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搜查線-上下游

1 週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食農搜查線-上下游
你好奇食物是從哪裡來的嗎?想不想認識為你種食物的人?如何用吃改變世界?來聽《上下游》就對了!《上下游新聞》有一群認真專業的記者和編輯,深耕食農領域,從泥土到海洋都是我們的調查現場,直擊蜜蜂暴斃、探索光電影響石虎、香蕉鳳梨外銷之亂、好吃芭樂怎麼選?我們帶您一起搜查食物農業的秘密。 我們的新聞保證獨立自主無業配,從每日新聞到調查報導,歷年榮獲多項新聞獎項,被評比為最值得信任的「十大即時新聞品牌」之一。我們的記者將會帶您深入現場,剖析新聞來龍去脈,也可以聽到受訪的關鍵人物親自說故事,希望大家跟著《上下游》一起,用聆聽新聞來關心愛護這片土地。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訂閱收聽: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KKBox:https://bit.ly/3ell4Pc Castbox:http://bit.ly/3bwZ963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意見問卷: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EP92:務農致富關鍵詞:品質、誠信、眼光!大農謝明樹開講,這一集聽到賺到!
來賓:品利農場場主謝明樹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什麼行業如此好康,除了收入全是現金、還不用繳稅?因為這兩個優勢,品利農場場主謝明樹立志要當大農、賺取大財富。他從木瓜賺到第一桶金,盤商捧著現金在木瓜園外等收購,隨後不斷擴大面積,高峰時曾種植 68 公頃的水果,還建立內外銷管道。雖然曾因天災賠掉西瓜,也因種植鳳梨的意外而受傷,但他擁有精準眼光、對市場走向極為敏銳,不只勇於嘗試、更勇於「砍掉重練」,如今除了是蜜棗大戶,也靠「都香 3 號」引領百香果市場。 謝明樹分享「農業投資心法」,如何選擇標的?如何經營品牌?如何提昇品質?如何決定進場、退場時機?務農不必苦哈哈,跟著謝明樹來當大富農吧! 01:20 農家出身,從中船優退又回到農家 5:00 務農能賺錢,現金收入又免稅,立志當大農 8:40 種過十幾種水果,對市場非常敏銳 14:10 種鳳梨差點毀容,天災、缺工都是困境 18:20 調節蜜棗產期與品種,拉長銷售期 22:05 都香 3 號掛果期長,八成熟到全熟都好吃 26:35 不要把加工當成退路,全力拚鮮果高品質 30:40 作生意原則無它,「誠實誠實再誠實」 36:05 莫忘務農的初衷,品質提升最重要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立志做大農!蜜棗大戶謝明樹眼光神準,押寶百香果新品種「都香 3 號」超甜帶花香 百香果秘密01》百香果為何「喇一喇」 比較好吃?與時鐘、蓮花之神秘關係揭曉 百香果秘密02》驚心動魄的產業秘辛!新品種誕生三年遇絕症,無毒苗救援成功卻遭逆襲 【蜜棗秘密】台灣蜜棗全球第一,你一定要知道的蜜棗十件事!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8 Apr 2024 08:46:51 GMT
EP91:花都開好了(下集):杜鵑品種多,苦楝超浪漫,木棉好吸睛,賞花指南聽這集
來賓: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孫維揚 春天就是要追花,全台各地的杜鵑城、苦楝和木棉步道都已花開滿枝椏。其實台灣一年有十個月可以賞杜鵑,賞花行事曆怎麼安排?全台有八成杜鵑來自萬里、金山,契機居然是陽明山地價漲!苦楝超浪漫卻有個「苦」字該改名嗎?知名苦楝步道的幕後功臣原來是個理工男!西拉雅原住民個個是木棉花達人,吃喝睡都離不開它!騎車經過木棉花道會滑跤該怎麼辦?這一集跟著記者賞花、聽故事,拉著春天的尾巴,一起浪漫吧。 1:30 金山萬里是杜鵑花盆栽大本營 4:30 台灣常見杜鵑品種盤點,賞花行事曆大公開 10:20 苦楝應該改名為楝樹嗎? 13:10 苦楝有什麼實用價值? 16:35 知名苦楝樹步道怎麼來的? 19:50 台灣原住民如何運用木棉花? 23:40 木棉樹該如何賞花又沒有「副作用」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全台八成杜鵑花都來自這裡!喝陽明山泉水長大,「萬金」杜鵑王國燦爛盛放 【苦楝秘密】跟春天談一場粉紫戀愛!最浪漫本土樹種「苦」在哪?該改名嗎? 木棉花季節》木棉是西拉雅族人的便當盒,棉絮當枕頭,木棉花曬乾煮蜜茶,淡淡帶花香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4 Apr 2024 03:00:49 GMT
EP90:花都開好了(上集):菊花年輕化,繡球花轉觀光,文心蘭拚外銷,產業關鍵聽這集
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孫維揚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為什麼菊花秋天要照燈、春天要遮光?長成一棵像大蘑菇的菊花盆栽是怎麼種的?為什麼記者說「送菊花跟繡球花的 CP 值最高」?繡球花種植學問多,又要搬家又要改變土壤酸鹼值為哪椿?切花、盆花品種不同差在哪?文心蘭外銷不搭飛機改搭船舶,關鍵是什麼?搶攻歐洲、澳洲市場,文心蘭花農也太厲害!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讓記者帶大家進入菊花、繡球花、文心蘭的花花世界,收藏三花知識,認識三花產業,成為三花達人。 2:00 菊花全年有產,為什麼台灣多用在拜拜? 7:10 台灣栽植菊花的困境與解方 13:20 你說的一朵跟我說的一朵不一樣? 19:40 認識繡球花的裝飾花與兩性花 22:30 土壤酸鹼值決定繡球花的花色?繡球花為何隨季節搬家? 25:00 繡球花農成功轉型休閒觀光的契機與成果 26:40 文心蘭為什麼種在石頭上? 31:30 台灣搶下日本文心蘭市場的關鍵是保鮮技術的突破 34:10 花卉業者進軍澳洲、歐洲成果斐然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歐美都愛菊花,台灣只拿來拜拜太可惜!近年產業萎縮,需加速育種、突破祭祀市場 菊花解密 》波斯菊不是菊花,花農都是數學家,一朵菊竟有數百朵花,菊花怎麼插才好看? 繡球花非花?花色為何變變變?「蒙娜麗莎」有蕾絲,「無盡夏」最常見,「婚紗」太夢幻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7 Apr 2024 12:35:56 GMT
EP89:「在欉熟」國產藍莓吃了嗎?百大青農藍海思維,楊士藝種藍莓百戰不殆
來賓:莓果日記農場主楊士藝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春天來了,台灣藍莓產業也正在萌芽,這集節目請來台灣藍莓先行者──莓果日記農場主楊士藝,介紹藍莓在台灣種植的狀況、優勢與困境。藍莓是少數可以連皮帶籽通通吃下肚的水果,特別適合老人、小孩。學者說國內藍莓種植面積還有擴建的潛力,但藍莓栽植可不容易,入行有哪些注意事項?現有的農場又都如何分眾經營?來聽果農一步一腳印、拓建藍莓版圖的動人故事。 2:10 藍莓有哪些品種?台灣適合種哪一種藍莓? 7:20 台灣人為什麼喜歡藍莓? 10:05 在台灣種植藍莓有哪些困難? 19:10 大品牌藍莓是擴大或壓縮小農空間? 22:30 台灣藍莓可以借鏡澳洲經驗嗎? 29:30 其他果農怎麼做? 32:30 對其他欲入行新手的建議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小農藍莓之路 01》楊士藝專攻有機高品質藍莓,強化專業育種,優質藍莓供不應求 小農藍莓之路 02》呼密農場生鮮+觀光,藍莓、黑莓、覆盆莓、草莓成「莓果樂園」 國產藍莓打出一片天,山丘藍30公頃居冠,小農藍莓也大受歡迎,學者:仍有入場空間 超級食物藍莓,在台灣也能種得好!兔眼、南高叢藍莓適地種,產量不輸國外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4 Mar 2024 11:43:50 GMT
EP88:開著失速列車能兌現綠能支票嗎?西海岸陸空大盤查,直擊「光電海」真相
歐美國家花了 20 年才達成的能源轉型目標,台灣企圖在 9 年內完成,政府要兌現綠色支票,只好打造「失速列車」拚命往前衝!不只把雜糧復興基地劃成「不利耕作區」,還打算在全國一半的魚塭推行漁電共生。台灣用電需求集中在都會區或工業區,興建光電所需用地卻始終跟農漁村伸手,不公不義的綠能政策還能叫「綠」能嗎?請聽專題記者陸空調查後的「光電海」實況闡析,以及誠摰的心得分享。 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吉洋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01:35 台灣西海岸為何變成光電海? 05:20 光電開發需劃設多少面積? 07:10 不利耕作區的實際情況 09:40 漁與光電可以兼得? 14:20 何謂綠能發展區? 17:35 光電對地方文化的侵擾 20:40 光電對環境與生態的破壞 23:20 錯誤綠能「經典」案例 27:00 偏鄉為何成為綠能重災區? 32:00 公民電廠推不動,卡關在哪裡? 36:20 媒體的工作在指出「結構之惡」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破碎的西海岸 | 農田.魚塭.光電海 被困住的公民電廠 | 能源轉型獨漏的公民發電力 焦點議題 錯誤綠能犧牲農漁村相關報導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0 Mar 2024 11:21:02 GMT
EP87:「高醣種植法」驚動武林,蓮霧免催花!跟著研究員揭開台灣蓮霧身世傳奇
來賓: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賴榮茂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什麼樣的蓮霧種植法這麼厲害,從新竹到屏東的果農都在問,連種草莓的果農也想知道?高雄農改場研究員賴榮茂獨創的「高醣栽培法」可說是驚動武林,一改過去噴農藥、罩黑網來催出蓮霧花,而是利用累積果樹醣分達到培養花的目的,讓果農、環境、消費者三贏。 節目也跟賴榮茂聊到台灣的蓮霧品種,每個品種的身世都是一則則傳奇故事,映襯出台灣農民與研究員的專業與堅持。趁著蓮霧盛產期,來聽研究員說故事囉~~ 02:40 南洋粉紅種蓮霧:黑珍珠、黑鑽石、黑金剛的故事 07:35 泰國種蓮霧的興衰與進擊 11:05 印尼大果種育出黑糖芭比、春之戀、夏之桃 17:10 蓮霧本是夏果,為什麼變成冬天的主力水果? 20:55 蓮霧催花兩種方法都是意外發現的 27:50 何謂「高醣種植法」? 34:20 「高醣種植法」好處多,實例會說話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如何讓蓮霧花開滿枝頭?賴榮茂獨創「高醣栽培法」,不用農藥、不覆黑網,花葉茂盛強壯 【蓮霧圖鑑】黑珍珠、金剛、鑽石身世傳奇,春之桃、夏之戀稀奇,新市白蓮霧令人懷念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5 Feb 2024 05:46:30 GMT
EP86:台灣黑豬起飛吧!豬農、肉攤、主廚齊步走,保存特色豬全球熱潮
來賓: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上下游新聞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孫維揚 全球掀起保存特色豬種風潮,台灣也有專屬的「黑豬」,油脂豐美、肉質軟嫩,中西料理皆宜,還有一群台灣「腦粉」只愛黑豬。但黑豬產業卻不斷萎縮,為什麼會這樣?台灣本土黑豬若真的消失,會產生什麼問題? 《上下游》記者深入黑豬產業上下游,也採訪每位固守崗位的豬農、攤商、學者,剖析他們如何面對黑豬產業的困境。本土黑豬有辦法重新搶回國人的眼球、攻佔台灣餐桌嗎?來聽這一集! 03:03 主流白豬與台灣黑豬怎麼分? 05:11 肉質軟嫩「好油」多,中西名廚都愛 11:47 廚餘處理能手,剩食、酒粕、豆渣都幫忙吃光 17:03 台灣限制廚餘養豬,豬農怎麼因應? 21:23 黑豬市佔率不斷下滑,南部養豬卻難買到黑豬肉? 26:53 各家種原大不同,一種黑豬多種樣貌? 32:44 各國如何提升特色豬的地位? 35:25 保存台灣黑豬的英雄們 41:00 賣黑豬肉,讓專業的來……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進擊的黑豬,保種的世界潮流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7 Jan 2024 14:21:33 GMT
EP85:一個月台灣繞三圈的研究員 | 江志峰改良土壤不畏艱辛,農地回春秘訣大公開
來賓:農試所農業化學組副研究員江志峰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台灣農民技術好、產量高、育種改良樣樣都厲害,就可惜對土壤的知識不足,除了會過量用肥,也不知道該如何挽救外在條件導致的土壤劣化。全台灣 80 萬公頃農地中,酸化、鹽化土壤超過 26 萬公頃,十分驚人! 土壤專家江志峰踐行「每年改良 200 公頃土壤」的使命,利用他的專業讓劣土回春。為了幫助農民,他曾經一個月台灣繞三圈,早上在高雄割稻、下午在宜蘭插秧,為農地「開處方箋」,看到農民收成增加就有滿滿的成就感。「改變的時候到了!」江志峰呼籲,極端氣候必須提早因應,農業才能永續經營。到底要如何改變?來聽猶如土壤醫師的江志峰怎麼說。 2:30 求學過程受到土壤大師啟發 5:08 土壤調查是在「調查」什麼?如何調查? 9:55 實驗田面積遍布全台,一個月台灣繞三圈 13:30 台灣農地酸化、鹽化情況 15:50 如何拯救酸化土壤? 19:40 如何拯救鹽化土壤? 21:50 何謂「保育耕犁」? 25:20 土壤不可「偏食」,輪種效益更高 30:35 每年要改良 200 公頃土壤 34:40 農民如何賺碳匯?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讓地力返老回春,就是他的使命!農試所專家江志峰,以耕作恢復台灣農地生命力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4 Dec 2023 10:12:53 GMT
EP84:宜蘭小農九州見學!日本百年酒造如何活化?地酒文化可以翻轉農村、落地生根?
來賓:慢島生活創辦人賴青松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台灣食米量直線下降,但清酒進口量卻不斷上升,農村需要產業支撐,如果將稻田拿來種酒米,我們自己作地酒,會是挽救稻米的出路嗎?而台灣土地上種得出地酒文化嗎? 宜蘭員山深溝小農們前往九州見學,看百年酒造如何釀酒;意外得知山中凋零農村也想要靠地酒重新出發,甚至連當年釀酒的酵母菌都要找回來!一邊要活化地酒產業,一邊要地酒文化落地,小農們在這段美好的台日友誼中學習到什麼?未來可以跟日本再有什麼合作?用地酒翻轉農村是空談還是可以實踐的夢想?請聽「資深青農」賴青松的分析! 5:25 食米量下降,如何讓青農想種田嗎? 10:00 台灣學習西方的飲酒「習慣」,但文化未落地 15:00 造訪宮崎唯一酒造,電視台全程跟拍 19:00 千德酒造大門開,可看、可摸也可嚐 22:50 人口老化、地方凋零,美鄉町想從地酒重新出發 29:20 深溝小農協助美鄉町收割酒米 35:40 不只是把米變成酒,農民動手釀才會有更多可能 40:10 地酒的文化需要長時間培養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日治時代米種大復活!任永旭復耕「古品種稻米」釀清酒,深溝好水打造「漫慢地酒」 夢幻酒米釀清酒終於成真!吉野一號做吟釀,酒體乾淨香甜,備受專家肯定 日本百年酒造社長訪台,與台灣地酒生力軍交流,期待宜蘭地酒 Level Up 地酒嘗試!台灣米能不能釀在地好酒?米品種、釀酒機械都是關鍵 延伸聆聽: EP58:打造《半農理想國》,賴青松如何找到農村復興方程式?20年務農精華一集濃縮!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0 Dec 2023 11:53:15 GMT
EP83:沙灘車跑得快,環境生態、遊憩安全無人管?中央地方互踢皮球怎麼辦?
來賓: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孫維揚 沙灘車熱潮從屏東、宜蘭「感染」到花蓮,曼波海灘是目前最熱門的沙灘車熱點。記者前往花蓮採訪,老少遊客飆沙過溪大呼過癮,業者自豪創意不斷蔚為風潮,但背後的代價卻不小。沙灘車易翻覆,遊憩風險高;業者違法經營,農地非農用且破壞生態,噪音與揚塵也讓當地居民大呼吃不消。明明是違法亂紀,中央地方卻互踢皮球,到底怎麼回事?業者、環團、居民、民代又是怎麼說?沙灘車到底能不能玩?聽完這一集就有答案! 3:45 花蓮曼波海灘為何成為沙灘車熱點? 6:00 沙灘車都是誰在玩?不是只有年輕人 9:10 沙灘車易翻車,遊客安全堪憂 11:31 寧靜農村如何受擾? 16:00 業者罰不怕,因為沙灘車太好賺? 19:22 沙灘奔馳過溪甩尾,破壞生態無人管 23:40 業者有話說:沙灘可再生、村落有回饋 26:50 記者揭各單位互踢皮球 36:00 不是要禁止沙灘車,而是希望合法納管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沙灘車調查01》飆沙過溪超刺激,碾壓生態無人知,美拍吸睛但意外頻傳藏風險 沙灘車調查02》高價搶農地蓋停車場,噪音揚塵擋路權,居民敢怒不敢言 沙灘車調查03》違反多項法規,管理多頭馬車,業者呼籲:就地合法或闢專區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27 Nov 2023 11:44:39 GMT
EP82:🦀秋蟹報到!花蟹、青蟹、扁蟹、紅蟳誰是誰?螃蟹怎麼吃未來才不會「無蟹可及」?
