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腦到心理🫀

1 週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從大腦到心理🫀

除了情緒之外,大腦掌握很多東西。我發現常常會有人問我:「你怎麼可以學這麼多東西?」、「你都怎麼記住的?」、「要怎麼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斯多噶主義、認知行為治療、腦科學研究、元認知,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訂閱連結】
📰 -電子報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4 Apr 2020 13:01:40 GMT
EP 157 | 【聯名特企SP4-存在】『我是誰?我在哪? 徘徊或迷失於無盡的荒原』_feat.引書店_



2024年度特別企畫
析心事務所X引書店
第四集「存在」

我是誰?我在哪?
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
本集思辨素材,
從診間的靈魂拷問,
到雋永的文學作品,
×
且讓我們穿梭:
令人清醒的苦難,
虛無或永恆的死亡,
自主選擇有時被稱為,
徘徊或迷失於無盡的荒原......。
×
你曾在午夜夢迴,
問過自己:
「究竟為何而活」嗎?
×
本集從診間諮詢開始,
當我們探索「存在主義」,
究竟臨摹生之輪廓,
或者遲滯死之幽冥?
×
這是兩難的拷問:
被期待為特定目的而活?
或成為一首不為誰而做的歌?
哪一種方式,更有價值呢?
×
如果我們靜下心來:
「全力投入熱情所在!」
『在海邊,聽風的歌。』
「向所愛之人說:我愛你。」
哪一種才是真正的存在呢?
×
而或許:
追求意義,與成為意義本身,
零的領域,與心流的零之起點,
一生懸命,與生而為人那就好了。
×
獻給所有追尋價值,
實然已經無限珍貴的你我。
請聽聽看吧!
=========
提到的書本:
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
衝浪板上的哲學家:從現象學、存在主義到休閒資本主義
異鄉人
薛西弗斯的神話:卡繆的荒謬哲學
變形記
審判
流浪者之歌
徬徨少年時
現象學十四講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
沙特《存在與虛無》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6 Jun 2024 22:48:30 GMT
EP 156 | 【聯名特企SP3】「死去的家人,真的與我們分開了嗎?」_REF《未來城市 EP.74 包小柏的 AI 女兒》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引書店》X《析心事務所》SP3『死亡』 - 2024年度特別企畫 析心事務所X引書店

在清明節,談論死去的家人, 以及永生的機械靈魂。
本集思辨素材, 來自Podcast


還是困著生者無法向前?

而當我們繼續挖掘: 「誰能走出死亡傷痛?」

『內疚該要如何化解?』 「我們會忘記愛過的人嗎?」
直擊心靈的討論, 互相破防的問答,

無可挽回與無能為力, 雲淡風輕或輕描淡寫。

這是最真誠的清明節節目 獻給所有被愛過, 以及心有所愛之人。

- 快聽聽看吧!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4 Apr 2024 21:01:00 GMT
EP 155 | 渴望的根源:剖析人性的迷思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 我們都有天生的模仿傾向,就像 Girard 所說的,我們會不自覺地模仿身邊的人。

而這種模仿不僅存在於個人層面,也會影響整個社會和歷史進程 🌍

💭 "了解模仿慾望的好處:因為這比心理分析便宜"💰

聽起來很有喻,模仿理論確實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複雜的人性和社會現象。

🎻 解釋模仿就像兩根小提琴弦的共振,當你彈奏其中一根,類似的振動會傳遞到另一根。

我們也是如此,會不自覺地模仿和共鳴周圍人的欲望和行為。

⚡人們的欲望趨同時,勢必會引發競爭和衝突,甚至暴力。

就像對伴侶的欲望,有時候不完全來自伴侶本身,而是來自周圍人的影響。
💡 Girard 的理念並不是要徹底阻止我們的社交和模仿行為,而是讓我們意識到這種本能,
從而更理性地處理人際關係和社會問題。對比傳統精神分析,模仿理論用更少的原理解釋了更多現象,

⛔️ 人類歷史上,不乏濫捕無辜的"替罪羊"悲劇,像是審判蘇格拉底、逼害猶太人等。

當危機來臨,我們總想找個源頭來歸咎一切🌋換句話說,就是尋找"絕對的邪惡"

🤷‍♂️ 面對末日來臨,Girard的建議是退縮、遠離世俗,靜心培養自我。

因為介入亂局只會墮落品格,無法阻擋浩劫🌊雖聽起來有些消極,卻也不無道理💯

渴望職業是因為工作有趣,而非僅僅是因為"很酷"。約會是因為真心喜歡對方。

旅行是為了探索文化🛫Girard呼籲我們要做個"真實的人",擺脫形而上的慾望和物化思維

🔍 形而上的慾望讓我們追求存在感、永續與獨立🧭可惜這是無法實現的理想狀態,我們只會在過程中一再受挫折。

這股無形的力量,推動我們持續渴望、執著物件和他人的認同

🤖 我們對社交媒體的"存在"甚至比現實生活還要真實!為拍照而旅行,如果沒在網路上曝光就"不算數"。

形而上的渴望導致我們將自我價值寄託在外在物品上😔

🌐 Girard認為人類問題的本質是:我們有原始的情感,卻享有先進的科技和制度。

物質文明進步了,但人性仍舊固步自封。我們如何突破這個困境?或許需從內心革新做起...

👏 讓我們緩解形而上的慾望、拋卻攀比的框架,以真誠善良的心對待他人和這個世界。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9 Mar 2024 08:52:29 GMT
EP 154 | 談談社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還有網路成癮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本集是用來閒聊的。
談談最近的事件。
------
家暴後的PTSD症狀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以下是疾病進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同症狀:

  • 急性期(家暴事件發生後的前一個月):
    • 情緒震驚、麻木或不真實感
    • 難以接受所發生的事
    • 入睡困難或惡夢
    • 感到焦慮、恐懼或易受驚嚇
  • 慢性期(家暴事件發生一個月後):
    • 反覆、非自願地回想起創傷事件
    • 逃避與創傷相關的人、地點或活動
    • 情緒低落、易怒或情感麻木
    • 對未來感到絕望
    • 注意力難以集中
    • 過度警覺或易受驚嚇
    • 失眠或睡眠問題
    • 可能出現憂鬱、焦慮或物質濫用等共病
  • 遠期(創傷事件發生數月至數年後):
    • 症狀可能持續存在,對日常生活造成長期影響
    • 人際關係問題,難以信任他人
    • 自尊心降低,自我價值感低落
    • 慢性疼痛或其他身體健康問題
    • 工作或學業表現受到影響

    -------
    未來研究的挑戰,是想要找出線上成癮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和心理機制。
    神經科學去比較和「衝動控制」、「強迫症」,去找出可能的關聯性。
    目前還不清楚網路成癮行為是因為一般的成癮而發展出來,還是因為網路環境特別容易讓人成癮。
    另外,不同類型的網路成癮行為是否應被視為獨立實體?(例如遊戲障礙)、有問題的網路使用群組,或特定障礙類型(例如有問題的色情使用)。
    網路成癮行為並非個人選擇,而是可能源自於做出有利選擇和調節獎勵行為的困難。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5 Mar 2024 23:50:37 GMT
    EP 153 | 【聯名特企SP2-人格】『 性格決定命運,什麼決定性格?』_feat.引書店_ REF.《人格的神話》、《MBTI人格分類》

    《引書店》X《析心事務所》SP2『人格』

    - 2024年度特別企畫 身心科專科醫師X引書店皓甯 腦神經醫學X超經典書籍

    繼續第二回合的思辨與分享

    來聊聊當代最流行的自我追尋之路

    #人格測驗 #MBTI 「I am Iron Man」_《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 你是誰,你會怎麼描述你自己 當代最流行的人格測驗 你會全盤接受? 或者徹底質疑?

    本集由MBTI開始探討 轉往 BIG 5 性格測試 再到達本集的思辨核心: 「人格測驗有用嗎?」

    我們的人格是天生的嗎? 或全部與後天的環境有關? 這是可以改變的嗎?

