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時事觀察—余非:台灣大選分析,兼談兩岸統一與當中的「香港元素」

4 個月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星期一 美國《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2024年1月15日
余非:台灣大選分析,兼談兩岸統一與當中的「香港元素」

台灣大選終於在1月13日塵埃落定,結果是賴清德勝出。本集節目談三點
觀察。直入正題。

第一點分析是,「三腳椅」是不是令賴清德勝出的主要原因?我的觀察:最初以為是;但由得票反映,未必是。

此次選情分析,一般都會套用2000年那次的情況——就是連戰與宋楚瑜分裂,令民進黨陳水扁勝出。這個教訓於本次選舉,仍至過去廿年來的選舉分析中不時被套用。人們掛在口邊的這個說法:「藍營分裂所以輸」,究竟是不是真的?以及本次、乃至國民黨多次敗選的原因在此?

首先數一次本屆的得票率:綠營40.05%,藍營33.49%,民眾黨26.46%。

國民黨確是曾出現因分裂而輸選戰的經驗,就是開首提過的2000年的一次大選,是24年前的事。那時,民進黨未壯大;相反,國民黨是大黨。至2004年,陳水扁要連任,此次藍營不敢分裂,氣勢很好;結果,陳水扁以震驚世界的兩粒子彈成功翻盤,令貪腐纏身的阿扁順利連任。那時我的台灣文化界朋友們那種傷心失望的程度,非筆墨可形容。因為親眼看見,感受特別深刻。現在回想,他們的擔心是先見之明,有洞見。現在回頭看才知道,陳水扁成功連任,是民進黨和國民黨力量對調的關鍵轉捩點!至2008年,馬英九以58%的得票率成功拉下民進黨,贏了41%得票率的謝長廷、蘇貞昌組合。不過,2012年馬英九連任時的得票率只得51%(跌了6-7%),對手蔡英文以45%輸了,得票率卻比上一屆升了4個百份點 。即是,台灣在陳水扁兩任、馬英九兩任這過程,走出了一個國民黨往下,民進黨向上的局面。談今日的選舉結果,要清楚知道這「上集」。「下集」是馬英九之後,朱立倫開始的、至今次的三屆大選的情況。

下集的起點,是2016年大選。當時朱立倫搶了洪秀柱的機會出戰蔡英文,結果國民黨得票31.04%,蔡英文56.12%,所謂藍營分裂出去的宋楚瑜得12.83%。宋楚瑜的票就算全部加在朱立倫身上,仍然輸蔡英文很多。而之後2020年大選因為受香港黑暴事件影響,蔡英文成功炒作「仇陸」情緒,得以維持57.13%的得票率,韓國瑜只得38.61%,宋楚瑜根本跌至4.36%;仍然一如上一屆,宋、韓的票加起來,仍然輸給民進黨。所以,認真檢視一次數字便知道,進入「下集」階段,藍營分裂,已不是國民黨輸贏的關鍵。在上集,陳水扁和馬英九執政階段,已成形國民黨下、民進黨上的格局。而下集,是形成一個三成、對四、五成的格局;就是國民黨穩定地在得票率33%上下起伏,民進黨在45至55%區間起伏。兩黨相差十多個百份點。明白這個趨勢,就會明白,關鍵是國民黨的盤在萎縮,不是被分裂而輸的問題。

此次侯友宜組合得票率是33%,是過去兩屆的區間,也是國民黨的藍色、統派鐵票率。此外,國民黨鐵票之外、或稱泛藍的圈子,還會有10%不那麼鐵忠的藍票,他們要催票才出來投票,或投了給宋楚瑜。柯文哲此次那26.46%,正好包括泛藍10%游離票,以及不滿意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那十多個百份點的綠營票。民進黨的區間是45到55%,賴清德此次少了約15%票數。兩黨失去的票,加起來正好大概是柯文哲的票。當然,民眾黨另有他的年青人首投族的票。沈富雄曾批柯文哲,說他不是白中帶藍,是白中帶綠。我認為柯文哲根本是變色龍,沒有顏色,是藍營想拉攏他這個小黨,以為多加一個人便多一分力量,結果令柯文哲染了一點點的藍色去騙票(因為你藍營也去拉攏他,一定基本上是同調才會去拉攏吧)。

我認為,柯文哲的能量是被誇大了,因為民眾黨加入大選並沒有推高投票率。此次仍然只是七成投票率。

數一次得票趨勢,是想指出一些跟兩岸統一有關的變化。政黨輪替、誰上、誰下是短期操作,拆解過去兩黨廿年來的得票率,以及柯文哲此次得票的情況,令我更加清楚現時台灣的本質——藍營力量大概三成多,綠營的力量大概是五成上下,這是近七、八年相當穩定的結構。這五成多的人,可以因為不滿意蔡英文、賴清德而暫時轉投柯文哲;但不會轉投國民黨藍營。因為,藍和綠存在根本分別,就是「統」與「不統」的分別。三成多和五成上下這個藍綠總投票率上的結構,加上本屆的大選結果便十分清楚。