來賓: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秋風起、蟹正肥,您知道台灣有哪些螃蟹嗎?花蟹、青蟹、扁蟹、紅蟳如何區分?快來聽海鮮達人的「食蟹指南」。原來帝王蟹不是螃蟹!(「螃蟹一呀爪八個」,有機會看到整隻帝王蟹時不妨數數看牠們有幾隻腳?)蟹肉棒沒有蟹肉!扁蟹只有公蟹找不到母蟹!抓海蟹用籠子、抓泥蟹用腳踩!更多螃蟹大驚奇都在這一集。 另外,萬里蟹為什麼年年遲到?在台灣養大閘蟹有沒有環境風險?喜歡吃蟹,就要在乎漁業永續管理,到底要怎麼聰明吃螃蟹未來才不會「無蟹可及」?請一起來關心。 1:20 螃蟹如何區分?萬里「三巨頭」是指哪些海蟹? 5:20 捕捉海蟹的工具是什麼?有專門的捕蟹人嗎? 8:40 澎湖扁蟹趣事多,蟹肉棒是用扁蟹作的嗎? 11:08 帝王蟹居然不是螃蟹 12:30 紅蟳、沙公、沙母、處女蟳通通是青蟹 16:50 養殖大閘蟹可能產生什麼環境威脅? 20:40 台灣每年進口多少螃蟹?哪些是進口螃蟹? 25:20 繁殖期吃螃蟹是否違反「永績」原則? 31:15 想要漁業永續,消費者可以做什麼?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蟹蟹家族01》來認識萬里蟹三巨頭!鮮甜海蟹怎麼挑?台灣螃蟹全攻略 蟹蟹家族02》紅蟳=青蟹?沙母沙公菜蟳處女蟳怎麼分?解鎖最熟悉的潮間帶美味 蟹蟹家族03》悠游溪流湖泊的淡水蟹:本土毛蟹vs.進口大閘蟹,養殖外來蟹苗當心入侵種危機 遲到的花蟹三點蟹石蟳終於進港!萬里蟹去哪裡?缺少精確統計,難做科學研究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2 Nov 2023 13:13:10 GMT
EP81:與水共生舊聚落,共煮分享長照村,社子島需要的是「整體開發」嗎?
EP81:與水共生舊聚落,共煮分享長照村,社子島需要的是「整體開發」嗎? 來賓:《城中一座島》作者張式慧、柳志昀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提到社子島,大家腦中浮現的印象是什麼?淹水、落後、違建、抗爭?看似「亟待開發」的社子島,實際上有著獨特的歷史紋理、豐美的人情風景和美麗的河岸水路,更是台北市重要的葉菜產區。只是早年的「限建禁令」像緊箍咒一樣讓他們難以發展,而歷任首長對它的想像又僅有經濟開發利益。《城中一座島》用一本書的厚度與誠意,回顧並梳理複雜、糾葛的歷史脈絡與長達 50 年的開發爭議,更利用多達六成的篇幅,介紹社子島不為外界所知的面貌。 這集節目邀請《城中一座島》作者之二:柳志昀和張式慧,一個循著城市的掌紋,帶聽眾認識社子島的聚落、宗教、人與人交會的節點;一個翻譯流水的語言,讓大家領會社子島多元的農業生態、濱水而居的生活和城市難得一見的天然長照村。都市人稱羡的生活是這裡的現在進行式,請跟著兩位作者走一趟社子島,一起來思索什麼是一個地方進步與否的定義? 6:20 「社子島時區」展現居民的生活節奏 10:20 社子島自外於都市的農業生態 14:10 社子島多元又有趣的宗教信仰 18:25 特殊的土地公產制度:李復發號 21:20 社子島居民與水的關係 24:10 老人趴趴走的天然長照村 34:55 開發 vs. 保留不該是零和賽局 38:40 全台有 162 件區段徵收ing……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書摘】走進《城中一座島》,認識社子島聚落紋理與產業生態,拆解 50 年開發爭議 看見社子島01》台北最後的鄉村!種菜燒香收留流浪神,守衛「心內的鑽石」的人們 看見社子島02》區段徵收下被撕裂的孤島,親族爭產、里長遭罷免,50 年矛盾一次爆發 「一座城市的偉大在於孕育文化,而非開發土地」── 社子島環評居民表達心聲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9 Oct 2023 13:57:43 GMT
EP80:文旦產銷年年走鋼索,加工、減產、轉作,哪條路才是柚農的坦途?
來賓: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劉啟祥、柚農陳金河、上下游新聞記者孫維揚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中秋過後,好吃的文旦都成了「過期商品」,不只《上下游》記者在瑞穗親眼目睹至少三處「文旦山」被棄置路旁,媒體也報導河川地被堆了幾萬斤的文旦「打算作堆肥」,農民血本無歸,而這樣的情事可能年年都在發生。 台灣文旦產量過多,雖然經營直銷客戶、以「箱」計價出售的柚農生計都不成問題,但是文旦量大交盤商或貿易商的柚農卻面對產銷失衡的危機。加工、減產、轉作,到底哪條路才是坦途?這集節目請來花改場的柚子專家劉啟祥細說從頭,為柚農們撥開迷霧;另外還有柚農陳金河連線分享他種植早收果的經驗,以及上下游新聞記者孫維揚連續兩年的產地觀察,內容精彩豐富,請務必收聽。 2:45 台灣文旦產銷輪廓 6:40 去年與今年瑞穗產地的狀況 10:20 瑞穗柚農的 M 型化分布 15:30 早收果的目標與成效 18:50 早收果柚農的分享 26:10 轉種其他作物是否可行? 33:30 柚農應該種植加工品種的果樹嗎?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瑞穗文旦危機01》大量文旦無人收購棄置,近2成產量滯銷,外銷轉型路迢迢 瑞穗文旦危機 02》產銷失衡六大解方!加工、減產、錯開產期或擴大鮮食市場? 柚子危機解密 01》文旦多重宇宙釀風暴,產量過大是病根,政治收購角力,加劇產銷失衡 柚子危機解密02》文旦渾身是寶,加工卻十分艱難,發展清潔用品、截切鮮果是否能突破重圍? 柚子危機解密03》鮮食為文旦最適市場,如何打破中秋魔咒,拉長銷售期?專家提供長短期解方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5 Oct 2023 12:31:24 GMT
EP79:雞蛋為何變子彈?從蛋荒危機到食安爭議,直搗核心就聽這一集
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蛋荒當前,小小一顆雞蛋變成子彈,不只讓農業部長中槍下馬,還掃射全台弄得人心不安、社會輿論沸沸揚揚,為什麼雞蛋接連出包?如何解決蛋荒又維持國人食安?農政單位與專家、農民各有看法。面對雞蛋漲價,又擔心進口蛋不夠新鮮,消費者該怎麼做?蛋雞產業的未來關乎國人餐桌上的雞蛋來自何方,事關重大,這一集非聽不可! 2:40 台灣近半年的雞蛋供需變化 7:00 雞蛋放四個月還可以吃嗎? 13:20 液蛋爭議幾時休? 17:40 何謂食品加工的實質轉型 22:20 真的有人在囤蛋?台灣有雞蛋黑市? 29:30 台灣雞蛋應該洗選嗎? 33:40 密閉式水濂雞舍是產業的解方? 36:00 台灣蛋雞產業可有未來? 37:35 未來餐桌上的雞蛋來源國決定在消費者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雞蛋爭議凸顯制度缺失!進口雞蛋出品日無標示,進口原料不必標註原產地,如何保障食安? 雞蛋十問》雞蛋放四個月可以吃嗎?缺蛋是否將成常態?從雞蛋到餐桌經歷哪些過程? 液蛋十問》進口蛋做液蛋有食安疑慮嗎?液蛋是怎麼做的?營養午餐禁用液蛋合理嗎? 進口蛋變茶葉蛋就是「台灣蛋」,做液蛋則是「外國蛋」,標示準則如何判斷? 評論》全面解析缺蛋與蛋價真相,污名進口蛋或蛋商囤蛋,除了引發恐慌無濟於事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u, 28 Sep 2023 10:15:48 GMT
EP78:中秋節不能沒有它:鹹蛋黃怎麼做?鹹蛋白去了哪?褐色菜鴨是媽媽!
來賓:彰化縣水禽協會理事長吳鴻基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中秋節很難不吃得跟月亮一樣圓,因為包了鹹蛋的月餅實在太誘人。鹹蛋的媽媽是褐色菜鴨,大家一定要感謝牠,不只讓台灣鴨蛋自足,還可以外銷滿足其他華人市場。 大啖月餅蛋黃酥之餘,中秋節也不妨試試鹹蛋 DIY。至於鹹蛋黃用來包月餅,那蛋白去哪裡?鹹蛋如何變身「平價烏魚子」?皮蛋豆腐醬拌飯是哪一招?鴨蛋加工品要怎麼挑?怎麼保存?關於鹹蛋的知識與趣聞,趕快趁中秋節學起來。 3:15 褐色菜鴨是全世界最會下蛋的蛋鴨 6:00 台灣鴨蛋不只自足,還可以外銷 8:40 鹹蛋的兩種作法 12:20 雞蛋、鵪鶉蛋、駝鳥蛋可以用來作鹹蛋嗎? 17:50 金沙超流行,從鹹到甜、從熱到冰都能加 21:30 皮蛋怎麼作? 24:55 鴨蛋加工品怎麼挑?怎麼保存? 27:00 鹹蛋、皮蛋私房料理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鹹蛋黃解密》紅土鴨蛋、鹽水鴨蛋差在哪?雞蛋不能做鹹蛋黃?取蛋黃後蛋白去哪裡? 多了益生菌,鴨蛋美味不腥騷!鴨子如貓愛乾淨,吳鴻基打造友善鴨場 全球吹起鹹蛋風,畜試所研發金沙蛋黃粉蛋黃油,健康無添加,日本杜拜也買單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4 Sep 2023 11:31:55 GMT
EP77:菇菇家族點點名,為何變長、變短變變變!菇菇趣聞分享包,這集最超值
來賓:農業試驗所植物病理組副研究員呂昀陞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雪白菇是白化的鴻喜菇,金滑菇不是壞掉的金針菇,白木耳確定不是銀耳,杏鮑菇是雲朵菇的表親……菇菇家族大點名,有的口感像牛排、有的長相像珊瑚、有的從貴參參到價格親民、有的從沒人愛到超受歡迎。太空包是台灣人發明的,「環控設備」可以讓菇變大、變小、變長、變短變變變!菇菇趣聞一籮筐,聽完這集,保證菇菇吃起來更美味。 1:55 菇是真菌,非植物,甚至更靠近動物 5:45 菇類營養高,但吃多了會拉肚子? 7:45 台灣種菇歷史久、技術好 12:00 洋菇王國的頭銜怎麼丟失的? 14:45 新菇種是怎麼選育的? 16:20 調整環境條件就能種出不同的菇體 20:40 金針菇曾經貴參參 24:30 大多數的菇都可以煮成甜湯 30:30 雲朵菇來自新疆、「秀珍」菇真有其人 35:35 太空包是台灣人發明的 42:00 路邊的野菇不要採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菇菇圖鑑》雲朵菇好古椎,波特菇近似牛排,杏鮑菇本來沒人愛,秀珍姑真的有秀珍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0 Sep 2023 13:15:21 GMT
EP76:農業滿足吃喝、也可以拿來玩樂?跟著美食旅遊記者來去農村,玩點不一樣的!
來賓:美食旅遊記者陳志東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來去農場住一晚──如果您的印象還是停留放天燈、作彩繪、晚餐後唱卡拉 OK,請來看看改頭換面的休閒農場。台灣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在農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農作物在生產或加工,這樣的特色嫁接在觀光上,讓休閒農場串連起農業、土地、旅遊與生態,不只吸引國外遊客,連旅遊業者也來取經。 同時,921 地震後興起的田媽媽餐廳也脫胎換骨了,原本只是家政班的媽媽們開餐廳,但隨著專業團隊的輔導,各地的田媽媽都慢慢走出自己的特色,他們瞭解在地食材,除了端得出好菜,也說得一口好菜,而且說得抬頭挺胸,說出「食材生產者」的驕傲。 全台灣最會玩轉農業的美食旅遊記者陳志東帶路,一起作起司、嚐蜂蜜、綁烏魚子,玩點不一樣的! 1:50 美食旅遊記者從關心食材開始走入農地 7:50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的濫觴:觀光採果 12:30 第二代返鄉接手休閒農場帶來的改變 17:00 代間衝突如何解決? 21:45 休閒農場有趣的課程:作起司、嚐蜂蜜、綁烏魚子 32:30 台灣休閒農業吸引國外業者來取經 34:50 田媽媽餐廳在 921 後興起 37:50 美食記者跟田媽媽學到的食材知識 42:20 田媽媽的韌性與對地方的回饋 47:00 農業多樣性應該成為台灣旅遊的特色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從求生到蛻變,休閒農場不一樣了!扎根農業,創「療癒+食育」美學新風貌 200 年的龍眼家族傳人,吳侃薔夫婦耕煙柴焙桂圓,旅宿《迎山》體驗討山人生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7 Aug 2023 12:45:42 GMT
EP75:紐西蘭牛乳零關稅進口倒數 500 天,台灣酪農業陷殊死戰,是困局或是轉機?
來賓:鮮乳坊創辦人、獸醫師龔建嘉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早餐一杯鮮乳、午後一杯拿鐵、假日再犒賞自己來個牛奶鍋,這是許多人的飲食日常。鮮乳是國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也是討論國家糧食安全時不可缺席的要角。原本台灣鮮乳自給率高達九成,但加入 WTO 後引發一股離酪潮,業界重新洗牌。如今台紐貿易協定又要求台灣對紐乳開「零關稅」大門,勢必對國產鮮乳造成重大衝擊。 紐西蘭是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國,紐國政府傾國家之力輔導酪農、補助乳品,讓紐乳極具國際競爭力。面對這場不公平的比賽,台灣酪農也勵精圖治,導入飼料配方、整合軟硬體設施,乳品品質大為提升,但在地生產、在地運送的優勢,卻仍可能不敵進口乳品的低價攻略。台灣酪農業該何去何從?他們提出的連署有哪些訴求?關心國產鮮乳的消費者可以採取什麼行動?獸醫阿嘉的精闢分析,千萬別錯過。 2:20 進口的「液態乳」是什麼?國產鮮乳有哪些優勢? 7:30 國產鮮乳的保價、保量收購 12:45 台灣到底有沒有發展酪農業的本錢? 15:30 台灣酪農產業的發展歷史:酪農專業區與在地風土的關係 20:25 台灣酪農面對的是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23:40 政府如何輔助加工乳製品的國外案例 27:40 在地生乳才能展開附加產業鏈 28:50 四大訴求:提出配套措施、建立「國產」標示、限制抽成上限、規劃調節機制 35:30 鮮乳、牛奶、乳飲品應該要有明確的標示與定義 42:00 我們想要的台灣農業價值是什麼? 想以行動支持國產鮮奶,可以參與消費者連署(https://reurl.cc/mDbNkG)。 延伸閱讀: 讓我們的孩子繼續喝優質國產鮮乳!紐乳進口衝擊大,業者籲農業部提出政策白皮書 國產起司困境》法規不友善、門檻千萬元起跳,業界籲比照國外修法,給小農一條生路 鮮乳四大品牌掐住生乳收購價,飼料狂漲全靠酪農燒錢苦撐,陷生存危機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官網:](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3 Aug 2023 14:20:24 GMT
EP74:琉璃蟻來襲超崩潰!來聽螞蟻專家的防治全攻略
來賓: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林宗岐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不論是四處竄爬、把你家當牠家的疣胸琉璃蟻,或是滿天婚飛、猶如群魔亂舞的扁琉璃蟻,惱人的琉璃蟻來襲,你也是超崩潰的受害者嗎?琉璃蟻的危害有日漸北移的趨勢,目前已有新竹的案例,誰是下一個受害者? 面對琉璃蟻,不再束手無策。台灣螞蟻專家林宗岐分享琉璃蟻防治全攻略:餌劑怎麼調配?如何誘殺?何謂二階段防治?改善路燈可以減少琉璃蟻婚飛嗎?最詳盡的防治指南都在這一集,趕快收藏! 2:05 琉璃蟻為何叫琉璃蟻?何時出現在台灣? 4:50 為什麼琉璃蟻總是「千軍萬馬」出沒? 8:20 疣胸琉璃蟻的具體危害有哪些? 11:50 疣胸琉璃蟻會趕走草蛉、瓢蟲,天敵防治破功 19:50 扁琉璃蟻爆發竟然是因為路燈改裝 LED 燈泡? 24:20 餌劑到底怎麼調配?怎麼使用? 27:50 二階段防治雙管齊下:餌劑 + 肥皂水/室內 + 室外 32:20 琉璃蟻防治該由政府哪個單位負責? 39:50 基礎科學研究人才需要長期培養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延伸閱讀: 琉璃蟻大軍來襲,專家:需二階段防治、清理緩衝帶、長期抗戰 疣胸琉璃蟻災擴大九縣市,有北遷趨勢!農委會環保署擬長期抗戰措施 琉璃蟻大軍壓境,農田住宅全被出征,蟻害蔓延全台怎麼辦?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30 Jul 2023 13:31:13 GMT
EP73:是誰在墾山?高山農業關鍵報告(下集):闖進山中高麗菜江湖,尋找共業解方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新聞資深記者蔡佳珊 在高山上務農的都是什麼樣的人?上下游記者長期蹲點發現,雲霧中原來有個梁山泊,各方族群匯聚於此,有人來淘金,有人來找自由,有人是異鄉過客,也有人在此扎根一輩子,他們都是有故事的「墾山的人」。 高山農業雖常受輿論撻伐,但這歷史共業最初是由政府帶頭開墾,解鈴仍須繫鈴人。那高山高麗菜到底可不可以吃?高山茶能不能喝?一般民眾該如何用消費力量扭轉局勢?請聽記者詳盡剖析。 1:47 墾山的人是怎樣的背景?真的可以賺很多錢? 4:52 高山蔬菜的江湖規矩是?農民和菜販的關係 9:03 平地人以前是幫原住民耕作,為何會反客為主? 12:46 失聯移工在高山農業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在山上的生活樣貌是? 19:20 政府單位看到高山崩壞照片,反應竟然是? 23:22 高山農業該如何導正?專家怎麼說?已有農民開始改變 26:16 我們還可以吃高山高麗菜嗎?民眾該怎麼「用吃護山林」? ⭐ 延伸閱讀: 【重磅調查: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 | 戳入 60 年病灶,直擊 7 大山區】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6 Jul 2023 07:00:00 GMT
EP72:史上最深入!高山農業關鍵報告(上集):山是怎麼壞掉的?看見失控國度真相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總編輯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新聞資深記者蔡佳珊 「看見台灣」紀錄片中,破碎山頭景象震驚觀眾,然而我們的山為何會變成這樣?高山農業是毀山滅林的禍首嗎?夏天可以吃高山高麗菜嗎?種種爭議都需要深入訪查才能明辨,不過山上農村偏遠、極少人關注,《上下游》費時一年多,記者孤身犯險長期蹲點,進行史無前例的深度田野調查,寫就這一系列「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專題報導。 記者發現,高山農業不是非黑即白,最早是政府帶頭墾山,還以溫帶作物創造「農業奇蹟」,為何後來歪樓了?如今高山農業該怎麼撥亂反正?請務必收聽上下游版本「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2:52 為何要深入報導高山農業?查訪長達一年多 4:56 在山上長期蹲點要克服哪些難題?幸有神明保庇 9:07 如何鎖定調查範圍熱區?高麗菜前三大產區竟都在山上 11:25 農業是怎麼上山的?蘋果賺錢用布袋裝的黃金年代 16:10 溫帶水果演變成高山茶和高麗菜,山林崩壞加劇 16:59 最爛山路走N遍:力行產業道路驚險實錄 22:57 高山異常白頭!農業行為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26:20 政府忽視濫墾,數據兜不攏,記者自抓圖資調查上萬公頃 ⭐ 延伸閱讀: 【重磅調查: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 | 戳入 60 年病灶,直擊 7 大山區】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9 Jul 2023 06:39:06 GMT
EP71:呷米必知米「稻」理,育種專家楊嘉凌的稻米「不思議」,從日本時代講起……
本集來賓:台中農業改良場稻米專家楊嘉凌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呷米一世人,大家知道哪種米很硬?哪種米種在山上?哪種米很懦弱?有種米叫做「老鼠牙」?蓬萊米為什麼取名「蓬萊」?在來米又是什麼意思? 來聽楊嘉凌講故事,台灣如何從吃秈稻變成吃稉稻?為什麼我們應該再多種秈稻?台中秈糯 2 號如何成為如今包粽子的主要米種、連「呷七碗」都愛用?台中 197 號居然與「米粉沒有米」的新聞事件有關?為什麼台中農改場有「飯桶間」還有很多品飯員?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的有趣米知識,都在這一集! 1:35 稻米育種專家是如何養成的? 6:00 為什麼要育種?如何育種? 9:50 飯桶間的品飯員在做什麼? 13:30 飯要怎麼煮才好吃? 18:10 常見的米種有哪些? 23:55 台灣從吃秈稻變成吃稉稻的歷史故事 27:10 因應氣候變遷與新住民需求,台灣應多種秈米 33:10 楊嘉凌代表作:台中 197 號以及台中秈糯 2 號 37:55 如何突破食米量變少的困境?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 延伸閱讀: 粽子和米粉背後的選米之人:楊嘉凌 30 年育種之路,「十大農業專家」會下田還要懂吃飯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5 Jun 2023 11:47:15 GMT
EP70:從植醫到果農,邱柏勳「荔荔可數」的進擊之路,讓前輩果農從嗆聲變讚聲!
