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哥發「神經」

2 年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西哥發「神經」

「西哥發神經」
西哥幫大家發掘神佛的經典,因為所有的答案都在裡面。
慈悲的祂們把共同的生命經驗,記錄在經典中傳承給我們,減少了我們像無頭蒼蠅般漫長的摸索。
搞懂了,並照着做,不但能活得幸福快樂,又能開發出無限的潛能,何樂而不為?
阿西老師和助教田羽安,領著像猴子一樣的徒弟楊子儀,用生命經驗、幽默風趣的方式,帶大家一同取西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12 Jun 2021 20:27:0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42):小國寡民,不相往來,是老子的政治理想嗎?

⭐️本集章節⭐️
第79章:有德司契
第80章:不相往來
第81章:為而不爭

⭐️本集大綱⭐️
歷代以來都流行着一種說法:「小國寡民,是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嗎?一個大慈大悲丶大智大慧的聖人,會如此的小鼻子、小眼睛嗎?不是說善有善報,叫我們要「利而不害、為而不爭」互相善待嗎?不是說:大國與小國好好相處,可以「兩者各得其所欲」嗎?不是說:「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嗎?不是說國與國之間要互相尊重、和平相處、互利共贏嗎?怎麼在全經結束前卻又說:「老死不相往來」?
為什麼?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3 May 2022 12:01:01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41):柔勝剛,弱勝強。誰能知?誰能行?

⭐️本集章節⭐️
第75章:無以生為
第76章:柔弱處上
第77章:不欲見賢
第78章:無以易之

⭐️本集大綱⭐️
「柔勝剛,弱勝強」怎麼可能?
原來 - - -
「柔」的意思是:柔和忍辱,善待他人。
「弱」的意思是:放下身段,禮賢下士。
老子告訴我們一個強者用這種「柔弱」的態度來與人相處,勝過用剛暴強硬的方式。這才是「柔弱勝剛強」的真實義。
為什麼?因為「累積福報+廣結善緣」能為自己增加助力。否則「消耗福報又為自己製造仇人」最後的結果就是敗亡。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6 May 2022 12:01:0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40):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胡搞瞎搞,執而殺之!

本集章節:
第72章 不自貴
第73章 天網
第74章 執而殺之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通常都被引用來比喻「法網難逃」。其實它的原義是說「因果報應」雖看似無影無形,若有若無,却一絲一毫也逃不掉。
不是說要「慈」嗎?為什麼對惡性眾生還是要「執而殺之」抓來殺掉呢?其實這仍然是「慈」,為什麼?
一、避免他繼續造惡傷人,甚至殺更多的人, 因而下地獄受無窮無盡的苦刑。即使地獄的苦報受盡之後,再轉生為人,又會被更多的仇人報復,生生世世都在痛苦中度過⋯。
二、當下就讓他因為法律的制裁而知道面臨報應時的恐怖,這個生命經驗會留在他的腦海中(阿賴耶識),生生世世都會提醒他,使他不敢再因為惡習性的牽引而 輕易造惡傷人。如此則於人於己都是好事。
故知仍然是「慈」!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n, 02 May 2022 06:06:31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9):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本集章節:
第69章 [用兵]
第70章 [被褐懷玉]
第71章[不病]

「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哀」是哀愍丶憐惜的意思,也就是捨不得自己的國家與 人民受到傷害,所以基於慈悲哀愍之心 ,就會把國防搞堅實,把部隊練精良,真正做到「勿恃敵之不來,恃我有以待之」的不敗之地。「哀」也有謹慎的意思,不可輕敵,對任何事都要謹慎以對,不可輕忽。推而廣之,公司老闆或個人也都一樣,必須把實力培養到「專業中的專業」能解決任何難題,又能謹慎從事,這才是對整個團體與個人自己最大的慈悲。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老子說聖人們詬病於說謊與吹牛,所以自己當然就不會犯下這種毛病。祂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我所說的都是我親自証得的真理,沒有一句是謊言或吹牛」!苦口婆心的叫我們要相信《道德經》,對《道德經》要有信心!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2 Apr 2022 12:01:0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8):好苦!不想再來當人?不爭之德,用人之力!