    反過來說,這是不能維持的嗎? 哪些性格的人, 適合做什麼工作?

    哪一個心理指標, 可以預測當事者的未來幸福?

    尋找伴侶的關鍵因子是什麼?

    個性要相同?

    還是互補?

    俗稱的「三觀正確」, 真的有科學證據嗎?

    - 本集節目遊走基因與環境

    爭辯科學與玄學

    想知道個體

    是否能夠超越己身的限制

    讓性格與命運

    都無法綁住無限的自己。

    更多文本引用? 更多科學研究?

    (或只想知道找伴侶的一招致勝)

    從MBTI人格分類, 到六頂思考帽與六系全開

    . 精彩一如既往, 快聽聽看吧!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8 Mar 2024 08:43:32 GMT
    EP 152 | 探索知識的奇幻冒險: 我的資訊來源

    Podcast

    podcast軟體

    • snipd 有免費一個月

    Audible Books

    Newsletters

    Articles

    Sources:

    Books

    social media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1 Mar 2024 01:09:40 GMT
    EP 151 | 打造自己想要的人生,成為時光旅行者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1. 掌控自己,築起幸福的支柱

    • 積極改變自己: 放棄改變他人,專注改變自己,從而掌控生活。
    • 建立生活支柱: 專注家庭、友誼、工作和信仰,築起幸福的支柱。
    • 擺脫人生危機: 不被生活中的危機分心,專注於建立更美好的生活。

    2. 享受、滿足、目標,缺一不可

    • 享受的內涵: 享受不僅是愉悅,更包含連結和意識。
    • 滿足感的重要性: 滿足感能給予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讓我們不至於迷失方向。
    • 目標的意義: 目標賦予我們生活意義和方向,讓我們能夠帶著希望和內心的平靜面對生活。
    • 負面情緒的作用: 負面情緒不只是障礙,它們也能讓我們保持生命力,讓我們更敏銳地感受到周遭世界。

    3. 元認知:理解情緒,掌控行動

    • 基礎情緒和複雜情緒: 無論是基本負面情緒還是複雜情緒,都是我們對外界的自然反應,都有其保護作用。
    • 元認知的精髓: 理解自己的情緒,從中學習,確保它們不會導致有害的行為。
    • 改變環境 or 改變反應: 當環境無法改變時,可以嘗試改變對環境的反應,從而掌控自己的生活。
    • 寫下負面情緒,改寫人生故事: 寫下負面情緒,可以幫助自己理解和消化它們,從而改變對生活的認知。

    4. 向外看,世界更精彩

    • 擺脫自我中心: 將自己視為一個客體,而非一個主體,降低自我關注,更多地關注外界。
    • 敬畏的力量: 敬畏能讓我們暫時擺脫自我,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和奧妙,從而獲得更深刻的生命體驗。
    • 聚焦生活的普通部分: 不要過度羨慕他人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和不幸。

    5. 家庭關係:愛與理解

    • 家庭衝突是常態: 家庭衝突無法避免,重要的是如何處理和化解衝突,而不是試圖消除衝突。
    • 不讀心,不強求: 不要試圖讀懂他人的想法,也不要強求他人改變價值觀。
    • 不要把家人當作情感提款機: 不要過度依賴家人提供情感支持,也要注重自己的幸福和健康。
    • 健康的家庭不排斥衝突: 衝突並非壞事,但長期的負面情緒和衝突會破壞家庭關係。
    • 相似性與互補性: 在親密關係中,相似性和互補性同樣重要。過於相似會帶來平淡,而互補則能帶來活力。
    • 照顧自己的幸福: 在幫助他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的幸福,這樣才能擁有足夠的能量和動力去幫助他人。

    6. 五大人格特質: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 外向/內向: 外向的人更善於社交,而內向的人更喜歡獨處。
    • 和藹/不和藹: 和藹的人更友善、更樂於助人,而不和藹的人則更冷漠、更自私。
    • 開放/不開放: 開放的人更願意嘗試新事物和接受新觀念,而不開放的人則更保守、更不願意改變。
    • 謹慎/不謹慎: 謹慎的人更注重細節和規避風險,而不謹慎的人則更隨性、更願意冒險。
    • 神經質/穩定: 神經質的人更容易焦慮和不安,而穩定的人則更平靜、更鎮定。

    7. 友誼、工作、信仰:人生的三大支柱

    • 友誼的意義: 真正的友誼能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支持和陪伴,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 工作的價值: 工作不僅能讓我們賺取生活所需,還能給予我們成就感和歸屬感。
    • 信仰的力量: 信仰能給予我們精神上的寄託和指引,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
    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2 Feb 2024 20:31:00 GMT
    EP 150 | 避免這件事,你的學習會大躍進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真正的失敗唯一的原因可能有點無聊:人們放棄了。
    我發現最重大的進步並非來自更精良的筆記法或記憶術,而是你不放棄。

    然而,人們真正放棄的情形卻悄無聲息發生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在學習這趟旅程中常受到古德哈特定律的影響,
    意味著我們越努力優化,想要追求 1% 的提升,
    我們優化的指標就越可能偏離我們真正的學習目標。🎯

    我們的大腦在學習複雜事物方面沒有根本的限制,只要有足夠投入的時間和努力,
    我們都能理解和掌握任何事。
    🧠 然而,時間有限而學習需要耐心,我們需要一步一步持續前進。

    學習困難的事物需要耐心,還需要在舒適區的邊緣做設計的活動和刻意的練習。
    這是何謂學習呢?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畢竟,我們是唯一擁有深度思考能力的生物,學習困難的事物讓我們活得更像人。


    如果你是個喜愛學習多樣事物的人,
    我的建議是:在你的日程表中為你的興趣愛好分配專屬時間並放慢你的學習速度,
    深度地投入到你的愛好中會比四小時被迫學習更有用。📅✨

    學習沒有捷徑,只有穩步前進。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
    只有「花更長時間,調整你的步調」——卡爾·紐波特。💪

    我們都應該體驗一下學習新技能的樂趣和困難,
    提醒自己總是持續學習和向前進步。
    生活終究是個永無止境的學習之旅。🚀

    相關連結: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5 Feb 2024 20:31:00 GMT
    EP 149 | 恐懼的原型:談『勇氣』是什麼? feat. 引書店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引書店》X《析心事務所》SP1『勇氣』 - 2024年度特別企畫

    身心科專科醫師X引書店皓甯

    聊腦神經醫學X超經典書籍

    農曆新年前實驗集數

    要討論自我實現的第一阻礙 #勇氣
    「如果我不那麼害怕,那會怎麼樣?」_《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古典心理學家提出一套假說

    將每一個人比喻成 廣袤宇宙中的小小星球

    由四種「力」構成我們與世界的連結 當引力失控 我們的生命也跟著分崩離析

    自轉過度|害怕建立關係
    公轉過度|害怕關係消失
    向心過度|害怕任何變動
    離心過度|害怕無法改變
    這個古典分類非常簡明 但這真的是疾病嗎?

    哪些狀況我們該自己調適 哪些狀況則建議找人陪伴或者求診呢?

    孤僻是毛病嗎?那獨立自主呢?

    霸道總裁和自閉的差別是什麼?

    依戀人格或邊緣人格是什麼?

    強迫症的孩童有什麼特徵?

    過動的孩子長大後會好嗎?

