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聽書到看書 #148 - 粵語】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

2 年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podcasts:https://apple.co/35gJVie

從聽書到看書推介劇集|《我是遺物整理師》
編劇|尹池蓮
導演|金晟浩
主演|李帝勳、陳峻相
頻道|Netflix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套在網絡上被喻為「心靈清淨機」的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劇集的整理師有別於其他的同行,他們會在整理後,將有需要轉達的說話和物件,轉交予還活著的人,有些是一直不敢表達的、有些是來不及表達的、亦有凶殺案的證據。

我目前看了五集,由第一集開始已經有值得思想的地方,最初遺物整理師有兩位,由爸爸和二十歲兒子可魯開始,兒子是一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青年,他擁有超強的記憶力、不喜歡擁抱,有排序強迫症和自家地方的潔癖。

爸爸在第一集時就因病逝世,由一名前科犯叔叔尚久擔當監護人,繼續遺物整理的工作。可魯有一位異性朋友樹木,亦是鄰居,樹木因為擔心可魯被叔叔欺負,所以瞞着媽媽加入遺物整理工作。

監護人叔叔尚久曾經因為打黑市拳賽,打至對方昏迷而入獄,他亦有抽煙的習慣,而且非常邋遢,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上如何磨合?因為可魯的想法有別於常人,所以叔叔在擔任監護人時只能夠在客廳紮營睡覺。

劇集透過遺物整理,道出了很多我們遺忘、認為不重要的事,亦有被壓榨的社會新鮮人、常常想念兒子而打電話,卻不敢出聲的媽媽、求愛不遂而殺人的凶手、男醫生和男大提琴手的戀愛,全部都是社會的縮影。

雖然只是看了五集,但已經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地方,由第一集可魯的爸爸死亡已經很感觸,當時不斷浮現劇中的那一句「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只要你記得,就永遠不會消失。」

身為遺物整理師的可魯怎樣面對整理爸爸的遺物?他又能否聽到爸爸想轉達給他的說話?

另外都跟大家分享劇集中一些個案,有一名年輕人在一間工廠做實習,工傷後主管不允許請假,基於沒有得到適當治療的情況下而死亡。公司還對年輕人的家人說出「因為他最後是在睡夢中猝死,不屬於工傷。」在他的房間中,有天天吃買一送一特價飯團的單據,每月轉賬給媽媽做手術的存摺,有張便利貼上寫了他的小目標「希望可以轉為正職員工」。

「希望可以轉為正職員工」這一點相信都是不少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為自己定下目標,簡單到或許是希望人工達到某個正常水平、轉為正職、離家獨自生活等。但今天我們又是否忘記了,目前擁有的東西,大部份都是自己曾經很渴望想追求的事物?

另一個男醫生和男大提琴手的戀愛個案亦非常深刻,由於醫生出身於軍人世家,所以家人難以接納兒子同性戀,在死後父親還希望盡快將他的遺物處理掉,生前得不到體諒,兒子死後還只是顧及面子問題。

後來可魯問叔叔:「無法理解他們兩個都是很優秀的人,為什麼父母反對他們相愛?」
叔叔回答:「因為他跟別人不一樣,談的不是平凡的戀愛,所以他父母覺得很丟臉。」
可魯仍然不明白:「不懂得愛的人才丟臉,愛一個人也是丟臉的事情嗎?」
叔叔再回答:「因為只要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不一樣,父母就會無條件開始擔心。」

這句不就是父母愛子女的盲點嗎?跟別人不一樣就是錯嗎?同性戀的人是等於做錯事嗎?我們如何去定義對錯?

另外這一集還有一幕很深刻,可魯的朋友樹木看到男醫生的照片說:「年輕、帥氣又是醫生、是獨子,父母的打擊一定很大,真可惜。」

叔叔就回應了一句:「說什麼人死了以後都一樣,都是騙人的。雖然死掉了,但他年輕、帥氣還是醫生,這句不就是差別待遇嗎?」

讓我想起近這幾年的社會風氣,有某些人死,我們會覺得可惜,有些我們會說抵死。但我們如何去判斷哪些人抵死?如果不帥氣、不年輕又是乞丐就抵死?或者我這句已經對乞丐構成歧視,這些歧視除了每天在上映,又有誰敢說自己沒有過類似的想法?相反乞丐仇富又是否構成另一種歧視?

在大事上,我們都明白社會上是不存在公平,但我們仍然要努力爭取「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在小事上,小至個人外表、年齡和工作表現的關係、家庭暴力等,這些不公平又有多少人為他們據理力爭?

最後很期待看劇集交待可魯面對整理爸爸遺物的部份,期待可魯能夠找到爸爸最想跟他說的話,不知道最後五集會否交代。又或者身為病人和遺物整理師的爸爸,一早已經為死亡作好準備,最想跟兒子說的話,早早就已經說出口,只是我們一直沒有在意,就如劇中所言「如果沒有用心,就會聽不到。」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