「人生好苦!我要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想再來當人」,可能嗎?超越六道輪迴之後,真的可以不再來當人嗎?
答案是:無論是佛菩薩、阿羅漢或六道眾生都一樣,一定會再來當人!為什麼?
「善為士者、善戰者、善勝敵者」指的都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強大者,老子拿來比喻為「一個偉大的領導人」。因為展現「不爭之德」,而產生了「用人之力」的效應。使整個團隊激發出「團結+奮鬥」最極致的力量!這就叫「配天之極」:完全符合道的真理與運作方式!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5 Apr 2022 12:01:0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7):將以愚之?愚民政策?因為不爭,反而無敵?

「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老子是在叫每個領導人不可以讓屬下或老百姓變精明,而是要將人們弄笨,這樣搞「愚民政策」才能牽著大家的鼻子走嗎?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因為「不爭」反而「天下無敵」?這合乎常理嗎?
依於無形的「道」而展現出來的「三寶」是什麼?為什麼三寶之首的「慈」力量會大到無窮無盡?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8 Apr 2022 12:01:0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6):報怨以德。何謂修慈?何謂得慈?

因為「深信因果」,所以真正的修行人都有一種定力與勇氣,那就是能帶着「慚愧與懺悔」來面對一切逆境與傷害。並且把逆境轉為「逆增上緣」,而在其中「消業障、練功夫」同時也檢驗自己是否又更上一層樓。因此負面情緒有了一個完全能抒發掉的管道,所以絕對不會產生「憂鬱症」或「躁鬱症」,而且內在的定力與力量還會越來越強大。
而再進一步的「修慈」與「得慈」的境界,那就更令人動容了。為什麼?阿西老師會在本集為大家細說分明。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1 Apr 2022 16:18:31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5):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存善去染,個個皆未來佛。

有道是:「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一切眾生都平等具有的心體,也就是一切天地萬物的本體:道體。它具備了一切的可能性。
佛性丶魔性、善良、邪惡、勤勞、懶惰、勇敢、懦弱….,無所不包。當眾生還沒起心動念造種種業之前,它什麼都沒有,徹底清淨寂滅,無法想像,這就是「無」。當眾生造種種業而顯發呈現出一切現象時,這就是「有」。
「無」中具備一切可能性,故「無中有有」。「有」的本體是「無」,而其所呈現出來的現象,也是「無」中本來就具有的可能性,所以「有不離無」。故知「道體」是「有無同體」所以説「玄之又玄」。
重點來了!!
雖然說「具備一切的可能性」,可是畢竟那只是「可能性」而已,若不開發出來,還是等於沒有!所以仍然要有「正知正見」修善去惡、自度度人、清淨自在又慈悲善良,才能顯發出我們的佛性。這就是「萬物之奧」!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5 Mar 2022 12:01:0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4):孰知其極,其無止耶?兩不相傷,各得所欲。

自古以來能「深信因果」而謹言慎行的有幾人?幾乎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傷害,結果搞得生生世世新仇加舊恨,互相報仇,沒完沒了,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如果能「深信因果」而選擇善良,兩不相傷,互相善待,那麼一定能在「1+1大於2」的情況下「各得其所欲」,互利雙贏。

故知:「善良才是幸福唯一的道路」!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8 Mar 2022 12:01:01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3):玄同: 不可思議的同體平等。
Fri, 04 Mar 2022 12:00:38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2):物壯則老,不道早已;恃強凌弱,提早敗亡
Fri, 25 Feb 2022 12:00:47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1):知子守母,用光歸明;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子」就是一切現象,「母」就是能出生一切現象的本體。故知「子即是母,母即是子」、「母中有子,子不離母」、無與有「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正是佛法中的「體用一如」、「性相圓融」、「空有不二」「寂照同時」⋯。

