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講堂

篩選器
Spotify
iTunes
Instagram
PIXNET
YouTube
Dailymotion
1 天內
1 週內
1 個月內
1 年內
關聯性
評分
發布日期
觀看次數
蘇仰志《雜學思想: 輸入教育革新編碼》
「Learn to be, not taught to fit. 學你想學,學你想成為的」— 蘇仰志 如何跳脫僵化思維,背後需預估多少即將面臨的挑戰與勇氣?教育的發展,應篩選什麼樣的操作模組,有意義且不失目標性的推翻革新?雜學校─新生的教育創新平台,如何透過每年舉辦的展會,為教育工作者及大眾打造一處與時俱進的生態圈;身為主張新創的社會企業,又將如何結合當前技術、觀點,加速各年齡層的個體價值,串接體制外的智能時代? -- |蘇仰志|雜學校創辦人 創業六次失敗依然堅持做夢的斜槓大叔、學習狂熱份子,人稱地瓜校長,
Michael Rock《創意策略: 以視覺佈局文化》
「我們的原則是讓自己盡可能的自由,在不同時刻成為我們自己希望成為的設計師。」— Michael Rock 2X4─紐約設計顧問團隊,從設計發想、形象包裝、活動策劃、平面出版,甚至宣傳營銷等環節,每每以精準的視覺力道為眾多國際品牌推展核心價值,同時呈現新穎的文化面相;作為創新的推行者,2X4如何把握品牌原有的形象立場,進一步提升定位及層次?面對各式的海內外項目,又將透過哪些觀察,為品牌詮釋當前跨文化的時代現象? -- |Michael Rock|平面設計師 紐約2X4設計公司聯合創始人、創意總監。經手多項跨領
田霏宇 Philip Tinari《 共處藝域: 美術館的城市浪潮》
「策展肯定有矛盾點,找到協調是這份工作最難的點,也是這個機構最難的點。」—田霏宇 鎖定群眾為核心的美術館機構─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如何於既有的文化背景,梳理海內外的藝術脈絡,並運用各式展覽形態,將這處坐落於北京的文化平台逐步鞏固自身定位? 自2011年底接任館長的田霏宇(Philip Tinari),不僅帶領團隊呈現展覽的厚度及實力,當中更秉持什麼樣的明確企圖及觀點,將UCCA打造富教育意義特色的展館?針對經營私人藝術機構的經驗值,又包含了哪些訴求,進而串聯館方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交流? -- |田霏宇
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廣告
上順旅行社
林懷民《願原心依舊: 雲門的下一步》
「願望的願有另一種寫法,就是原心;很多的時候有過挫折、辛苦,也想過要放棄,但我不能背叛我的原心─當年的夢想。」— 林懷民 林懷民以近五十年的表演經歷,引領舞團在每一回的海內外巡演,省思文化處境、期盼夢想能涵蓋他人,創造屬於社會的舞台。於2019年卸任之際,林懷民將再次分享舞蹈生涯的感觸與期許,述說如何將雲門創團的初願化作能量,進而延續給新一代編舞家,於土地、家鄉之間舞動生命及情感。 特別感謝:大塊文化 --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編舞家 原是著名小說家,成名作《蟬》於近期發行第50週年。1973年創立雲
李明道《從文化採樣: 策展的視野維度》
「我們每一次都一直在想辦法,能不能再多做一點。再從次文化或從其他地方去找出代表我們這個世代的東西。」— 李明道 策劃一檔藝文活動、展覽,需綜合多少因子才能逐漸實現創意的想像?內容的籌備,需傾注多少容量的觀察及思維,足以將靈感沉潛待發?策展人李明道將於分享,什麼樣的視野維度能借用文化為立基點,使展覽突破在地場域、加成內涵。 -- |李明道|策展人、藝術家 始於唱片封面設計進入創作領域,打造台灣流行音樂多項經典,而後跨足數位藝術,創作一系列機器人作品,展覽遍及台北、香港、東京、威尼斯等地參展。曾擔任2009年高
包益民《跨界觸發點: 個人多角化經營》
「現在是資源分享的時代,意思是全世界的所有東西,都跟你會有關係。」—包益民 多角度的跨界經營者兼創意人 包益民,從設計、出版媒體、藝文策展等領域,不同跨領域身分靈活切換,使資源得以透過創意亮點獲得整合、不露死角地內化為觀點、開啟嶄新聲量。 -- |包益民|華人創意教父 華人創意教父。獲得美國兩所一流設計學院——羅得島設計學院(RISD)及加州設計藝術中心學院(Art Center)設計學士學位與廣告碩士學位的唯一華人。國際著名雜誌《Wallpaper》在2008年評選他為33位世界創意傑出人士之一。他的公司