本集來賓:植物醫師、荔枝果農邱柏勳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端午配荔枝就像中秋吃柚子一樣天經地義,大家今年吃荔枝了嗎?從楠西早生和玉荷包起跑、後續還有黑葉、糯米糍以及大丁香,荔枝接續上市,想來楊貴妃一定非常嫉妒台灣人啊! 這集節目邀來荔枝果農邱柏勳分享荔枝種植的經驗,不過,他不只是果農,還是植物醫師,因為太過年輕,執醫時常被農民嗆聲「你又不會種、懂什麼」,心中覺得不服氣,決定租塊地自己種荔枝。成為果農之後,他更能站在農民的立場,同理他們的困境,開出來的「處方」也更貼近農民的需求。感人的是,當初嗆聲的農民,現在個個都是他的加油大隊;農民們看到他減藥不減產,也都敞開心胸,接受他的建議。 植物醫師幫助農民合理用藥,對農民、消費者與環境都是好消息,但《植物醫師法》卻一直無法通過,到底卡關在哪裡?端午節吃荔枝照顧果農,也來瞭解植物醫師的心聲。 3:20 植物醫師要受哪些訓練? 7:45 從植醫到果農的心路歷程 10:40 荔枝照顧的難度高,蟲害多 14:25 當果農被農民當成「自己人」 17:00 荔枝品種有哪些? 20:00 務農的樂趣在於收成與接觸自然 22:50 植物醫師立法需要大家來關注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 延伸閱讀: 植醫下田記》邱柏勳被嗆「不會種、懂什麼?」斜槓種荔枝大豐收,示範減藥更有說服力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1 Jun 2023 12:52:15 GMT
EP69:廚餘吸「蚓」力!跟著專家養蚯蚓、作堆肥,終結倒廚餘噩夢!
本集來賓:蚯蚓專家賴亦德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誰說蚯蚓都吃土?誰說蚯蚓都能「分身有術」?誰說蚯蚓能「預知地震」? 被達爾文稱為「大自然的犁」,蚯蚓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動物,但我們對牠們不僅不熟悉,還有許多以訛傳訛的誤會。這一集節目就讓蚯蚓專家賴亦德帶大家認識蚯蚓,以及蚯蚓對人類生活的助益。有些您可能已經知道,例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但您知道台灣人曾在 1970 年代流行吃蚯蚓嗎?怎麼吃?點進來聽聽看就知道。 對現代都會型家庭來說,養蚯蚓吃廚餘既環保、又方便,只是要怎麼養才能一次上手,讓廚餘發揮吸「蚓」力?本集拆解步驟,從工具到方法通通說給你聽,保證一聽就會(不然就聽兩次囉)。 4:00 認識蚯蚓的生命週期,最多可活十年 5:10 解鎖蚯蚓謠言:牠們不會預警地震的發生 8:20 蚯蚓大餐好吃嗎?回顧台灣早期養蚯蚓盛世 11:00 以蚯蚓糞施肥有什麼好處? 15:20 蚯蚓堆肥可以解決一般家庭的廚餘問題 18:30 專家指導,一步步建立堆肥箱 22:40 哪些廚餘能夠餵給蚯蚓吃? 28:20 蚯蚓養殖 FQA 33:48 蚯蚓專家是如何養成的? ⭐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KKBox:https://bit.ly/3ell4Pc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bit.ly/3FRWRLh]()](https:// href=>)">bit.ly/3FRWRLh ⭐ 延伸閱讀: 自製堆肥箱養蚯蚓,不必追垃圾車倒廚餘!飼養密技大公開,賴亦德盼解決農廢問題 【蚯蚓解密】蚯蚓切兩段變兩隻?交配最愛69式?大量出沒是地震前兆?專家來解答 蚯蚓讓土壤肥沃鬆軟,但牠最怕四件事:農藥、過量施肥、犁田、鋪抑草蓆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8 May 2023 12:23:08 GMT
EP68:是漁電「共生」還是漁業「放生」?從兩則獨家報導,看光電如何威脅台灣農漁村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吉洋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歐洲的能源轉型走了 20 年,台灣卻要在 8 年內完成,倉促上路、規劃不足的惡果,將由全民買單!台灣地狹人稠,島嶼各地都存在著多元的生態系統,三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林地要砍樹種電,會衝擊多少「沒有發言權」的動植物?5000 多公頃的漁塭將插上光電板,政府「養殖為主、綠能為輔」的承諾將成為泡影? 透過《上下游》的兩則獨家報導,記者林吉洋揭露台灣西部沿海地區光電開發的真相,政府為綠能開路,一再偏廢城鄉均衡發展原則,踐踏國土秩序。能源轉型雖然勢在必行,但不代表國人容許以碾壓農業、犧牲漁業為代價。 生產糧食的產地發生什麼事?地狹人稠的台灣要怎麼走能源轉型之路?台灣人責無旁貸,請一起來關心。 3:00 台糖造林地雖植樹過密,但已蔚然成林,並有環頸雉、大冠鷲出沒 7:35 學者:國營事業應負擔社會責任、生態道義 9:20 低地力標準誰決定?沿海鄉鎮地瓜、洋蔥超有名 13:03 農地農用是法律義務,法律卻為綠能開發而讓路 16:50 良好的農業環境是全民公共財,衝綠能讓國土失序 20:10 光電板去到沒有發言權的地方,農業媒體就有責任寫出來 23:00 生產糧食外,農業還有景觀、文化、生態、氣候調節等功能 26:35 台灣能源轉型與農業衝突多因規劃不足 ⭐ 延伸閱讀: 【獨家】砍樹種電捲土重來!台糖東石人工林77公頃將毀,地方不捨怒批「飲鴆止渴」 【獨家】「漁電共生」髮夾彎,為補足 2025 年光電缺口,漁塭可逕直種電不養魚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4 May 2023 11:28:54 GMT
EP67:青農返鄉就是一場革命!韭菜王子藍毅綸的天人交戰,熬到土地復活逆轉勝
本集來賓:桃園大溪青農藍毅綸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青農返鄉真是不容易,不僅要承擔農田作物成敗,還要跟老一輩磨合,桃園大溪的青農藍毅綸,原本是工程師,因不捨家中田地要賣而回鄉種韭菜,沒想到他積極的實驗精神,卻引發跟爸爸之間的家庭革命!斷開生雞糞鎖鏈,他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現在的他韭菜割不完,土地也養好了,一起來聽聽他如何熬到出頭天的心路歷程。 2:18 務農本不在人生選項,掙扎超久決定回家接手 6:33 拒用生雞糞,栽培方式大翻轉,實驗給爸爸看 11:44 改用合格雞糞肥,韭菜頭好壯壯,成本還減半 16:53 土壤變健康,從酸性變中性,有機質也上升 18:07 父子之間冷戰兩年,爸爸氣:兒子到底在幹嘛? 25:22 不只會種還要會賣,把「割韭菜」變好玩 31:19 跟消費者面對面,聯合附近青農一起把農業搞大 34:09 對青農的誠懇建言 延伸閱讀: 擺脫生雞糞和蒼蠅,韭菜割不完!青農藍毅綸用科學翻轉陋習,成本大減產量更高 【重磅專題】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 農曆二月吃韭菜最得時,白頭韭菜嫩,青頭韭菜辛辣夠味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30 Apr 2023 07:10:03 GMT
EP66:此刻,全世界最好吃的鳳梨就在你身邊!鳳梨學問大滿貫,一集聽到飽
本集來賓:嘉義大學園藝系名譽教授李堂察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鳳梨來台三百多年,扎根島嶼養出熱情奔放的滋味,「旺來」含義吉祥又親切,拜神絕對少不了它,還曾經在台灣展開一段鳳梨罐頭的黃金歲月,可說是台灣人的心頭寶。鳳梨專家李堂察老師一頭栽入研究鳳梨40年,發現外型粗勇的它,其實相當嬌貴又難搞?專家如何育出眾多鳳梨品種?鳳梨吃多會出事的傳言係金的嗎?讓老師為大家詳細解說! 春天的台灣金鑽鳳梨,可說是全球最好吃,要如何開疆闢土,重振外銷榮光?老師也提出建言。今年鳳梨特別美味,大家快卯起來吃,為台灣鳳梨打氣吧! 5:40 鳳梨品種好豐富,台灣鳳梨的由來是? 10:54鳳梨怎麼育種?釋迦鳳梨、西瓜鳳梨、芒果鳳梨是什麼? 14:50 「金鑽」為何能獨霸市場? 18:40 台灣鳳梨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有何特色? 22:58 鳳梨頭在哪一邊?為什麼比較甜?肉聲果和鼓聲果如何一秒辨別? 29:01「打生長激素」和「吃多會出事」 專家澄清:沒這回事啦! 34:07 種鳳梨農民超辛苦,全副武裝熱到爆 38:57被中國封殺,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鳳梨產業升級三策略 43:35 怎樣挑到好吃的鳳梨? ⭐延伸閱讀: 【鳳梨秘密】旺來家族華麗卡司大賞!鼓聲肉聲怎麼挑?果肉裡小黑點不是蟲? 歷經86年努力,培育鳳梨國家隊18強!鳳梨專家官青杉,揭開台灣鳳梨好吃秘密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6 Apr 2023 07:24:02 GMT
EP65:豬價攀新高,豬農說分明!飼料漲、育成低、小豬都 GG
本集來賓:雲林口湖養豬合作社經理洪健鈞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豬價創新高,是豬農賺太多嗎?跟著記者前進雲林口湖養豬畜舍,瞭解豬農的困境。政府開放萊豬進口後,為保護台灣豬農,曾誓言要成立「養豬國家隊」,兩年後台灣減少 500 多座養豬場、在養頭數減少 20 萬隻、屠宰量降至 10 年新低,豬農直問:「這是什麼國家隊?」 低利潤讓豬農棄養、疾病造成豬隻折損、飼料成本居高不下,政府補助稅金,卻忽視匯率變動的價差,即便豬價上揚、民怨四起,豬農仍未獲利。政府玩兩面手法,進口豬肉平抑物價就說是「尊重自由貿易」,卻又透過增加休市日破壞市場秩序,豬農怒指,粗暴的干預手段將造成消費者、豬農和政府三輸的局面。 2:45 豬價隨季節波動,今年將維持每公斤 90 元的高點 5:20 豬隻的「3P」影響育成率、小豬大量 GG 9:10 台灣畜牧場密度高,生物安全防治不易 13:40 飼料佔養豬成本六、七成,飼料漲價已讓許多豬農離牧 18:05 從豬媽媽的子宮到我們的餐桌,來認識肉豬的產業歷程 22:30 在養頭數、屠宰頭數、養豬場通通創新低 24:40 清明節多休市一天,是政府干預市場的手段 ⭐延伸閱讀: 豬價為何創新高?業界揭三原因:疫病折損、豬舍改建、飼料變貴 高價將成常態 ⭐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6 Mar 2023 13:02:45 GMT
EP64:30分鐘直通胡蘿蔔的多重宇宙!為何姓「胡」又不是「蘿蔔」?草腥味透露身世之謎
本集來賓: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陳葦玲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兔年春天就要來吃胡蘿蔔,現在剛出土最新鮮,胡蘿蔔看似平凡家常,深入挖掘卻發現它的背景實在太驚人!姓「胡」的由來曝光,名叫「蘿蔔」完全是個誤會,追溯它的祖先根本通通不是橘色,家族成員都是些怪怪味道的蔬菜?!胡蘿蔔大起底,專家說給你聽,30分鐘讓你跟胡蘿蔔真正變熟! 2:02 紅蘿蔔跟白蘿蔔只是顏色不同?大錯特錯! 3:50 奇形怪狀、蒂頭黑綠,是怎麼回事? 6:31 胡蘿蔔喜歡什麼環境?好種嗎? 9:25 胡蘿蔔為什麼姓「胡」?香菜才是它兄弟 13:56 胡蘿蔔外銷超強,是台灣之光 19:42 媽媽都說胡蘿蔔很營養,真假? 20:28 胡蘿蔔為何會有草腥味?怎麼煮才好吃? 23:54 挑選和儲藏的專業眉角大公開 ⭐延伸閱讀: 胡蘿蔔秘密》古早胡蘿蔔不是橘色?尾端為何變圓了?根本不是蘿蔔,跟香菜是一家!?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2 Mar 2023 07:38:25 GMT
EP63:沒有雞,哪有蛋?缺蛋真相最詳解就聽這集!專業畜牧線記者深入剖析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蛋價來到歷史新高,雞蛋從餐桌跳上新聞媒體與國會殿堂。蛋荒從去年延伸到今年,大家都想問,何時才是盡頭?飼料漲、種雞不足、禽流感肆虐,缺蛋問題盤根錯節,蛋農心力交瘁,蛋商精疲力竭,消費者惶惶不安。上下游記者林怡均追缺蛋新聞追了一年多,來聽她深入解析缺蛋環節,還原蛋價決策真相。 1:00 新聞回顧,2022年如何從「漲蛋價」變成「大缺蛋」 5:40 改革台灣蛋雞產業為何困難? 9:28 老農 vs. 青農,蛋農思維兩極化 14:15 沒有雞,哪有蛋?蛋雞不足問題怎麼解? 18:10 回春雞接力賽,產蛋率遞減 21:00 飼料漲價,老雞吃飼料換蛋率低 23:30 禽流感清零,可行嗎? 25:45 記者直擊,雞場門口堆滿死雞 28:45 雞蛋產銷雙方想漲價,農委會插手「凍漲」 32:08 到底日缺多少蛋?產官數字竟不一! ⭐延伸閱讀: 【評論】承認干預蛋價很難嗎?要解決蛋荒,先坦承缺蛋真相 獨家》看不見的黑手?傳蛋價明漲3元又臨時取消,業界怒:農委會強硬干預 蛋荒一觸即發 缺蛋何時能解?農委會祭三招:進口澳洲蛋救急,擴大進口蛋種雞,補助雞舍升級 【現場直擊】彰化死雞數量突增,化製車抓到手軟,貨卡載滿雞屍趴趴走,專家分析多重死因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6 Feb 2023 08:30:07 GMT
EP62:廚餘雞糞爆量怎麼辦?「虻」軍來了!黑水虻化廢為寶,養蟲救地球
本集來賓:循創生物科技公司創辦人錢柏綸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講到循環經濟,有隻蟲你不能不認識:「黑水虻」。全台各地正掀起養蟲風潮,飼養黑水虻幼蟲去化廚餘、豆渣果渣,甚至連動物糞便都能吃,這小蟲能把所有營養固定在蟲體,可做成高蛋白飼料,排出的蟲糞也是優質肥料!生科系畢業的年輕團隊成立循創生技公司,為黑水虻產業化打頭陣,快來聽聽他們的驚奇創業故事! 1:40 黑水虻有「三隻手」?和循環經濟有何關聯? 5:58 循創的年輕團隊為何會以「養蟲」為事業? 10:03 黑水虻要怎麼養?飼養過程遇到過哪些挑戰? 14:48 為了推黑水虻,豁出去親自「吃」蟲! 18:10 各種「虻虻」飼料產品,潛力無限 23:19 全球夯養蟲,台灣得跟上 26:29 政策法規要如何因應養蟲產業的興起? 30:30 國內發展若太慢,恐怕還要進口黑水虻?! ⭐延伸閱讀: 黑水虻軍團01》超級小蟲大食怪,廚餘雞糞都能吃,「生物精煉」變飼料肥料 黑水虻軍團02》虻虻站起來!法規門檻高不利產業化,清潔隊變身「養蟲聯盟」滅廚餘 零廢棄物大突破!黑水虻分解動物糞便,又可當蛋白質飼料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2 Feb 2023 06:04:18 GMT
EP61:烏魚怎麼吃最潮?「烏金」年終獎金怎麼領?「雲林航海王」分享年年有魚的討海之道
本集來賓:「秦源號」漁船船長許秦源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新春即將來臨,《食農搜查線》預祝聽眾朋友兔年吉祥如意。烏魚子是台灣人團圓飯桌上必備的年菜,今年想不想換個新吃法?野生烏魚子跟養殖的烏魚子長相不同喔,想知道怎麼分辨嗎?烏魚的魚膘、魚腱、魚肉又該怎麼煮?來聽這位七歲就上船捕魚的年輕船長許秦源,從烏魚「怎麼抓」到「怎麼吃」的不藏私分享。 許秦源還順道澄清謠言,流刺網是針對目標魚種的漁法,有不同的網目,並非大小通吃;長度也不過一公里,絕非網路所謂的「死亡之牆」喔。漁家男兒不怕浪高不怕苦,就是為了「提供國人優質蛋白質」,餐桌上能夠「年年有魚」,都要感謝他們。 1:30 七歲就上船、開船去上學的傳奇船長 4:00 聰明的人才能當漁民 6:40 烏魚怎麼抓?漁民的成年禮 13:28 家計型漁業的流刺網真相 16:00 野生與養殖烏魚子有什麼不同? 19:00 烏魚子新吃法 20:37 漁民的永續概念與方法 24:35 漁業雖可傳家,但擔憂離岸風電搶走漁場 ⭐延伸閱讀: 烏魚和討海人超過三百年的約定!台灣漁民心中的神聖之魚,以命拚搏的勇氣傳說 「烏金」為何變少了?野生烏魚子比較好吃?本地烏又是哪位?解開西海岸海烏之謎 刺網解密01》沿近海刺網非「死亡之牆」,單層、多層刺網對生態影響差異大 刺網解密02》洗刷海廢污名,刺網全面實名制,如何避免誤傷鯨豚?環團呼籲更積極管理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6 Jan 2023 10:28:32 GMT
EP60:離譜!為何「屏東國」變種電天堂?40分鐘神秘會議造成農地大崩壞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吉洋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綠綠衝突」何時了?兩年前《上下游》報導「光電侵農大調查」,揭開農地種電問題,引起社會熱議,農委會也意識到農地流失嚴重,修法加嚴關閉農地種電大門。但記者卻發現,屏東縣好像處於平行世界,繼續大做特做,沿海四鄉鎮農地碎裂變更,果樹倒下變光電板,農村面目全非。屏東為何能擁有種電特權?政策法規出現什麼漏洞?請聆聽我們深入追蹤的幕後心得。 2:33 紙上地圖如今成真,空拍農地種電觸目驚心 4:33 台灣農業綠色奇蹟:「黑珍珠」蓮霧誕生地 7:05 農民是自願種電的嗎?不想種電的農民也會被影響 11:39 遍地光電板不只重創農業,還掏空地方社區的未來 14:38 這裡真的是「嚴重地層下陷區」? 18:22 短短40分鐘神秘會議,允許屏東「農地種電」特權 24:14 專家:農地種電傷害水文和土壤,國土破碎失序 28:00 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解釋? 33:54 綠能很好,但擺錯地方就是惡夢 ⭐延伸閱讀: 【調查報導】「全國最離譜綠能開發—追擊屏東種電幕後真相」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1 Jan 2023 07:23:28 GMT
EP59:又來了!中國全面封殺,台灣農漁產品該何去何從?如何打掉重練?
