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比恆大更大的雷!15萬名投資者血本無歸!萬億資本巨鱷,中植集團中國最大的民企中植申請破產!#粵語 #中國經濟 #中植破產

4 個月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中國最大嘅民企中植申請清盤!
中植集團,艱難挺過咗舊年寒冬,卻倒在咗春天到來以前。
1月5日,中植集團向法院申請清盤清算嘅消息不脛而走,牽動着十幾萬債權人嘅神經。
中植申請清盤清算嘅理由系,「唔可以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該申請符合清盤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嘅清盤原因,故裁定受理其清盤清算申請。
作為曾經嘅中國第一大民營金融集團,中植系資產規模超萬億嘅商業帝國轟然倒塌,牽涉債權權益高達2300億、高淨值投資人數量或達15萬,而家回望起身,震撼依舊。
根據法律要求,債務清償嘅順序為:普通職工人工、社保等;有質押、抵押、動產留置嘅債權優先受償,之後為普通債權。
事實上,企業進入清盤清算程序,有利於更公平公正公開地處理複雜嘅債務。
清盤清算能夠統一清理資產,所有嘅案件也都會集中在一齊管轄,避免出現單個投資人因為冇有效渠道,或者冇主動去法院起訴等原因,導致公司財產被其他人搶先處置分配嘅情況。」
不過,清盤清算程序完全走完,時間上比較難預計,投資人要真正拿到錢,仲需要耐心等待。投資人應密切關注清盤程序嘅進展,及時申報債權。
中植系爆雷事件,涉及嘅規模到底有多大?
早在舊年11月22日,中植企業集團發布嘅《致投資者嘅一封致歉信》,就正式攤牌咗了。在資產方面,提到「初步盡調發現:一系按照中介機構模擬合併口徑測算,集團總資產賬面金額約2000億元」,而在負債方面,表示「剔除保證金後,相關負債本息規模約為4200億-4600億元。」換算落來,資不抵債至少2200億元。
呢還只係賬面上嘅。中植集團系中國第一大民營金融集團,它有四家財富管理公司,分別系恆天、新湖、大唐和高晟。2020年6月8日,《今日財富》雜誌發布嘅榜單顯示,恆天明澤、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分別以9373億、6000億、8500億、1000億嘅累計規模,分別排在第2名、第3名、第4名、第11名。
咁,呢次大規模爆雷事件,到底波及咗幾多人?
此前網絡上流傳出一份來自自稱系恆天財富理財師梁亮嘅自白書,其中提到,呢次爆雷涉及嘅債權權益高達2300億,高淨值投資人數量15萬,單個客戶最大投資50多億,企業客戶近5000家,職業理財師1.3萬人都深陷其中。
對每個投資人來講,涉及嘅金額都唔系一筆小數字。好多人跟住中植系多年,有嘅甚至投咗10年以上。涉及嘅人群也眾多,「官身加持嘅人,明星,網紅,乃至中植系嘅員工和中產階級群體等都有。」他自己和家人投入嘅資金也高達400萬。
不止系上萬投資者,在呢場「災難」里,上市公司也沒能倖免。
中植集團作為A股市場嘅資本大鱷,它嘅爆雷也牽連咗至少十餘家上市公司。根據此前財新網嘅統計,已有微光股份、先鋒電子、金房能源、中瑞泰、安邦電氣等15家上市公司公告,所購買嘅中融信託相關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出現逾期,涉及金額逾9.79億元。其中,微光股份踩雷最為嚴重,涉及金額逾4億元。
中植系呢個存在咗咁久嘅龐然大物,系點走到咗呢個地步?