盧熙京《 即將播放: 編劇的寫作習題》
「戲劇不是只有編造出來的東西,或是幻想的東西,也扮演著人文學的角色。」— 盧熙京 韓國編劇盧熙京以逾20年的編劇經驗,寫出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除描繪人們的真摯情誼、相處上的矛盾磨合,也描摹出社會群體各式角色的縮影,真誠地用文字闡釋情感溫度。講座中,盧熙京將邀請喜愛韓劇、欲了解編劇生態的學員現場提問,親自回答作為編劇的日常觀察及生活功課。 ** 本場活動為現場Q&A型式 -- |盧熙京 Noh Hee-Kyung|韓劇編劇、作家 韓國最具代表性的編劇作家之一,累積20年編劇經歷,擅長編寫人與人之間關於情感、愛
Adrien Gardère《藝遊未盡: 博物館的展陳設計》
「我的工作本質很像在翻譯,我必須把各方專家帶來的知性內容,翻譯成參觀者的體驗。」— Adrien Gardère 一檔展覽經過多少道的設計及思量,除了能適當地展現作品的藝術性,同時提升觀看視角的品質? 從理解展覽涵義、展品特性、展館規模,博物館展陳設計師Adrien Gardère如何透過對空間調配的熟稔,將經手的每一檔展覽堆疊出更加細緻的敘事情節?設計師又如何在有限的展廳大小,為展場界定策展內容,使觀眾得以沉浸於空間、建立自身的藝術視野? -- |Adrien Gardère|博物館展陳設計師 於2000
Daan Roosegaarde《未來想像:都市的創新藍圖》
「未來很值得深究,首先要發揮想像力思考出大家想要的未來,這樣才可建構與實現它。」—Daan Roosegaarde 觀察每一城市的景觀特色及規劃,人們的日常參與潛伏多少的可行性,能共同推動環境的創新體驗?荷蘭藝術家Daan Roosegaarde,曾以燈光裝置作品「水之光」關注水資源及水利議題、「減霾計畫」點出全球汙染問題等項目;在參與環境革新的過程中,推動者如何借用創新概念,針對環境現況來甦醒群體意識?都市的公共空間又能以什麼樣的智能新意,為社會繪製具體的未來想像? -- |Daan Roosegaard
余雅琳《品味清單: 探索設計的性格》
「我認為設計師不能只懂設計,設計不是全部。身為設計師,要有足夠的素養來設計出有記憶點、有影響力的作品。」— 余雅琳 新加坡設計公司Foreign Policy Design Group,經手各式的跨界項目,領域概括視覺指標、商品包裝、品牌推廣及宣傳等,當中如何善用活躍的創新思維,為產品、圖像至店家營造形象、細節?設計者的角度,又著重哪些創作、執行過程,能將品牌煥然一新仍保有本質特色? -- |余雅琳|平面設計師 Foreign Policy Design Group聯合創辦人、新加坡設計學會會長。就讀波士頓
坂本龍一《譜寫自由樂章》
3 年前
 • 60 次觀看
「 配樂如同香氣會留下一絲餘韻,聽到餘韻後會回憶起那部電影。」— 坂本龍一 從實驗性音樂作曲、電影配樂至跨界藝術合作,如何以旋律編寫畫面敘事感,透過不同表達媒介敲響情緒與感觸;在坂本龍一的樂曲哲思中,電影配樂、劇情軸線如何隨音軌推進、產出共鳴,邀請您閱聽教授的抒發樂曲的創作信念。 特別感謝:佳映娛樂 -- |坂本龍一 Ryuichi Sakamoto|音樂家 早期組成個人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 (YMO),而後轉往電影配樂發展,先後為多部電影擔綱作曲配樂,包含電影《俘虜》曾獲英國電
鈴木有理《聲音玩家 : 開啟創意音軌》
「我很有興趣的領域之一是〔聲音溝通〕,也就是我們如何用聲音來溝通。」— 鈴木有理 日常生活裝載的聲音,擁有哪些音階能作為設計繆想;物件工具有什麼樣的語言,可以使噪音展現具幽默感的音韻?現代科技與音樂的串接,還有什麼樣的實驗靈感?聲音玩家鈴木有理剪輯生活頻率,將於富邦講堂分享,透過電子媒體、簡易素材能開發哪些趣味性,提升人之於環境、空間至社群的互動振幅。 -- |鈴木有理 Yuri Suzuki|聲音藝術家、產品設計師 曾為日本新媒體藝術團體明和電機(Maywa Denki)團員。而後成立創意顧問工作室,與G
李家維《未來與共───打開保種計畫的Schedule》