本集來賓:《水果政治學》作者、農產運銷專家焦鈞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台灣水產品及加工食品禁運中國又一波,這次輪到魷魚、鰹魚、秋刀魚、午仔魚,影響產值高達60億元。中國不僅再次違反WTO的貿易規定,同時對台灣的登記註冊程序特別嚴苛,背後有什麼原因?台灣自豪為「水果王國」,但專家反而說台灣水果在國際市場優勢不大,這是為什麼?農產品若以外貿為導向,必須走「計畫生產」之路,但台灣政府、產業、農民準備好要「打掉重練」嗎?一起來幫台灣農業找解方。 3:30 台灣農產品屢遭中國禁運,是貿易刁難?還是農產品有問題? 7:30 全球僅台灣用「紙本」申請,可能是因為…… 12:50 台灣熱已過,中國市場對台灣農產品不再好奇 16:50 「水果王國」不見得有外銷實力 21:44 外銷受阻突顯台灣農業體質脆弱 28:00 與其補助運費,更該補助「品質控管」的技術 31:10 生產過剩及外銷受阻,都需靠「計畫生產」來解決 37:10 農二代接手、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是台灣農業的解方 ⭐延伸閱讀: 食品銷中遭禁,中國如何刁難台灣?陳吉仲細說「不公平待遇」始末 水產被禁怎因應?午仔魚擴大內銷,魷魚、鰹魚往東南亞,秋刀魚鎖定日韓 中國又禁台水產》上百家水產品突遭中國封鎖,魷魚秋刀魚午仔魚遭殃 農委會:申請未過釐清中 水產遭中封殺影響逾 60 億,政府批不符 WTO 規範,產業界示警:需鐵腕減少放苗量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9 Dec 2022 11:28:57 GMT
EP58:打造《半農理想國》,賴青松如何找到農村復興方程式?20年務農精華一集濃縮!
本集來賓:穀東俱樂部發起人賴青松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一開始只是回應自己內心的聲音,賴青松廿年前移居宜蘭,翻轉傳統農業的典範;為了讓自己喜歡的田園生活永續,他推動猶如漣漪往外擴散的半農革命,從種稻、種人到種村,創造「半農興村」的盛世。隨後,這群半農生活實踐者又在深溝構建屬於自己的理想家園。 從一個人的理想到一群人的國度,半農理想國的一步一腳印,讓新農先行者賴青松自己說給您聽。 對了,本集有贈書活動,快點進來看怎麼搶到簽名書吧! 1:33 什麼是「半農理想國」? 10:33 協助新農的四個重要條件 15:24 外來新農為什麼被農村吸引? 17:38 小農又為農村帶來什麼氣象? 21:13 半X半農 vs. 半農半X 30:33曾試圖在體制內進行改革 34:05 以商業模式打開反向移民的通道 39:16 仍然堅持農地農用嗎? 41:17 深溝經驗可以複製嗎? ⭐【延伸閱讀】 賴青松誠實剖白 01》如何再創農村的盛世?20 年磨一劍,「半農理想國」實戰心法大公開 賴青松誠實剖白 02》打造讓人排隊想搬來的農村!找出活化關鍵零組件,為新農開一條路 【書摘】從種稻、種人到種村,深溝村經驗大公開!《半農理想國》開創農業新時代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4 Dec 2022 01:48:00 GMT
EP57:吃過台灣奇異果,才知道它奇異在哪!堅持完熟甜美,涂旭帆把本土野果變精品
· 本集來賓:新竹青農涂旭帆 ·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奇異果其實是一個很香很甜的水果,可是大家都不知道!」青年涂旭帆念了園藝系之後,決定尋找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途徑,毅然投身農業,到新竹山上種奇異果。原來奇異果是台灣原住民,跟我們一起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種奇異果還能幫助山區水土保持。但是本土奇異果要如何對抗進口奇異果大軍?香甜奇異果背後,竟然是心酸的青農的奮鬥血淚! 4:00 念農業跑去山上務農,種出超香甜本土奇異果 6:23 友善栽培奇異果,幫助山區水土保持 11:36 台灣奇異果分佈在哪裡?好種嗎? 16:48 本土奇異果如何跟進口奇異果競爭? 21:28 「九分熟才能採」的堅持 26:26 不要崩盤才想到加工,發展奇異果果乾、釀酒、爆米花 32:42 紐西蘭農民團結行銷奇異果,台灣呢? ⭐【延伸閱讀】 台灣奇異果才有的完熟香甜!涂旭帆樹立本土奇異果標竿,奮鬥十年以高品質打開市場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0 Nov 2022 08:04:58 GMT
EP56:50種有機菜一次滿足!用務農實踐社會學,博士農夫李法憲:農業的價值,在於營造幸福感
· 本集來賓:梓官有機菜農李法憲 ·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社會學博士來種菜,種的菜有比較好吃嗎?有喲,因為李法憲賣菜附贈農業價值和農村人情味,要大家吃得健康幸福又吃出農業美好的可能。 從社會學轉身成為農夫,李法憲在農業中實踐他的社會理念,他透過多年實驗優化自己的生產模式,建立穩定的客群支持系統,不只獨善其身,還希望為梓官農業注入活水,兼善天下。他說農業是一種能夠營造幸福感的產業,值得大家一同參與,帶來改變的關鍵性力量。 3:04 為了吃得健康與安心,教授捲袖子當農夫 6:45 有機農業充滿挑戰,激發創意 11:05 送菜給直購客,也傳達農業的理念與價值 16:40 空中導覽一次種50種蔬菜的菜園 21:55 農場中營造陸域與水域生態,種作物又護眾生 28:08 首屆梓官農村文化節,期待大家看見農業的可能 33:03 農業的價值不在產值,而在帶給人類幸福感 ⭐【延伸閱讀】 一次可出50種有機蔬菜!李法憲多元種植找到生態平衡,農場像森林,立志發揚梓官農業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6 Nov 2022 10:20:03 GMT
EP55:這杯「野草沙士」也太好喝!野草魔術師蘇立中,把吃草變永續「食尚」
· 本集來賓:三玉號創辦人蘇立中 ·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青草茶搖身一變,「野草沙士」誕生了!在北投有一位現代神農氏蘇立中,時常走訪各地山林農園找尋靈感,將野生植物融合在當代餐飲之中,創造了野草沙士、野草飯糰、野草茶和琴酒⋯⋯他以山林和野地的香氣,組成千變萬化的配方,希望能把傳統青草茶轉化成更貼近現代人生活的飲食形式,讓大家藉由「吃草」,照顧自己的身心靈,也跟大自然有更深刻的共鳴。 2:32 從一杯野草沙士,激盪野生植物新想像 6:40 如何創造青草茶2.0 ? 11:20 為什麼覺得發揚野草這麼重要? 14:50 阿美族港口部落野菜採集的啟示 19:43 野草飯糰:咸豐草炒成的野菜酥,混入飯糰超美味 23:32 構樹茶:製茶工藝釋放構樹葉的多重風味 30:17 創造台灣味琴酒:回饋山林永續概念的補藥酒 36:06 現在人為什麼還要吃草?透過野草,關注自己和自然 ⭐【延伸閱讀】 他讓野草成為美味魔術!蘇立中將藥酒變琴酒,野草沙士清爽過癮,用吃草活出永續 咸豐野草鮮奶茶、魚腥仙草煮麻糬,三玉號讓野草變時髦美味,強身又能養良田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3 Oct 2022 08:14:34 GMT
EP54:極端氣候下,如何種出抗逆境作物,打造夢幻抑病土?「土壤營養師」黃瑞彰出馬!
· 本集來賓: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黃瑞彰 ·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台灣糧食自給率又下降,主因就是極端氣候影響收成,務農的朋友都感覺到這幾年天氣越來越不順,作物越來越難種,到底該怎麼辦?黃瑞彰老師說:免驚,這時候更要打好基本功! 基本功到底是什麼?老師提醒,農民有很多舊思維必須要扭轉,顧好土壤絕對是首要,土壤健康和作物強健是一體兩面。如何讓作物「開脾」?顧好它的「腸胃」該怎麼做?突破盲點後,有機的菱角和竹筍產量竟然直線上升,超越慣行!而且這些做法不但友善土地,更可減緩氣候變遷,老師二十年心法大公開,一次聽到飽! 3:11 台灣海平面上升嚴重,春雨不來 7:23 因應氣候變遷,農民的兩大對策 11:20 作物長不好,不一定是病蟲害 13:08 如何打造「抑病土」:粗有機質和微生物 18:47 讓作物「開脾」的方法:土壤就如同腸胃 19:58 農民最難轉變的觀念:施肥太多,土壤壞掉 23:58 有機友善栽培可抗逆境,是真的! 27:27 改善土壤,有機菱角產量倍增,味道令人驚艷 30:55 有機竹筍產量竟比慣行高,農民爸爸從反對轉支持 34:47 土地是最好的老師,二十年體會什麼是真正的「本土」 ⭐【延伸閱讀】 作物長不好?土壤營養師黃瑞彰幫你解答!免費土壤健診開處方,因土施肥才聰明 聯合國:錯誤的施肥讓土壤變瘦,全球1/3土壤退化,繪製世界土壤地圖,台灣可參加 台灣國寶田 夢幻「抑病土」百毒不侵 代代相傳28年 農業是生態正義 植病俠醫蔡東纂 助農友成「持地菩薩」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9 Oct 2022 10:31:38 GMT
EP53:虱目魚變貴,黑琵不再來?當光電蔓延故鄉土地,七股青年站出來!