    本集節目交錯醫學與閱讀 是重度聽眾的夢幻集數

    想要更多文本引用?
    還是更多科學研究?
    (或想聽聽拉K或吸大麻這集也有XD )
    快聽聽看吧!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6 Jan 2024 23:01:00 GMT
    EP 148 | 讀什麼書會塑造你變成怎麼樣的人: 讀《 The Anthology of Balaji》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深入探討了 Eric Jorgenson 所著《Balaji 散文集》一書的精華。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財富與技術的思考,更是一部關於個人成長、創業智慧和未來趨勢的寶典。🚀
    從個人成長的故事,到科技創新與社會變遷,這本書涵蓋了許多深刻的主題。📚
    邀請您一起加入這次的討論,探索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這一集中,您將聽到:

    • 個人經驗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
    • 財富的真正意義及其在技術進步中的角色
    • 教育與學習方法對於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
    • 創業精神背後的哲學與策略🌟


    相關連結: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un, 21 Jan 2024 01:18:24 GMT
    EP 147 | 活得長壽又健康:醫學3.0

    在高速發展的醫學時代,「醫學3.0」在醫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更成為了我們這些致力於心理健康領域的精神科醫師所關注的焦點。醫學3.0不僅是一種醫療模式的革新,更是一種對健康全面、深入理解的代表。它強調的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的健康觀,不僅包括身體的健康,也涵蓋了心理和社交的健康。
    在這個講究科技和效率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忽視了健康的真正含義。人們常常過分關注物質生活的提升,而忽視了心靈的滋養和情感的交流,導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健康3.0模式的推廣,正是為了回應這一時代課題,它提醒我們健康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涉及到生理、心理、社會互動等多個層面。
    作為一名精神科醫師,我深刻體會到心理健康在整個健康體系中的重要性。壓力管理、情緒調節、人際關係處理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實則是影響一個人整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健康3.0的視角出發,結合我的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與大家探討如何通過全面的健康管理,達到身心靈的和諧與平衡。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之道,活出更有質量、更加充實的生活。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1 Jan 2024 20:03:09 GMT
    EP 146 | 解鎖心靈深處: 日記寫作的力量與神奇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找回真實自我,寫日記開始!

    日記寫作有許多好處,我最常在診間請個案做的就是寫日記,開始寫作的30分鐘後,就可以開啟神經可塑性之門,當我們透過書寫重複經歷事件時,
    就可以達到釋放壓力的好處,並且帶來心理與生理上的正面轉變。同時,我們透過書寫,會增強前額葉,調節大腦活動:
    =緩解身心疼痛
    =提升睡眠品質
    =增強免疫力
    =加速心理治療進程
    =減少慢性病症狀
    =釋放壓力,重拾平靜
    [你可以這麼做]
    1. 在書寫前想三件事:過度擔憂的事=、夢境=、生活的負面影響=。
    2. 接下來,請你無拘無束地寫:真實表達,15-30分鐘,不受干擾=。
    3. 認知行為書寫法:(1) 只寫事實= (2) 當時與現在的情感= (3) 任何其他聯想=。
    4. 請持續實踐:連續四天=。
    5. 寫後放鬆:給自己解壓的時間=,可以搭配我的正念音檔練習喔!
    =當壓力轉變為力量=
    遇到困難,不是終點,而是轉折點=。
    透過壓力,我們也能開啟心靈深處的自我癒合之旅=。

    =====
    每一位「英雄」們對自己的認識更清晰,生活中充滿新的冒險、堅定的目標、良好的友誼等。
    如果人們將自己的生活故事改寫得更像英雄之旅,就可以感到生活更有意義。
    「重新敘事」的方法要求參與者首先找出自己生活中的這七個元素,然後將它們編織成一個連貫的故事。通過這種重新敘事的方式,參與者開始將自己的生活視為一場英雄之旅,這讓他們感到生活更有意義。他們的幸福感提高了,面對個人挑戰時更具韌性。他們更積極地看待困難,並以更有創意的方式來處理。
    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生活構築成一場英雄之旅。通過英雄化的生活,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益。你可以通過識別自己的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醒自己,來成為自己故事中的英雄主角。你可以積極投入友誼和新的體驗。你可以設定類似於傳統探險的目標來保持動力,並挑戰自己不斷提高技能。你還可以回顧自己學到的教訓,思考如何為社區或親人留下正面的遺產。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1 Dec 2023 02:24:35 GMT
    EP 145 | 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確定(same as ever): 在挑戰與不確定中尋找智慧

    這一集我們將深入探討人生中的風險管理、樂觀與悲觀的平衡,以及在挑戰與不確定性中尋找智慧。🧠💫
    延續上周的Morgan Housel的新書《Same as Ever》的討論
    書中佳句選讀
    📈【風險與預測的藝術】📉
    你是否好奇為何即使最嚴謹的預測也無法完全覆蓋所有的風險?🌪️ 我們將分享洞察力,幫助你在個人財務規劃和生活決策中更好地預見未來。🔮

    🔥【從悲觀到樂觀:人生的平衡】🌈
    我們將一探究竟,如何在悲觀主義和樂觀主義之間找到完美平衡。學會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又如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核心智慧!💰❤️

    🏆【挑戰中的轉機與機會】🎢
    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常常是改變和創新的催化劑。我們將講述如何在壓力之下找到靈感,並將這些經驗轉化為成長的契機。💪🌟

    🌍【進化中的不確定性與智慧】🌟
    我們的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但也充滿了學習和適應的機會。在這集中,我們將討論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清晰的視野和穩定的心態。🌐💡

    🎬 別錯過我們的這一集!一起探索人生與投資的智慧吧!🌟🎧

    #人生智慧 #風險管理 #樂觀與悲觀 #挑戰中的轉機 #不確定性 #播客 #YouTube #啟發思考 🚀🌈🎤🎥📚🎧🌟🔥📈🌍🔮💰❤️💪🌟🌐💡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7 Nov 2023 08:14:41 GMT
    EP 144 | 一如往常,那些生命中重要而不會變的事


    讀Morgan Housel《Same as Ever》

    Morgan Housel
    是一位著名的作家與金融思想家,他對於個人理財和心理行為的觀察,讓我常關注他的動態。他的新書《一如既往:不變事物指南》(Same as ever)在這周出版
    他在書中探討在瞬息萬變的世界,那些永恆不變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質。這本書有23個短篇故事,每個故事都在講述一個核心理念:儘管世界在不斷變化,但有些東西始終如一。
    書中延續了他在首部作品《金錢心理學》中對個人行為的分析,這一本書提到了人類一些反覆出現相同的行為。如何在變化中尋找不變?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0 Nov 2023 03:13:10 GMT
    EP 143 | 親測證實:跟我學,睡眠全面升級!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優化睡眠習慣 ☾ 共伴工作坊|不必吃藥X改善失眠X認知治療

    藥物不是唯一解答
    因為失眠的藥物很多種,當然,身為醫師就像是哈利波特裡的分類帽,把大家的失眠困擾分類,用正確和合適的藥物,就可以解決失眠了!


    開始有人問:「可以不要吃藥嗎?」
    慢慢地,當每個人狀況變好之後,就會問我這個問題。
    「醫師,不好意思,晚回診了」
    幾乎每個人都會試著減藥,但因過程都不順利,又再回診。
    都像是做錯事的小孩,怕被責罵。

    但我可以理解,如果是我,我也不想要一直吃藥才能睡,這世界上一定有什麼可以不用吃藥的方法,而且可以睡著,就像大雄一樣,躺著就能睡,這不就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嗎?

    探尋更好的方式

    我的好奇心,讓我發現了認知行為治療失眠(CBT-I)——一種在大規模研究中,效果驚人的治療方法。
    雖然它卻不像藥物般即時見效,需要時間和努力。在求學階段或是住院醫師階段,其實也都沒有人教過。
    但是,只要稍微看過相關文獻,就會發現海量般的關鍵字CBT-I,在大規模的研究裡,它的數據之好、效果之好,號稱可以和藥物相比的神奇療法。
    只要照著做,就可以讓睡眠變回自然而然的狀態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3 Nov 2023 02:14:48 GMT
    EP 142 | 最後的風景:失智、家人、侯孝賢

    本集重點:

  • 失智照護應該強調尊重病患的需求,建立合作關係,鼓勵他們尋求幫助,這有助於建立信任和支持。
  • 了解失智病患的過去和經歷有助於理解他們的行為和反應,尊重這些經歷能建立信任和理解。
  • 暴力和生氣可能是無力、焦慮和難過的表現,需要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而不是約束或加藥。
  • 在照護失智病患時,保持他們的尊嚴,給予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並維持他們的日常生活,以確保他們感到被尊重和愛。

  •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7 Oct 2023 04:48:03 GMT
    EP 141 | 名人傳記作者:「盡一切可能,讀各種亂七八糟的書」

    \ 與金鐘主持人曾寶儀一起尋寶,打開你的人生藏寶圖 /

    【寶藏限定】會員內容包含:

    每月兩集|會員限定集數內容

    會員專屬|完整版內容搶先聽

    會員社群|活動與福利,還有寶儀本人和你互動喔!

