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很有事

篩選器
Spotify
iTunes
Instagram
PIXNET
YouTube
Dailymotion
1 天內
1 週內
1 個月內
1 年內
關聯性
評分
發布日期
觀看次數
機器人到火星蓋房子|自在穿梭建築結構的挑戰|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結構技師陳冠帆|EP. 101【新新建築】專輯|藝術很有事
【聚光燈下】新新數位構築藝術 x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2022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的嘉義市北門車站車庫園區展場,出現了一座主結構完全不以螺絲、桿件、鐵絲或綁繩等接合竹材的作品:《逐雲》(又名《疊舞竹曲》)。創作團隊僅以170片各不同的耳朵狀竹片互相交插 有點兒像立體拼圖,即蓋成了一座高達5公尺的當代竹構。 「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同時是這座竹構的設計者與施工者。這在裝置藝術或構築展中已經少見,更有意思的是,名字裡有「機器人」,ROSO的研究基地設置於逢甲大學建築系中。兩位創辦人 逢甲大學建築專
探索建築結構神奇又美麗的結構技法|EP. 101-2 自在穿梭建築結構-結構技師陳冠帆|藝術很有事
「我們應該創造什麼樣的建築物,是對未來的我們的小朋友、我們的後代有利的,這個反而才會是整個建築將來要誕生的一個重點。」 - 結構技師 #陳冠帆 2018年,「ADA新銳建築獎」首獎「緣民宿」,共同獲獎者除了日本建築師辻真悟,還有一位結構技師 #原形結構工程顧問公司的創辦人陳冠帆。直到現在,台灣各大建築獎頒給結構師的案例都還罕見,顯見七年前的新銳建築獎評審團,已願意公平看待建築中結構面的重要,並慧眼讀出陳冠帆以結構技師的身分,積極參與建築藝術創作的獨特成果。 數年走過,陳冠帆團隊繼續與不少建築師打造了 #嘉義
搶先看|自在穿梭建築結構-結構技師陳冠帆
#必須拋棄傳統思維 #屋中無柱竟可以撐起一大片屋頂嗎 #通通交給結構技師 #陳冠帆 當建築師想完成這些各有突破的創新構築,沒有結構技師從一開始就參與、精密計算、共同打磨設計,那些秀異建築也只能停留紙上。 如嘉義太保的故宮南院裡的「覽月橋」,一座橫越湖面、跨度約60公尺的蜿蜒人行橋,湖心竟無落柱,能讓人在橋中央休憩的管狀空間也見不到梁柱,完全展現建築工程力與美的佳例。 下週與我們一起探索 ▌自在穿梭建築結構 #結構技師陳冠帆 ▌ 04/18(四)24:00 公視主頻 04/19(五)20:00 網路首播 --
以攝影凝視台灣的歷史與記憶| 臨暗.漂流—沈昭良的攝影長篇|藝術很有事 EP. 100
臨暗۰漂流—#沈昭良的攝影長篇 從1990年代起,攝影家 #沈昭良 開始發展個人長年的專題計畫,他關注民間基層的生活和文化,拍攝許多勞動者的身影,陸續發表《映像۰南方澳》、《#玉蘭》、《#築地魚市場》、《#STAGE》、《SINGERS & STAGES》、《台灣綜藝團》等系列作品。 在拍攝臺灣綜藝團的表演工作者時,沈昭良注意到他們工作環境中的舞台車,靈活機動、為數眾多的出現在台灣各地,於是他開始追蹤穿梭在宗教慶典、活動造勢等各種場合的舞台車,進而把它當作拍攝主體,選擇在魔幻時刻,在城鎮、荒野、廟會、婚喪喜
搶先看|臨暗.漂流—沈昭良的攝影長篇
有深度的攝影, 不僅是拍下一個瞬間, 更是時代與歷史的印記。 下週與我們一同進入沈昭良的創作世界。 ▌臨暗۰漂流—#沈昭良的攝影長篇 ▌ 04/11(四)23:45 公視主頻 04/12(五)20:00 網路首播 ------------------------------------------------------------ #第五季 #首播 #攝影 #漂流 #映像南方澳 #STAGE #築地魚市場 #玉蘭 #台灣綜藝團
以此短片,紀念臺灣重要的攝影家 #張照堂 老師 (1943-2024) #藝術很有事 #島嶼攝影
🎥 懷念張老師的身影 【#島嶼攝影】 專輯 ▻https://youtu.be/2NXNVZxUVLA
雄獅熄燈|EP. 99 雄獅圖書,走過台灣美術50年|藝術很有事
