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明

篩選器
Spotify
iTunes
Instagram
PIXNET
YouTube
Dailymotion
1 天內
1 週內
1 個月內
1 年內
關聯性
評分
發布日期
觀看次數
EP.15-3 見證之眼|藝術很有事
6 年前
 • 143 次觀看
.社會事件隨著時間的消逝,成了歷史,報導攝影就是歷史的見證。 1910年代,美國攝影家路易斯‧海恩透過一連串的紀錄照片,揭發當地兒童勞工問題,撼動一時,而後美國有了相關立法來保護兒童。透過鏡頭的凝視,事件得以被記錄,甚至在後續的發酵中,讓更多人看見,於是社會有了「改變成真」的可能。 林志明與張蒼松在本集節目中,除了探討報導/紀實攝影與藝術的關係,對於它們的社會責任與功能,也有各自的觀察與分享;兩人同時還推薦了歷史上的經典紀實攝影與相關事件,對於攝影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 監製 於蓓華 督導 林瓊芬
搶先看|EP.2 解嚴三十年 專輯|藝術很有事
今年是解嚴三十周年,藝術很有事 第二集推出「解嚴三十年」專輯,本集三個單元分別是: . 【從視覺藝術看解嚴30年】 1987年7月15日,台灣地區結束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狀態,三十年來,視覺藝術家持續以作品回應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同世代也帶著各異的成長經驗與觀看視角。節目邀請五位視覺藝術家 楊茂林、吳天章、陳界仁、陳擎耀、郭俞平,透過作品談戒嚴/解嚴。 . 【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 戒嚴時期,許多出版社為逃避陷匪文人的譯作被政府查禁的命運,許多譯者的姓名被移花接木、張冠李戴,造成許多書不知是誰翻譯,或譯者姓
EP.2-3 解嚴三十年的今與昔|藝術很有事
1987年7月15日台灣宣布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但解嚴從來就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整個社會的長期醞釀,甚至和國際局勢是連動的。解嚴前後的社會情勢如何?三十年後的今天怎麼看解嚴的意義?相關討論請看第二集的 沙發Talk,有林志明和姚瑞中的對談。 . 監製 於蓓華 督導 林瓊芬 張硯田 製作人 徐蘊康 導演 鄒坤釗 企編 徐蘊康 攝影 鄒坤釗 李岦昌 剪輯 鄒坤釗 執行製作 王寶茹 製作助理 林秭瑜 後製 黃琪涵 杜敏綺 旁白 曾懿晴 音效 羅怡娟
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廣告
上順旅行社
EP.2 解嚴30年 專輯|藝術很有事
6 年前
 • 21 次觀看
【從視覺藝術看解嚴30年】 1987年7月15日,台灣地區結束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狀態,三十年來,視覺藝術家持續以作品回應這個重大的轉變,不同世代也帶著各異的成長經驗與觀看視角。節目邀請五位視覺藝術家楊茂林、吳天章、陳界仁、陳擎耀、郭俞平,透過作品談戒嚴/解嚴。 . 【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 戒嚴時期,許多出版社為逃避陷匪文人的譯作被政府查禁的命運,許多譯者的姓名被移花接木、張冠李戴,造成許多書不知是誰翻譯,或譯者姓名實為編輯胡謅的假名這種台灣獨有、舉世無雙的怪現象。 幸好師大翻譯研究所有位賴慈芸教授,發
EP.15 攝影 專輯|藝術很有事
6 年前
 • 29 次觀看
【聚光燈下 以發展為名 】 在環保史上,台西村是個不斷被提到的名字,因為台塑六輕位在它們的南邊,國光石化原本預定在他們的北邊,和煦的南風不再,連北風都差點失去顏色。 鐘聖雄、許震唐的攝影作品《南風》,記錄了台西村的生與死,讓活著與走了的居民面孔,以被犧牲者的姿態,呈現在享受經濟發展的眾人眼前。賴易志則走訪雲林台西鄉,在居民家屋、魚塭間,留下在地的聲音及影像,成為現代社會的一記警世預言,環保與經濟之間,那些無法求得平衡的落差,究竟由誰在承擔。 . 【沙發TALK 見證之眼】 社會事件隨著時間的消逝,成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