為何認為柯文哲不是想像中有影響呢?是因為柯文哲胞妹柯美蘭在自己家鄉新竹市參選立委,柯文哲有為她站台,結果她以大比數落後的方式,排在藍綠候選人的後面。

以下第二點談馬英九,談他在選前之夜的造勢大會沒有被安排站台反映甚麼意義。

馬英九不是強勢的人,他不會有洪秀柱那類統派言論。2008年參選的當年,也只是擺出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的取態。當時因為要奪回台獨綠營執政八年的天下,於是調子放得輕一點於當時可以理解。而且於實際運作上,馬英九任內兩岸由民間至官方的交流也極之頻繁。2013年連戰更訪問中國大陸。不過馬英九任內,同時是國民黨轉弱,民進黨轉強的八年。馬英九連任的下半個任期,國民黨於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馬英九本人在落任前的2015年跟習近平主席在新加報香格里拉飯店會面,成為兩岸統一希望的高光時刻。不過,這種會面不是台灣的本質。2015年10月前後,統派言論鮮明的洪秀柱被勸退參選總統,結果由國民黨本土化的朱立倫出戰。朱立倫結果只拿下31%選票,下開國民黨三成,民進黨四、五成的格局,就是上面提過的「下集」。

而發展到今日,國民黨還搞出不安排馬英九出席舉前拉票大會這件事。一般認為跟馬英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有關。《德國之聲》的訪問1月8日上網,故意挑了馬英九一句話做標題。馬英九說:「兩岸關係必須相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事後侯友宜立即解話,說他與馬英九想法有些不同,他主張3D戰略,強調要嚇阻(加強台灣的國防軍備)、對話、交流;堅守台灣的民主自由制度,反對一國兩制,保有台灣人民的生活方式,不會因為中國單方面行為有任何改變。同時,他也會致力降低兩岸衝突的風險。

第一點和第二點分析是想指出,今天國民黨台面上的人物,已經是會怕被抹紅的一批人。本質上屬於藍色的台灣統派,事實上已不是太統、太藍。下集反映的得票率,尤其是連本次選舉的過程和結果一起觀察,可見呈現一個漸漸形成的格局,就是由票數結構反映出來的、台灣全民也不太「統」的局面。票數反映「人」的選擇,這個角度,不是太多人留意。

最後一點談「香港元素」。

2020年蔡英文的選票衝高,眾所周知跟香港的黑暴有關。那時有人問是否接受中國大陸提出用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問題,連選前曾訪問大陸,比較有統派觀點的韓國瑜也不敢接招。我一直認為2019年的黑暴絕對不是2014年顏色革命的簡單翻版。2019的顏色革命加入了台灣元素,也加入了內鬥元素;不只是外部力量推動那麼簡單。蔡英文借修例風波抹黑中國大陸,炒作「仇陸反陸」情緒,令她成功維持之前一屆的票數。所以台海問題,早就加入了已回歸的香港在內。回歸了的中國香港,會直接影響兩岸統一的氛圍。

有多少分事實說多少分話。蔡英文操作修例風波是2020年初選舉時的事,當時已開始了一個香港元素介入台灣政治的氛圍。而2020年中,香港立了國安法;再之後,選委會及立法會搞俗稱「清一色」的架構轉變。再之後的區議會選舉,立更多的入門門檻和任務指示……。以上只是舉例,總之,2020年後,移民那七、八十萬人當中,去了台灣的大概是兩、三萬人。你是否認同是一回事,客觀上,這兩、三萬人會對「清一色」的香港,以及只是換了另一批人去「搞激」(香港社會沒有停止搞激,只是換了另一批人去搞),整個社會沒有轉入風清氣正,沒有轉入歲月靜好;以及上位的部份人能力和人品被質疑……等等,部份人就是帶著上述那些看法移民。帶著上述那種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的港人移民台灣,多少也會成形一個小氣候,介入台灣那三成對五成的格局。

本集所說的三點分析加起來,是對台灣此次選舉、人的層面的觀察。

節目結束前做總結。賴清德的當選,我不會相信對中美雙方而言是個意料之外。我更加不認為賴清德會有機會出格到美國管控不了;更何況,此次民進黨在立法院失了十席,不過半,不是強勢。

不同人對此次選舉會有不同關注,我留意的是近十多年台灣藍綠選票格局的變化。從中反映對「統」與「不統」這兩種態度民間的意向。必須加注腳,「不統」不等於「獨」,是維持現狀。

總之,兩岸統一,除了是中美搏弈,除了是政黨的事,同時也是人那一環的事。日後即使武統,之後也得面對治理的問題。而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內政治理,我認為會是影響兩岸統一的其中一個元素。
———————————————
https://www.dw.com/zh/%E9%A6%AC%E8%8B%B1%E4%B9%9D%E5%B0%B1%
E5%85%A9%E5%B2%B8%E9%97%9C%E4%BF%82%E8%80%8C%E8%A8%80%
E5%BF%85%E9%A0%88%E7%9B%B8%E4%BF%A1%E7%BF%92%E8%BF%91%
E5%B9%B3/a-67934445
马英九:就两岸关系而言必须相信习近平
《德國之聲》1月8日
———————————————

本材料由 Chinese Information Radio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請加入成為會員, 支持良心正派傳媒。
Join this channel to get access to perk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SlgQB1BpfQTkNm_P5qIw/join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