2023年8月4日,#雄獅圖書 發行人 #李賢文,在個人臉書宣布結束圖書出版,雄獅圖書正式走入歷史。 成立於1971年的雄獅圖書,除了發行月刊「雄獅美術」(1996年停刊),也專門出版美術、文化、藝術家相關專業叢書,見證半世紀的台灣美術史足跡,啟蒙許多美術學子,提供大量資料庫。辦雜誌期間,雄獅也收錄眾多美術巨擘的作品,陳澄波、李仲生、洪瑞麟和洪通… 陳澄波早年未曝光的油畫,也曾在李賢文面前出土,歷經50年寒暑。 發行人李賢文說,做出這個決定沒有遺憾, 因為在台灣美術發展中,雄獅已竭盡所能,只是面對新世代閱讀
#顏水龍《#旭日東昇》搬運過程搶先公開!#藝術很有事 #日月頌 #shorts
敬請期待 #當旭日再次東昇 藝術很有事《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展覽室103-106展覽室 展覽日期:2024/03/30(六)~ 2024/06/30 (日) @insidethearts
搶先看|出版|美術史|雄獅圖書-走過台灣美術50年
2023年8月4號雄獅圖書發行人李賢文在個人臉書宣布結束圖書出版, 雄獅圖書正式走入歷史。 成立於1971年的雄獅圖書, 除了發行月刊「雄獅美術」(1996年停刊), 也專門出版美術、文化、藝術家相關專業叢書, 見證台灣半世紀的台灣美術史足跡, 啟蒙許多美術學子, 提供大量資料庫。 歷經50年寒暑, 發行人李賢文說做出這個決定沒有遺憾, 因為在台灣美術發展中, 雄獅已竭盡所能。
百人交響樂團如何成功進行國際巡演|EP. 98 海島之聲-NSO美國巡演幕後|藝術很有事
音樂能傳達的共通情感和力量,遠超越語言。 自2011年積極展開海外巡演的 #國家交響樂團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NSO),以臺灣愛樂(Taiwan Philharmonic)之名立足國際,期許以音樂搭橋,通往世界各地聽眾的心,讓人們能對「來自臺灣的聲音」產生共鳴。 就在國際媒體關注這個擁有特殊地緣政治挑戰的臺灣當下,NSO堅持踏出國門,進行一場場美國巡迴演出。這個匯集世界各地優秀音樂家組成的樂團,首次邀請享譽國際樂壇的小提琴家黃俊文、林品任,吸引世界目光。 一個交響樂團
搶先看|NSO|臺灣愛樂|海島之聲-NSO美國巡演幕後
#NSO #國家交響樂團 #臺灣愛樂 #用音樂進行國際交流 自2011年積極展開海外巡演的國家交響樂團(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NSO),以臺灣愛樂(Taiwan Philharmonic)之名立足國際,期許以音樂搭橋,通往世界各地聽眾的心,讓人們能對「來自臺灣的聲音」產生共鳴。 一個交響樂團能展現出具國際水準的出色演出,背後需要經過多少的努力?如何在後疫情時代的2023年克服萬難,展開美國巡迴演出?
這世上誰能給出半世紀的承諾?尤瑪‧達陸可以|EP. 97 尤瑪‧達陸給泰雅族的50年承諾|藝術很有事
#尤瑪達陸 身上有一半泰雅族一半漢人血統,但她卻有濃厚的泰雅族人身分認同;29歲尤瑪‧達陸辭去公務員職務回到部落,她說回到部落的那一天,自己就決心嫁給了泰雅族。尤瑪在苗栗象鼻部落的成立野桐工坊,這裡是尤瑪的家,也是她的泰雅使命開枝散葉所在,她規劃一個五十年的長程計劃,分別為建置部落織品資料、培養織者重置傳統服飾、開展民族教育、拓展苧麻循環經濟、國際推廣,讓泰雅文化佔有一席之地;2016年文化部頒布「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榮譽給尤瑪‧達陸,感念她30多年來孜孜矻矻傳承泰雅族染織技藝與民族文化。鏡頭跟著尤瑪走過部
旅行世界的纖維創作+媒材共和國|康雅筑|羅懿君|EP. 96【纖維創作】專輯|藝術很有事
旅行世界的纖維創作―#康雅筑 背著自己做的背包,前往一個又一個有待發現的地方,藝術家康雅筑不斷在台灣各地和世界駐村旅行,拜訪工藝師,勤奮地進行深度的田野調查,研究棉、麻、藤、竹、絲等眾多纖維材質,了解當地編織的歷史、文化和技法,再轉化為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進行著世界纖維的調研創作。 她開展了眾多以纖維媒材為核心的藝術計畫,以「棉花研究計畫」為例,六個篇章分別在印度、英國曼側斯特、香港、台灣與紐約進行。《關於棉花的一切都是關於棉花》是在印度進行的第一章, 康雅筑到甘地的故鄉古吉拉特邦,從源頭開始了解棉花和織物