而「用光歸明」正是佛法的「用不離體」,運作時展現出來的就是「於光明圓滿的普門示現中,不離於明淨圓照的般若智慧」。

故知「依道行德」就是「不住相布施」,不但自在無礙,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zs4of5u0ckb0818uymp9k07?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8 Feb 2022 12:00:33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0):真正的養生是修行因為「以其無死地」

因為修行而顕發出來的神通道力至某個程度時,可以不再被猛獸或兵器所傷害,能夠避免死亡。
更何況修行到阿羅漢以上的境界,超越了「六道輪迴」不再被生死所束縛,那更是沒有死的問題了。當祂們「乘願再來」時,也是「隨緣而來,緣盡則去」,根本沒有所謂的死或不死。
至於「神通不敵業力」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目犍連之死」,當知,目犍連是阿羅漢,已超越生死,當祂「乘願再來」投胎人間廣度有緣時,因為入於三界,所以仍然會被過去生的業力所追討,自然就要償還宿債。然而對祂而言仍是「受而無受、苦而不苦」,也只不過是「緣盡則去」,所以也並無「死或不死」這件事。而且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例子警惕眾生「惡有惡報」,一定要相信因果報應。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zi3udi60lqd0876tmjhfhp1?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1 Feb 2022 12:00:21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9):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

「為學日益」的「益」是增益、累積的意思。所以
1.作學問或學技藝,要一日一日的持續累積,才能看到成效。
2.「學」有向外求取的意思,也就是貪慾,故解讀為:追求慾望的話,你會一天一天的累積你慾望的胃口,而墮入一個永遠無法満足、無法自拔的深淵。
以上兩種解讀並存。然而為了與清淨的道作對比,故取用第二種解讀較佳。
「為道日損」的「損」是減損、清除的意思。故解讀為:修道則正好相反,應該要一日一日的清除掉你的念頭與慾望。這樣才能顯發出你的清淨心、般若智慧。

「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就是佛法的「佛本無心,以眾生心為心」,完全能體會一切眾生的悲苦與仰賴,並予以救助。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yy3x8fpds450973ggsho73v?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8 Jan 2022 12:00:08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可以常樂。


「知足常樂」並不是一句給沒有成就的人拿來自我安慰的話,而是一種自在超越的生命境界。這句話針對的並非只是貧賤者,而是指「證道者」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知足而常樂。
宋.程顥在他的「偶成」一詩中,有這麼兩句話:「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意為:大富大貴時,依舊其心自在,不會過度享受、炫富、傲慢⋯。貧賤時也能安閒自適、自得其樂。所以「知足常樂」包括「安貧樂道」與「富貴自在」,展開來則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保持清淨愉悅的道心。一個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他就等於是佛了。「豪雄」不是在說世間那些在追求功業、美名的所謂「豪傑英雄」。「豪」是「大」的意思,所以指的是「大雄」,也就是「大雄寶殿」的佛。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ynd07shbeck08146o8riqaz?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1 Jan 2022 12:00:37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7):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君子樂得為君子」:君子用正面、善良、自助助人的方式來顕發出自己命中本有的福報。因為「廣結善緣後路寬」,所以也為自己另外又累積了福報、培養了貴人,並且因為展現出美德,而獲得了「君子」的美名,何樂而不為?
「小人寃枉做小人」:小人用負面的、詐騙的、傷人的方式來獲取他這一生本來就有的名、利,卻因為「常造惡業仇人多」而為自己埋下禍根,並被人們鄙視為「小人」,真是冤枉啊⋯⋯。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yeli7n0hdqo0814dv9erp1l?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4 Jan 2022 16:08:49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6):
Fri, 07 Jan 2022 12:00:49 GMT
西哥發神經:2021 跨年版

今天是跨年夜,
所以今天的「西哥發神經」是:
2021跨年特別版~
1、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
2、兩位藏鏡人第一次現身。
3、「佛魔怎麼分辨」小片段。

在此祝大家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u2vx00q9dm0858lwdfxt0j?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31 Dec 2021 12:00:02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5):因為,反者道之動!所以,弱者道之用!