本集來賓: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發言人沈軒宇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台南七股是虱目魚和文蛤的故鄉,也是黑面琵鷺的重要棲地,因為這裡有一望無際的漁塭和潟湖,養殖方式不抽地下水也注重生態平衡,夕陽美景更吸引大批觀光客。但是現在七股卻有上千公頃已核可要做太陽光電,處處大興土木,虱目魚和文蛤停養,承租的漁民面臨失業危機,自然美景也將不再。 回鄉發展的七股青年決定站出來發聲,他們認為光電失控已經危及在地產業和文化,也限縮年輕人的未來!綠能有其必要,前提是必須妥善盤點規劃,不能以犧牲農漁村為代價。 2:53 台南七股是什麼樣的地方 7:50 青年們為何會決定籌組聯盟 10:04 光電在七股發展現況,佔七股1/10 12:38 「漁電共生」反而衝擊漁民生計 23:03 黑琵可能不再來?生態環境和社會面的影響 28:13 缺乏總量管制,政府把關機制問題多 35:15 年輕人對於七股未來的願景 38:45 青年聯盟七大訴求 ⭐【延伸閱讀】 別讓年輕人回不了七股!光電蔓延將蓋滿1/5個七股,重創養殖、觀光,青年聯盟北上陳情 台南七股千頃土地將成超載光電,漁電共生變地主和漁民相殺,模範養殖區何去何從? 虱目魚價格再創新高!漁電共生導致上千公頃魚塭停養,飼料漲價、氣候異常補刀 漁民憂進口魚搶市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8 Sep 2022 01:50:59 GMT
EP52:「怪奇海產店」賣什麼?認識謎樣海鮮的迷人滋味,海島子民必讀的食魚祕笈
本集來賓: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副教授黃之暘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今天吃魚了嗎?」很多人都說台灣只有「海鮮文化」卻沒有「海洋文化」,不過黃之暘認為,我們連「海鮮文化」都不算完整,因為餐桌上的海鮮總是那幾樣。新書《怪奇海產店》帶大家從「外行看熱鬧」變成「內行看門道」,通通來當食魚達人。 跟著「有魚不吃肉」的黃之暘逛漁市跟漁港,「佛手」是什麼?「那個魚」又是哪個魚?為什麼消費者願意吃在地,就有改變產業的力量?如何吃海鮮才不會辜負身為海島子民的幸運?六字真訣,盡在節目裡。 本集有贈書活動,還不手刀來搶書!怎麼索取?聽節目就知道喔! 1:36 水產養殖學者為何要開「海產店」? 5:00 食物會在生命重要時刻留下記憶 10:20 「海洋文化」的養成可以從「海鮮文化」入手 17:50 漁市、漁港、小吃攤都是食魚教育現場 23:25 參觀漁市應該五感全開 27:10 台灣水產養殖總體檢 30:05 消費者有改變產業的能力 33:35 經濟動物註定要死,但可以好好上路 37:03 「慢慢吃,快快好」的食魚哲學 ⭐【延伸閱讀】 今天吃魚了嗎?從小愛魚的水產專家黃之暘,把漁市、臉書都變成他的食魚教室! 黃之暘/海鮮課01》魚該怎麼挑? 黃之暘/海鮮課02》料理前,魚該怎麼處理? 緊張的魚不好吃!首屆「水生動福」研討會:讓魚善終,食物更美味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4 Sep 2022 06:19:00 GMT
EP51:雞糞阿姨和雞糞小姐的奇幻大調查(下集)──空拍曬屎場大觀!追蹤「發糞圖強」之路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李慧宜、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生雞糞濫用在農田,記者追溯源頭,出動空拍機,發現養雞重鎮處處都在曬雞糞!政府對生雞糞的規定有三不:不能曬、不能賣、不能用,實際調查卻發現其實是三不管。為什麼生雞糞沒辦法好好做成合法肥料呢?養雞場、堆肥場在想什麼?「雞糞大調查」抽絲剝繭尋找解方,只有讓生雞糞擺脫惡性循環,才能守護土壤永續。 2:30 雞農為什麼沒辦法好好處理雞糞? 7:22 出動空拍機,曬屎是全民運動 14:41 政府有「三不」法規,實則三不管? 19:22 為什麼難以「化糞為肥」? 27:35 各方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31:11 黃金密碼:5-08和5-09 35:42 記者「扒糞」真心話 ⭐【延伸閱讀】 【雞糞大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 https://www.newsmarket.com.tw/chicken-waste-and-farmland/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at, 20 Aug 2022 06:56:16 GMT
EP50:雞糞阿姨和雞糞小姐的奇幻大調查(上集)──小心黃金炸彈!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李慧宜、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吃雞蛋和雞肉的時候,大家想過雞糞去了哪裡嗎?我們與雞糞的距離,其實比想像中要近很多!原來大多數的生雞糞都沒有好好處理就施用到田間,問題不只是蒼蠅和臭味這麼簡單,竟然還有重金屬殘留!為了深入了解「黃金炸彈」衍生的諸多環境與食安議題,《上下游》派出雞糞阿姨和雞糞小姐,跑遍全台像蒼蠅一樣緊緊黏著雞糞,還挖雞糞挖上癮,快來聽聽她們精彩的調查報告! 2:26 雞糞阿姨和雞糞小姐出場 6:20 雞糞應該是黃金,為何會變炸彈? 10:10 雞糞的三大問題:不衛生、傷作物、傷土壤 18:10 檢驗重金屬殘留,第一次挖雞糞就上手 23:29 到底有多少生雞糞被用到田間? 26:30 打開雞糞雷達,全台目擊處處有「糞」 30:25 雞糞世界的嚮導:鏟屎官現身 ⭐【延伸閱讀】 【雞糞大調查】百萬噸生雞糞入農田,黃金為何變炸彈? https://www.newsmarket.com.tw/chicken-waste-and-farmland/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4 Aug 2022 04:20:00 GMT
EP49:太陽香菇、山林土雞,來認識友善森林的「里山產品」!陳美惠帶部落創「靠山吃山」多贏奇蹟
本集來賓: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來自日本的「里山」如何在台灣在地化?推動生態旅遊如何讓部落青年找到自我認同、老人找回生命光采?為什麼林下經濟是更公平、更正義的經濟發展模式?陳美惠教授長期蹲點部落和社區,推動各種與森林共生的發展模式,「保育與經濟可以並行」,一起來聽各種靠山吃山的感人案例。 2:20 來自台南的學者為何長期蹲點原民部落? 3:45 何謂里山?里山的「三生一體」在追求什麼? 10:05生態旅遊:兼顧經濟收益與環境保育、文化保存 15:55 生態旅遊的困境 18:00 獵人變身生態解說員,分享山林知識 22:15 社區林業:森林要經營得好,社區不能缺席 25:19 林下經濟:利用林冠下層從事農林漁牧生產 32:30 為台灣保種的山林土雞 40:00「根經濟」:支持特殊風土產品 ⭐【延伸閱讀】 扭轉保育與經濟對立的生態保姆─陳美惠 讓為台灣保種的紅羽土雞,順利走完最後一哩路!山林養雞產業的希望與難題 「太陽香菇」將重新發光!高士部落成立首座段木香菇菌種中心,用林下經濟點亮山村 林下經濟正式起跑!申請不限農民,先開放椴木香菇及木耳、金線連、林下養蜂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1 Aug 2022 07:10:37 GMT
EP48:石斑魚禁運風波大解析——借牌?禁藥?政治打壓?關鍵疑點一次釐清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石斑魚向來被稱為「政治魚」,中國6月突然禁運我國的石斑魚,宣告政治紅利用完,3600公噸本來要銷中的石斑該怎麼辦?真有禁藥殘留疑慮嗎?石斑魚除了出現在宴席菜,一般家庭該怎麼料理才好?這次打擊對養殖漁業界來說,雖是噩耗卻也是轉機,記者怡均為您分析整起石斑事件的來龍去脈! 1:56 石斑魚產地產量?為何依賴中國? 5:38 石斑魚為什麼被稱為「政治魚」?真的有藥物殘留? 8:13 什麼是「借牌」? 11:21 石斑漁民應有心理準備,是否有先分散市場?挑戰是什麼? 16:46 銷售受阻的石斑魚有多少,該怎麼辦? 19:23 怎樣讓大家跟石斑魚變熟?輕鬆料理石斑魚 24:54 如何讓產業的危機變轉機 ⭐【延伸閱讀】 石斑銷中禁運事件簿追蹤報導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3 Jul 2022 05:17:55 GMT
EP47:好吃的豬肉,來自快樂的豬豬!玩玩具、聽音樂,從狹欄解放,「豬」事大集談動物福利
本集來賓:三久牧場董事長洪崇拼、三久食品經理洪玉玲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豬快樂,豬肉就好吃」,這是豬肉達人的養豬心法。三久牧場的豬既要睡高床、又要玩玩具、聽音樂、搞社交,工作人員進出需消毒沐浴更衣,高規格養出無毒豬,加工製成120種商品販售,全豬利用零浪費,健康又美味。 人生下半場才開始養豬,洪崇拼為什麼堅持豬的動物福利?三久牧場如何擺脫一般人對豬舍「髒臭亂」的形象,讓左鄰右舍都歡迎?三久食品光是絞肉就有六種,為什麼要如此「厚工」? 炸豬排、作肉羹、煮紅燒,要用哪個部位?感性、實用、有趣的豬豬大小事都在這一集,趕快集合收聽! 2:30 好吃豬肉怎麼挑? 7:40 豬肉為什麼會有腥臭味?如何飼養才能避免臭味? 12:00 玩玩具、聽音樂,全是對豬的貼心考量 18:23 豬可能是上輩子的親人朋友,要善待牠們 24:10 全豬利用零浪費,怎麼做得到? 31:10 各種豬肉部位該如何料理? 34:25 降低豬隻頭數,收入反而更高的祕訣 35:44 養豬為報恩,兄弟情深故事好感人 ⭐【延伸閱讀】 掙脫狹欄束縛,讓母豬群養自由,洪崇拼「讓豬過得舒服」的養豬三久哲學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9 Jun 2022 08:30:15 GMT
EP46:【闢謠】結晶蜜是真蜂蜜!保證100%純的蜜蜂知識大補帖,專業蜂農來解「蜜」
本集來賓:台灣養蜂協會副理事長趙燿烽 主持:上下游總編輯蔡佳珊 蜂蜜不純誰砍頭?怎樣才不會買到加糖蜂蜜?從小在蜂群裡長大、被蜜蜂叮像被蚊子咬的專業蜂農阿烽,是蜂蜜評鑑常勝軍,本集請他親授真假蜂蜜辨識法,也分享養蜂人生的甘苦談。蜜蜂為人類糧食和生態做出重大貢獻,蜂農怎麼馴養牠?蜜蜂叮你其實是你的錯?蜜蜂大便長怎樣?為何養蜂這麼夯?珍愛蜜蜂這集必聽! 2:59 跟蜜蜂一起長大的孩子 5:35 四處遷移的遊牧生活 9:10 蜜蜂大便是什麼樣子? 10:43 別再誤會結晶蜜! 16:25 如何看蜜蜂的個性 22:17 沒有蜜蜂,人類沒得吃 23:35 真假蜂蜜怎分辨 28:50 要買好蜂蜜,仔細看標示! ⭐【延伸閱讀】 不純真的會砍頭?蜂蜜新規:加糖就要標明「加糖蜂蜜」,100%才能標「純蜜」 蜂農盼落實稽查 【獨家調查】揭開全台最大農藥漏洞 檳榔共業30年 50年來最慘蜂況,搶救蜜蜂大作戰│全球護蜂風潮 歐盟最終決議,禁用類尼古丁農藥救蜜蜂│田間全面禁用益達胺等三種殺蟲劑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9 May 2022 08:02:56 GMT
EP45:發「蘆」啦!蘆薈家族三代女力大爆發,憨膽闖出有機農業一片天
本集來賓:蘆薈女農蘇黃酠/柳營蔬菜產銷班第二班班長蘇雪莉/村家味行銷林雅鴻、林雅溶 主持:上下游記者楊語芸 這集好熱鬧,祖孫三代女農都來了!一個被養父母「退貨」的童養媳如何「野生」長大?一位在文具業卓有成就的女強人,為何褪下華服成為農夫?一對學業有成的姐妹花幹嘛走進農地「汗滴禾下土」?三個世代的女人撐起「蘆薈世家」,以土地為念、以食安為訴求,這則溫馨又有趣的故事,讓她們自己講給您聽。 2:05 蘆薈阿嬤當童養媳居然被退貨? 6:10 從兩株蘆薈小苗到滿園蘆薈 8:30 蘆薈農都是「採花大盜」? 10:26 蘆薈八大元素有什麼功能? 16:00 因為「憨膽」踏入有機農業 22:50 在地農產加工品如何打入國際市場? 24:12 女麗廚房:讓女人的力量展現 26:30 蔬菜箱讓農民賺到寶貴的經驗 29:30 蘆薈怎麼吃?料理心法大公開 40:45 回覆聽眾提問 ⭐【延伸閱讀】 把蘆薈種到「發蘆」,祖孫三代女力大爆發!有機蘆薈變身蕾絲麵邁向國際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5 May 2022 12:30:00 GMT
EP44:池上是怎麼煉成的?找回農村的驕傲,來聽這堂「池上學」
本集來賓: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黃宣衛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您在池上看過雲門舞集的表演嗎?曾經跟金城武樹合照打卡?想知道哪一家池上便當最好吃嗎?「池上米 ®」認證又有什麼故事?地方如何與政府並肩創造池上的榮景?來聽聽社會人類學家、《成為池上:地方的可能性》作者黃宣衛老師怎麼說! 在農業基礎上發展觀光,池上直可說是模範生,農村富庶了,從搖籃到墓地的福利自然更完善,池上成為學者口中的烏托邦。對地方創生、社區營造、在地實踐有興趣的朋友們,快來上這一堂「池上學」。 本集有贈書活動,還不手刀來搶書!怎麼索取?快點進來聽聽看喔! 4:15 社會人類學家與池上的淵源 6:42「池上米 ®」是台灣首度以地名認證的商標 10:45 國中老師與糧商並肩作戰,幫池上打響名聲 12:35 臺灣好基金會聆聽地方需求,在池上導入藝文活動 14:00 池上便當始於日本時代,代代演進的故事 17:18 池上米不繳公糧,農民賺更多 21:30 池上民眾怎麼看觀光發展? 24:00 農地種電,池上說 NO 27:35 從搖籃到墓地,池上村民福利讓人羨慕 34:35五本簽名新書免費贈送,如何索取? ⭐【延伸閱讀】 【書摘】好米、雲門、金城武,如何《成為池上》?人類學家深度剖析「池上現象」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1 May 2022 04:25:35 GMT
EP43:用「吃」就能讓世界變好?郭華仁老師:亂世中「吃變世界」的四大守則
本集來賓: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這集講「自然語」,就是國台語混用啦~~)俄烏戰爭讓全球糧價上漲,糧食危機一觸即發,國內蛋價、肉價也上揚;近年又天災不斷,作物受損嚴重,農民望天興嘆。難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已經變成奢求了嗎? 這集請到國內有機農業和食農教育專家:台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老師,傳授大家用吃來讓世界變好的方法!老師深度分析全球食物生產模式現況,從糧食自給率講到氣候變遷,農業要整個大轉型,需要消費者的幫忙!老師提供飲食四大守則,可減少排碳、愛護土地,捲動更多農民投入友善土地的耕作方式。很多人想問:吃有機真的比較健康嗎?有機又少又貴,怎麼辦?老師也一一解答,快點來聽詳細! 5:13 戰亂天災下的農糧因應對策 15:10 農業碳排放:農藥化肥和大型農機都靠石油 18:48 全球食農需要大轉型 24:04 土壤裡面的「免費長工」做了什麼事? 30:50 消費者對有機有很多疑惑,請老師解惑 36:39 好農業,是最好的醫生 39:56 食物價格應納入碳排放的社會成本 45:27 「吃變世界」四原則 ⭐【延伸閱讀】 郭華仁:有機農業的真諦在友善土地,不是農藥零檢出 郭華仁/法國訂「生態農業」為國家主軸│2025年農藥減半 20萬農家採用生態農法 郭華仁/我們可以從「農藥殘留容許量爭議事件」學到甚麼?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7 Apr 2022 12:46:45 GMT
EP42:一瓶柑橘玫瑰醬,如何迷倒英國裁判,得到世界金牌?南投小農闖出台灣花果新出路
本集來賓:「玫開四度」花農&果醬藝師郭恩綺、章思廣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真敖真敖,出國比賽!得冠軍,拿金牌,光榮倒轉來!」因為敢於夢想,南投玫瑰花農郭恩綺以食用玫瑰花瓣搭配柑橘製成果醬,贏得「世界柑橘果醬大賽」雙金獎。來聽這一集,瞭解台灣柑橘有什麼厲害?如何讓英國人大開眼界?拿到外國訂單,卻因台灣法規限制、有機柑橘農稀少而無法施展手腳,金牌得主怎麼辦? 別再只是拿果醬抹吐司啦,柑橘果醬可以加咖啡,也可以搭配香腸和牛排,快來聽聽這些潮吃法,一起吃果醬,為台灣柑橘創造新出路。 2:00 台灣柑橘果醬將登上英國女王餐桌 4:13 得獎心法大公開,桶柑、臍橙風味如何平衡? 7:05 英國不是為了解決柑橘過剩才作成果醬 12:00 台灣柑橘品種多、產季長 13:24 英國裁判長建議:讓果醬成為台灣柑橘代言人 14:25 想將果醬送出國,受限法規真無奈 18:45 台灣果醬市場有潛力 20:01 柑橘果醬潮吃法 22:10 對未來選手的建議 25:40 果醬代表台灣,有把握的作品才出手 27:35 果醬、果乾需要有機柑橘作後盾 ⭐【延伸閱讀】 【越洋獨家】台灣果醬將登上英國女王餐桌,「柑橘玫瑰」奪世界大賽雙金!裁判驚艷:台灣柑橘滋味非凡 台灣玫瑰與柑橘合奏,「玫開四度」奪下「世界柑橘果醬大賽」1金1銀4銅牌榮耀 柯亞帶著台灣金棗,贏得全球柑橘果醬大賽,英國偏遠小鎮因柑橘發光 日本摘雙金 英國奪雙銀,陳韻筠、楊紫喬母女以雲林水果手工果醬 甜蜜全世界 台灣果醬勇奪世界柑橘類果醬三面銀牌!果醬男孩林韡勳:台灣柑橘、蜂蜜太迷人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3 Apr 2022 05:04:58 GMT
EP41:草莓流言追追追,真相其實是⋯⋯粉紅泡泡幕後專家登場,草莓控必聽!
本集來賓: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分場長鐘珮哲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甜蜜可人的草莓,總讓人幸福感爆棚,但是關於草莓的流言也特別多,你是否好奇:為何滿街都是大湖草莓?常聽人說農藥很多、使用生長激素,是真是假?採草莓的時候有什麼撇步?畸形超大草莓有事嗎?還有,草莓根本不是果實?!這集請到跟草莓戀愛15年的苗栗農改場專家現身說分明,原來粉紅泡泡也可以這麼知性! 4:09 草莓的寧靜革命 6:12 為何草莓都種在大湖? 14:36 草莓的農藥多是真的嗎? 17:15 不用農藥的取代妙招 22:53 採草莓看到超大扇形的草莓,正常嗎? 26:14 長在地上、高架盆栽和種在溫室有何差異? 32:24 草莓草莓真辛苦,半夜起來??? 36:28 如何育成新品種? 40:03 採草莓的秘訣大公開 44:18 草莓不是果實?上面的籽也不是籽? ⭐【延伸閱讀】 【草莓秘密】草莓竟然不是莓?真的都從大湖來?10個QA秒懂草莓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6640/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0 Mar 2022 04:30:31 GMT
EP40:聽!石虎的聲音!石虎媽媽陳美汀的終極貓奴養成記
本集來賓: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聽過小石虎的叫聲嗎?石虎的威嚇聲是不是很可怕?趕快點進這一集聽聽看! 石虎媽媽陳美汀一生愛貓,在動物園照顧過花豹,又險些因為石虎而喪命,堪稱「終極貓奴」。她說石虎在山中神出鬼沒,但又美得不可方物,簡直就是「山中精靈」。這些精靈們的主食是什麼?牠們生存面臨什麼危機?原來在山中放慢車速,就有機會保護牠們;幫助雞農改善雞舍,可以減少農民與石虎的衝突。 一級保育類動物石虎在台灣僅剩幾百隻,來聽這一集,一起保護牠們。 .2:25 原來石虎是台灣原生貓科動物 .3:40 發生什麼事?石虎居然只剩下幾百隻? .6:40 終極貓奴是如何養成的? .9:50 貓奴眼中的精靈 .10:35 石虎對台灣生態的意義 .13:10石虎研究的工具與方法 .16:50 為什麼陳美汀半夜還在山上陪石虎? .19:00 發生什麼意外?陳美汀差點因為石虎而喪命? .22:20 石虎阿樹的悲歌 .26:26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的作為 .31:20 政府應該作什麼? .34:00 聽眾可以做什麼來幫助石虎? ⭐延伸閱讀: 石虎媽媽傳奇》陳美汀:生命因石虎而圓滿 蜂螫瀕死、力擋開發 獻身保育終不悔 光電又搶佔石虎棲地,這次更大片!苗栗7.6公頃開發案,恐砍樹阻斷石虎生態廊道 苗栗最美里山恐淪剃頭光電場!石虎、灰面鵟鷹關鍵棲地,農委會:生態熱點不宜開發 是誰殺了石虎?路殺石虎體內驗出劇毒農藥、殺蟲劑與毒鼠藥,長期慢性中毒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3 Mar 2022 07:31:33 GMT
EP39:為什麼雞蛋一直出包?蛋荒真相大白!來看蛋雞產業的體檢報告
· 本集來賓: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系教授陳盈豪,上下游新聞記者林怡均 ·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開春以來台灣就籠罩在雞蛋之亂當中,到底為什麼會缺蛋?近年連續發生戴奧辛、芬普尼毒蛋風暴,雞蛋為何常常出事?這集訪問到產業專家陳盈豪老師,為我們剖析本次缺蛋多方成因,以及蛋雞產業的體質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上下游記者則突破蛋農心防,深入一向排斥外人的蛋雞場,踩在雞糞水中,帶回生產實況和蛋農們的真實聲音,也直戳禽流感的大秘密。 台灣有4千多萬隻蛋雞,2千多戶的蛋農,這些努力生蛋的母雞、辛苦工作的蛋農,需要愛吃蛋的國人更多的關注。這集節目直指問題核心,點出解決方向,請大家務必一起來了解雞蛋背後的故事。 2:17 這波缺蛋的主因是什麼? 7:52 這些年,為什麼雞蛋常常出問題? 12:56 記者親訪傳統雞舍和雞農心聲 18:13 禽流感遠比檯面數字嚴重,雞農見怪不怪 24:25 蛋價是低還是高?是怎麼訂出來的? 31:50 盤根錯節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38:58 蛋農自產自銷成功案例,不再倚賴蛋商 ⭐【延伸閱讀】 【深度專題】缺蛋啟示錄──蛋雞產業的困境與改革之道 https://www.newsmarket.com.tw/2022-eggs-shortage/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上下游》新聞需要您的支持,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7 Feb 2022 04:30:30 GMT
EP38:那一年,我們掀起的高接梨革命──小山城誕生綠色奇蹟,農業武林絕學最詳解
本集來賓:台中東勢高接梨達人曾光明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我們常吃的水梨明明是溫帶水果,是怎麼從低海拔的「粗梨子」樹長出來的?這個獨步全球的台灣農業奇蹟,是戒嚴時期有一群台中東勢的居民,每晚聚會動腦研究「寄接」技術,成員有農民、木匠、照相館老闆⋯⋯個個身懷絕技,不斷試驗將溫帶梨花穗接到橫山梨樹上,中間遇到很多難關:被刀子割傷、被酒精燈燙到、被警察關切、工作太累過年小孩不敢回家、連唱歌都有禁忌⋯⋯ 這集我們請到東勢在地的文史工作者、曾赴日本學習梨子栽培的「小明」大哥,為我們回溯這段草根智慧大爆發的黃金年代,也詳解高接梨的「厚工真煩傳」! 2:36 高接梨是在接什麼 7:48 為什麼過年時特別忙? 11:55 農民自組研究小組,夜夜聚會腦力激盪 18:36 接刀、膠布、沾蠟,每個步驟都要研發 27:35 梨農禁忌歌曲是?小明獻唱 32:20 在地自主文史調查,公共財寶庫 37:47 梨子樹為何要留龐克頭? 39:30 超厚工成本高,高接梨產業處境嚴峻 ⭐延伸閱讀: 為何梨子樹都是龐克頭?史上最強高接梨圖解:三星上將梨「厚工」的一年 【梨子秘密】豐水新興蜜梨雪梨新世紀寶島甘露梨,台灣梨如何締造綠色奇蹟?10個秘密大揭曉 17年有機梨之路修成正果!廖俊欽把梨子當寶貝,豐產甜美兩度榮獲頭獎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贊助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3 Feb 2022 10:26:00 GMT
EP37:【年菜魚攻略】這樣吃魚最吉祥!「年年有魚」有眉角,如何兼顧拜拜和保護海洋?