呼吸山海的少女+遊戲人間的仙女|李屏宜|倪瑞宏|EP. 95【少女學】專輯|藝術很有事
【大城小調】 呼吸 · 花東的山與海―李屏宜 北藝大美術創作研究所版畫組畢業的李屏宜,曾經以為自己喜歡台北的生活,因緣際會到台東工作後,當地人曾經對她說:「台東的土很黏,你一定會留在這裡。」在台東生活越久,她發現這裡的生活步調和安靜、乾淨的感覺,的確很適合自己的創作狀態,也可以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維持平衡,專心的投入創作。她說:「對我來說,能持續創作的前提就是,維持心靈上很平靜的狀態。如果前十年我是全職藝術家,可能就會為了生計問題,經常內心焦慮的狀態下,可能也沒有辦法做出現在的這些作品。」台東的土黏住她,台東的
搶先看|傳承|編織|泰雅文化|尤瑪‧達陸給泰雅族的50年承諾
我二十九歲回來 不是嫁給我先生是嫁給了泰雅族 這一輩子大概就是為它工作--- #尤瑪‧達陸 2016年文化部頒布「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榮譽給尤瑪‧達陸,感念她30多年來孜孜矻矻傳承泰雅族染織技藝與民族文化,尤瑪‧達陸身上有一半泰雅族一半漢人血統,但她卻有濃厚的泰雅族人身分認同;尤瑪在苗栗象鼻部落的成立野桐工坊,這裡是尤瑪的家,也是她的泰雅使命開枝散葉所在,她致力於泰雅族傳統染織技藝20多年,復興瀕臨失傳的泰雅染織技藝,她規劃一個五十年的長程計劃,讓泰雅文化佔有一席之地。
蘊藏在萬華的生活印記|龍山寺的一天|靈都
對於萬華這個地方名詞或許有,N百種印象與多少個人記憶,是個走在街頭就能聽見眾多生命故事的現場,架起攝影機拿著錄音機各自收錄陌生人們的傾訴,多少為追求名利求神拜佛八字算盡的故事超展開,但命運中相似的苦難彷佛像圍繞著龍山寺打轉。 企 編 詹俊晟 陳昱臻 邱嘉慧 許博惟 高佳恬 導 演 詹俊晟 高佳恬 攝 影 許博惟 高佳恬 詹俊晟 成 音 陳昱臻 邱嘉慧 剪 輯 詹俊晟 邱嘉慧 調 光 詹俊晟 監 製 陳冠宇 徐蘊康 隊 輔 蔣銀珊 感 謝 王詩雅 歐陽煇雪 歐陽娜娜 Shelly 朱振輝 Basim Magd
藝術創作像工廠流水線?|社會矯正術的觀察藝術家|傅琬婷|何謂正常-用藝術看見社會規訓
走進傅琬婷的工作室,裡面陳列著一幅幅創作中的巨大作品,那是他最新的系列作《優良的靜物畫》。乍看之下就像美術學生在教室會練習的畫作,但仔細看畫面中又藏了許多線索,暗示著那些「引導所有學生畫出相似作品」的規則。 我們跟藝術家訪談時,就好像在跟一位社會學家聊天。聽他兩眼放光地分享在臺灣和法國的學校裡田野調查的經驗,用充滿巧思的小小社會實驗,發掘連學生自己都未必注意過的那些,個人特質在群體中被壓抑的蛛絲馬跡。 正是因為經歷過臺灣和法國的藝術教育,傅琬婷帶著更超然的視角,觀察各種社會規訓的力量。用一種微妙又詼諧的方式
從溝渠發現社區之美|雙連大溝|和我們溝在一起
經營著好人好室咖啡廳的侯力今老師,在閒暇之餘投入雙連大溝的社造計畫。 原先非當地人的他,漸漸在雙連大溝的開蓋計畫中,找到與社區的連結。 我們隨侯老師駐足大溝旁,傾聽水聲潺潺,以及這條河流的古往今來。 大溝伴隨居民日常生活場景,也見證著社區的連結。 而對於雙連大溝的未來,侯老師以親子活動展開傳承的計畫, 在她熱情且生動的講述中,許多可能性逐漸顯明了起來。 回望台北市的都市紋理,還有多少條隱身在我們日常行走街道下的河流? 它們所蘊藏的豐富故事,只待有人願意聆聽的一天。 在此之前,讓我們先走進雙連大溝,展開關於都
我與微型伴侶的藝術探索|王懷遠|微生命之跡
微生命之跡:王懷遠的藝術與動物共生探索 這部影片帶領我們進入藝術家王懷遠眼中的世界,他將藝術與微小的生命結合,探索微生物與人類之間的關係。 王懷遠以微生物為媒介,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展現出微小生物的奇妙之處。他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更是對生命的深刻思考。 影片中,我們將見識到王懷遠如何透過藝術向我們呈現微生物的美感。這是一場關於生命共生、微生態平衡的視覺盛宴,讓我們重新思考自己在這個大自然中的角色。 監 製 陳冠宇 徐蘊康 協 拍 陳宥蓁 製作人員 Feby Ho 黃楚容 張玉誠 郭哲佑 賴吟蓁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