    加入寶藏限定:https://fstry.pse.is/63djdt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儘你的可能,讀各種的書和傳記
    如果你讀書,你會讀到達文西,一位私生子,同性戀,左撇子,善於分心的人,他的父親甚至拒絕承認他的身份。但他挺過所有的困難,成為了文藝復興早期最偉大的藝術家和工程師。
    詹妮弗·杜登,基因編輯的先鋒,她幫助發現了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在《The Code Breaker》中,她描述了自己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島村長大的經歷,因為是唯一的白人而感覺自己格格不入,還有她努力達到父親的期望。學校的導師甚至告訴她,女孩子不應該做科學,這種語言加深了她要證明自己的決心,最終,她證明了女性同樣可以在科學領域作出重要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並成為了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不論生活有多艱難,我們都有可能進行自我改變,達到目標。這些傳記中的故事就是我們的羅盤,指導我們通過困難,發揮出我們的最大潛能。 閱讀書籍永遠是一種超越與突破的力量。
    不知道未來在哪,就讀書吧!
    書本的力量
    書籍是我們的靈感泉源, 是我們獲取知識和啟發的寶藏。無論它是精緻的文學作品,充滿智慧的非虛構書籍,還是充滿想象力的漫畫書,它們都能喚起我們內在的思考,激發我們的創造力,並引領我們探索未知的領域。
    Elon Musk 讀的漫畫書,讓他瞭望更遠的世界,提供更廣的視野,並啟發我們對事物的全新理解。不僅如此,書籍也能教會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不畏艱難,追尋自我。
    書籍有力量喚醒我們的潛在能力,它可以激發我們的想像力,挑戰我們的思維模式,並最終引導我們創新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透過閱讀,我們能找到過去的路徑,瞭解現在的情況,並為未來的可能性開展藍圖。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裡,讀書是探索新思想、新知識和新可能性的重要方式。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0 Oct 2023 03:29:09 GMT
    EP 140 | 追求無聊:如何活在奶和蜜過剩的時代?

    八週優化睡眠習慣 ☾ 共伴工作坊 意願蒐集
    睡眠是一種自然的日常。
    像呼吸一樣,不需要依循詳細指南操作。
    累了倦了,自然就會想睡覺,在太陽升起時自然甦醒。
    我們規劃「睡眠優化共伴營」
    規劃 8 週線上課程 + 8 週後續線上社群
    ===
    奶和蜜流滿地的現代世界

    我們已經將這個世界從一個缺乏的地方轉變為一個充滿無窮豐富的地方:
    藥物、食物、新聞、賭博、購物、遊戲、發短信、發情色短信、臉書、Instagram、YouTube、推特
    而電子煙、大麻除罪化,甚至科技,有VR, AR,
    還有各種燈光聲效。我們如果想要「爽」,有各種讓我們越來越爽的方式。
    譬如大麻好了,
    大麻比1960年代的大麻強效五到十倍,並以餅乾、蛋糕、布朗尼、軟糖熊、藍莓、大麻餡餅、軟糖、油、香料、酊劑、茶等形式供應,種類繁多
    這樣還不夠。全世界的成癮比率越來越高
    全球各地的成癮率正在上升。全球因酒精和非法藥物成癮而導致的疾病負擔為1.5%,美國超過5%。
    這些數據不包括煙草消費。各國的藥物選擇各不相同。美國主要是非法藥物,俄羅斯和東歐主要是酒精成癮
    精神科診所越開越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為我們被要求追求幸福,遠離痛苦。
    而越是追求幸福,我們成癮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3 Oct 2023 04:25:37 GMT
    EP 139 | 為戰爭而生的男人:讀《馬斯克傳》

    八週優化睡眠習慣 ☾ 共伴工作坊 意願蒐集
    睡眠是一種自然的日常。
    像呼吸一樣,不需要依循詳細指南操作。
    累了倦了,自然就會想睡覺,在太陽升起時自然甦醒。
    我們規劃「睡眠優化共伴營」
    規劃 8 週線上課程 + 8 週後續線上社群
    ===
    技術進步並非永恆
    科技的進步並非必然;它可能會停滞,甚至倒退。曾經,美國人登上了月球,然後與太空梭任務告別,進展陷入停滞。「我們要對我們的孩子說,登陸月球是我們做過的最棒的事情,然後我們就此止步嗎?」他問道。古埃及人曾經掌握了建造金字塔的技術,但後來這些知識消失了。類似的事情也在羅馬發生了,他們一度建造出了精巧的水道系統和其他奇觀,但在黑暗時代這些技術隨風而失。「這種現象是否也正在美國發生?」他在幾年後的TED演講中提出。「人們常常錯誤地認為技術只會自動進步,但事實上,技術的進步需要大量的人們付出努力。」

    以第一原則(first principle)四處尋找可行的策略
    當他發現俄羅斯人對火箭的收費過高時,他憤怒地採取了第一原則的思考方式,從基本的物理學開始,並逐步構建出一個可行的策略。他開發出了他稱為“白痴指數”的數據模型,該模型能計算出一種產品的終端價格比其基本物料成本增加了多少。如果白痴指數過高,那麼透過設計更高效的製造技術,我們可以明顯降低產品的成本。

    大膽的想法驅使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
    馬斯克的太空冒險最初僅是一個非營利的嘗試,目的是激發對火星任務的興趣。然而,現在他已經擁有了他的專屬動機,這已成為他職業生涯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將追求一些大膽的想法,這些想法都源於一個偉大的目標。但他也希望這些想法能夠實質地產生收益,自我維持,這意味著他需要進行火箭發射,將商業和政府的衛星送上太空。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5 Oct 2023 22:16:31 GMT
    EP 138 長子症候群: 讀《馬斯克傳》

    八週優化睡眠習慣 ☾ 共伴工作坊 意願蒐集
    睡眠是一種自然的日常。
    像呼吸一樣,不需要依循詳細指南操作。
    累了倦了,自然就會想睡覺,在太陽升起時自然甦醒。

    然而,若您已經試過無數自救措施,
    買寢具、換飲食、勤打坐、安眠藥......
    或許懷疑:超長期失眠還有救嗎?
    我的失眠該怎麼辦?

    因此,我們規劃「睡眠優化共伴營」
    規劃 8 週線上課程 + 8 週後續線上社群
    ===
    各位朋友,中秋快樂。

    在連假之前,我剛讀完剛出版的《馬斯克傳》,看見許多苦難與昇華,和大眾印象中的世界首富很不一樣,想跟大家聊一聊「長子症候群」。
    雖然在媒體上光鮮亮麗,甚至有些瘋狂不羈,但馬斯克的一生常受苦難影響。他的童年創傷結構出他的行為模式:由於在學校經常遭到霸凌,以及父親對他進行精神虐待,馬斯克迫切渴望擺脫這種困境。他的弟弟說,在他們成長的環境中「霸凌是美德」,這讓年輕的馬斯克體驗了無助與痛苦。
    而他的父親,對馬斯克的成長影響深遠。父親的情緒起伏大,常常有言語暴力,讓馬斯克的童年,在暴力陰影和天真愉悅之間,隨機循環。「他的情緒可以瞬間轉變。可能剛剛還好好的,然後突然變得憤怒狂喊,傾瀉出各種謾罵語句。」
    對馬斯克來說,他的父親以各種方式給他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然而幸運的是,馬斯克將這種痛苦,轉換為另一種動力-閱讀‧。他可以整天都埋在書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讓想像力成為他的心靈避難所。「超級英雄」的熱血故事,也是他的理想驅動者之一。
    馬斯克說:「他們總是在努力拯救世界,不管他們的裝扮多麼奇異。」
    受到科幻小説影響的馬斯克,也在那時開始抱有夢想,有朝一日,要讓人類成為太空物種,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創辦了SpaceX。
    這奇幻的人生轉折,高壓之後的全然昇華,聽起來讓人羨慕。在傳統文化的故事中,寒門孝子、王子復仇、苦盡甘來,不就是對命運最好的報復嗎?
    但我想把這樣的故事,取個堅強卻哀傷的名字:「長子症候群」。
    身為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可能會展現出偏向成熟、負責任和對控制的強烈需求。不僅是伊隆馬斯克,前幾年突然爆紅的鬼滅之刃,長子炭治郎的家人被「鬼」屠宰後,成為家庭的主要支持者,負責保護他的妹妹,決心成為鬼殺隊來讓妹妹恢復為人。
    ====