「至譽無譽」,一個領導人的最高榮譽,就是沒有人對他讚美稱譽。為什麼?
因為上下一體、不分貴賤、分工合作、共榮共存,在一團和樂中,完全忘了領導人的存在,完全感覺不到國家機器的壓力。
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而然、理所當然,所以不知道要去讚美什麼?

「反者道之動」的「反」到底是什麼意思?
1.物極必反:難道雜礦煉成純金,又會變回雜礦?難道老子修成極致的聖人,又會變回壞蛋?
2.相反:難道善有惡報?惡有善報?
3.反覆:難道有銭人,生生世世都有錢?窮苦人生生世世都窮苦?
如果這三種解讀,都不是圓滿的真理,那麼這個「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k5hifgv1x40858cy7frocf?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4 Dec 2021 12:00:18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佈施即非佈施,是名佈施

道德經:「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最高境界的德,是不執着我在行德,這才是真正依道而行的清淨上德。
金剛經:「佈施即非佈施,是名布施」佈施時不執著我在佈施,這才能名之為符合般若智慧的清淨佈施。老子與佛同說一理,只是所運用的語言文字不同罷了!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禮教不是很好嗎?怎麼會是寡忠少信的亂之首呢?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前識者」指的是「先知先覺的人」嗎?若是,怎麼能說這些覺悟的聖人是「道之華、愚之始」呢?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a1m1fcu7u50925xd03gjtu?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7 Dec 2021 12:00:17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3):明師邪師怎分辨?自性佛性有分別?

現在這個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有如恆河的沙子那麼多。
「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皆言佛法」假借佛的法服(裝扮成修行人的樣子)卻利用如來的正法來欺騙信眾,
有如販賣佛法來獲得自己對「名、利、恭敬」這些慾望的滿足。卻死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硬拗說:「我說的和做的都符合佛法」。
根本就是「師子身上蟲,自食師子肉」(師子,意為獅子。佛如獅子王,講說正法如獅子吼。百獸邪說皆退怯)。
意為:進入佛門或道門中,卻在啃噬破壞正法。
明師與邪師、佛與魔,該怎麼分辨?才不會被誤導而走上冤枉路⋯。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x0bt4vo0t5w08729i01uvz1?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0 Dec 2021 12:00:45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2):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因為不會自認為「我最大」而高高在上的恃強凌弱。
反而是以同體心來平等的善待下面的人,因此也就因為眾望所歸而成就了自己的「大」。
柔能克剛嗎?
弱能勝強嗎?
魚脫落到淵潭中還能抓得回來嗎?
老子到底是在說什麼?!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oqg6ix0qg5085753k37huj?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3 Dec 2021 12:00:13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1):知人自知,勝人自勝 超越世俗的八種德能

老子的「八德」與儒家的「八德」不同。
祂的境界超越了世俗的禮教,
但是同時也含容了所有世俗的美德,
只不過是以「清淨自在+慈悲善良+強大的能力」而展現出來罷了。
而「一門深入」與「無量法門誓願學」如何融會貫通?
認真上課,聽阿西老師娓娓道來😎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cab8q53aqg092096nmjy02?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6 Nov 2021 12:00:32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0):本為一體,萬物相依;平等相待,眾生自均。

阿西老師說:

一個領導人若能依於同體平等的「道」,
來管理國家(或團體),
自然就能「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也就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因為以同體平等心,推行同體平等法,
自然得到整個團體的平衡與安定,
避免了因失衡而動亂,
當然就「長治久安」幸福美滿了。

《論語》:「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意為:不怕資源少,人貧窮。
怕的是因為分配不均而造成國家社會或團體的動盪不安。
可見「貪富不均」的可怕!因為那正是自私丶貪婪與殘暴,
所展現出來的負面現象,
而同時也累積了「仇恨不平與動盪不安」的力量,
只是不知道何時會爆發而已⋯⋯。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62t3kq0g6x0a76qgt4on1b?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9 Nov 2021 12:00:2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9):兵強天下,其事好還;物壯則老,不道早已

