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癸卯大寒,進入甲辰年

6 個月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
若有兴趣獲得更多免費健康咨訊,请記得在https://wecareholistic.com/subscribe和https://www.herbal-pal.org/#register留下您的電子郵箱哦!

用Telegram(電報APP)的朋友請加https://t.me/WeCareHolistic電報群,或關注subscribe to電報頻道,接收我們推送學習提醒,歡迎加入

公曆2024年1月20日(農曆癸卯年臘月初十)22點07分,太陽到達黃經300°,我們居住的北半球進入二十四節氣的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寒同小寒一樣,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 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 民間有諺語雲:「小寒大寒,無風即寒。」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2024年1月20日進入大寒,正值四九第三天。
大寒在歲終,冬去春來,大寒一過,又開始了新的一歲。 在中國一些地方,大寒至立春的許多民俗多了辭舊迎新的意味。
從五運六氣的角度,大寒節氣既意味著癸卯年的結束,又標誌著新的一年甲辰年的開始。
《黃帝內經·素問·五運行大論篇》講:「土主甲己。」《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篇》記載:「辰戌之歲,上見太陽。」 甲辰年中運土運太過,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 司天之氣主政上半年氣候,在泉之氣主政下半年氣候。

《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篇》:「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體重煩冤,上應鎮星。 甚則肌肉萎,足萎不收,行善瘈,腳下痛,飲發中滿食減,四肢不舉。變生得位,藏氣伏,化氣獨治之……風雨大至,土崩潰……病 腹滿,溏洩,腸鳴,反下甚,而太谿絕者死不治,上應歲星。」

這段話是講:甲辰年中運為土運太過,雨濕之氣流行。 土克水,土過盛則乘水,腎臟系統易失衡。 人們易出現腹痛、四肢厥冷、情志鬱悶、身體沉重、心煩委屈等症狀,脾濕之氣與太陽系土星相應。 更甚者還會出現肌肉萎縮、兩足痿軟難以行走、抽搐拘攣、腳下疼痛。 脾不運化水濕,則易形成痰飲,水邪蓄積於中焦而腹部脹滿,食慾減退,四肢抬舉無力。 土旺之時,則水氣不藏,雨濕獨盛,……土氣過盛,則木氣來復,易出現暴風雨、泥石流等極端現象……人容易出現腹脹滿、腸鳴腹瀉等症。 如果下焦腎系統受邪嚴重,腎脈五輸穴之土穴太谿穴觸摸不到脈搏跳動,人就比較危險了。

綜上所述,土運太過之年,從氣候角度,易雨濕之氣盛,同時還需關注寒氣、風氣的影響;從臟腑角度,人易出現脾系統及腎系統、肝系統的失衡 。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凡此太陽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先天,天氣肅,地氣靜,寒臨太虛,陽氣不令,水土合 德,上應辰星、鎮星。其穀玄、黅,其政肅,其令徐。寒政大舉,澤無陽焰,則火發待時。少陽中治,時雨乃涯,止極 雨散,還於太陰,雲朝北極,濕化乃布,澤流萬物,寒敷於上,雷動於下,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 不收、濡瀉、血溢。」

這段話是講:太陽寒水司天之年所應中運均為太過,故氣候常比節氣來的早。 太陽寒水司天,則太陰濕土在泉,天氣寒肅,地氣陰靜,氣候寒冷,天地間陽氣不足。 水土之氣化合影響,與太陽系水星和土星相應,所對應的歲谷為黑色和黃色。 氣候寒濕陰冷,陽火不足,寒盛則火鬱,鬱極待陽熱主政時而發。 到三之氣之時,主氣為少陽相火,客氣為太陽寒水,受寒熱氣流影響,大雨時至。 到四之氣,主氣和在泉之氣均為太陰濕土,濕氣四布,潤澤萬物。 上半年氣候寒涼,則下半年的五之氣客氣為少陰君火,此時易出現「火鬱發」偏熱的氣候。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寒濕之氣持於中。 人居於中,患病以寒濕為主。 易出現肌肉無力、足痿活動受限、大便溏瀉、臟腑出血等症。

綜上所述,太陽寒水司天之年,首先應考慮寒濕之氣對脾腎系統的影響。

(甲辰年)「初之氣,地氣遷,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厲,溫病乃作,身熱、頭痛、嘔吐、肌腠瘡潰瘍。」