    時間軸

    (00:01:00) 家庭星座,排序對性格的影響
    (00:02:45) 鬼滅之刃的炭治郎
    (00:04:30) 艱苦會讓人更厲害嗎?
    (00:05:20) 馬斯克人生的2個轉折點
    (00:06:10) 對風險的渴求
    (00:07:20) 馬斯克的童年
    (00:08:40) 被父親精神虐待的馬斯克
    (00:10:00) 在學校常常被霸凌的童年
    (00:11:35) “同理心不是我的天性”
    (00:12:20) 從此,過著無法放假休息的日子
    (00:12:20) 馬斯克 = 亞斯伯格症+ 童年創傷
    (00:15:25) 長子症候群: 我要來拯救我的家人們
    (00:16:30) 因為孤獨,所以閱讀
    (00:17:15) 馬斯克傳是一本充滿苦難的書
    (00:18:00) 哪一個超級英雄是快樂的?
    (00:20:15) 像炭治郎背負著使用感
    (00:21:40) 覺醒文化(woke)下,和馬斯克切斷關係的長子
    (00:24:05) polytopia
    (00:24:30) 炭治郎從此之後就可以和妹妹過著快樂的日子嗎?
    (00:26:40) 我天生就是為戰爭而生的
    (00:28:10) 賺更多的錢,做更多的事,就是不斷地努力著
    (00:29:05) 弱點就是你的超能力
    (00:30:00) 或許,都是為了保護我們愛的人
    ----
    提到的書



    ===

    七點polytopia學到的事情

  • 同理心不是一種優勢。(Empathy is not an asset.)“
  • 不要害怕失敗。(Do not fear losing)當你習慣輸了,你會變得更無畏
  • 優化每一回合。(Optimize every turn.)你在生活中只有一定數量的回合
  • 加倍努力。(double down)不斷加倍努力,把一切都投入成長。
  • 選擇你的戰鬥。(pick your battle)如果你對所有人都反擊,你會輸掉。
  • 有時要斷開連接。“我不得不停止玩遊戲,因為它破壞了我的婚姻”
  • 主動一點。(be proactive):思考自己的最佳策略,不要根據其他人的行動做出反應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8 Sep 2023 22:01:27 GMT
    EP 137 | 讓心情變好的秘密:找一個願意吞下去的苦(三鐵113km心得)

    意願蒐集|八週優化睡眠習慣 ☾ 共伴工作坊

    睡眠是一種自然的日常。
    像呼吸一樣,不需要依循詳細指南操作。
    累了倦了,自然就會想睡覺,在太陽升起時自然甦醒。

    然而,若您已經試過無數自救措施,
    買寢具、換飲食、勤打坐、安眠藥......
    或許懷疑:超長期失眠還有救嗎?
    我的失眠該怎麼辦?

    因此,我們規劃「睡眠優化共伴營」
    規劃 8 週線上課程 + 8 週後續線上社群:

    ☾ 8 週線上課程 ☾
    每周 1 小時,讓您可以藉由階段課程,建構實證方法學。
    掌握關於睡眠的背景知識,優化睡眠品質。

    ☾ 8 週線上社群 ☾
    讓正念冥想、環境調整與社群支持,改變生活型態。
    配合需要持之以恆的睡眠日記,重塑充滿能量的日常。

    可吸收的學習內容 X 有行動的具體成長
    讓睡眠習慣重新建立,睡眠品質有感提升!

    =======

    辛苦的快樂
    4個月前在朋友的邀請下,有點衝動報名了113km的鐵人三項。一開始只是想要試玩,沒有真心想要完賽。
    但都已經報名了,又有點不甘心…。
    開始訓練時,第一個困難是游泳,我只會自學的自由式,也不曾在開放水域游長距離過,我需要指導。
    第二個困難是,我沒有單車,我也長達7-8年沒有練騎車了。
    第三個難題是,離我上次參加馬拉松比賽已經10年了。這些困難,是我自找苦吃,但也是這項運動的吸引力所在。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當我們做出高強度的運動時,身體會分泌出一種名為內啡肽(endorphin)的物質。
    這種物質在我們體驗痛苦或壓力時產生,並且帶來一種短暫的舒適感或快樂感。

    跑者的高湖
    當你參加運動,特別是長距離跑步或划船等持續的運動時,你可能會遇到一種被稱為"跑者的高潮"的狀態。
    這是一種快樂的、正面的情緒狀態,其中包含了深深的滿足感、興奮和幸福感。
    這種感覺,我以前不曾感受過,但在我長達8小時的過程中,雖然腳快要抽筋,大腿很酸痛,最後7km的慢跑,每一步都很痛苦;但同時,我覺得我可以完賽,是一種很深層的滿足感。

    4個月來的鐵人副作用
    這4個月來,我把原本要做事情的時間挪來運動,但我有感受到我自己的認知功能、執行力的提升。效率快、而且創意和想法很多。
    本來預期一些事情的進展會因練習而減少,但反而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深層的滿足感真的有上升。而我本來以為自己已經算專注了,變得更加專心。

    (01:00) 睡眠的重要
    (04:00) 4個月的練習心得
    (05:00) 游泳1.9km的心得
    (10:00) 單車90km的心得
    (15:00) 慢跑21km的心得
    (17:00) Runner's high 跑者的高潮
    (23:00) 運動長期的大腦的影響
    (28:30) 回覆留言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2 Sep 2023 03:21:21 GMT
    EP 136 | 超長期失眠,我還有救嗎?


    睡眠是一種自然的日常。
    像呼吸一樣,不需要依循詳細指南操作。
    累了倦了,自然就會想睡覺,在太陽升起時自然甦醒。

    然而,若您已經試過無數自救措施,
    買寢具、換飲食、勤打坐、安眠藥......
    或許懷疑:超長期失眠還有救嗎?
    我的失眠該怎麼辦?

    因此,我們規劃「睡眠優化共伴營
    規劃 8 週線上課程 + 8 週後續線上社群:

    ☾ 8 週線上課程 ☾
    每周 1 小時,讓您可以藉由階段課程,建構實證方法學。
    掌握關於睡眠的背景知識,優化睡眠品質。

    ☾ 8 週線上社群 ☾
    讓正念冥想、環境調整與社群支持,改變生活型態。
    配合需要持之以恆的睡眠日記,重塑充滿能量的日常。

    可吸收的學習內容 X 有行動的具體成長
    讓睡眠習慣重新建立,睡眠品質有感提升!


    睡眠對人類來說並不應該是一種難題。許多人很 努力尋找任何可能的助眠方法。
    我們需要是重新建立和睡眠的愛情,你必須善待睡眠,盡量不要給予著過多的壓力。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5 Sep 2023 02:18:08 GMT
    EP 135 | 如何控制熱情?避免走上山道猴子的成魔之路

    熱情,這是一把雙刃劍,當它燃燒起來,無論是在初期的成功還是長期的追尋,都能帶來強烈的動力。
    我們必須明白,熱情也有可能會燒得太快,甚至會燃燒殆盡。
    當我們的心中燃燒著熱情的火焰,我們往往會為了追求更多的成就、認可,甚至是名譽,而將家庭、朋友,甚至是生活中的其他簡單的樂趣,置之度外。
    我們成為了外在成果和認可的奴隸,心中對於更多的渴望,更多的金錢,更多的名譽,更多的追隨者,會很容易地佔據我們的思考。

    相關集數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8 Sep 2023 04:08:38 GMT
    EP 134 | 讀者來信:無法停止自我攻擊,怎麼辦?

