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從「賺快錢」到「屢翻車」,大批藝人退出直播:明星帶貨的鬧劇,早該叫停了。#粵語 #直播 #直播帶貨

5 個月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從「賺快錢」到「屢翻車」,大批藝人退出直播:明星帶貨嘅鬧劇,早該叫停咗
宇宙嘅盡頭系鐵嶺,明星帶貨嘅盡頭系停播。
最近日,「大批藝人已停播」嘅話題火上熱搜,網友們發現,曾經熱衷於帶貨事業嘅明星藝人們,正在紛紛撤出直播間。
一切其實早有預兆。舊年7月,劉濤就發布公告,表示由於個人發展原因,將暫停直播工作,後來,陳赫、王寶強、章子怡、景甜等多位明星也確認將停播;今年8月,曾被稱為「明星帶貨一姐」嘅李湘,也在微博發文表示「已退休」。
種種信號顯示,「直播間睇明星」嘅熱潮正在退去,明星自帶流量嘅先天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呢啲年來,明星帶貨中嘅「翻車」事件層出不窮,可謂系天雷滾滾——有嘅選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消費者退貨無門;有嘅虛報價格,售價高出其他渠道幾倍;有嘅則口無遮攔,對消費者缺乏最基本嘅尊重。
同時,明星帶貨嘅慘澹業績也頻頻引發關注。2021年,有商家與藝人陳小春簽下價值51萬元嘅直播帶貨合同,結果幾場直播只賣埠5000元,商家一紙訴狀告到法院;舊年,楊坤在自己嘅直播間進行帶貨,因銷售量水分太大,被商家集體投訴。
隨着信任關係嘅破裂,藝人口碑嘅不斷崩塌,直播帶貨嘅下半場,市場不再追捧明星主播,消費者亦都唔再盲目買賬。
最緊要嘅系,國家層面嘅監管也開始趨嚴。既失去咗「人和」,亦冇咗「天時地利」,眼睇從前嘅「賺快錢」變成咗「錢燙手」,明星們嘅逃離系必然結局。
所謂嘅「激流勇退」不過系遮羞布,明星直播帶貨嘅鬧劇,早該謝幕咗。
無利不起早,明星與直播帶貨嘅緣分,可以追素到2019年。
彼時,淘寶電商為咗進一步提昇平台知名度,推出咗「啟明星計劃」,邀請王祖藍、李湘、張儷等22位明星首次參與直播,從此揭開咗明星直播帶貨嘅序幕。
據阿里巴巴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淘寶直播GMV(商品交易總額)突破2000億,創下咗連續三年超過15成嘅增速。在流量紅利幾乎見頂嘅年代,能拉動千億生意嘅小小直播間,很難不畀人心動。
梗系,明星光環嘅加持下,明星帶貨嘅成績也非常耀眼。作為娛樂圈第一個吃螃蟹嘅人,李湘用半年時間做咗30多場直播,成功吸引到咗百萬粉絲唔講,賣貨單月成交額更系高達1000萬元。
風口之下,抖音、快手迅速跟進,自帶號召力嘅明星成咗引流和比拼嘅籌碼。與此同時,各大品牌也將明星作為「銷量利器」,畢竟有咗明星背書等於直接縮短咗轉化鏈路,何況,穩明星帶貨可比單純穩明星代言嘅性價比要高。
而對於明星來講,直播帶貨嘅錢來得實在輕鬆。直播帶貨嘅收費模式大致有兩類:一類系坑位費+抽成;另一類系單純抽成。「坑位費」即主播帶貨商品需要支付嘅費用,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甚至有所謂嘅「打包價」能達到百萬元量級;抽成比例則從2成到5成不等,短短幾個個鐘便能賺得盆滿缽滿,何樂不為。
於系,平台、品牌和明星三方一拍即合,一時間明星成為咗直播間嘅標配——明星把直播當成「走穴」,品牌把帶貨視為明星推廣,平台則藉此收割流量,各取所需。
既然系塊大蛋糕,咁想來分嘅人就唔會少,2020年情況更誇張咗,至少有500位明星開啟帶貨首秀,其中不乏劉濤、陳赫、李晨、秦海璐等國內一線演藝人員。劉濤更系以「劉一刀」嘅花名入職阿里,成為聚划算嘅官方優選官,劉濤嘅第一場直播,就創下咗2000萬人觀睇,1.48億成交額嘅記錄。
但大量湧入,便會問題叢生,埋下嘅雷總有爆發嘅時候。一方面,帶貨對於明星來講只係一場工作,本質上仲系徹徹底底嘅外行,既搞不清點樣傳遞商品嘅有效價值信息,亦冇完善嘅售後保障,與消費者要求商品和服務質量嘅核心訴求相悖,時間長咗,購買慾望和忠誠度自然大大下降。
另一方面,隨着各大平台搶人大戰嘅結束,明星嘅流量扶持開始減少,噉就導致明星嘅直播數據急速下滑,帶貨銷量陡降,品牌方和明星嘅矛盾愈發突出。越來越多嘅商家認識到,儘管明星主播自帶光環,但實際上轉化為銷量嘅能力並不樂觀。
而明星們為咗維持往日嘅「繁榮」,亦都唔得不放下身段,將演技和劇本用到直播間,成個直播間嘅氛圍越來越「跑偏」。
惡性循環下,明星們所在嘅直播間,頻頻上演「翻車」現場。虛假宣傳、數據造假、流野爭議等問題成咗重災區。
明星直播帶貨嘅下坡路,從「浮誇熱演」開始。
演員辰亦儒上演「拿錯貨遭攔依舊排除萬難蝕本送福利」,當遭到質疑時,辰亦儒本人並不承認巨喺演戲,反而聲淚俱下地訴苦。而在直播間破防痛哭,也成咗明星帶貨套路套餐之一。
到後來,辰亦儒乾脆給自己做咗個AI虛擬嘅替身形象,使用小號字體標註「僅畫面展示」,主打一個不露面也要把錢賺咗。直播間出鏡嘅辰亦儒,唔單只手臂穿透咗桌子,且直播吃雞爪嘅畫面不斷循環,網友們大呼「上當」。
諷刺嘅系,呢種做法其實早就喺圈子裡「普及」開來,明星本人先錄好一段視頻給直播電商,邊上嘅助理主播在直播時配上明星嘅視頻,畫面睇起身就好似明星本人參與直播一樣,有嘅還專門設有綠幕直播間,方便在後期直播時摳圖合成。呢種做法嘅好處顯而易見,明星可以重複利用資源並獲得收益,不費吹灰之力便能「躺贏數錢」。
除此之外,掏錢為明星沖業績嘅消費者們,還得隨時承受對方言語上嘅嘅誅心暴擊。舊年12月,被稱為港台娛樂圈話事人嘅向太,開啟咗直播帶貨首秀,誰想轟轟烈烈嘅大陣仗卻變成咗大型「事故」。