即是說初之氣大寒至春分之間,由於地氣遷移,轉為少陽相火當令,即「冬春行盛夏令」,冬末是個暖冬,初春比較溫暖,於是草木會提前發芽、 開花,開始繁盛。 疫癘(溫病)容易突然發生,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肌膚潰瘍等症。

甲辰年初之氣(2024年1月20日至3月20日)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少陽相火。 主客加臨,木火相生,木火合德,風火相煽,木助火威,火藉風勢,應溫反熱,加之年運雨濕之氣太過和司天太陽寒水及初之運 (2024年1月20日至4月2日)主運太角(木運太過)、客運太宮(土運太過)等多重運氣因素的疊加,天氣異常,氣化運作早於正常天時 ,呈現複雜多變態勢。 風、熱、濕、寒諸氣交錯出現,這種失衡、失序、失和的氣化狀態對氣候、物候,尤其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極為不利。 氣候溫暖,百草繁盛,易於疫癘流行,需謹防冬末春初岀現新冠、流感、支原體肺炎等多股「瘟疫」疊加的感染高峰。
大寒至立春半個月是「冬行盛夏令」,立春至春分一個半月是「春行盛夏令」,目前大寒節氣的氣候是外寒內熱,使得天生陰虛內熱體質的人,比較容易腦梗 、心梗。 或雖未當下發病,但已形成一定程度的阻塞。 原因在於這種氣候可以使體內血中津液急劇流失,而難以補充;器官組織受到邪熱的燒灼,運作機制難以修復,等等。


綜上所述,大寒節氣時令養生的重點在於養陰沉陽。 這半個月,具體的飲食起居建議如下:
1
分清寒熱,辨證糾偏

癸卯年在泉之氣少陰君火,遷移為甲辰年初之氣客氣少陽相火,形成「冬行盛夏令」,使陽氣繼續潛藏不利。 司天太陽寒水加之冬季應水主寒,就表現出外寒內熱的狀況。 故無論陽氣不藏而熱出寒入者,亦或先天陽氣虛弱者,二者都很容易被風寒邪氣侵襲而動搖免疫力。

「外寒內熱」是身處天氣寒冷之中,但體內是灼熱的。 尤其是對先天體質陰虛內熱者傷害較大。 夜裡腳底煩熱難以入睡,腳伸被子外又會酸寒。 陰虛內熱者可能出現燥秘。 體內太過灼熱嚴重者會繼而發病。
圖片

(1)腎陰虛內熱。 腎水代表身體內氣機閉藏的力量。 甲辰年中運土運太過,加上初運的客運太宮,「脾土」克「腎水」,會出現身體內熱,導致上火、失眠等,還會出現心肺熱,胃熱, 腸熱等情況。 首先考慮的就是飲食滋補腎水,忌食辛辣刺激燥熱之品。 由於濕氣較重,會導致中焦運化能力減弱,表現為出現體內水輸布失常、腹痛、便稀瀉肚、手腳涼、身體沉重、腿腳無力,等等。 應注意飲食健脾補中焦之氣,忌食生冷寒涼之物。
(2)肝熱。 由於甲辰年土運太過,當脾濕消化功能太弱時,此時「肝木」則勝,引起肝熱,出現眼白紅,肝火旺或肝氣過盛而頭懵頭痛,心情煩躁等症 。 而初運主運太角與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使得木氣較旺,而司天的太陽寒水與冬水助長木氣,克伐消化系統更甚。 若出現情志不舒造成的情緒性腹瀉,應在飲食健脾基礎上,結合飲食舒肝解之。
圖片

(3)先天素體虛寒者,體內陽氣耗竭而發寒症。 老弱病者可能出現腰背冷痛,腿腳寒涼,氣短,心臟不適等症狀,一些免疫力低者,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發燒等症。 寒者熱之,及時發現即時解決,讓身心溫暖起來。
總之,關鍵是分清寒熱,辨證糾偏。 陽虛者則補陽,陰虛者則滋陰。
2
起居避寒,防陽外洩

