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MM|碩士生茶餐廳打工 幾十蚊個鐘日返11小時 學執枱送餐落柯打術語 熱愛茶記文化 收結業茶餐廳枱櫈杯碟回家 為研究香港飲食文化儲幾千舊餐牌食譜飲食雜誌 |#700萬種生活 #4K

1 年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MM #700萬種生活 // 碩士生茶餐廳打工幾十蚊個鐘日返11小時 學執枱送餐落柯打術語 熱愛茶記文化 收結業茶餐廳枱櫈杯碟回家 為研究香港飲食文化儲幾千舊餐牌食譜飲食雜誌

由小到大,Samuel(黎的琛)跟茶餐廳的關係都很密切,每星期都跟父母去某間茶記吃早餐、喝奶茶、咬油占多菠蘿油。

大學時,Samuel一星期四天都石塘咀街市的某茶檔午餐。一開始被老闆的粗聲粗氣與冷漠嚇得不敢點餐,後來慢慢混熟了,方學會欣賞這種「港式親切感」,「新年他會煎年糕放在你桌面,他們5時多開門,有次我去到老闆沖了杯很苦的奶茶給我,說因為你沒有睡,就給你沖杯夠苦的茶去提神。老闆沖完那杯茶後,翌日就結業了。」對本來不擅長處理離開、完結或刪除情緒的Samuel而言,那一刻是大衝擊的:為甚麼不告訴我們呢?「之後要研究茶餐廳更覺得這感情很可貴,我可以去光顧另一間跟人建立關係,但當中的經歷無法複製。」

如是者,本打算研究大學社堂文化的Samuel,對港式飲食文化產生興趣。Samuel之前在英國攻讀人類學碩士,回港後在香港大學教書和做研究工作,同時希望以「人類學」的角度研究茶餐廳,理解香港人的身份和文化。「香港人普遍都吃茶餐廳,但很多事不是很合理,例如為甚麼我們會願意外出吃一些這樣廉價的東西?為甚麼他們運作模式這樣快,快得來很多人覺得有人情味?再發現香港沒太多人了解茶餐廳文化,其實背後有很多不同故事和現象。」Samuel收集了大量舊餐牌、舊飲食雜誌、食譜,甚至茶餐廳桌椅。最近更全職到一家營運模式夠傳統的老茶記去打工,當個一天返11小時,一小時賺幾十元的夥計。

兩年前,Samuel曾到爸爸朋友的茶餐廳實習作田野考察,希望研究茶餐廳的營運模式,上至舊式茶記的格局、分工物流、製作食品的方式,下至如何捧好一個餐拿好一杯飲品、下單方法、茶餐廳術語、如何跟員工打交道等,都透過工作深入了解。這次重返茶餐廳,Samuel主力做二樓的樓面,由下單、送餐、執拾清潔桌子等基本功做起。「我們年代的人難以想像同一間店一天吃三次,一星期即是吃15次起跳,聽他們談及自己人生經歷,我覺得頗有趣。我覺得好像可看到另一世界,始終同溫層太大時不是好事。」Samuel一直在鑽研何謂「人情味」,這也是他想從茶記這場域找到答案的。

香港有閣樓的茶餐廳只剩五間,有獨立餅房,每天新鮮出爐包餅、仍以術語大聲落柯打的舊式茶記也少之又少,「我之前實習過那間只有一層,我很想知兩間的Dynamics(動態)有何不同,也一直想了解老社區中的這些地方有怎樣的功能,所以就選了這裡。」Samuel解釋道,90年代後有閣樓的茶餐廳間隔已不能合法地出現,只有唐樓能維持附有閣樓及高樓底的格局,現在他上班的地方就是少數仍有閣樓的茶記之一,「當時員工宿舍也是茶餐廳基本的福利,這裡老闆人很好,仍繼續為員工提供唐樓單位作宿舍,不過只有男士能居住。」