    Q:我需要獨處和自己對話的時間,怎麼做?
    A: 獨處的時間是我們整合並理解自己經驗的重要時間

    Q: 我會自己和自己比較,怎麼辦?
    A: 把你的專注力轉向你的感知中——聆聽周遭的聲音,感受你的呼吸,注意你的身體感覺。

    Q:我放不過自己、我無法善待自己?
    A: 自我同理心的練習。當你開始責怪自己時,停下來,並問自己:“如果我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對他們說什麼?

    Q:我沒有辦法接受不上進的自己?
    A: 為自己設定每日小目標,這些目標不需要大或者複雜,例如今天我要嘗試新的食譜,或是走出去散步十分鐘。完成這些小目標將給你一種成就感,並且提醒你自己有能力創造積極的改變。
    改變是需要時間的,「每日進步一點點」。請對自己有耐心,並給予自己善待和鼓勵

    相關集數:

    相關內容: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1 Sep 2023 02:24:43 GMT
    EP 133 | 如何克服生產力魔咒?

    內容重點

    • 作者恐慌的經驗談(02:00)
    • 想要增加生產力:花時間去運動(04:00)
    • 活在當下,如何運用冥想(08:00)
    • 慢性壓力的累積(10:00)
    • 強化專注力(13:00)
    • 多巴胺斷食法(14:00)
    • 增加實體社交
    • 善用待辦清單(20:00)
    • 做好減法人生

    提到的書

    相關集數

    如何使用手機的待辦事項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4 Aug 2023 07:12:18 GMT
    EP 132 | 如何降低自我耗能?

    踏實感的練習一書中,有寫到6個,可以讓你不要被耗損完的方式,這是我的重點摘要。
    如果你有類似的困擾,歡迎回信給我,我會再podcast中回答問題的。

    接受
    首先,成功不只是追求外在的成果,而是要建立穩健的基礎。

    活在當下
    我學會了如何停留在高低起伏中,如何度過它們,甚至如何保持堅強和堅定。

    耐心
    耐心能夠中和我們趕忙、衝刺和過分重視急性情況的傾向,以贏得長期的遊戲。

    面對脆弱
    擁抱脆弱,培養真實的力量和自信。

    深度社群的力量
    每週至少參加一次宗教活動的女性在研究期間死亡的機率比不經常參加宗教活動的同齡人低33%
    這並不是任何特定的信仰體系或神靈在拯救你。更有可能的是你和你社區中的人在互相拯救。

    運動
    我們的物種在與他人同步運動時會感到集體的歡樂,這一現象最初是一種促進狩獵時合作的演化優勢。

    完整文章:如何降低自我耗能?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8 Aug 2023 02:08:35 GMT
    EP 131 | 精通學習的五大秘密-夏季講座3/3

    謝謝大家的參與,還是熱心的回饋。
    明年有機會,我們再來辦一系列的夏季講座。
    希望大家聽得開心。
    因為有許多住在外縣市的朋友來信要求放上來podcast.
    後半部DEMO的部分我有剪掉(希望有機會再來上實體課嘍)


    精通學習的五大秘密

    • 找人教
    • 多練習
    • 臣服
    • 意志力
    • 挑戰極限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0 Aug 2023 04:45:21 GMT
    EP 130 | 如何讓自己成長?培養自己和他人的成長型心態

    2023年8月05日(六)15:00-17:00,
    在台中市引書店舉辦一場名為「學習的王道」的講座,
    歡迎免費報名參加

    ====
    成長心態
    成長心態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鼓勵個人將自己的身份與表現分離,而是專注於學習的努力和過程。卡羅爾·杜威克是成長心態領域的創始人。成長心態和壓力增強心態可以應用於各種背景的人,不論是在教室內還是教室外。

    努力讚美
    這項研究探討了智力和努力讚美對兒童在認知問題上表現的影響。結果顯示,接受智力讚美的人表現與之前相同,而接受努力讚美的人表現顯著提升。

    轉變你的敘事
    在從事他們認為擅長和不擅長的活動時,思考自己的典型敘事。他建議將敘事從表現標籤轉移到與努力相關的敘事上。

    管理壓力
    皮質醇是一種在應激反應中釋放的荷爾蒙,對表現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大腦可以改變
    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透過努力,我們的大腦可以改變並形成新的連結。學習某事時的困難、挑戰和挫折並不代表你已經達到極限,而是表示你正在拓展自己的極限。困難和挑戰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

    有效的回饋
    給予回饋時,專注於動詞而非標籤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稱讚某人的表現時更是如此。在給予錯誤的回饋時,也很重要的是要有分析能力,並在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在分析錯誤時,應該專注於導致錯誤的動詞,而不是與之相關的情緒。

    擁抱成長心態
    當教師和學生都擁抱這些心態時,效果最佳。一個人仍然可以充當自己的教師,寫一封信給下一個試圖在同一件事上取得好成績的人,解釋成長心態與固定心態的區別,以及如何擁抱壓力提升表現心態。在沒有老師或導師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自學來彌補。

    ====
    延伸收聽: How to Enhance Performance & Learning by Applying a Growth Mindset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3 Aug 2023 02:44:49 GMT
    EP 129 | 提升學習效率的秘密武器:我的學習工具探索

    2023年8月05日(六)15:00-17:00,
    在台中市引書店舉辦一場名為「學習的王道」的講座,
    歡迎免費報名參加
    ------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工具歷程。學習一直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學習工具的選擇更是對於學習效率和成果有著重大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學習工具也不斷演進和改變。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使用過的不同學習工具吧!

    • 紙筆和剪報紙:這是我一開始學習的時候使用的工具。紙筆讓我可以自由地寫下思考和筆記,剪報紙則幫助我收集和整理各種資訊。不過,紙筆的缺點是缺少細節,對於更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不夠方便。
    • 心智圖(大學時代):在大學時代,我開始使用心智圖來組織和梳理思緒。這種視覺化的方式使得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各個概念和關聯,但同樣面臨的問題是無法細節化。
    • 寫在PTT/PTT2上面:後來,我開始把自己的學習筆記和想法寫在PTT或PTT2上面。這樣做有利於和其他人交流和分享,但有時也會因為內容頁數限制而受限。
    • Evernote(離線):當我即將出國時,我開始使用Evernote這個工具。它可以讓我離線保存和管理筆記,非常適合在無網路環境下使用。
    • Emacs、Orgmode和GTD → Markdown → Todoist:接下來,我開始使用Emacs、Orgmode和GTD(Getting Things Done)方法來組織和管理我的任務。我同時也開始使用Markdown進行筆記整理,並且將待辦事項轉移到Todoist這個應用程式中。
    • 開始和Roam (zettelkastan)結合:後來,我開始嘗試將RoamResearch這個工具與其他工具結合使用。Roam Research讓我能夠更方便地組織和關聯不同的筆記和概念,使學習更加高效。
    • 意識到沒有圖、沒有好的UI:在使用上述工具的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缺少圖片和好的用戶界面(UI)。這使得我對於一些視覺化的學習內容無法很好地處理和整理。
    • Readwise: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開始使用Readwise這個工具,它可以讓我同步和整理所有的學習筆記,而不需要自己手動拍照或紀錄。
    • youtube可以使用Readwise Reader可以有逐字稿(僅英文)
    • Podcast可以用Snipd收聽,按<鍵(耳機或是車上時)就會截錄約1-2分鐘的逐字稿和摘要
    • ADHD和Todo List太多了:有時候,我的待辦事項太多了,對於一些需要更長時間培養的習慣或者想法,往往會因為待辦清單的繁忙而被遺忘: Todoist
    • Kindle和Podcast → Kobo:為了更好地閱讀和聆聽學習資源,我開始使用Kindle和Podcast。後來,我將Kindle替換為Kobo,以便更好地存儲和管理我的電子書。
    • iPad手寫功能:我還利用iPad的手寫功能,讓我能夠更自由地做筆記和思緒整理。
    • 醫學系學霸如何用iPad做筆記?
    • Calibre:為了更好地管理電子書和文件,我開始使用Calibre這個工具。
    • 先寫下來,存下來就對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明白,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學習內容寫下來,存儲起來,這樣可以避免遺忘並且方便以後查閱。
    • Zotero:最後,我還開始使用Zotero這個工具來整理和引用學術文獻,使我的研究和學習更有效率。