時令養生主張順時而養。 大寒至立春半個月仍是冬季,養生在藏。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詳述冬季養生的中心即是「避寒養藏」。 「早臥晚起」為了「防寒」,「必待日光」為了「散寒」,「去寒就溫」為了「驅寒」,「無洩皮膚」為了「禦寒」。 寒性凝滯,會使經脈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瘀滯。 寒性收引,會讓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 俗話說:「風從頸後入,寒從腳底生。」偏寒怕冷之人,戴上帽子、圍脖,穿上棉鞋、厚襪和暖褲,每晚用花椒、艾葉、鹽水泡腳 ,不僅暖腳,對疏通氣血有很好的幫助,同時對凍瘡的防治有益。


3
防燥保濕,養血艾灸

冬季,室內的暖氣或暖風會蒸發空氣中的水分,由於室內濕度低,乾燥,易引起皮膚乾燥搔癢,皮屑增加。 平時除了做好必要的保濕工作外,還要防止減少體內水分的流失。 常外用生芝麻油塗抹裸露處,內用茶灸及時補充水分,清理中上焦火邪濁氣。 適食酸味補肺、養陰清肺之物,將體內水分「鎖住」,自然周流全身。

艾灸,簡單易行,操作方便,一年四季均可施灸,是最有效的扶陽方法。 驅寒除邪,培元固本,溫養經絡,調和五臟六腑功能,提升身體免疫能力。 當有不適之時,在不適之處找準穴位,將艾條燃著端懸起,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3~5cm,每個部位,每次灸10~15分鐘左右,灸時以局部 有溫熱舒適感無灼熱為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地運行,萬物化生,此乃自然之大道,非人力所能為也,而此道之根本,皆在於和諧自然,遵循天地運行之道,萬物生化之 理。 守中則不偏不倚,無為則不妄為。 歲冬萬物善伏藏,只待驚蜇春雷響。 藏神氣,養己心,明初志,靜待立春至。 在甲辰年的四季裡,飲食起居,順時而養,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熠熠生輝,一路繁花。

少年兒童時令養生
為了讓少年兒童從小堅定文化自信,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北京養生文化學會及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及永續發展教育研究中心,於2012年開始「中醫知識進中小學」試點,列 為中國永續發展教育「十二五」期間重點課題。 根據謝春風博士(北京養生文化學會會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提議,將中小學少年兒童在甲辰年大寒至春分兩個月相關的養生提示介紹如下:

甲辰年初之氣「冬行盛夏令」,延續了癸卯年終之氣的外寒內熱,對於普遍陰虛內熱的少年兒童而言,容易內熱加重,出現的諸多表現請參看《癸卯小雪, 冬行春夏令》(點擊標題即可查看)「少年兒童時令養生」部分。


甲辰年初之氣的氣候影響,不同於癸卯年終之氣的是,甲辰年中運土運太過,濕氣流行,加上司天之氣太陽寒水影響上半年,氣候偏於濕寒, 對脾胃影響不小。 少年兒童稚陰稚陽,脾胃尚嫩,不論飲食水果,或飲食養陰涼血食材,需要注意少量多次。 一次大量飲食寒涼的食物,容易受傷脾臟的運作。 素體脾胃虛寒的孩子,建議忌食生冷食物,水果泡熱吃。
同時,培養孩子細嚼慢嚥的良好飲食習慣,也有助於養護脾胃,幫助脾胃更好消化吸收。 甚至如果能做到嚼湯喝飯,不僅有利於腸胃,對筋骨的強健和智力情商的提高均有益。
在時令養生大家庭中,越來越多的家庭,更加懂得併實踐時令養生文化,飲食方面盡量減少給孩子吃辣椒、雞肉、羊肉、韭菜等溫熱性食物以防加重內熱;起居方面盡量 亥初前睡覺,卯初起床茶灸;心態方面以優秀的傳統文化薰陶濡染,家庭融洽睦,孩子身心健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道童年」學習班的開設,隨著「以養生為家長盡孝」、「我為家長送溫暖」、「種花草增進責任感」、「保護動物有愛心」、 「開啟兒童的自立」等等一系列精心設計課程的展開,越來越多關注兒童身心健康的家長與孩子們一起走進了時令養生文化,共同學習《黃帝內經》,感受祖國優秀傳統文化 的博大精深。 大家從經典中學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知識,從中了解到違背自然的行為要以損害自己的健康為代價,學會瞭如何愛惜自己的身體,不去做與自然相違背的事情,克服生活中 錯誤的行為和習慣,守住規矩,回歸到順應自然的飲食起居生活中來,並努力把善知識,善能量傳遞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在時令養生文化的滋養下健康成長。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