阿西老師說:

恃強凌弱,欺壓別人,只會得到兩種結果。
1.消耗自己的福報
2.為自己製造仇人
等自己福報耗盡,衰相現前。同時仇人們也在含恨忍辱中臥薪嘗膽壯大了以後,必然會於同仇敵慨之下群起而攻之。
所以不要什麼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第一,而為自己埋下禍根。
真正的利益是:打破私心,行善積德,培植福報,同體相依,共榮共存,一團和樂⋯⋯所以
「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若能如此則想不幸福都難。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vvle2faqjd0882d0d6otyu?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2 Nov 2021 12:00:08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8):知雄守雌,知白守辱。 力量越大,越能忍辱。

阿西老師說:
力量越大,越能忍辱!
張良「圯下拾履」丶韓信「胯下之辱」⋯
都是最典型的明証。
打開心胸、包容萬物丶累積實力丶氣度恢宏丶志向高遠、努力成就⋯
那麼,那些小鼻子小眼睛的無聊小煩惱,根本就動不了你。
這樣的生命品質,就兩個字⋯「舒服」!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lc47k5196908927f7z4apa?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5 Nov 2021 12:00:35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7):尊師重道.愛惜學生 潛移默化.不著痕跡

阿西老師小開示:
領導人的最高境界,教育方法的「要妙」,
就是以身作則丶潛移默化,身教重於言教,
「不著痕跡」的影響他丶感染他,使受教者能「自化」,
真的作出改變丶自我轉化,而去惡向善,
成為一個真正優質的人。這也才是教育的目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9 Oct 2021 12:00:28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6):道法自然,消極放任? 無所謂啦?自然就好?

「道法自然」這四個字,歷代以來眾說紛紜,
如果解讀為:「道」所效法、所遵循的是在眾生共業的業力牽引之下「自然界運作的所謂自然」,
那麼眼見日出日落丶花開花謝丶生住異滅⋯,一出生就等死,必然陷入消極放任的陷阱。
更有甚者,還認為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呢!
還修什麼道?老子會叫我們這樣嗎?
那麼「道法自然」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pay.firstory.me/user/ckpu7m873ywoz0972n11ausr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1wnt5uape008384qyrvre4?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2 Oct 2021 12:00:11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5):餘食贅行,令人厭惡。 該做就做,不貪不求。

「做就對了,想那麼多幹嘛?」
堅持己見,自以為是,邀功自誇,傲慢攞譜⋯
這些都是多餘的行為,就像餿水與肉瘤,令人嫌惡。
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死要面子或自我肯定,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內心深處的自卑,
所以心理學才會說:「用驕傲來掩飾自卑」,
只能欺騙自己,反而令人瞧不起,何必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5 Oct 2021 11:00:30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4):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同體平等,抱一而行。

天地萬物,一切眾生⋯
相互對立,卻又相因相生;各各差別,卻又同體平等。
相互間的業力互相糾纏,相互影響。
全部都離不開這個「同體平等的道體」所展現出來的平衡力-「因果報應」。
故知「害人就是害己,利他就是自利」。
所以老子要我們「抱一為天下式」,
破除自私與對立,互相尊重丶互相善待,有百利而無一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8 Oct 2021 12:00:57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3):是與非,有何差別? 對與錯,誰能分辨?

聖人們所證得的真理,與世俗人的所知所見正好相反,所以佛說「理與俗反」,
老子說「正言若反」,又說「與物反矣」。
世俗人被累世依於貪念而養成的「惡習性」牽着鼻子走,在慾海中不能自拔,
所以「荒兮其未央哉」六道輪迴,受苦無盡⋯,卻還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
聖人徹見真理,破除「惡習性」,養成「好習性」,
所以「獨異於人」而「離苦得樂丶自在無礙」。
面對慾望的勾牽時,是非丶善惡丶好壞丶對錯⋯
有誰能分辨?又有誰能把持得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1 Oct 2021 12:00:09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2):表揚善舉.哀矜勿喜 惡已充徧.實不得已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當老百姓們團結一致丶上下一心丶能者多勞丶拙者盡力,
在分工合作之下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事物之後,卻都自認為「我們本來就是如此」,
這種純善無惡、互相善待,於無私的付出中反而得到了共榮共存的幸福,不正是「生命共同體」的最好詮釋嗎?