本集來賓:湧升海洋總經理徐承堉 主持:上下游新聞總編輯蔡佳珊 年夜飯一定要「年年有魚」,怎麼選、怎麼煮,每年都讓媽媽好煩惱!要當一條年菜魚,要有吉祥名、吉祥色,要能連吃好幾天,最好還能維護海洋,眉角好多,聽這集讓專家幫你解惑!白鯧好好吃但是貴,為了環保真的不能吃嗎?為什麼過年大家都愛吃烏魚子,卻不能用烏魚拜拜?答案出乎意料!年菜魚一定要完整,剛好教小孩認識魚,口訣很重要務必要聽! 2:39 怎麼選擇年菜的魚?吉祥名 7:52 吉祥色:紅色、黃色最討喜 10:05 好吃貴一點沒關係 11:57 要拜拜還要連吃好幾天,怎麼選魚 19:10 烏魚為什麼不能拜拜? 20:57 為保護海洋,不能再吃白鯧嗎 29:33 永續海鮮的管理面向 36:00 趁機教食魚教育口訣 42:00 吃魚和保護海洋可以兼顧 訂閱上下游《食農搜查線》Podcast · Apple Podcast:http://apple.co/3eC5nDJ · SoundOn:http://bit.ly/3qvh4hN · Spotify:http://spoti.fi/3v9hKNi · KKBox:https://bit.ly/3ell4Pc ·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3lVugLY · Castbox:https://bit.ly/3FRWRLh ⭐延伸閱讀: 【鯧魚秘密】白鯧金鯧烏鯧斗鯧怎麼分?如何選條好鯧做年菜,才能年年有魚? ⭐贊助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upport/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28 Jan 2022 09:30:30 GMT
EP36:櫻花蝦AB面》染色仿冒蝦,一招分辨/團結自律的「台灣之光」漁業傳奇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林吉洋、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年菜常用到的櫻花蝦,不只是「東港三寶」,還是「台灣之光」!東港捕撈櫻花蝦的漁民,是台灣漁業史上的一則傳奇,他們證明保育和漁業可以兼顧,曾經為了跟盤商鬥法,一百多條船連續40天不出海捕魚,團結自律令人刮目相看,也證明可以捕得更少、賺得更多! 不過市面上的櫻花蝦,卻出現了仿冒品,業者用比較便宜的蝦子來魚目混珠,記者明查暗訪還買回家做實驗,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到底應該怎麼分辨真假櫻花蝦呢?絕對不能錯過這一集! 2:04 從下雜魚到高檔櫻花蝦 6:00查訪染色仿冒蝦,回家做實驗 12:48 南北貨店家標示不清 15:22 東港路邊遇到櫻花蝦漁民第一代班長 19:54 超酷「公開拍賣」現場 23:42 櫻花蝦推手談產銷班嚴格自律規範 27:22 漁民vs經銷商大鬥法傳奇 35:42 仿冒櫻花蝦,政府有在查嗎 37:18 櫻花蝦除了曬乾還可以怎麼吃 ⭐延伸閱讀: 櫻花蝦之光01》誰說漁業和保育不能並重?東港漁民嚴格自律,寫下櫻花蝦護漁傳奇 櫻花蝦之光02》團結力量大!漁民聯手自主休漁,竟打出櫻花蝦產業一片天 真假櫻花蝦怎麼分?染色蝦一招現形 仿冒蝦標示不清走法律邊緣 蝦知識》台灣餐桌有哪些好蝦?怎麼挑蝦才是專家?一文回顧蝦歷史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6 Jan 2022 08:08:03 GMT
EP35:買爆鳳梨釋迦的N個理由──「水果界生魚片」史上最超值,一人一顆挺農民度年關
本集來賓:台東縣卑南鄉斑鳩番荔枝產銷班班長陳進憲,上下游新聞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香甜滑嫩有如「水果界生魚片」的鳳梨釋迦,你吃了沒?中國禁運台灣釋迦,讓台東農民急如熱鍋螞蟻,現在釋迦盛產期到,都在樹上等!這集請到台東農民和記者親自說明產地實況、分析生產成本和內外銷現狀,聽完你就知道一顆鳳梨釋迦80元真的不貴,而且它風味酸甜濃郁有夠好吃,鉀離子超高營養豐富,加初鹿鮮奶做成冰淇淋更是一絕!而且鳳梨釋迦個頭大又體面,是過年送禮不二選擇,有史以來最便宜就是現在了,全台每人只要多買一顆,台東農民就能度過年關! 1:49 中國震撼彈:封殺台灣釋迦 3:30 鳳梨釋迦的由來、營養和風味 10:01 一顆鳳梨釋迦79元,成本大解析 17:00 台東產地前線緊張現況 24:37 釋迦為何要冷凍外銷?賣得怎樣? 29:05 「釋迦依賴中國」是自由市場還是政治因素? 33:40 釋迦做冰好好吃,「斑鳩冰品」讓農民拿回價格主控權 39:39 鳳梨釋迦怎麼挑、怎麼吃?吃不完怎麼存放? ⭐釋迦直購請見: 釋迦在樹上等,急!農友包裝場忙到沒日沒夜,折價求保本,快看「購買連結大全」買到賺到 台東釋迦現場直擊01》鳳梨釋迦才開採,產地價就腰斬,農民揪心賠本賣 台東釋迦現場直擊02》市場釋迦還是貴?農民賺很大?產地委屈:只求保本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9 Jan 2022 08:56:43 GMT
EP34:新年就是要吃「桔」!桶柑來台變無籽?椪柑為何青皮就採?最愛美的橘子是?來聽台灣「柑柑好」的秘密
本集來賓: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退休研究員黃阿賢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橘子紅了,新年就到了!台灣柑橘品種好豐富,從椪柑柳丁吃到桶柑茂谷柑,酸V啊酸V的滋味伴隨台灣人度過最冷的季節。你知道「柳丁」名字由來是因為看錯字?青皮椪柑到底有沒有熟?還有桶柑來台灣從多籽變成無籽,茂谷柑是美國移民而且愛敷面膜⋯⋯全球種最多的柑橘是什麼?柑橘界的世界級疫情好嚴重,持續幾十年還沒退燒,想了解柑橘的秘密就要聽這集! 1:32 柑橘是台灣第一大果樹,輪番上陣的順序 3:25 柳丁、香吉士=晚崙西亞、臍橙 9:39 柳丁曾經滯銷的過去 11:57 椪柑名字的由來,青皮椪柑為何綠綠就採? 16:26 柑橘界最嚴重的疫情「黃龍病」 20:29 桶柑來台灣竟然變無籽 22:20 茂谷柑是「美國移民」 25:52 拜拜的虎頭柑其實不是柑,天王柑是「幸福」的孩子 31:14 台灣橘子有競爭力嗎? 35:13 橘子要怎麼挑? ⭐延伸閱讀: 【柑橘秘密】為什麼台灣的橘子世界甜?橘子為何會變白臉變黑臉?快進來看柑橘大宅門 過年就是要大「桔」大利!聽黃阿賢上一堂柑橘通識課 柳丁點亮冬日之燈,蘊含一年一會的美好期望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2 Jan 2022 04:12:53 GMT
EP33:老鷹公主駕到!從老鷹紅豆、黑翅鳶米到鴞鳳梨,如何讓猛禽變身農民神隊友?
本集來賓: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林惠珊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第一次養老鷹就上手的秘訣是?就讓「老鷹公主」林惠珊來告訴你!農田經常有小鳥和老鼠來偷吃農作物,氣得農民在田間撒毒藥,最後卻連老鷹也GG了⋯⋯林惠珊試圖扭轉悲劇,開始當起鳥類和農作物的媒人婆,創造「老鷹紅豆」、「黑翅鳶米」、「官田菱雉菱」、「鴞鳳梨」,讓農業和生態化敵為友,還捲動消費者力量,用吃來做保育!「守護猛禽的食安,就是守護人類的食安,」公主到底用了什麼妙計,讓這些農田受害者一秒化身農田守護者?快點進來聽公主本人說分明! 2:41 如何成為鳥類研究員 5:27 老鷹紅豆的由來 11:02 公主為何會愛上老鷹? 14:26 守護水雉的感人菱角農 20:02 如何把保育理念推到全聯主流通路 25:00 稻田裡的黑翅鳶「吃播」 28:53 貓頭鷹和鳳梨如何送作堆? 34:38 「生態農產品」的定義 37:33 人類為何要保育鳥類? 40:46 「守護鳥類套餐」吃起來! ⭐延伸閱讀: 鳳梨田抓老鼠,讓專業的來!猛禽晝夜守護,不用老鼠藥的「鴞旺來」上市 吃菱角救水雉寶寶!水雉園區攜手全聯,「官田菱雉菱」護農顧生態 農人與老鼠戰爭,黑鳶大冠鷲流血陪葬!屏科大研究,超過六成猛禽樣本驗出老鼠藥 追鷹超過20年 四個推手讓老鷹飛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6 Dec 2021 08:31:46 GMT
EP32:農地生病怎麼辦?「館長」義診來開刀!「土壤剖面」大絕招聽這集
本集來賓:「土壤作物醫生館」館長陳興宗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館長」來了!「土壤作物醫生館」館長陳興宗全台跑透透,幫農民解決作物疑難雜症,他發現問題根源往往不在於地面上的病蟲害,而是在於土壤下的世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挖一個大洞跳下去看土壤剖面,果然答案揭曉!看遍農地百態,來聽館長傳授務農護土的心法大公開。 5:54 農藥和肥料不是萬靈丹,甚至是麻煩 11:02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能越錯越遠?什麼叫農業? 15:55 身為農民應有態度:環境的管理者 18:28「土壤剖面」大絕招 23:15 草生栽培如何選擇草種?讓草變成神隊友 32:00 把農地當成工廠還是一個生態系統? 37:05 農業的多功能性 42:11 農民的身份很重要!土地守護者 ⭐延伸閱讀: 土壤碩士開農藥行陳興宗特效藥處方:我勸你不要再下肥了! 陳興宗/芭樂樹教我的一堂土壤課:從土壤剖面,看見樹長不好的真相 陳興宗/跳脫巴拉刈之爭,土壤肥料六大心法,幫你管控雜草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at, 18 Dec 2021 05:39:03 GMT
EP31:一隻蟲讓「茶土」變「茶金」!茶界傳奇東方美人茶,如何讓英國女王也按讚?
本集來賓:新竹峨眉冠軍茶農徐耀良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蟲蟲來了,「茶金」就來了!害蟲咬傷茶葉反而讓低價茶逆轉勝,造就名滿天下的「東方美人茶」,連英國王室也驚艷不已!東方美人有好多別名,膨風茶、白毫烏龍、五色茶⋯⋯,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這集我們特別請到勇奪14面特等獎的冠軍茶王:新竹峨眉茶農徐耀良大哥,來跟我們細說「茶金」背後的職人堅持和友善大地的生態觀,希望更多人一起來品嚐這穿越歷史的香醇滋味! 2:14 東方美人為何又叫膨風茶、白毫烏龍 3:52 小綠葉蟬造就的生態茶 7:12 東方美人的名字由來 11:19東方美人茶製作靠人工 16:00 外國人特別來學東方美人茶 18:00 「茶金」的祖訓 19:36 茶產業的挑戰 24:34 東方美人茶要怎麼泡才好喝 ⭐延伸閱讀: 「茶金」是怎麼鍊成的?東方美人茶王傳秘訣:顧好環境讓小綠葉蟬咬越兇越好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2 Dec 2021 07:17:29 GMT
EP30:你一定要知道的番茄身世超展開!蔬果之爭驚動最高法院,阿公疼孫創造聖女小番茄
本集來賓:農業試驗所作物組助理研究員康樂、農友種苗公司營業部經理梁國聖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你能想像薯條雞塊沒醬可沾、義大利麵只剩白醬和青醬嗎?如果番茄消失了,全球可能會暴動!但你知道番茄是被「看」了很久才登上餐桌的,這紅紅的玩意兒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還曾經出動美國最高法院來判決! 而番茄又是怎麼來到台灣?為何有「番」又有「茄」?番茄來台以後也很有戲,有一種番茄的天才吃法只有南部人才懂,你吃過嗎?孫子不愛吃番茄怎麼辦?來,育種家阿公育一個零食小番茄給你吃!還有還有,小番茄為什麼都用盒子裝?番茄醬紅成那樣有沒有加料?種種番茄趣事妙聞都在這集,聽完保證吃番茄時更有滋有味! 3:43 台灣番茄哪裡來?為何有番又有茄? 7:58 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 10:25 歐洲一開始不敢吃番茄 18:28 為何會育成「聖女」小番茄? 21:00 「玉女」小番茄由黑翻紅 25:50 番茄醬為什麼那麼紅 30:19 「溫室」番茄的特色 41:34 茄紅素要煮過才會跑出來? ⭐延伸閱讀: 【番茄秘密】番茄為什麼又「番」又「茄」?是蔬菜還是水果?聖女、玉女小番茄如何誕生?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05 Dec 2021 11:57:45 GMT
EP29:原來「柿」這樣!叔公去日本玩一趟,竟改變台灣柿子面貌,來聽傻農阿智說「柿事」
本集來賓:「珍柿果園」農友黃昭智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台灣果農就是強!去日本玩一趟回來,也能造就席捲全台的新興水果產業!這集來聽摩天嶺上的甜柿傳奇,果農阿智分享叔公帶回日本甜柿的故事,富有、次郎、花御所,濃濃東洋風的甜柿曾創造「柿金」年代。除了甜柿還有水柿、紅柿,想吃軟吃硬任君選擇,柿餅包冰淇淋也好銷魂,哪裡買得到?聽完這集,保證好柿連連、柿柿如意! 2:20 柿子分澀柿和甜柿 6:00 摩天嶺甜柿起源,叔公去日本 13:51 甜柿有哪些品種 16:17 甜柿好種嗎 25:33 「傻農」心路歷程 33:22 甜柿怎麼挑怎麼吃 ⭐延伸閱讀: 【柿子圖鑑】牛心、四周、鑽石、蘋果、石柿、筆柿,富有、次郎、花御所九品種!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8 Nov 2021 12:00:00 GMT
EP28:驚!傳說中的「注脂肉」現形,記者揭秘「假雪花牛」面目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雪花牛」的雪花竟然可能是人工製造!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注脂肉」,是用人為方式注入油脂,把乾硬瘦肉變成油花密佈的牛排,你我可能都吃過卻不自知!到底注脂肉注入的是什麼油脂?還注入了哪些添加物?如果煎五分熟、七分熟,會不會有食安風險?記者購買實測並深入調查,這集緊張刺激一定要聽! ⭐延伸閱讀: 【注脂肉大揭密01】人工注脂仿造雪花牛,還注入食品添加劑,記者實測大評比 https://bit.ly/30HcbLK 【注脂肉大揭密02】規定「僅供熟食」,點牛排誰會吃全熟?衛生安全怎把關? https://bit.ly/3nEBerr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1 Nov 2021 11:51:31 GMT
EP27:農友和鴨子都想搶的麥克風!「米米之音」廣播主持人林大米,讓農村自己發聲
本集來賓:「米米之音」農村廣播主持人林大米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一個人,一支麥克風,出發去田裡囉!林大米是台中農村長大的女兒,照父母期望到都市上班成為專業廣播人,為何會辭掉工作又回到農田,把麥克風舉到農民面前?做農村podcast最大挑戰是什麼?唯一一次主持到哭是怎麼回事?做廣播竟然能排解農村親子代溝?農友種田必聽良伴、由福壽螺和白腹秧雞贊助的「米米之音」,大米的真心話和大冒險,都在這一集! ⭐延伸聆聽: 「米米之音rice radio」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4 Nov 2021 09:07:19 GMT
EP26:台灣木瓜超有梗!蓋蚊帳治絕症、露股溝生更多,最聰明又懂美感的水果
本集來賓: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王仁晃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蔡佳珊 聽完這集絕對會想對木瓜敬禮!原來台灣木瓜曾得了不治之症,差點全滅,有人出奇招「蓋蚊帳」,最後真的絕處逢生!撿回一條命的木瓜,成為最聰明又最豐產的水果,一次可以生70顆,這位超堅毅孕婦,給它剖刀硬拗都能活,平常會彎腰露股溝,因應環境還會變性!快點來聽國內最專業「木瓜王」研究員,告訴大家台灣木瓜的勇氣傳奇! ⭐延伸閱讀: 【木瓜圖鑑】黃皮日光、圓形朱玉、台農2號、日陞、紅妃,木瓜家族你認識誰?專家解答10大謎團 台灣飲料中永遠的大王!國民飲品「木瓜牛奶」為什麼可以走紅一甲子?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at, 06 Nov 2021 10:57:40 GMT
EP25:麵粉讓位,米穀粉正夯!無麩質好健康,吃米蛋糕守護農田!