    這就是我使用過的一些學習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個人需求的變化,我的學習工具也在不斷演進。希望這篇文章對於任何想要提高學習效率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的人們有所啟發。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者想分享你的學習工具歷程,歡迎在在podcast 平台留言!
    過去相關的單集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7 Jul 2023 03:11:32 GMT
    EP 128 | 40個活著的理由 feat. 草木談心

    夏季講座3/3
    2023年8月05日(六)15:00-17:00,
    在台中市引書店舉辦一場名為「學習的王道」的講座,
    歡迎填表免費報名參加
    /
    這是我們在這個月初辦了場小型的讀書會/講座,和草木談心podcast的林心理師(IG)
    Matt Haig他的書其實都相當好看。​
    無論是這本《#活著的理由》、​《#我們住在焦慮星球》,​《#午夜圖書館》​
    他在24歲那年受憂鬱症、焦慮、恐慌症所苦,​
    一度決定自殺。​
    但他在墜落深淵的痛苦與恐懼的漫長過程中,活了下來。​
    他寫道:關於心靈,最怪異的一件事是,​
    在你心裡有個最急迫的事正在進行,​
    卻沒有人看得出來,全世界沒有人在乎。​

    這本書是他的心路歷程。​
    文筆極好,翻譯也很流暢。​
    書末有他給人們的40個建議,​
    /
    (00:00:00)介紹
    (00:01:34) 學習的王道講座報名
    (00:02:36) 謝謝千萬聽眾的五星留言 
    -
    (00:05:11) 活著的理由 feat. 草木談心
    (00:09:23)什麼時候會建議做心理諮商?
    (00:13:10) 憂鬱症個案內心OS的世界
    (00:17:04) 提不起勁,不是走出門就好
    (00:24:51) 我沒有辦法去感受情緒?
    (00:28:35) 8/1起16-30歲,免費3次心理諮商
    (00:33:20) 傾聽有時並不容易  
    (00:34:53) AI 可以做心理諮商嗎?
    -
    (00:42:14) 沒有人看得出來?
    (00:44:34) 睡多一點,做少一點,對你自己好一點​
    (00:47:30)注意你的呼吸
    (00:48:30) 當個仁慈的人​
    (00:51:30) 無條件的積極關注
    (00:55:40) 我有沒有和別人不一樣?
    (01:00:20) 幾百光年外的星星
    (01:02:27) 觀察者的自己
    (01:08:30) Let it go,放開手
    (01:11:32) 酒杯會自己乘以自己
    (01:14:30) 善待別人,慢一點沒關係
    (01:22:25) 凌晨三點永遠不會是思索人生的時刻​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9 Jul 2023 23:45:18 GMT
    EP 127 |《千面英雄》feat.引書店_『接近神話,但不被神話綁架。』

    2023年8月05日(六)15:00-17:00,
    (更正:podcast內口誤說成8/19)
    在台中市引書店舉辦一場名為「學習的王道」的講座,
    歡迎免費報名參加
    -
    若神話是眾人之夢,
    我們該孤獨而清醒,
    還是設法活在集體的夢裡。

    什麼是千面英雄?
    什麼是英雄旅程?
    我該走向英雄旅程嗎?

    -
    本集訪談是在引書店,他們的podcast的主題都是深度的書本選讀,
    從神話學,談憂鬱症,
    從生存焦慮,談英雄旅程。

    -
    最後,本集天外飛來集氣業配,
    醫學專業+正念冥想=還沒開過的工作坊
    正念冥想工作坊_意願蒐集

    佛系開表單,滿八人後再來協調時間,
    大家別緊張,一切慢慢來,
    我們可以從容自在的,
    往更動人的旅程前進。

    /
    (00:05:00) THE BOOK《千面英雄》
    (00:09:00) 《英雄的旅程》
    (00:10:00) 怎麼當英雄|TED-Ed
    (00:11:09) 英雄之旅:12階段
    (00:13:45) 集體潛意識|榮格
    (00:15:13) 《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
    -
    (00:19:08) 《魔神英雄傳》、《黑色五葉草》
    (00:22:23) 危機就是危機,不會讓你越挫越勇|從大腦到心理 EP.114 
    (00:32:47) 神話,眾人遙不可及之夢
    (00:35:00) 《活出意義來》
    (00:35:44) 在沒有意義的日常,撒上神話調味
    -
    (00:44:09) 時光隧道:英雄如何做出選擇?
    (00:46:07) 林迪效應 Lindy Effect
    (00:47:51) 人生勝利組裡的失敗者?!台大醫科最後一名該如何自處?|茜珊
    (00:53:05) 選擇、資源、能力|生活中的程式
    (00:58:10) 「我接受,我是平凡人」
    -
    (01:02:31) 正念冥想工作坊_意願蒐集
    (01:11:30) 精神衛生法第 32 條:「警察機關或消防機關於執行職務時,發現病人或有第三條第一款所定狀態之人(指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等精神狀態表現異常),有傷害他人、自己或預期傷害危險者,應即護送前往就近適當醫療院所就醫。」
    (01:18:17) 《千面英雄》最喜歡的觀念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3 Jul 2023 05:32:54 GMT
    EP 126 |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
    聽友見面會

    2023/07/08 (六) 15:00- 17:00 台中引書店
    講座主題:認識憂鬱症
    暢銷書-活著的理由 專家對談

    與講人:陳璿丞醫師
    (文心樂丞診所 ,陳璿丞醫師x析心事務所podcast) 
    林玉平諮商心理師
    (訴心理諮商所副所長 ,草木談心podcast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報名連結
    ======
    原錄音時間是2023/06/17,和台南市兒童青少年科醫師的研討會內容。
    投影片下載

    作者Ocean Vuong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詩人和作家,
    他的作品常常深入探索身份、家庭、愛情和移民經驗等主題。
    他細膩而情感豐富的寫作風格引人入勝地探索了人類的處境。
    小說融合了移民、家族關係和愛情的故事。
    是用書信體的方式寫成,他寫信給不識字的母親,
    探索了他們之間複雜的關係、
    共同的歷史和在美國尋找自己位置的困境。
    內容大綱:

    • ๏ 我是一條狗
    • ๏ 自卑是會遺傳的
    • ๏ 兒童虐待/PTSD
    • ๏ 性別認同
    • ๏ 物質濫用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8 Jun 2023 21:01:03 GMT
    EP 125 | 巴比妥類藥物的歷史與使用:從幼稚園的用藥開始

    =====
    聽友見面會

    2023/07/08 (六) 15:00- 17:00 台中引書店
    講座主題:認識憂鬱症
    暢銷書-活著的理由 專家對談

    與講人:陳璿丞醫師
    (文心樂丞診所 ,陳璿丞醫師x析心事務所podcast) 
    林玉平諮商心理師
    (訴心理諮商所副所長 ,草木談心podcast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報名連結
    =======

    從幼稚園的用藥開始
    最近的新聞事件,讓大家又再次重視一次精神科用藥、管制藥的使用。
    巴比妥類的藥物,我只有在課本上讀過,當時也是因為臨床上幾乎不在使用,從來都不曾認真學習過。
    但因為好多人再問我,我覺得人類在睡眠和麻醉上的歷史,還有為什麼臨床上幾乎不再使用的原因,
    我找了一些文獻,我們就來談談從巴比妥到近代benzodiapzepines(BZD)類的歷史吧!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4 Jun 2023 22:28:56 GMT
    EP 124 | 失智症的治療新知