因為不再為了自私而互相傷害,也就不再犯法而忘了法律的存在,這種最美好的狀態,就叫做「太上,不知有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4 Sep 2021 12:00:17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1):致虛極.守靜篤 甚深禪定好安住

靜坐或禪修時,拿掉所有念頭,於甚深襌定中徹見了天地萬物共同的本體。
能安住在這個「沖虛」丶「靜定」的境界中,卻又不掉入「空」的陷阱,
因而同時顯發出「清淨圓満的般若智慧」與「同體大悲心」,故能自在無礙丶「沒身不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7 Sep 2021 12:00:09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0):引用佛法,解讀道經。有何根據?可不可行?

《法華經》說:「若説俗間經書⋯皆順正法」,
意思是「若解說佛經之外的世間經書,
都應隨順正實圓滿的大乘佛法」。
如此不但可以接引眾生與佛法結緣。
還能在兩教經文的相互印證之下確認經義,
讓我們知道真理是同樣的,
同時也能增加我們對真理以及兩教的信心。
「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為什麼?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0 Sep 2021 12:00:24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9):寵辱若驚,在怕什麼? 是佛是魔,如何分辨?

1·老子用「寵」與「辱」來代表一切的「順境」與「逆境」,叫我們不可以被一切現象所影響,而驚擾了心神。
就好像六祖在《壇經》中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也是用「善」與「惡」來代表一切的「善念」與「惡念」,也就是要我們斷除掉一切的念頭,才能顕發出清淨本心。

2·世面上常常聽到有人自稱為是某佛丶某菩薩或某阿羅漢投胎再來(或信眾追捧卻不否認),真的嗎?佛在《楞嚴經》又中怎麼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3 Sep 2021 12:00:52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8):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明白一切,卻又無知?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對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卻又無知。
若是這個意思,那麼老子不就自相矛盾、自語相違,甚至自打嘴巴了!?
那麼這八個字,到底隱藏了什麼密意?該如何來解讀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7 Aug 2021 12:00:19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7):天長地久,因為無私?上善若水,利而不爭?

「天長地久」?
老子用天與地作比喻,告訴我們為什麼天地能保持得既長且久,
因為天平等的普覆萬物,一個都不捨棄;
地平等的承載萬物、長養萬物,也是一個都不捨棄。
而它們卻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正因爲「無私」反而成就了自己的長住久安丶永不敗亡。

「上善若水」?
是嗎?不是說「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嗎?
拜託!別再吹毛求疵了!
《法華經》説:「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有智慧的人應該隨順著衪們的比喻,
來瞭解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
這才是最重要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0 Aug 2021 11:14:49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6):天地不仁,傷害眾生?迴向他人,自損功德?

1. 如果將「天地不仁」解讀為「老天不仁慈」,
那麼為何第七十九章卻又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天不會特別親善誰,也不會特別憎恨誰。
但是卻運作著最公平的因果報應,
所以看起來好像永遠站在善人這一邊)?
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2. 把修行或行善的功德「迴向」出去,
那不是造成自己的損失嗎?是嗎?
有誰知道其實是個穩賺不賠的好買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3 Aug 2021 12:00:57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5):無知無欲,搞愚民政策?和光同塵,指做人處事?