在投資端,中植系系「PE+上市公司」模式嘅超級玩家。一方面大量受讓上市公司股權或參與定增,掌握話語權;另一方面則以PE基金布局熱門嘅未上市資產,以圖將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做高市值後離場套利。
2014年中南重工轉型之初嘅一齊併購案中,「中植系」嘅呢啲手法已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後來嘅超華科技、驊威文化、天龍集團、格林美、佳都科技等案例中,也都能從中搵到中植系呢一套「資本操盤術」嘅影子。
但在資本版圖嘅擴張背後,中植系此前就屢屢因其強悍犀利嘅投資風格和頻繁嘅「踩雷」事件,多次引發資本市場質疑。尤其當產業、監管政策大掉頭時,致命嘅厄運開始啃噬,中植帝國大廈嘅根基。
隨着呢幾年A股市場紛紛爆雷,原本強調快進快出嘅中植系屢屢遭受重創,被迫成咗接盤俠。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以來,資本市場生態發生變化,「千年二股東」中植系被迫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比如,因為收不回欠債,中植系無奈成為凱恩股份、康盛股份嘅實際控制人,更為被調侃「炒股炒成咗股東」。更為嚴峻嘅系,中植系還接連踩中咗樂視、長春長生、中弘股份、東方園林等大雷,借出去嘅真金白銀大多有去無回。
有市場人士總結稱,在「中植系」染指嘅上市公司中,類似做法幾乎系標配:以股票質押嘅方式,給上市公司大股東提供巨額融資支持,表面上睇與「中植系」並無股權關係嘅上市公司,實際上長時間接受「中植系」嘅資金輸血。
但當資本市場潮水退去,擊鼓傳花遊戲冇咗最後一棒,資產最後只能砸在自己手裡。
一位管理着「上市公司+PE」產業基金嘅機構人士曾評價道,唔可以因為「中植系」出咗一啲問題就完全否定「上市公司+PE」模式。但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唔好,裝進上市公司嘅資產又冇長期價值,最後結果系螺旋向下,呢有違「上市公司+PE」模式做強做大上市公司嘅初衷,爆雷系遲早嘅事。
中植系嘅爆雷,在外界睇來,轉折點發生在2021年掌舵者解直錕嘅突然去世。
回望解老細和中植帝國過往,從八十年代默默無聞嘅工人,到日後成為叱咤風雲嘅金融巨頭,呢名來自東北嘅闖將玩轉外人難以洞察其內幕嘅遊戲。
在發家史里,從實業跨入金融嘅抉擇,解直錕幾乎踩准咗所有嘅時機。《一法兩規》制度約束下,中國信託機構,打破舊有央企主導模式,首次被鼓勵民營機構和國資共同入股,信託行業迎來咗自己嘅黃金十年。解直錕也迎來咗自己金融大鱷嘅響亮名聲。
在扶搖直上嘅過程里,雷也埋咗落來。曾就職中植嘅人士向媒體表示,2015年解直錕「隱退」香港後,中植系項目由下面人操盤,「好多差項目搵過嚟,通過有心之人帶着去香港搵老細借錢運作,哄騙手段用得唔少」,由此,中植埋下唔少雷。
2019年,解直錕重返一線,想過要扭轉局勢,開始主導中植布局實業投資,並設立8大首席。曾在中植集團旗下公司,管理崗位任職嘅員工告訴媒體,中植嘅問題複雜,許多問題仰仗解直錕調解, 「但凡換一個人,都很難處理好」。
但一方面,掌舵積重難返嘅中植帝國並非易事。除咗被迫轉型實業、地產外,解老細試圖重施「舊計」——讓不良資產起死回生。只係時代紅利出盡,呢啲仰靠運氣和膽識翩翩起舞嘅機會早已隨風飄落。
另一方面,一度靠着與地方資源嘅聯手,中植集團萌芽嘅危機好似有咗喘息機會, 但解直錕嘅猝然離世,改變咗中植集團嘅命運走向。好多人將中植帝國嘅衰落歸結於此。「如果老解沒出事,中植唔會走到今日」,中植系一位前員工講。
但底層資產不穩嘅大廈,終歸亦系沙灘上嘅宮殿。不良資產太多咗,龐大資本帝國早已唔系十個瓶子九個蓋子嘅時候咗,拆東牆補西牆嘅慌亂,早已讓中植搖搖欲墜。
比如中植系成員寶德股份,因業績蝕本多次轉型失敗後,於2022年6月被摘牌,終止上市。「投資端回不來錢,融資端規模壓縮太難咗,只能借新還舊滾下去。」一位曾供職於中植系財富公司嘅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植呢啲年「路子野、辦法多」。
而家,中植集團嘅清盤清算已然開始,風險拆解過程開始提速,呢場懸而未決嘅事件也將迎來終章。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