往Samuel家裡走一轉,就像個小型博物館,不同角落都藏著舊物,有70年代的茶餐廳桌椅、卡位、來自已休業海安咖啡室的家具、不同款式的黑白淡奶杯、以前在茶餐廳用以製作生日蛋糕的工具等,每件舊物都在述說一些歷史和故事。而Samuel儲得最多的是舊飲食雜誌、報章、食譜和舊餐牌,60年代由第一代廚神陳榮先生寫的《入廚30年》、70年代的《飲食世界》、80年代的《飲食天地》,200多套《方太世界》及《方太與你》,《飲食男女》及《一本便利》也有1,500本以上,都是他親自搜集回來,有些是休業餐廳捐贈的。為甚麼以前餐牌上,麥皮會放在甜品類、鳳凰奶糊是甚麼?保衛爾牛茶你又聽過沒有?一張70年代的舊餐單,就能看到香港飲食文化和演變。

「香港為甚麼能叫美食天堂,其中一原因是 香港外食文化很盛行,同時在飲食上見到很多香港文化和價值。例如茶餐廳中很能見到『適者生存』的效率和港式『Can Do Spirit』,效率不只是快,而是要妥當地完成一件事,同時撇除一些程序達到目的;明明食材不多又低成本,但餐牌上食物組合和配搭五花八門,而香港人永遠知如何點餐,即使餐牌上只寫了火腿蛋飯,你知道轉五香肉丁蛋飯也是可以的。這些效率和彈性都是好香港的東西,很務實的。」

隨Samuel走進咖啡店林立的大坑,往他由小吃到大的茶餐廳,跟老闆打招呼後,一臉悠然地坐在後巷茶檔,喝一天裡的第二杯奶茶,Samuel笑說,今早已來了一遍,喝過一杯。「坦白說我家中是個壓抑點的地方,我中產家庭出生,家中講求禮儀規矩,茶餐廳卻是個沒那麼多批判的地方,我可做回比較市井的自己,比較舒服、自由點。」

Samuel回憶以前寫論文,在家捱更抵夜也都寫不出,坐到茶餐廳某位置就突然靈感湧現,他總說對這地方的感覺很無以名狀,難以形容,總之在茶餐廳對著姐姐、嬸嬸時,他總能做回一個在簡單世界生活的人,「在茶餐廳我會見到一些跟我背景很不同,某程度上生活在複雜世界但想法卻較簡單的人,我會見到多點人真正的一面。去其他餐廳,大家覺得侍應要有某種禮儀或服務方式,茶記卻草根點,是個沒甚麼階級之分的場所,大家做回自己,有種包容性。」

不愛到Cafe吃蛋糕飲咖啡,只把Quota留給茶記奶茶和蛋撻油占多的Samuel,夢想是開家茶餐廳,「茶餐廳員工或者茶餐廳的產業,長時間都被視為社會地底泥或是一些很廉價的產業,但其實他們背後有很多理論和獨特的工作模式,很多他們說不出口的技巧,其實也是種技能。你只有繼續開一家或承襲到一間傳統的來經營,才能真正跟人說你有份延續這文化。」

策劃:Phoebe 王秋婷
攝影:黎安敏 陸羽勝 潘志恆 伍永健 林亦 麥志豪
剪接:黎安敏
監製:陳靜雅

#石塘咀 #碩士 #茶餐廳 #茶記 #香港飲食文化
#大坑 #懷舊 #王秋婷 #MM_Phoebe #MillMILK

立即成為 MM Member 啦,每月只需 HKD 40 咋!傳送門: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1d9ZXVMU0BZQRXZHt8Cpw/join

*建議使用電腦或手機瀏覽器登記,因為目前無法經 YouTube APP 登記成為付費會員
____
MM Website: https://www.mill-milk.com/
MM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m.millmilk
M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m.millmilk
____
CHUCKY|@chuckyching
https://www.instagram.com/chuckyching/

PHOEBE|@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https://www.instagram.com/phoebe.unprofessional.journey

SA|@salyt
https://www.instagram.com/salyt/

京|@phaedruslam
https://www.instagram.com/phaedruslam/

KAREN|@karen__yukiu
https://www.instagram.com/karen__yukiu/

MANYI|@manyishum
https://www.instagram.com/manyishum/

MICHAEL|@guai__k
https://www.instagram.com/guai__k/

SAM|@midwin_
https://www.instagram.com/midwin_/

阿朗|@mm_longgg
https://www.instagram.com/mm_longgg

NATALIE |@nataliewwong
https://www.instagram.com/nataliewwong/

APPLE | @apple.hiufung
https://www.instagram.com/apple.hiufung/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