熱帶雨林種子數為世界第一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基金會」,無疑是台灣在國際科學界的亮眼履歷。 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競賽,為何在台灣展開?面對急速變動的大自然,又如何以階段性的計劃,保持過招的穩健與耐心?為此,我們希望有榮幸邀請李家維教授以schedule做為譬喻,分享這座植物的諾亞方舟所設定的目標。未來,其實就是現在。 章節分段| 00:11 環境變化概述 04:40 地球的生長史 12:17 災害促進演化 15:08 人種的出現與演變 19:08 地球的現況 20:25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基金會 創立動機 24:2
SPACE 10 《食材革命:Space 10與明日肉丸計劃》
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與想像力挑戰傳統配方?亦或,我們已經來到勢必改變的臨界點? Kaave Pour、Simon Caspersen 認為身為創業家及創意人,除了要有熱情、遠見,更需隨時掌握新興媒體、科技及人才的動態。多年來Pour積極希望透過「Space 10」計劃打造一個串連創意人的平台,為創意加值。以永續生活為主軸,Kaave Pour、Simon Caspersen 將以「明日肉丸」為主題,介紹「Space 10」的創作理念並探討未來食物的議題,啟發大家思考未來生活! 章節分段| 00:11 Spac
Martí Guixé《食物設計先驅:觀念、行為模式和系統》
Martí Guixé是商業設計師、手繪畫家、裝置藝術家、烹飪書作家,更是位Food Designer (食物設計師);Martí Guixé的設計往往反映著現代生活,反思及改變著人的行為和觀念。於1997 年在巴塞隆納舉行第一個以食物為主題的展覽,開始其獨樹一格的食物創作旅程。 本講座Martí Guixé除了闡述食物設計的初衷與想法,也將分享為The Food Project設計的破格車輪餅大改造! 章節分段| 01 主講人自我介紹 00:11-02:23 02 作品案例分享:Spamt、Tapas P
富邦藝術基金會│富邦講堂 伊東豊雄 ─ 人、自然與精神-伊東豊雄的建築詩歌
【2013秋季富邦講堂】 日本建築師伊東豊雄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的都市,包括工作、娛樂、飲食,甚至是各種面向,一定會融為一體,形成沒有區隔的都市生活。」現代主義的建築斷絕了與自然之間的關聯,因而形成了自閉的人工環境。著眼未來,伊東豊雄將人與自然,調和為打造建物的柔化劑。
富邦藝術基金會│富邦講堂 山本和彥:Tokyo of Tomorrow-森大廈與東京都政府合作之都市開發案例
【2015春季富邦講堂】 「與其將所有的商業設施,都一目瞭然地配置於購物中心,不如像造鎮般,讓每條街道具備獨特的個性。」森大廈都市企劃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社長─山本和彥,從森大廈的著名案例著手,如六本木、表參道、虎之門之丘,說明政府及開發商的有效合作,間接為東京創造不凡的文化影響力。
富邦藝術基金會│富邦講堂 隈研吾 ─ Power of Place
【2014春季富邦講堂】 「我自己在設計時的一個基礎,重點就是去思考,如何在大自然、人類之間建立一段新的關係。」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跳脫鋼筋水泥,開始深入探尋竹、木材、泥磚、石板及紙等「弱建築」,所發揮的溫潤力道,並且從容不迫地成就本世紀最具東方人文氣息的建築風景。
富邦藝術基金會│富邦講堂 大草徹也:城市的心臟-東京丸之內的DNA進化與風華再造
【2014秋季富邦講堂】 「我認為城市需要所謂的多樣性,建築也最好有各式各樣的風格,只要對空間的想法一致,整個城市就能產生連結。」三菱地所設計建築設計五部長─大草徹也,講述如何營造「丸之內品牌」的重要性,同時藉由軟性活動的規劃手法,呈現環環相扣的文化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