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靜思妙蓮華】法華經隨喜功德品 - 傳如實法 功德之大 - 20240312 第1630集

1 個月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0:00 傳如實法 功德之大
01:00 ⊙無畏施,一切眾生無不皆貪生畏死;持戒護生愛物命,無殺害心之意念,使諸眾生無所畏,安住身心得自在。財施,持戒人不犯他財物,且以己財,施與他人共享。法施,能為人說法,使得開悟。

各位,好好用心。我們布施,布施,要很用心體會「布施」的意義。我們從有相到無相,一直到內心理,如何能夠用心走入人群,安撫眾生,解勸眾生,今生此世,甚至將法入心,讓他們明瞭真理。

若記得《無量義經》,布施,解決他種種的困難,「苦既拔已,復為說法」,這句常常提出來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心中,腦海中應該這句法,我們要很體會。《無量義經》的精髓,是《法華經》的解釋。若記得《無量義經》中,每一句話,在《無量義經》說的時候,我們就能夠將它連貫起來。

先看「財施,持戒人不犯他財物」。意思就是我們真心懂得想要布施的人,絕對是對自己懂得自愛;會自愛的人就懂得防非止惡,防非止惡就是持戒的人。不對的事情,我們絕對不會去做。環境壓迫來到我們的身邊,像這樣我們要如何去對付?絕對是用善,不是以牙還牙。防非止惡,止惡防非,就是我們的行為,絕對不會去犯了對人不利,這就是持戒的人。

有這樣的持戒的人,他才能夠捨財,入人群無所染著。就像這樣的人,「不犯他財物」。不只是自己在人群中付出,他在利益中也不會去犯到別人。士、農、工、商,做事情他絕對不會去占人的便宜,應該「不犯他財物」,不是我們的,就不是我們的,不該要得的,我們就不可,去侵佔到人家所應該有。

所以,「財施,持戒人不犯他財物,且以己財施與他人共享。」不只是不會去侵犯他人,還要將自己的財物,與別人共享受。「我有,大家應該也全都要有;我享受得到,大家也要共同能夠享受到」。不是貧富不均,是要人人同享,這樣社會才能夠祥和,這叫做財施。

還有法施,「法施,能為人說法,使得開悟」。所以我們不只是做好事,我們聽法之後,還是要做一個說法的人。希望我們的法,與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我們知道,人人也知道,我們能夠體悟法的道理,人人也同樣,這叫做法施。

最重要的,除了財施、法施,我們還要「無畏施」一切眾生。因為我們既然財施了,也不侵他人,甚至我們還要再與大家共享快樂,所擁有。所以一切安定他的心,解決他的困難,接下來「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一直到了無畏施一切眾生,讓眾生能夠很安穩、很自在。

我們之前有說過了八解脫,我們自己解脫,也都要人人解脫。也不是,不是說「我就是只有對人而已」,對一切的生物都一樣。布施他之後,他又可以親近我們,調伏一切眾生,他知道我們不會害他。他還可以很親近,這就是「無畏施」。我們能夠親近他,他能夠親近我們。因為我們知道,「一切眾生無不皆貪生畏死」。將心比心,眾生本來就是這樣,我們若能夠將心比心,了解所有的生物都是貪生,哪怕一條蟲、一隻螞蟻,都是一樣。

我們若能夠這樣體會,體會這個大道理,所以我們「皈依佛,體解大道」。道理要知道,就是要一切一切都通徹。我們知道要放生、要護生,但是我們要護生,我們就要了解生命。生命,眾生哪怕小小的,我們也要去體解牠,牠就是貪生畏死,都是很顧自己的生命,這個道理我們也要很了解。何況我們是要做一個持戒、護生、愛物的人。我們更加要了解生物中性命,人人、每一種的生類都是一樣,爭取生、畏懼死,這每一種的生物都一樣。

所以,我們既無殺害眾生的心意,那就能夠「使諸眾生無所畏」。人怕蟲、蟲怕人;人怕虎、獅,其實猛獸如虎、如獅,牠們是怕人。蛇是為什麼看到人就要咬?因為牠怕人打牠。同樣都是對自己預防、保護自己,任何生物都是一樣。所以,我們要如何做到無殺害心?無殺害的心,連一點意念都沒有,這種打從內心的誠意,對待生物命,所以,「使諸眾生無所畏」。