1.如果把「常使民無知無欲」解讀為「領導人要搞愚民政策」,那就大錯特錯了!把人民(或屬下)都搞笨了,對國家社會的發展又有什麼好處?大家都沒能力了,如何能得到更幸福的生活?更何況老子希望大家都能智慧大開,又自在丶又善良、又有能力,共同營造一個天下太平丶同體平等丶共榮共存的世界。所以不可以解讀為「愚民政策」!
那麼又該如何來理解「無知無欲」這四個字的深意呢?!
2.「和光同塵」是在說「做人處事的態度」嗎?不!說的是「道體與一切萬物融為一體的狀態」!道體現出萬物,萬物即是道體,故曰:「當下即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6 Aug 2021 12:00:18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4):眾生只見差別,處處對立;聖人徹見平等,同體相生。

為了方便為我們解說,所以老子從「道體」,也就是「一切眾生本具的心體」,勉強分出「無」與「有」二門。
而馬鳴菩薩在祂的《大乘起信論》中,也是把眾生心開為「真如門」與「生滅門」,又說「一心開二門,二門不相離」。
雖然所用的文字不同,卻正好可以拿來互相對照丶相互印證。故知祂們所見到的真理完全一樣,就是同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30 Jul 2021 12:00:44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3):無中有有,有中有無;有無同體,從不分離。

老子在整部《道德經》的開宗明義第一章中,先告訴我們祂所証得的圓滿真理是什麼?
幫我們先建立一個完整的理論基礎,這樣才能了解後面的所有經文到底在説什麼?
可見這一章有多重要!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3 Jul 2021 12:00:11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2):改變命運的秘密工程

市面上都說:「只要改變想法,就能改變選擇;改變選擇,就能改變作法;改變作法,就能改變結果。改變結果,自然就是改變命運了」。對嗎?
沒錯!
問題是「改變想法」之前還有一個浩大的工程,假如這個工程沒有建設起來,你根本就無法改變想法!
到底是什麼工程?又是為什麼?

如果「道」無法用語言丶文字來表達,那麼為何還要留下這本《道德經》?這不是很矛盾嗎?

「無」與「有」,是對立的?還是一體的?
是差異的?還是相同的?「無」是什麼都沒有嗎?「有」真的就是有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6 Jul 2021 12:00:22 GMT
西哥發神經 《道德經》(1):什麼是不可思議?怪力亂神搞神秘?

西哥發神經《道德經》(1)

什麼是不可思議?怪力亂神搞神秘?
NO!意思是:
不可思-無法用思考想像來了解;
不可議-即使藉由語言文字的議論丶形容也無法真的明白。
因為我們還沒有那個生命經驗,還沒到達那個境界。
所以老子在開宗明義第一章先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十二個字作為序言,
苦口婆心的勸誡我們,不可以把這些經文當做知識學問,拿來裝飾自已,拿來炫耀。
因為那只是語言文字,以及你自己的想像而已,並不等於是真實的「道」,經文只是一個指引的路標,並不等於目的地。
故知,必須真的證入,真的做到,才有用。否則都是自以為是的空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9 Jul 2021 12:00:23 GMT
西哥發神經(二):閒聊打趣不瞎掰,嘻笑怒駡藏深意。

這是進入正題之前的開場白。
在閒聊中引出嚴肅問題,藏深刻的道理在趣談中。
其中有許多這一生難以忘懷的親身經驗。
最後告訴我們正確的生活觀念,
也就是〈正知正見〉才能引導我們走上生命的正確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老子真實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2 Jul 2021 12:00:29 GMT
西哥發神經(一):生命在搞啥?幸福從哪來?

幸福指數的高低不在擁有多少,而是在誰的煩惱少。
我為何會活在這個世間?
即然生了,為什麼又要死?
不是應該幸福快樂嗎?為何卻煩惱痛苦一大推?
不是該完美嗎?為何缺陷數不完?
不是該平等嗎?為何如此不公平?
為什麼?為什麼?又是為什麼?
「西哥發神經」-西哥幫大家發掘神佛的經典,
因為所有的答案都在裡面。慈悲的祂們把共同的生命經驗,
記錄在經典中傳承給我們,減少了我們像無頭蒼蠅般漫長的摸索。
搞懂了,並照着做,不但能活得幸福快樂,又能開發出無限的潛能,何樂而不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7 Jun 2021 20:48:52 GMT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