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從建築開始的大地對話|廖偉立 曾志偉|EP.79 建築,場域|藝術很有事

1 年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廖偉立 #毓繡美術館 #北港女兒橋 #北港天空之橋 #礁溪教會 #自然洋行
#曾志偉 #勤美學 森大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聚光燈下【廖偉立的雜木林建築】

建築師廖偉立設計的美術館、橋和教會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質,觀者必須經過蜿蜒曲折的行走過程,才能抵達建築主體,很像穿越一座小森林,有時還會迷路,看見許多外頭風景,這是他刻意設計的巧思,利用建築中介空間的拉長,將時間拉長,也讓人自然慢下來和環境產生對話。

廖偉立的建築的思維和創作靈感,源自於兒時在苗栗通霄小鎮的成長記憶,那時鎮上像是一個小迷宮,穿梭在迷宮中的生活,啟發了他建築的核心精神-場所感。在南投平林村的毓繡美術館裡,廖偉立把村莊裡的小巷弄轉移到設計中,故意製造一些不同的斷點和轉折點,進美術館前你會先和九九峰、平林村相遇,建築和環境是相連的。雲林北港的女兒橋和天空之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路徑從小鎮一路延伸到北港溪,從空中看像是一條城市的脊椎,對廖偉立來說,橋不只是橋,它是景觀,是雕刻,也是裝置,某種程度橋有一種建築性,他希望完成後可以跟時間跟人跟環境對話,這是最重要的。

廖偉立稱自己的作品為雜木林美學,除了混雜許多異材質,他也打破教會建築的傳統語彙,設計了《礁溪教會》,有別於西方建築的乾淨俐落,置入台灣常民生活的元素,形成聖俗共治的精神場所。

聚光燈下【自然洋行 野地裡的建築實驗】

建築師曾志偉和自然洋行團隊長年致力於野地研究,考察山林間的自然人文環境、生態平衡,尋找建築和自然的關係。2014年他們在台北郊區的山上蓋了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這個像農業網室的建築,沒有使用任何鋼筋水泥,
空氣可以和外頭的自然相通,讓人身處在低限的保護中,打開五感。2021年,他們把在台灣、印尼、中國野地間設計的五個微型實驗建築,帶往「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呼應大會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

曾志偉為何不蓋建築,而是進行野地實驗?他認為在台灣的山林野地裡,有許多跟城市跟森林之間交會的地方,開發前,建築或許可以通過這一些思考,縮減到更符合實際狀態的開發量,而不是做最大量開發。曾志偉以自然為本的建築主張,落實在苗栗《勤美學 森大》作品中,他運用減法、空間並置使用,與自然之間設計一道界線,將廢棄老樂園改造成與自然相容的藝術空間。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