這個世間一定,人與人之間、人與一切物,若能夠將這個心念──看到東西,我們就殺牠。因為你怕牠,所以你殺牠;你愈殺,牠看到人愈怕,牠就會反撲,造成了生態,這種互相、彼此的防自己,防衛自己的生命,就是去侵犯別人的生態,所以這就是生物。

包括人在內,有這種的心態,你怕我、我怕你,是因為我看到你害怕,所以我要殺你;牠怕我們,是因為牠怕我們殺牠,所以牠先殺我們,這叫做生態。互相害命,都是害怕才會互相傷害。所以我們要如何能夠使眾生彼此無畏?你不怕我、我也不怕你;你要親近我,我也要親近你,彼此互動互愛、互相疼惜。這就是「使諸眾生無所畏,安住身心得自在」,這就是無所畏心,也是無所畏施。

我們若能夠養成了這種,彼此之間沒有傷害而相愛,自然天下生態就能夠和平了。當然,要做到這樣的心態,實在不簡單。看到蚊子來,將牠撥開了,牠還是又在那裡纏著你,嗡嗡叫,還是在你的身邊;若是再叮到你時,總是一個閃念,那個「閃」,那一下子的時間,你的手就自然不是趕牠,就打下去。這不耐,已經不耐煩了,也怕牠咬我們。這要如何能夠培養自己的心,到達那種耐得煩、經得愛,這是很困難,不過,這叫做修行。

這種修行也很不簡單,要到達他人與我們都一樣,其他的生物與我們也一樣,這實在是很不簡單。不過,有辦法防範,蚊蟲多就是衛生差,牠就是在這個很不好的環境、不好的衛生,牠才會生出來,才會引起我們這種煩,而一念,閃出一念,這樣很輕易伸手。這全都是外在的環境。現在這些動物怎麼會那麼多呢?因為人的口福,我們若給牠們很自然的生態,就沒有這麼多的東西會困擾人。總而言之,我們要從財施、法施,我們要顧慮到,也得要培養無畏施,這我們要很用心連貫。因為佛經若在說也是一樣,要疼惜一切生命,所以我們要很了解。

前面的經文,釋迦牟尼佛已經為彌勒菩薩,解釋了隨喜功德。隨喜,不只是隨喜而已,還能夠隨他作,之後佛陀怕彌勒還沒有很清楚。彌勒菩薩又要更深一層來了解,佛陀還是要再詳細來回答。接下來這段經文,彌勒菩薩向佛陀再請教,因為他是將來要成佛,現在這個世界的眾生,他要顧好,他要與眾生結很好的緣。了解法要傳下去,還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不過,還是從這時候就要了解,現在佛陀為現在人要說的法,因為他現在要交接的準備了。

時間雖然還很長,但是這種交接,我們人也是一樣,這個志業體到底要如何做,準備要有交接。所以有什麼事情不懂要趕緊問,要交接給人的人,現在就要趕緊教,這段時間要連接得好。所以,彌勒菩薩是將來成佛,現在每一種法都要為眾生請法,讓大家要傳法,要更加清楚一點。

所以彌勒菩薩在這些,佛陀說的這麼微細的事情,如何去做有功德,功德要如何分別;哪怕是佛陀已經一一回答,彌勒菩薩還要詳細再問,所以他就說:「世尊!是人功德甚多。」因為佛陀問:「是多或是不多?」彌勒菩薩就說:「很多,做這麼多的付出,很多功德,功德無量啊。」

23:56 ⊙「於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不?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若是施主」,這在付出的人,做功德的人,「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就已經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你能夠施一般的眾生,讓眾生得安穩,讓他們有餘的東西,生活沒有顧慮,這種「一切樂具」,這個功德就已經很多了,何況再能夠令得阿羅漢果,這個功德更加大。這是彌勒菩薩來回答佛陀。

因為前面也說過了四果羅漢,他已經得到法,一切的法,佛陀為他們分析解說的法,該得都得了,已經得到「無學」的境界。該學的小乘法全都學完了,這種的四果羅漢,也是人生中的福田。因為他很用心修行,煩惱去除,法看清楚,苦、集、滅、道,人生來去都清楚了,現在僅僅缺一項,六度萬行。他們要再精進,若能夠讓眾生得阿羅漢果,功德就已經不少了,無量。佛陀再更詳細向彌勒菩薩這樣說:「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

27:01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再向你說更清楚。這些布施的人,他是布施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那麼寬的世界的六趣眾生,不是只有救人。六趣就是六道的眾生,已經普遍都布施。又令得阿羅漢果,這種的功德真的是很大、很大。

