩個「🈵超爆幹推」 爛嘴的🈵真的是挺稀有的 而且和我們口味滿相近 真的是優質實用美食帳 「⭐️黯然銷魂飯」雙蛋就是讚 半熟蛋黃一次來兩顆 泰國香米和炒洋蔥 還有爆炸下飯的薑蔥油 叉燒更是極品 難怪是限量供應 「⭐️奶油豬脆脆」我們也很喜歡 還有另一個版本是把奶油換花生醬 雖然花生的沒吃過 不過我想會比較愛奶油的版本吧? 他是小法國麵包切半 上面煉乳奶油 熱熱的上桌會慢慢融化 吃起來鹹甜鹹甜滋味超讚
竹北「 #天樂里冰室 」位在光明六路上 「⭐️黯然銷魂飯」雙蛋就是讚 半熟蛋黃一次來兩顆 泰國香米和炒洋蔥 還有爆炸下飯的薑蔥油 叉燒更是極品 難怪是限量供應 「...
竹北「 #天樂里冰室 」位在光明六路上 「⭐️黯然銷魂飯」雙蛋就是讚 半熟蛋黃一次來兩顆 泰國香米和炒洋蔥 還有爆炸下飯的薑蔥油 叉燒更是極品 難怪是限量供應 「⭐️奶油豬脆脆」我們也很喜歡 還有另一個版本是把奶油換花生醬 雖然花生的沒吃過 不過我想會比較愛奶油的版本吧?
「 #虎呷虎煨 」位在金山街中段 路旁兩側有鹹水雞的那附近 隔壁本來是「上品便當」賣燒臘的 本來在 #瑪希妲韓式餐酒館 那條 搬家前很愛吃上品的燒臘 後來搬家後就...
「 #虎呷虎煨 」位在金山街中段 路旁兩側有鹹水雞的那附近 隔壁本來是「上品便當」賣燒臘的 本來在 #瑪希妲韓式餐酒館 那條 搬家前很愛吃上品的燒臘 後來搬家後就很少吃 總之都收掉了好久沒吃這排 「虎呷虎煨」好像有改過店名 印象中以前叫「 #溫州大餛飩 」 對他的記憶是這家有賣「臭豆腐」 正常溫州沒遇過有賣臭豆腐 臭豆腐味道滿淡的 然後湯偏鹹 是半年前吃記憶中的味道(?) 必點的(?)餛飩很大顆耶 外型是長條形桶狀的 加點老虎醬回味一下 怎麼感覺辣度不如以前? 可能是更能吃辣了 🙋🏻‍♀️後來比較常吃游麵館
新竹港點CP之神「 #ㄚ水哥港式點心坊 」 位於光華東街76巷23弄 其實就在鐵道路二段啦 再過去一點就是 #享稻 鐵道店了 每次分享 #良家手工蘿蔔糕 或是 ...
新竹港點CP之神「 #ㄚ水哥港式點心坊 」 位於光華東街76巷23弄 其實就在鐵道路二段啦 再過去一點就是 #享稻 鐵道店了 每次分享 #良家手工蘿蔔糕 或是 #竹美茶餐廳 底下留言都會看到Y水哥的名字 可見「 阿水哥 」在新竹的影響力之大 菜逼八如我們 這次是第一次到ㄚ水哥用餐 牛牛👉🏻 sillybaby.tw 不知已推這家多久 大概跟 #菜根香 差不多久(?) 實在有夠菜欸 看到什麼都想吃吃看 還好最後每樣都好好吃 而且重點是價格真的很實惠 最愛的「⭐️鮮蝦腐皮卷」「晶瑩鮮蝦餃」 還有「⭐️油條蒸腸粉
「 #老段牛肉麵 」位在建功一路上 這家常常是午餐好朋友 附近好吃牛肉麵選擇真的滿多 像對面是 #貳壹村 同條路還有 #段純貞 有時候考慮用餐人潮或口味 能在...
「 #老段牛肉麵 」位在建功一路上 這家常常是午餐好朋友 附近好吃牛肉麵選擇真的滿多 像對面是 #貳壹村 同條路還有 #段純貞 有時候考慮用餐人潮或口味 能在這三家找到答案 老段的「水餃」只有吃過一次 還是在疫情的時候 特地外帶回家 他們的水餃皮算是厚的那種 大小普通但吃起來特別飽 韭菜內餡的調味不錯 點10顆中午來講好像可以 如果沒點牛肉湯餃 乾乾吃滿無聊的 另一碗會點牛肉湯或牛肉湯麵 吃老段還是要喝上幾口他的牛肉湯 覺得前幾口最好喝 🙋🏻‍♀️如果喜歡皮厚的水餃來老段點水餃就對了 💁🏻快TAG喜歡清新牛
大概半年沒吃「 #鼎泰豐 」了吧 不知為何吃的都是替代方案 像是: 南大路的「 #品苑麵食館 」 埔頂二路的「 #武味小館 」 跟老闆已退休的 「 #水源街麵食館...
