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雄西子灣海域經常捕獲一種特殊螃蟹,且發現率年年升高。國家海洋研究院後,發現是外來種「武裝雙棘蟹」,而且在台發現多年,目前擴及到台南到屏東佳冬沿海,學者憂心危及近海生態。
身上布滿藻類、藤壺,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礁石,但其實牠長這樣,雙螯鮮紅,還有突出的棘,牠就叫武裝雙棘蟹,是外來種,2014年台灣就出現牠的樣本,但近年越來越多。
國家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員 江國辰:「從台南的漁光島到屏東的佳冬海域,都有發現到牠的蹤跡,我們調查這幾個樣區,高雄西子灣抓到的量是最多。」
國家海洋研究院一年來發現,西南沿海都有牠的蹤跡,這種寶石蟹科的武裝雙棘蟹,常棲息在礁砂混合岸邊,原生地在墨西哥瓜地馬拉等緯度與台灣相近的海域,可能因此在台灣沿海繁殖。
海生館副研究員 林嘉瑋:「被一些漁船,他們出外捕魚的時候困獲,然後滯留在他們的壓艙水,到了台灣,他們換水的時候,把牠們放出來。」
這種蟹與台灣海域常見的粗甲裂額蟹外觀很像,容易被誤認,雖然牠體型只有十多公分,動作也慢吞吞,但學者擔心外來種會威脅生態。
海生館副研究員 林嘉瑋:「因為牠們的食性是廣食性,從小型魚類、甲殼類,甚至是一些底棲的無脊椎動物,會食腐,就是會吃一些其他動物死掉的屍體,通通可以吃,所以小型的蟹類蝦類,牠們可能聚在某些環境的地方,通通都會被這武裝雙棘蟹所取代。」
外來種入侵西南沿海,造成的生態影響,學者也正積極研究中。
陳怡臻 鄭瑞萍 高雄報導
身上布滿藻類、藤壺,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礁石,但其實牠長這樣,雙螯鮮紅,還有突出的棘,牠就叫武裝雙棘蟹,是外來種,2014年台灣就出現牠的樣本,但近年越來越多。
國家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員 江國辰:「從台南的漁光島到屏東的佳冬海域,都有發現到牠的蹤跡,我們調查這幾個樣區,高雄西子灣抓到的量是最多。」
國家海洋研究院一年來發現,西南沿海都有牠的蹤跡,這種寶石蟹科的武裝雙棘蟹,常棲息在礁砂混合岸邊,原生地在墨西哥瓜地馬拉等緯度與台灣相近的海域,可能因此在台灣沿海繁殖。
海生館副研究員 林嘉瑋:「被一些漁船,他們出外捕魚的時候困獲,然後滯留在他們的壓艙水,到了台灣,他們換水的時候,把牠們放出來。」
這種蟹與台灣海域常見的粗甲裂額蟹外觀很像,容易被誤認,雖然牠體型只有十多公分,動作也慢吞吞,但學者擔心外來種會威脅生態。
海生館副研究員 林嘉瑋:「因為牠們的食性是廣食性,從小型魚類、甲殼類,甚至是一些底棲的無脊椎動物,會食腐,就是會吃一些其他動物死掉的屍體,通通可以吃,所以小型的蟹類蝦類,牠們可能聚在某些環境的地方,通通都會被這武裝雙棘蟹所取代。」
外來種入侵西南沿海,造成的生態影響,學者也正積極研究中。
陳怡臻 鄭瑞萍 高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