本集來賓:農業科技研究院研究員蘇梅英、如實製粉有限公司負責人鍾憶明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米吐司、米馬芬、米蛋糕、米泡麵,好多好潮的新式米食,你有沒有吃過?想要離開麵粉舒適圈的人快來嘗試「米穀粉」,專家說要懂得「適性利用」,哪種米殼粉適合烤蛋糕、鬆餅,哪種適合作麵條、餅乾,趕快點進來聽個明白! 吃米吃麥不單單是個人「食」的選擇,也關係到國家安全。相對於麵粉多是進口,稻米種在台灣的土地上,對我們的水土環境有益,又能確保糧食自主。用米穀粉作麵包、麵條,便利營養又更健康,台灣能否固守住「米食文化」的舞台?就靠大家多吃米製品來幫忙! ⭐延伸閱讀: 翻轉米食的秘密武器,米穀粉出擊!低卡少油無麩質,專業指南大公開 2020統計》糧食自給率和食米量雙下跌!肉類攝取量超過米麵總和,成台灣人「主食」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31 Oct 2021 06:56:25 GMT
EP24:怕農藥殘留?作物病懨懨?「植物醫師」列隊出發,從農田到盆栽都能醫!
本集來賓:臺大昆蟲系教授兼系主任暨臺大植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主任蕭旭峰、臺大植物教學醫院雲林分院實習醫師李宗翰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人生病了看人醫,動物生病看獸醫,那植物生病怎麼辦?當然是看植醫囉! 台灣已經有76位植物醫師,正在全國各地協助農民朋友照顧田間農作物,不論是土壤檢測、病蟲害防治或是作物栽培問題,都是他們的工作範圍。不過植物醫師怎麼看病?要用聽筒跟溫度計嗎?植物醫院有哪些科別?植物看病要不要付費?「少年」醫師跟農友阿伯會不會雞同鴨講?好多跟植醫有關的趣事,趕快進來聽聽看。 除了農民朋友之外,原來一般消費者也可以帶園藝作物去看病喔,多肉植物變瘦、玫瑰花朵不開,都可以去植物醫院掛號。植物醫師也會協助農藥減量,既照顧農民健康,也保障消費者的食安,請大家一起幫他們按讚! ⭐延伸閱讀: 植物醫師出招,三星蔥和雲林蒜頭農藥大減!學者籲推動立法刻不容緩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9720/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7 Oct 2021 10:31:50 GMT
EP23:用耳朵散步文學花園──《上下游副刊》也有 podcast 囉!
本集來賓: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古碧玲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上下游副刊》是《上下游》的藝文頻道,即將迎來四歲生日,這片由五百多篇作家心血灌溉的花園,有著飲食、生態、藝術、人物的芬芳。在眾多網路新聞媒體中,唯有上下游守著一方副刊版面,守一塊文學的美好。文學花園的園丁如何訂主題、邀作家,請聽總編輯古碧玲說分明。 「如果副刊有一百個作者,就好像有一百扇視窗,幫大家看到不同的世界。」如今《上下游副刊》的自耕農們已有超過兩百人,他們離開書桌走進錄音間,把過去用書寫表達的情感與知識,用聲音表現出來。透過這些視窗可以看到什麼風景?請趕快來聽聽看。 另外「聽眾點播」單位我們專訪了農田水利署署長蔡昇甫,談到水權的問題,如果您面臨灌溉用水的困擾,請來聽聽署長怎麼說喔。 ⭐延伸閱讀: 上下游副刊: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 上下游副刊「人生不插花」Podcast: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category/podcast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1 Oct 2021 11:39:11 GMT
EP22:都是蟲蟲惹的禍?當蓮霧與釋迦被拒絕在中國大門外……
本集來賓: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賴榮茂、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斑鳩分場分場長江淑雯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中秋前夕,中國政府關上貿易大門,台灣蓮霧與釋迦「被指稱」有粉介殼蟲,自9月20日起暫停出口中國。 粉介殼蟲是什麼?我們出口的蓮霧與釋迦真的有這種害蟲嗎?國際慣例都怎麼處理?中國中止貿易合理嗎?如何在危機中覓得產業再造的契機?請聽兩位專家說分明。 大家一起來認識台灣優質水果。蓮霧有哪些國外品種?我們自己育種出「黑糖芭比」,名字也太可愛。「泰國種飛彈蓮霧不好吃?」老師說大家誤會了,熟度足夠再採收,保證多汁又香甜。台灣的冷藏蓮霧坐船可以去哪裡?猜猜看哪個國家被老師點名? 別鬧了,鳳梨釋迦不是鳳梨跟釋迦生的小孩!什麼?釋迦果樹也要坐月子台東多颱風,釋迦果樹個頭小,馬步反而蹲得好。將鳳梨釋迦從夏果轉為冬果,研究員好厲害。 兩位專家提醒農民莫驚莫慌,要對台灣水果有信心!同時呼籲國人,泰國種蓮霧和鳳梨釋迦吃了很幸福,大家多吃水果,一起照顧農民。 另外,聽眾敲碗詢問的農業問題,我們幫大家找到解答了喔!快進來聽聽看是不是您關心的議題。 ⭐【延伸閱讀】 不靠中國,鳳梨釋迦外銷出路在哪裡?貿易商看好東南亞,新加坡欲團購搶貨 中秋震撼彈!中國今宣布暫停台灣釋迦蓮霧進口,鳳梨釋迦受重擊,量產在即難消化 釋迦蓮霧銷中遭無預警禁運 農委會控:不符國際常規,將砸10億促銷助農 業者:賣壓大難度高 【特稿】一個釋迦,各自解讀:救釋迦不能再只靠愛國心 要不要提前減產?鳳梨釋迦大抉擇 農民聲音兩極,農委會未定案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29 Sep 2021 00:51:01 GMT
EP21:為什麼滿街都是「東石蚵」?進口蚵去了哪裡?蚵仔秘辛一次報給你聽!
本集來賓: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名譽教授蕭泉源、上下游新聞記者林吉洋 主持:上下游新聞記者楊語芸 蚵仔煎經常排名台灣小吃排行榜榜首,蚵仔麵線和蚵嗲也是很多人的最愛,台灣人一年要吃掉幾萬公噸的蚵仔,可是,你跟蚵仔很熟嗎? 蚵仔跟生蠔是不是一家人?蚵仔都養在哪裡?最常見的三種養殖方法是什麼?蚵仔有哪些營養成份?蚵殼還能救地球是真的嗎? 另外,台灣養蚵的縣市很多,為什麼市面上的蚵仔通通號稱來自「東石」?越南蚵仔混充在國產蚵仔中,要怎麼解決?水產品標示捕撈地點,您贊成嗎? 吃蚵也要知蚵事。水產專家分享半生研究精華,在地記者深入產地調查,從蚵仔本尊到蚵仔產業,蚵仔知識和產業挑戰,一次說給您聽。 ⭐【延伸閱讀】 【牡蠣秘密】為何滿街都是東石蚵?蚵仔泡水賣 OK 嗎?牡蠣為何要哭哭?來看蚵仔的十個為什麼!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9001/ 進口蚵大增,本土蚵受創!四縣市蚵農串連陳情 官方:自由貿易難設限,僅能加強產地標示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8712/ 年進口兩千噸越南蚵流向成謎?源頭就混充,下游難追溯 蚵農:產地標示刻不容緩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9023/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6 Sep 2021 06:48:44 GMT
EP20: 文旦的內心戲大公開!老欉才好吃是真的嗎?文旦戰國時代來臨?一起來解開文旦的「中秋節魔咒」!
本集來賓:嘉義大學園藝學系名譽教授呂明雄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為何吃文旦要講究「老欉」?有什麼厲害方法可以讓年輕文旦樹也長出冠軍果實?挑文旦的三秘訣是?「輕瓜重柚」是什麼意思?麻豆這地方有什麼神奇風水,為何長出的文旦聲名遠播?「中秋節魔咒」又是什麼?這集《食農搜查線》訪問到研究柚子超過45年的重量級權威呂明雄老師,傾囊相授台灣文旦的秘辛! 台灣文旦風味絕倫,日本柚子專家來台吃到文旦驚嘆: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柚子,賣到日本一定天下無敵!今年中秋,賞月圓同時來聽這集,保證立刻變身狼人,凹嗚~~喔不,是柚子達人啦! ⭐【延伸閱讀】 【柚子圖鑑】文旦、白柚、紅柚、蜜柚、西施柚怎麼分?台灣柚子可以做柚子拉麵嗎?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7866/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9 Sep 2021 12:14:58 GMT
EP19:有趣的蔬果圖鑑文──如何圖文並茂?記者心法大公開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記者楊語芸 深受讀者喜愛的圖鑑文要怎麼寫?關鍵技藝竟是「厚臉皮」及「翻譯力」!圖鑑文被農友當成「大抄」來用,這是怎麼回事?農學院背景來當農業記者,竟把新聞當成論文來寫,簡直為難編輯?《上下游》圖鑑文大將林怡均公開心法,分享她從新聞門外漢到內行人的種種趣聞。 ⭐【延伸閱讀】 【玉米圖鑑】白玉米甜玉米糯玉米你愛吃哪一種?玉米顏色為何多彩?來看玉米的10個秘密 【柚子圖鑑】文旦、白柚、紅柚、蜜柚、西施柚怎麼分?台灣柚子可以做柚子拉麵嗎? 【芒果圖鑑】愛文夏雪紅龍凱特…18個芒果品種吃過沒?芒果10個秘密大公開 【柿子圖鑑】牛心、四周、鑽石、蘋果、石柿、筆柿,富有、次郎、花御所九品種! 【南瓜圖鑑】萬聖節的南瓜是哪一種南瓜?阿嬌李白櫛瓜北瓜通通是南瓜?快來認識南瓜家族 【白菜圖鑑】白菜家族立足地球五千年,大白竟是小白後代,連青江菜都是正宗小白菜 【甜瓜圖鑑】香瓜、洋香瓜哈蜜瓜怎麼挑?何時最甜?來看甜瓜家族十個秘密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2 Sep 2021 02:38:01 GMT
EP18:《上下游》十歲生日快樂!感謝讀者共創8千6百萬次閱讀,讓農業持續發光
本集來賓: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馮小非 主持:上下游記者楊語芸 《上下游》新聞市集誕生在2011年的9月3日,初心是打造一個關心農業,以及友善土地議題的社會企業。我們創建了專業、且以農林漁牧業為主題的《上下游新聞》,也建立了「上下游市集」,讓農產品開發加值,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台灣的農作,利潤支持新聞部獨立運作,盡力打造自給自足的良善循環。2017年,我們新增《上下游副刊》,透過文學、藝術,展現農業、飲食、生態等更多面向。 十年來,《上下游新聞》共發表 9316 篇文章 ,創下8千6百萬次的閱讀成績(86,051,259 Page views),換言之,讓台灣的農漁業議題,被看見了8千6百萬次,在這裡匯聚著對農業關注的能量,我們的專業表現,也讓《上下游》十年來創下入圍或榮獲49個獎項的佳績。 在十歲生日的今天,我們想跟大家分享,十年前《上下游》為何成立?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報導?曾面臨哪些危機?《上下游》的經費從何而來?我們的生日願望是什麼?本集節目中有好多往事回顧,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敬邀舊雨新知與我們一同溫故知新。 附註:《上下游》即將在9月底舉辦線上慶祝座談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私訊搶先報名! ⭐【延伸閱讀】 認識我們:https://www.newsmarket.com.tw/aboutus/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本集音樂 : It's Your Birthday! by Monk Turner + Fascinoma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03 Sep 2021 03:19:54 GMT
EP17:「被消失」的台灣農地──從一晚13萬豪華民宿到宜蘭高鐵站爭議,不動產估價師揭開內幕
本集來賓:高源資產管理顧問公司估價師陳碧源 主持:上下游記者楊語芸 台灣的農地價格居全球之冠,政府是最大的幫兇。請聽估價師揭開秘辛:農舍違法增建後如何轉身成為包棟一晚13萬的豪華民宿?宜蘭高鐵站場址為何由原定的宜蘭變成四城?航空城需要幾條跑道,為何區段徵收劃了幾千公頃的面積?農地開發為何成為政府的財庫?以及這樣的開發方向將為台灣帶來什麼樣的悲劇? ⭐【延伸閱讀】 【獨家】宜蘭高鐵爭議01》規劃站址大轉彎,高層屬意「四城」,472公頃農地將被強制徵收 【獨家】宜蘭高鐵爭議02》選址規劃黑箱作業,地方竟無權探問,超額徵收犧牲人權 陳碧源/農地改革不能回頭,呼籲陳縣長,請讓宜蘭走出自己的光榮路! 陳碧源/台灣是我們的母親,該如何面對她?有效而永續的農地管理政策分析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at, 28 Aug 2021 03:00:00 GMT
EP16:重磅調查導讀》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一集濃縮精華!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林吉洋(專題調查記者)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專題調查記者) 鹹鹹的海風下,海口人原本過著平靜生活,但正因為台灣西海岸風強,適合發展風力發電,巨大的風機一支支矗立起來,插在岸上的村莊,也插進了海中央。當風機開始轉動,海口人的生活也跟著翻轉。住在陸域風機附近的老人家被風機的噪音、眩影困擾,嚴重到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而沿岸漁民出海捕魚的海域,也被離岸風機佔領,海上竟無漁民容身之處。 能源轉型是台灣勢必要走的路,但是綠能政策草率急推,缺乏通盤規劃和公民參與,導致居民權益和生態衝擊都遭到忽視。《上下游》成立屆滿十年,繼《光電侵農大調查》後,投入近一年時間進行田野調查與國際採訪,推出【重磅調查: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專題,本集來賓與主持人,為此次風電調查專題的主力記者,帶領大家一次讀完專題濃縮精華,探討風電開發付出的人權和環境代價,並找出綠能與社區共存的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專題首頁】「大風吹,吹什麼?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wind-energy/ 01 導言》風電重擊的海口人生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57/ 02》被風機包夾的中部海岸線,陸域風機入侵十年辛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59/ 03》雲林海線的哀愁,空污重災區又逢大批風機入侵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62/ 04》關閉的海門,鬱卒的漁民:苗彰沿近海漁業被迫退場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745/ 05》雲林漁民站出來,從抗爭協商到監督,尋求與風電對話共存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749/ 06》當海岸棲地插滿風機,蝙蝠、鳥兒、白海豚何去何從?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2/ 07》面對風電爭議,政府、漁會、開發商如何回應?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5/ 08 越洋專訪》借鏡英國經驗,首重海洋空間規劃,保障公民參與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78/ 09 越洋專訪》法國人民反風機:許多人被迫離家,漁民不是乞丐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82/ 10》風電政策五大缺失與解方:制訂正式法規,落實海洋規劃與公眾參與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5684/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ue, 10 Aug 2021 09:50:30 GMT
EP15:台灣芒果拍案驚奇來了!關鍵字:驗DNA、代理孕母、蒼蠅、電鍋?!