向太肉眼睇得到嘅「嫌棄」,讓網友們感到生理性不適。助理賣力介紹,向太冷冷訕笑,助理讓向太品嘗一啖帶貨嘅食物,結果向太唔單只拒絕試吃,還不忘對吃下去嘅助理「補刀」,「你夜晚可別肚屙」。
把一堆自己睇不上嘅東西,賣給自己睇不起嘅人。呢場直播過後,向太掉粉百萬,不得不發回視頻回應,但依然無法平息「眾怒」。
無獨有偶,今年6月,女演員張雨綺做客郝劭文直播間,在賣到羊毛被時,身邊嘅郝劭文問她:「今日699可以嗎?」不料張雨綺直言,「699我都覺得買不咗一個襪子。」被罵上熱搜後,雖然張雨綺火速道歉,但呢番言論仲系讓張雨綺路人緣大跌。
種乜野因得乜野果,明星們或被動跌落「神壇」,或主動抽身離去。明星直播嘅熱度,以肉眼睇得到嘅速度急劇衰落。
從嘗到甜頭,到蜂擁而上,再到而家嘅批量撤退,歷時唔到四年,「明星直播帶貨到頭」嘅傳聞便已甚囂塵上。
深究下去,呢個講法並非冇道理。隨着直播帶貨模式嘅不斷進化,相較於更為「拼」嘅網紅主播們,明星藝人嘅優勢早已蕩然無存,再唔系渾水摸魚幾個個鐘就能拿上百萬嘅紅利期,呢意味住明星藝人需要付出更多嘅精力和成本。
明星嘅考量向來現實,一旦發現帶貨來錢不再輕鬆,要求越來越高,且翻車事件頻頻發生時,從直播間「消失」,就成為出於自身利益與事業長遠發展權衡下,做出嘅最佳揀。
梗系,亦有人深入帶貨產業鏈嘅上下游,全職做帶貨成就咗事業「第二春」。演員賈乃亮就系其中翹楚,今年雙十一,賈乃亮嘅帶貨總銷售額高達13.6億元,唔單只係舊年嘅4倍,還頻頻登上抖音直播帶貨榜榜首。
但即便如此,賈乃亮也逃脫不咗「割韭菜」嘅嫌疑。在開啟雙十一直播嘅前一周,賈乃亮帶貨嘅某款美容儀,被人發現比線下價格貴近1600元;雙十一期間,賈乃亮直播間售賣嘅某型號羽絨服,在其他shopping平台上能以便宜近300元嘅價格買下。
雖然事後,呢兩件事都獲得咗官方解釋,賈乃亮也表示:「雖然我遭受咗質疑,但我對自己嘅機制有着絕啱嘅信心」。但爭議並未完全過去。
事實上,不只係明星,成個電商直播行業,都已處在微妙嘅「節點」上。直播帶貨呢幾年,抖快淘等平台嘅GMV蹭蹭蹭往上升,但消費者好似並冇得到想要嘅低價優質,反倒系主播們身家暴漲,而當頭部主播完全有能力將一成個領域嘅市場份額全部壟斷,呢種「失控」帶來嘅後果可想而知。

最緊要嘅系,儘管直播帶貨望落去創造咗一批新嘅主播和物流從業人員,卻系以傳統零售業嘅下滑為代價。
唔喺沉默中爆發,就喺沉默中消亡,消費者在一輪輪嘅「套路」訓練之後,已經開始捂緊荷包。商業形式無論點樣變換,最終都要返到它嘅初始使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上來。
從舊年開始,國家和平台都出台咗相關政策:前有「315晚會」直接曝光直播亂象;後有「清朗行動」發布關於互聯網營銷相關問題,中央網信辦整治虛假流量、虛假帶貨問題;各大平台也開始持續不斷規範賬號和互聯網環境。
上帝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明星撤出直播間,或許只系一個開始,直播帶貨嘅天,系時候變一變咗。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