大概半年沒吃「 #鼎泰豐 」了吧 不知為何吃的都是替代方案 像是: 南大路的「 #品苑麵食館 」 埔頂二路的「 #武味小館 」 跟老闆已退休的 「 #水源街麵食館 」 其實之前比較常吃水源街炒飯 品苑是最近開始列入常吃 遠百假日晚餐鼎泰豐真的很排 預估時間大概100分鐘起跳 其實估的時間滿準的 而且可以隨時手機看跳號到哪 去其他層逛一逛就到號了 不像排拉麵一樣人要被釘在原地 「 #排骨炒飯 」好感動喔 有夠久沒吃真的好好吃 那個鑊氣怎麼能那麼強 特別加點「 ⭐️ #紅油抄手 」來配炒飯 真的是天生一對 特製
「 元氣腸粉刀削麵拉麵 」位在中山區長春路 長春市場週邊一樓店面 距捷運南京復興步行約5分鐘 是看👉🏻 eateat_bao5252 保寶飽分享 使用超多「大尾白...
「 元氣腸粉刀削麵拉麵 」位在中山區長春路 長春市場週邊一樓店面 距捷運南京復興步行約5分鐘 是看👉🏻 eateat_bao5252 保寶飽分享 使用超多「大尾白蝦」 秘方湯頭很厲害「⭐️廣式腸粉」 而且這高湯來頭真的不小 甘甘甜甜喝起來順口 吃方便素的朋友也可以吃(蔥薑蒜) #元氣腸粉 是採現點現做 瀏覽牆上的有菜單後 立刻被浮誇系「⭐️蝦到爆腸粉」吸引 裡面有50隻蝦太讚了吧就是它了! 而且店家還有貼心警語 (請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 「蝦到爆腸粉」上桌超澎湃 是貨真價實鋪滿整個大盤子的白蝦 腸粉有蛋與
「 #中大水餃鍋貼館 」位於巨城週邊 和 #禾日香焢肉飯 相隔一條中央路 上次吃幾乎都點水餃 把想吃的各種口味 幾乎都各吃了一輪來 當然也有點鍋貼 新竹賣鍋貼的口...
「 #中大水餃鍋貼館 」位於巨城週邊 和 #禾日香焢肉飯 相隔一條中央路 上次吃幾乎都點水餃 把想吃的各種口味 幾乎都各吃了一輪來 當然也有點鍋貼 新竹賣鍋貼的口袋名單還不夠多 結果小結論是鍋貼真的好好吃 要內用啦!內用鍋貼是現點現做 熱熱的上桌真的好吃欸 比起帶回家悶過一陣子差很多 後來想想中大鍋貼的特殊能力 大概是「吃起來不會很油」 所以吃多了不容易膩! 至於焦酥脆的程度就普通啦 要喜歡酥到炸裂的 還是只推城隍廟旁的 #菜根香 配酸辣湯也不錯 就專精賣這兩樣都好好吃 不過要沾醬就是吃多會有點膩 🙋🏻‍♀
厲害的薄皮水餃真的不好找 這家麵店的斜對面,正好就位在國小校門 最近比較常點的 是他的「牛肉湯」系列 紅燒湯頭喝到底部味道比較重一些 吃得到紅蘿蔔還有偏蔬果的甜味...
厲害的薄皮水餃真的不好找 這家麵店的斜對面,正好就位在國小校門 最近比較常點的 是他的「牛肉湯」系列 紅燒湯頭喝到底部味道比較重一些 吃得到紅蘿蔔還有偏蔬果的甜味 「⭐️韭菜水餃」很大顆的 而且皮很薄韭菜餡的綠色都會透出來 吃過幾次都還滿喜歡 水餃的形狀比較扁一些 韭菜剁比較碎 感覺吃起來味道超濃 搭上店家提供的醬油和辣醬 中午吃這個超級飽一份是八顆 湯類滿喜歡「⭐️丸子三兄弟」 花枝丸、鮮蝦丸都好好吃 都滿大顆的跟水餃一起點會很飽 湯裡有加胡椒粉的樣子 喝起來有點辣辣的 有時候胡椒粉放得多 有時候放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