28:16 ⊙詳釋如是施主,所得幾何功德,不如第五十人,隨喜功德之少分。

這就是要再為我們詳細解釋,「如是施主」,能夠這樣這麼普遍眾生界;眾生界所能布施,他都有布施到,這種的大施主,所得的功德到底有多少?要再詳細說過。這些功德若全都說起來,「不如第五十人」,這傳法的人「第五十人」。

所說的「五十人」,是直的,一代過一代;這一代傳這一代人,這一代人又傳第二代人,第二代傳第三代人,一代一代一直傳,傳到第五十代人,所以叫做「第五十人」。這真的很不容易。這一代的人在做,第二代不一定肯定。

能夠看到有人在受證的時候,在分享:「這位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媳婦,來受證;還不只,還有我的女兒、我的女婿;還不只,我的孫子,孫子的孩子。這些都是我現在,將他們度來。」這一家人有孩子、有孫子,孫子又將要抱小孩了,這已經三代人。這三代人不只是認同、肯定,也再來接受,這是已經三代人了。但是有的第二代就已經很不能接受。

能夠在現在看到的三代人,連手上在抱的,也盼望他手抱的幼兒,將來也是在這個家庭,這樣的氣氛下,讓他成長來接受。這樣一代一代,不只是接受,又懂得做;不只是懂得做,還願意聽,又聽得很歡喜、入心,又能夠將法再與別人分享,教人做;見作、自作、教他作,與人共作。這種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這樣一代一代,要如何將他培養下去。

這隨喜功德,前面說救那麼多,六道眾生全都救了。這個大施主有福,又讓眾生得阿羅漢果,那個「第五十人」能夠聞法、說法、傳法,能夠一代一代又傳下去,那位大施主,和這個「第五十人」還比不上。可見《法華經》,聞法者、說法者、傳法者的重要。〈法師品〉開始,佛陀就為法募人,在勸募菩薩要發心了。可見大乘法要一代一代,生生世世一直傳。要不然,只是一生世很快過。

33:45 ⊙如是財物用以布施,唯能救一生世之苦,故不如聞如是妙法,能聞一偈深心信解,傳如實法功德之大。

「如是財物用以布施」,唯能救一生一世之苦。我們財物布施只是給他,解決他這一生世的苦。這樣不如聽法,聽這個妙法,「聞一偈深心信解」。我們要布施,我們要先要有聽法,我們這個法,我們為什麼去布施?布施出去,我們要達到「三輪體空」。大家這個方法了解,深心信解。

常常聽到:「你們為何要做得那麼辛苦?」「師父說的。」「師父說的,你們就做得這樣啊?」「師父說的沒有錯,叫我們做,做就對了!」他們這麼簡單,師父說的,相信師父說,做就對了。

是啊,對的法,做就對了。你若能夠直接就了解,了解這個道理是這樣。這麼多、這麼多,你是要如何去救人?你若沒有身體力行,你如何聽法,就是這樣聽,這樣過。所以聽法,聞一偈、一句,就能夠深心信解。

常常說,我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是深心信解。真的,我都無法去知道,到底裡面著作那麼多,無法去翻、去看,總是時間來不及。佛教要如何讓人公認?看得到佛教在世間應用,不是光在世間讓人看到,「就是這樣的形象!」不是。

你們所看到的形象,其中真理的功能,是那個良能發揮出來的功能。所以佛法對人類幫助很大。所以要讓人認識法,你要先對人,讓人有感覺「那是佛教,佛教慈濟功德會」。你若沒去與他接觸,他連「佛教」兩字都不會說。

45:14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佛欲顯露過、現所說法,故曰我今分明。

46:20 ⊙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四百萬億,即喻四生。一一眾生各個自有一種世界。

48:45 ⊙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六度德行,施此六趣等,又令諸眾生,證入四果羅漢,續佛慧命。

49:44 ⊙所得功德:加上所行,財、法、無畏三施,所獲功德。

51:16 ⊙財施,持戒之人,不犯他人之財物,且以財施與。法施,能為人說法,使開悟得道也。無畏施,一切眾生皆畏死,持戒之人,無殺害之心,使眾生無所畏。

~證嚴法師講述於2018年10月4日~
※因字數限制無法完整刊出,全文請見:
https://www.daai.tv/master/wisdom-at-dawn/P12221630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