本集來賓: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員張錦興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吃芒果不可不知芒果事!你知道「愛文」其實是歪國人嗎?「土芒果」驗DNA的結果到底是不是台灣本土種呢?芒果界的偉人是誰?為什麼果農種芒果竟然要養蒼蠅?還有,現在繽紛多元的芒果品種,都是由同一個「代理孕母」生出來的? 台灣芒果外銷暢旺,想知道日本買到的台灣芒果是什麼滋味?老師說,拿顆芒果用電鍋蒸一下,就是那個味道!聽完這集,保證搖身變芒果達人! ⭐【延伸閱讀】 【芒果圖鑑】愛文夏雪紅龍凱特…18個芒果品種吃過沒?芒果10個秘密大公開 https://bit.ly/3hvNjMg 【芒果學】愛文要選霧面紅,大小影響價格但不影響口感,枋山僅剩最後一檔,台南正大出 https://bit.ly/3r9x7Uf 六龜老農的金煌芒果,需要大家一起幫!內外銷因疫情受阻,趁優惠價多享用 https://bit.ly/3ATxOp0 台灣誕生的金牌芒果,農民黨一號兼具愛文甜、土芒果香,父親育種,兒女接力發光 https://bit.ly/3ASCnQI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11 Jul 2021 12:17:26 GMT
EP14:北農有事嗎?揭開防疫失守內幕,農產專家焦鈞和上下游記者剖析危機與轉機
本集來賓:農產運銷專家焦鈞、上下游記者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近日北農爆出群聚感染風波,「北農」到底是什麼樣的單位?為何疫情如此緊繃之時,每日竟有萬人群聚,卻不能輕易休市?北農疫情疑雲重重,從五月中就傳出有人染疫,如茶壺內風暴悶燒,市場內部究竟發生什麼事情?管理階層是否有疏失? 撇開政治口水戰,本集請到曾經在北農服務多年的農產運銷專家焦鈞,和連續數日在半夜走訪各大批發市場的記者楊語芸,為大家深入剖析北農疫情的來龍去脈,以及第一手的現場直擊,同時也對北農提出良心建言,希望這座全台最重要市場能夠挺住,維穩大台北蔬果供應和產地農民的生計。 ⭐【延伸閱讀】 北農失守將成國安危機!全面快篩、施打疫苗、強化社交距離,力求疫情降溫 https://bit.ly/3jm3aP7 【現場直擊】北農染疫擴大,裸菜開箱驗貨、拍賣場人貼人,防疫與蔬果運轉如何兼顧? https://bit.ly/3qtVJXi 0622最新》北農群聚染疫升溫,卻依然人擠人,新北果菜人群蜂擁,宣傳照攏是假? https://bit.ly/3h2NkGa 0624最新》雙北果菜市場防疫新制上路,新北群聚大幅改善,農委會:北農疫情已相對安全 https://bit.ly/3gZggQK 令人敬佩的市場防疫模範生!基隆崁仔頂魚市「雙罩一套」,護生計也護眾生 https://bit.ly/3jfWHox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at, 26 Jun 2021 12:26:43 GMT
EP13:我煮了「神父的鬍鬚」!疫情一年,義大利人怎麼吃?台灣記者的食農觀察報告
本集來賓:上下游駐義記者鄭傑憶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台灣疫情升溫一個多月,大家就快抓狂,來聽聽已經被病毒威脅一年多的義大利人如何苦中作樂?熱愛美食的他們如何處理皇帝大的吃飯問題?讓定居義大利的台灣記者告訴你! 義大利是去年歐洲最先爆發肺炎疫情的國家,上下游駐義記者鄭傑憶身處風暴之中,目睹這個國家從最初的兵荒馬亂到漸趨穩定,人民並趁著疫情機會反思永續之道。從在家開伙出發,義大利人有意識地改變消費習慣,盡量「買在地」,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城鄉連結更緊密,還減少了食物浪費。記者自己也廚藝大進,藉著跟小農更密切的交流,飽餐之餘更深入體察到這片土地的豐饒滋味。 ⭐【延伸閱讀】 義大利現場03》比戰爭更慘烈,新冠病毒殺平民百姓,擁抱已成奢求,病人孤獨死去 https://bit.ly/3dpwu1t 義大利現場05》疫情復燃,餐廳再度關門,廚師的奮力求生 https://bit.ly/35CGYIs 義大利現場06》疫情一年,等待開門的餐廳 https://bit.ly/3vPF8i5 城鄉共生01》米蘭大都會區1/3土地,自願劃為農業公園,居民耕作畜牧,維持田園風光 http://bit.ly/39f10bo 想看更多精彩國際新聞?駐義記者鄭傑憶在上下游的報導請見: https://bit.ly/2TP8Upv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at, 19 Jun 2021 13:31:06 GMT
EP12:打開防疫蔬菜箱,聽見產地農民心聲!熬夜包菜只為讓社會多一份安定力量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楊語芸、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疫情蔓延燒出「蔬菜之亂」,很多人不敢出門買菜、改買蔬菜箱,有人開箱覺得感動,有人開箱卻發現菜不夠漂亮,打給農民客訴。不過大家知道嗎?產地現在為了蔬菜箱不眠不休趕工包裝,連吃飯洗澡都沒時間,物流延遲也不是他們能控制,請消費者務必共體時艱,這些蔬菜真的是得來不易! 上下游記者這回深入雲林、嘉義蔬菜大產區,目睹令人心酸的場景:許多田區的菜都被犁掉棄收了!明明都市的消費端在搶菜,生產端的蔬菜卻賣不掉,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弔詭的狀況?產銷物流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來聽這集完整大解析! ⭐【延伸閱讀】 疫情中的蔬菜之亂 01》蔬菜箱比價棄單,大宗蔬菜跑不動,不少菜農氣餒,耕鋤棄種 https://bit.ly/357XPSU 疫情中的蔬菜之亂 02》請優先來這裡買菜!蔬菜分流集貨運送,B2B 才跑得快 https://bit.ly/3is00sx 傳統市場人擠人,道德勸說堵不住防疫漏洞,民間自創新法,兼顧生計與防疫 https://bit.ly/3uJyo4o Covid-19新冠肺炎影響農漁業系列報導(持續更新) https://bit.ly/2TMuWJC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Thu, 10 Jun 2021 12:17:11 GMT
EP11:人生第一次覺得買菜這麼重要?疫情三級警戒,來聽「買菜」這堂課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林怡均、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疫情籠罩,民眾在家自煮的機會大增,但是買菜卻成了大問題!超市架上被搶購一空、去傳統市場又怕群聚風險,網購宅配蔬菜箱,等好幾天才到貨,一打開蔬菜全部壞掉了!?如果這是你的心聲,務必進來聽這集,記者為你詳細分析現在局勢,也傳授各種創意買菜方案! 農產運銷供應鏈整個兵慌馬亂的現況,反映出農漁村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當產地的菜無法順暢運到消費端,就會引起嚴重的民生危機。疫情之中見真情,也看見台灣人的靈活彈性,我們採訪到小農親送蔬菜給客人、傳統市場發明「得來速」、還有「線上共筆菜市場」等創新又富人情的案例。 在這嚴峻時刻,我們衷心感謝這些持續認真生產和傳遞食物的人們,相信這股暖胃又暖心的暖流,絕對能讓大家互挺渡過難關。 ⭐【延伸閱讀】 停課八天重擊農方,超過2千公噸營養午餐蔬菜頓失通路,農糧署:將媒合轉單、部分收購 https://bit.ly/3fJrgkq 蔬果大塞車、物流快崩潰,農糧署喊話,請五大超市賣「無包裝裸菜」業者:評估中 https://bit.ly/3vIXAcX 雞蛋哪裡買?超市盒裝蛋補貨塞車不穩,大宗散蛋因疫情滯銷,傳統市場、農會供應無虞 https://bit.ly/2RV3OI5 傳統市場人擠人,道德勸說堵不住防疫漏洞,民間自創新法,兼顧生計與防疫 https://bit.ly/3uJyo4o 不斷更新》線上買菜教戰守則!蔬果箱直送塞車,新增彈性送菜直購,各種方案看這裡 https://bit.ly/3wOTv6R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02 Jun 2021 09:11:55 GMT
EP10:能源轉型應該怎麼轉?綠能很好,為何變成農漁村威脅?公民發電可能嗎?(下集)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林吉洋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你知道什麼是「能源轉型」嗎?前陣子大停電,讓民眾開始關注電力從何而來,再生能源又是什麼?發展過程又遭遇到什麼問題?以前你可能看得霧煞煞,用聽的比較快,大家務必進來聽上下游精心錄製的這兩集podcast,馬上秒懂能源轉型! 這兩年來,上下游新聞花了很多心力報導再生能源議題,因為頻頻發生鄉村抗議綠能設置的事件,光電板取代了農田、魚塭、山坡地,導致農業和生態環境大受影響,風機則是大舉插旗在西海岸陸地和海域,引發漁村強烈不滿。 上下游記者走訪全台爭議現場,發現綠能雖立意良善,但若缺乏選址規劃和公民參與,只是一味大規模開發,首當其衝為發電而犧牲的,就是農漁村。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比違章工廠和假農舍更加嚴重。 如果不想讓鄉村承擔那麼大的發電壓力,解方就是:全民一起來發電!鄰近的日韓都大推屋頂光電,在我們的節目當中將會告訴你,不管你家有沒有屋頂,都可以為發電盡一份責任,更讓發電成為全民共享的利益。 綠能的發展極為重要,然而政策一旦走錯方向,將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國土傷害。能源轉型攸關著每一個人的生活,亟需你我一起來關注。 ⭐【延伸閱讀】 錯誤綠能犧牲農漁村相關報導: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tag/green-energy-issues/ 光電侵農大調查:直擊數百案場,揭發四大亂象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olar-invasion/ 被困住的公民電廠:能源轉型獨漏的公民發電力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category/columns/crep/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3 May 2021 11:13:38 GMT
EP09:能源轉型應該怎麼轉?綠能很好,為何變成農漁村威脅?公民發電可能嗎?(上集)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林吉洋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你知道什麼是「能源轉型」嗎?前陣子大停電,讓民眾開始關注電力從何而來,再生能源又是什麼?發展過程又遭遇到什麼問題?以前你可能看得霧煞煞,用聽的比較快,大家務必進來聽上下游精心錄製的這兩集podcast,馬上秒懂能源轉型! 這兩年來,上下游新聞花了很多心力報導再生能源議題,因為頻頻發生鄉村抗議綠能設置的事件,光電板取代了農田、魚塭、山坡地,導致農業和生態環境大受影響,風機則是大舉插旗在西海岸陸地和海域,引發漁村強烈不滿。 上下游記者走訪全台爭議現場,發現綠能雖立意良善,但若缺乏選址規劃和公民參與,只是一味大規模開發,首當其衝為發電而犧牲的,就是農漁村。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比違章工廠和假農舍更加嚴重。 如果不想讓鄉村承擔那麼大的發電壓力,解方就是:全民一起來發電!鄰近的日韓都大推屋頂光電,在我們的節目當中將會告訴你,不管你家有沒有屋頂,都可以為發電盡一份責任,更讓發電成為全民共享的利益。 綠能的發展極為重要,然而政策一旦走錯方向,將會造成不可回復的國土傷害。能源轉型攸關著每一個人的生活,亟需你我一起來關注。 ⭐【延伸閱讀】 錯誤綠能犧牲農漁村相關報導: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tag/green-energy-issues/ 光電侵農大調查:直擊數百案場,揭發四大亂象 https://www.newsmarket.com.tw/solar-invasion/ 被困住的公民電廠:能源轉型獨漏的公民發電力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category/columns/crep/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3 May 2021 11:01:16 GMT
EP08:(這集很台!來賓和主持人都講台語喔)用一顆魚丸改變台灣!聽「阿國師」上菜說故事
本集來賓:「阿國味農食堂」主廚簡國書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如何做出一顆100%無添加的古早味魚丸?有一位傳奇的廚師辦到了!這位低調的私廚,堅持只用台灣本土的食材來做菜,而且上菜時一定要講故事給大家聽,他就是「阿國師」簡國書。 一個廚師為何會以「修復人與土地的關係」為己任?這一集我們把阿國師的食堂搬到節目裡面來,從一顆魚丸娓娓道出他對台灣土地的深情和細膩觀察,專注將傳統台灣味在復刻中創新,聽完以後保證飢腸轆轆,心靈飽滿。 ⭐【延伸閱讀】 一餐飯、一顆魚丸改變台灣 私廚簡國書與他的農食堂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497/ 從社運到料理人,簡國書演繹台菜新路徑,以食物接近土地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1508/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Fri, 30 Apr 2021 06:53:05 GMT
EP07:【破解謠言】幫台灣農業一個忙,別再傳農業用掉七成水,真相講給你聽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主持:上下游主編馮小非 有人說農業用水用掉全國七成的水,水庫都是因為農業用太多所以沒水 ,這些都是天大的誤解!請別再誤傳了!實情是,農業雖然「用了水」,卻沒有真的「用掉水」,水進入農田之後,作物只用掉少部分,大部分的水會變成地下水儲存起來,而且農田還會引入河川水,這些水不用也是流到大海,所以農地其實是巨大的隱形水庫,其實農業存的水比用掉的水還多! 農田還能把水的效益發揮到極致,除了種出作物,還能調節氣候,發揮許多生態環境的功能,換句話說,一滴水來到農田,會加倍奉還給大家! ⭐【延伸閱讀】 別再傳「農業用掉七成的水」,6個專家告訴你真相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50792/ 更多抗旱農水新聞,請看這邊: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tag/56年來最大乾旱/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un, 25 Apr 2021 10:33:46 GMT
EP06:為什麼香蕉年年出問題?來聽一根香蕉從農地來到餐桌的旅程!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主編馮小非 最近香蕉產地價格很差,但消費者在市場、超商、超市買到的香蕉卻還是不便宜,究竟一根香蕉是如何從產地進入餐桌?讓《上下游》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根據統計,國內香蕉供應量比需求量平均多出兩成,如果沒有颱風掃掉香蕉,就容易供需失調。過去每逢蕉價下跌,政府便祭出去化措施,透過短時間內收購大量香蕉,減少市場上香蕉的供應、讓價格回穩,然而,去化收購多年,產銷失衡仍年年重演。每次供過於求,總有人建議:「外銷救內銷」,但貿易商則哀嚎,大家都說外銷救內銷,那誰來救外銷? 除了農民與政府要努力之外,消費端還可以做什麼一起來幫助香蕉?大家一起來想辦法! ⭐【延伸閱讀】更多香蕉新聞,請看這邊:https://bit.ly/3x6ObNq 「終結香蕉賭局—台灣蕉產業的困境與未來」系列專題:http://bit.ly/2NqcZIy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19 Apr 2021 03:29:51 GMT
EP05:那些因為停水而被迫失業的農民朋友,他們過得好嗎?
本集來賓:上下游記者楊語芸 主持:上下游主編馮小非 台灣好渴,渴到台中、苗栗的朋友這星期開始一週停水兩天。不過大家知道嗎?其實有好多農田從去年就被停水了,停水導致水稻田無法耕種,許多農民被迫失業,雖然有人黯然離農,但更多的農友樂觀且堅強地在旱天中尋找農業的活路。有人加強節水設施,有人改種節水作物,還有人與未停水區域的農民合作,希望把稻米的品牌延續下去。 農民在這場缺水的戰爭中需要很多武器,除了他們的努力外,大家也應該一起節水,多食用台灣自產的旱作作物,幫助農民也幫助自己。 ⭐【延伸閱讀】更多農業缺水新聞,請看這邊: https://bit.ly/2PXTVrG ⭐聽完這集節目,請幫忙填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請大家給我們五顆星推薦評論,讓更多人可以聽到這些美好的食農故事~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n, 05 Apr 2021 05:40:49 GMT
EP04:新加坡台商現「聲」說法:我們希望新加坡人吃到台灣的好鳳梨!
本集來賓:新加坡台商蔡先生、楊小姐,上下游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主編馮小非 在海外的台灣人心很熱,這次鳳梨銷中受阻,趕緊轉單往日本、新加坡等地,新加坡的台商們也熱血響應,他們揪團買了一個40呎貨櫃的鳳梨,也到當地超市去採購,但是卻發現,買到的台灣鳳梨品質參差不齊,有的甜度低、有的鳳梨心變黑,新加坡媒體上出現滿滿負評,讓他們實在難過。 到底台灣鳳梨外銷新加坡出了什麼問題?我們邀請到兩位旅居新加坡的台灣人現「聲」說法,分享他們的觀察與期待,也請記者分析問題癥結點,務必讓新加坡的朋友重新愛上台灣水果! ⭐延伸閱讀: 【投書】新加坡台商:我們願意支持台灣鳳梨,但品管請務必再加強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9382/ 一封台商投書,點破鳳梨外銷盲點:外銷果品無標準SOP,無差別補助對產業無益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9498/ 鳳梨銷中受阻衝擊台灣農業系列報導 https://bit.ly/3c3Rr2b ⭐你聽完這集節目了?請幫我們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Sat, 27 Mar 2021 08:39:35 GMT
EP03:只吃鮭魚壽司太可惜了,介紹你吃好吃的台灣生魚片!
本集來賓:湧升海洋總經理徐承堉 主持:上下游主編馮小非 台灣人有多愛吃鮭魚?連名字都可以不要沒關係,只要能吃鮭魚就好,據統計,國人一年吃掉超過60萬片鮭魚生魚片!但是你知道嗎?我們每年花好幾十億的大把鈔票從國外買鮭魚,卻是在支持國外的漁民,然而台灣自己就有很多很棒的海鮮,有紅肉魚也有白肉魚,從黃鰭鮪到剝皮魚,只要新鮮肥美,都很適合做生魚片! 日本人是最愛吃生魚片的民族,懂魚的他們很少吃鮭魚,而是選擇最當季在地的魚。那我們去餐廳吃生魚片,到底要怎樣才能吃到巷子內,還能支持台灣漁民?《上下游》請來海鮮行家,告訴你點菜秘訣! ⭐延伸閱讀: 鮭魚之亂看門道》為何進口鮭魚獨霸台灣生魚片市場?台灣海鮮如何搶回眼球? https://bit.ly/3w4ufKy 比鳳梨更危險》午魚八成產量全銷中,為何走不進台灣餐桌? https://bit.ly/3re4GTp ⭐你聽完這集節目了?請幫我們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24 Mar 2021 04:29:22 GMT
EP02:這杯鳳梨冰茶,讓世界變得不一樣
本集來賓:南投市鳳梨生產合作社負責人林稷治 主持:上下游記者蔡佳珊 你知道嗎?只要平常多吃一顆鳳梨酥,或是多喝一杯鳳梨冰茶,可能比短時間內怒吃鳳梨更有用!鳳梨冰茶已經透過手搖飲料店風靡全球,不只歐美日中,連鳳梨大產區的東南亞國家都超愛喝台灣鳳梨的飲料! 原來鳳梨透過加工,成為鳳梨酥或是鳳梨果粒醬,可以擺脫各國海關的檢疫魔咒,也不受政治因素干預,想去哪國就去哪國,就算是中國也長驅直入! ⭐延伸閱讀: 一杯鳳梨冰茶,讓台灣鳳梨逆轉勝!八卦山小工廠進軍全球的秘密 http://bit.ly/3eVe8bX 【上下游/鳳梨銷中受阻衝擊台灣農業系列報導】 https://bit.ly/3c3Rr2b ⭐你聽完這集節目了?請幫我們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17 Mar 2021 13:57:55 GMT
EP01:被中國分手的鳳梨,下一站去哪裡?如何讓外國人愛上台灣鳳梨
本集來賓:水果貿易商、台大農經博士生黃文弘、上下游記者林怡均 主持:上下游主編馮小非 台灣鳳梨被中國封殺,大家怒吃鳳梨相挺,但你是否好奇,台灣鳳梨明明這麼好吃,難道不能外銷到別的國家嗎?歐美吃掉全球最多鳳梨,如何讓外國人愛上台灣鳳梨?一顆鳳梨要走上大家的餐桌,要歷經什麼樣的旅程? 這是上下游新聞的podcast開台首播第一集,陣容堅強,由上下游新聞主編馮小非主持,專訪身兼果菜批發商、貿易商與台大農經博士生三重身份的專家黃文弘,深入分析鳳梨外銷的機會與挑戰。還有專跑農業產銷的記者林怡均,將分享一顆鳳梨如何從土地走上餐桌。 另外,特別拜託大家幫台灣農業一個忙,請問問海外的親朋好友,或是你人就住在國外,請留言或在問卷中告訴我們:你覺得哪些國家、哪些族群可能會喜歡我們的金鑽鳳梨?該怎麼讓外國人打開味蕾、願意多多享用我們甜軟多汁的鳳梨?麻煩大家了! ⭐延伸閱讀: 【上下游/鳳梨銷中受阻衝擊台灣農業系列報導】 https://bit.ly/3c3Rr2b ⭐你聽完這集節目了?請幫我們填回饋問卷,讓我們更進步:https://forms.gle/Tg9ZoUk8sPXKU15T8 ⭐有悄悄話也可寄到意見信箱:info@newsmarket.com.tw 認識上下游: 官網:https://www.newsmarket.com.tw/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ewsandmarket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ewsmarket.co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Wed, 10 Mar 2021 08:15:43 GMT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