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恆大被一鍋端後。傷痕累累的碧桂園,會是第二個恆大嗎?#粵語 #大灣區樓盤 #碧桂園

8 個月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房地產行業可謂系動盪不安。下一個倒下嘅又會系邊個?「老百姓究竟揀哪一家房企才能有安全保障?
冇捻到,呢竟然只系個開端。
中秋節前一日,恆大被「一鍋端咗」。
恆大「負可敵國」就算咗,就連碧桂園嘅嘅雷,仲未完?
國慶節前,碧桂園設計院突然投下一枚「炸彈」。有消息稱,碧桂園旗下嘅博弈設計院,要求所有啲員工在10月1日前就地解散離職,2000多名員工被一鍋端咗。
曾經,被譽為「宇宙第一房企」嘅碧桂園設計院節前裁員嘅信息此起彼伏,當真世事難料。

近幾年,各地產公司如坐針氈,首當其衝嘅恆大、萬科、碧桂園都系不斷嘅出狀況。
碧桂園表示,自2021年以來,房地產行業步入咗前所未有啲困難時期,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行業銷售和公開市場融資面臨嚴峻嘅困難和挑戰。

進入2023年後,房地產市場出現連續風暴,截至2022年年底,碧桂園嘅負債總額達到咗1.43萬億元,窟窿僅次於清盤嘅恆大。
雖然碧桂園尚未徹底崩盤,但也舉步維艱。

在房地產行業低迷嘅大背景下,碧桂園採取過冬政策,其中有兩項:保障公司現金流安全、最大限度削減支出。

大部分企業為節流,都會大刀闊斧嘅裁員,碧桂園亦都例外。

碧桂園集團旗下多個子公司出現大規模裁員潮,特別系地產主業以外嘅分子公司,成為咗裁員嘅重災區。

就畀冇幾耐前,碧桂園仲系中國房地產行業嘅巨頭,曾與恆大一齊屹立在前列。但系繼恆大爆雷近兩年之後,「宇宙第一房企」終究仲系跌落咗「神壇」:
2023年8月10日,碧桂園發布盈利預警公告,公開表示「公司遇到咗自成立以來最大嘅困難」。
對此,碧桂園管理層進行咗深刻反思,也最終將問題歸結於呢啲原因:
1、市場行情唔好,不得不降價打折賣房,由此帶來咗結轉毛利率嘅下降,影響咗淨利潤;
2、手上嘅土地、建好仲未賣嘅房屋估值都出現咗下跌,不得不大規模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3、美元對人民幣升值導致嘅匯兌損失。

回顧碧桂園嘅過去,它嘅債務問題並非一夜之間出現嘅,和恆大一樣,亦系積壓多年嘅結果:
早在恆大爆雷嘅時候,各界就將目光投向咗碧桂園。真既,呢兩家地產公司,有着太多嘅相似之處咗。
距地都系地產嘅頭部房企,同屬於地產嘅「華南五虎」,走嘅都系高負債、高槓桿模式。
但和恆大不一樣嘅系,碧桂園嘅產業並不像恆大噉樣多元化,涉及足球、礦泉水、保險、互聯網、汽車等多個行業。
而系專心做三四線市場,同時順帶做機器人、投資比亞迪、長芯存儲、紫光展銳、藍箭航天等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
相對來講,碧桂園嘅模式雖然「健康」咗許多,但無論點講,呢並不意味住碧桂園就冇自身嘅問題!
在銷售業績方面,據碧桂園2022年披露嘅財報顯示:
1、公司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人民幣4303.7億元,同比下滑17.7%;
2、毛利約為人民幣328.8億元,較前年下降64.6%;
3、該公司嘅股東利潤蝕本60.52億元,同比前年同期淨利267.97億元,止盈轉蝕,大幅下降約122.6%。
由此睇來,早在2022年,碧桂園嘅多項盈利指標承壓,隨時面臨爆雷嘅可能。
在經過半年時間嘅努力,昔日遙唔可及嘅「宇宙房企」最終仲系變成咗「眾矢之嘅」。
2023年,碧桂園上半年最新業績(財報)數據顯示:
1、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營業收入2263.1億元,同比增長39.38%。
2、毛利約為人民幣負242.63億元。
雖然碧桂園嘅財報仲未「恆大化」,但蝕本也確實挺慘烈嘅!
碧桂園預計,2023年上半年嘅淨蝕本將介乎450億-550億之間!
乜野意思?
明明上半年營業收入增長咗,但毛利潤仲系負數!
碧桂園,唔單只曾系宇宙第一房企,也曾系房企中嘅利潤王: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碧桂園嘅淨利潤還分別高達612億、541億和410億,系最賺錢房企之一。
但系呢兩年,唔可否認嘅系,當城市化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房地產市場結構必定會轉變。就連昔日嘅「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也難以抵擋銷售嘅斷崖式下滑,正在「斷臂求生」。
8月8日,當碧桂園第一次公開曝光兩筆美元債利息未能正常兌付後,高層嘅一系列嘅操作,驚呆咗大家:
曝光前,碧桂園服務總裁李長江在股票低位大規模套現;7月底,楊惠妍把所持有碧桂園服務嘅2成股權捐咗出去;8月份又先後卸任咗兩家核心企業嘅董事長一職;8月底,碧桂園發布2023年上半年最新業績,提前披露上半年蝕本額將達到550億元。
融資不暢、銷售疲軟、估值下跌、不停償債......
呢一連串嘅操作和連鎖反應,都像極咗恆大爆雷前嘅徵兆。
由此,一時之間,涉房產業鏈在繼恆大爆雷後,再次迎來至暗時刻。與碧桂園相關聯嘅供應商們嘅風險問題,也備受關注。
「碧桂園開始拿工抵房咗」「碧桂園把保交樓放在『立足自救』第一位」「碧桂園和恆大一樣,開始賣賣賣咗」「公司9隻尋求展期嘅境內債券,而家已全部成功展期,涉及金額合計約為150億」......
月滿則蝕,盛宴必散。碧桂園嘅最新自救進展,正在被互聯網拿出嚟熱議。
碧桂園會再次「爆雷」嗎?
雖然當下碧桂園嘅負債總額,還達唔到恆大嘅兩萬多億,但由於碧桂園大部分項目都下沉三四五線城市,覆蓋面極廣,一旦「爆雷」,危害性比恆大有過之而無不及。
近年來,房地產行業但系經濟界嘅熱門話題,如同火鍋一般沸騰不止。
可房地產行業還會復甦嗎?
答案系:樓市嘅回暖仍然值得期待!
2023年下半年,隨着國家適時優化咗房地產政策,在一線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二線發達城市實施認房唔認貸、降低首套房首付和下調存量首套房貸利率,呢讓唔少背着房貸嘅和駐足不前觀望嘅人又重拾咗些許信心。
那碧桂園系唔系會系第二個恆大呢?
一時之間,大家眾講紛紜,尚且唔可以定論。
但可以預見嘅系:唔理碧桂園自救或系不救,房地產未來嘅發展,落腳點終系民生。
作為宇宙第一房企,就算碧桂園眼前嘅危機在短時間內能夠得到解決,但它嘅未來之路依然非常漫長。
畢竟時代嘅洪流里,我哋個個都淨係一顆水滴。
但系我哋也真切地希望,中國著名品牌,特別系房企,當終有一日要面對今日嘅局面時,積極落實真正有利嘅自救措施,更多地考慮消費者,考慮社會環境影響,拿出解決辦法和負責任掌控全局嘅姿態。

否則,今日摘咗一雷,明日仲有下一個雷,那才系萬丈深淵!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