    =====
    聽友見面會

    2023/07/08 (六) 15:00- 17:00 台中引書店
    講座主題:認識憂鬱症
    暢銷書-活著的理由 專家對談

    與講人:陳璿丞醫師
    (文心樂丞診所 ,陳璿丞醫師x析心事務所podcast)
    林玉平諮商心理師
    (訴心理諮商所副所長 ,草木談心podcast節目製作人&主持人)

    報名連結
    ======
    阿茲海默症的診斷從Alois Alzheimer(1864-1915)時代的純粹病理學診斷,到1984年的臨床排除法診斷。臨床診斷是基於國家神經和溝通障礙研究所以及阿茲海默症和相關疾病協會所定義的標準。

    臨床階段可以從認知正常到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症,強調阿茲海默病的連續性,其跨越多年ATN框架強調β淀粉標記和tau作為阿茲海默病的定義特徵的重要性

    一個年齡為70歲的個案,預估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總持續時間為10年的臨床前期、4年的前驅期和6年的痴呆期,總計20年。

    越早開始改變你的生活習慣,越可以預防
    控制收縮壓在130mmHg以內,可以預防
    即使你到晚年才戒菸,仍然有效
    使用助聽器材,有助於預防失智
    持續地有運動習慣,即使老年開始
    治療憂鬱可以預防失智
    持續使用抗憂鬱劑(大於兩年),可能可以預防
    減少接觸空氣污染源和二手菸
    預防頭部外傷
    限制酒精使用,一周不要超過21單位(大約是一周不要超過21罐3.5%330cc啤酒)

    藥物上有
    A阿茲海默症的認知增強治療
    B. 治療阿茲海默症神經精神症狀的藥物
    C.睡眠和夜間行為障礙會干擾患者和照顧者的生活。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8 Jun 2023 00:45:40 GMT
    EP123 | 醫師,可以幫我做個檢查嗎?

    網紅老黑在他的臉書,近期寫了一個求診的辛苦。看了很多診所、花了不少費用。最後再某個”檢查”下,得到了最後的答案。老黑算是很幸運,到底有沒有什麼檢查和抽血,可以查出我有沒有憂鬱?躁鬱(雙相性情緒障礙)?這也是常常病人問我的問題。我也覺得很抱歉,甚至覺得自己快要變兩光醫師了,難道精神科醫師都只是看一看就好?聊聊天就知道?如果有好棒棒的機器或是抽血、驗基因的方式,為什麼醫生會不用呢?

    或是有些個案在治療好一陣子之後,想要評估自己之後會不會復發?或是哪些人適合哪些治療?有沒有好的方法可以知道?

    今天早上,我看到一篇刊登在World
    Psychiatry(精神醫學界的頂級期刊)的一篇回顧文獻,「Candidate biomarkers in psychiatric disorders: state of the field」,我很激動,一大早就跪著讀,就像是讀到九陰真經一樣,讀通了,不就是可以通往精神醫學界的聖杯嗎?!

    生物標記在醫學領域中發揮著重要角色,它們幫助我們確定疾病,並預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然而,在精神科醫學中,生物標記的開發面臨許多挑戰。

    這篇如果有重大的發現,我想諾貝爾獎一定沒有問題,這篇作者們[^1],野心很大,幾乎把所有的疾病通通都納進來了。我也看完了(當然是看完才在這裡很激動的發文),我本來想說,如果有什麼好棒棒的儀器或是抽血可以檢測……結果,我附上一小段作者的結論:

    總結而言,儘管普遍共識是在精神醫學領域中我們尚未擁有臨床可行的生物標記,但在過去數十年中,相當多的努力和投資已經促成了有用的發展。我們回顧了在此期間取得的一些重大進展,同時描述了需要解決的其他工作和困難,以加速和完成候選生物標記進入臨床環境的開發和最終推出。在此過程中,可能需要調整一些優先事項,特別是從診斷性生物標記研究轉向可能具有最大臨床可行性的問題。

    對,答案就是沒有。

    而老黑推薦的NIRS(近紅外光腦光譜儀)的儀器,更是沒有出現在這篇超長的文獻回顧裡,一個字也沒有……

    這篇文章整理了目前的進展,和(可能)可以在臨床實務上可行的事情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8 May 2023 02:25:16 GMT
    EP122 | 如何教孩子掌握情緒?

    【如何教小孩辨識情緒--從不說反話開始】
    有家長來找我,
    問我要怎麼協助小孩學會辨識情緒,
    希望我寫一篇。
    我請GPT-3.5幫我寫一些。
    我覺得它寫得不錯,附在文末。
    我想講ChatGPT沒有講的:*不要講反話*。
    不只對小孩,也不要對你心愛的人。
    講反話不會讓你看你更機靈,
    也不會讓你過上機智的生活,
    因為大腦處理情緒已經很複雜,
    你又講反話,
    只會讓狀況雪上加霜。
    不要就說不要、不希望就說不希望。
    不要說:「隨便你啊…」、「你要怎麼都可以啊…」、「你想去你就去啊」(尾音上揚)
    甚至也不要說:「那你要不要連XXX也一起做一做?」
    這只會更慘而已。
    第二點是,可以把你的情緒明確的說出來
    情緒+ 因為…(產生這情緒的原因。)
    譬如:
    我很生氣,因為你剛剛玩具亂丟。
    我不喜歡你這樣做,因為…(你沒有陪我玩)
    我不喜歡你這樣說,因為…你說我很醜XD.
    我很開心,因為你剛剛抱我。
    很多家人們之間溝通的誤會,
    也都是說了很多以為機智過人的「反話」。
    (只會越吵越兇)
    另外也可以把每句話,加上辨識情緒的效果。
    這是我當天給家長的建議。
    ===========
    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您的孩子辨識情緒的方法:
    1. 使用照片或圖片:將照片或圖片用於教授情緒可以幫助孩子在他們理解概念時建立視覺聯繫。您可以使用簡單的圖片來表達不同的情緒,例如快樂、難過、憤怒和驚訝。
    2. 角色扮演: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模擬不同的情境,孩子可以理解和辨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例如,您可以教孩子如何在面對困難時控制情緒或如何安慰其他人。
    使用情感簿:情感簿是一種記錄日常情感的工具,透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學習辨識情緒。您可以在簿子中加入不同情緒的照片或圖片,並鼓勵孩子在適當的時候表達和紀錄自己的情感。
    3. 故事時間:使用有關情緒的故事或書籍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和辨識不同的情緒。您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並討論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表達情緒。
    4. 給予肯定和支持:當孩子表達出情緒時,不要批評或責備他們。相反地,給予他們正面的反饋和支持,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情感是被尊重和重視的。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0 May 2023 23:07:01 GMT
    EP 121 | 被慾望驅動的人們-讀《大亨小傳》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每周一封專屬深度電子報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22 Apr 2023 02:20:01 GMT
    EP120 | 人工智慧比人類 更聰明的世界會怎樣?



    一旦人類能夠設計比我們更聰明的機器,根據定義,他們將能夠設計比他們更聰明的機器,這些機器可以設計比他們更聰明的機器,以此類推,形成一個微小的反饋循環,它將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碰到智能的物理限制。如果有多個競爭實體可能同時進行這樣的競爭,我們將會非常倒霉。但這個週期的極速使得可能出現一個遠遠超越其他文明的實體,以至於它可以永久性地壓制任何競爭 -包括競爭最強實體的頭銜。

    這次錄影失敗,仍只有音檔…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20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3 Apr 2023 13:51:39 GMT
    EP119 | 尋求者的道路:哈利波特意義追求

    - 2023/04/15 臺中引書店 我的孩子過動嗎}講座報名

    「尋求者」在現實生活和《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魁地奇遊戲中都代表著那些把意義感覺看得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的人。尋求者因此是玩著每個人都在玩的遊戲(並且是經驗豐富且紀律分明的),但也在玩著另外一個更高次的遊戲:追尋原本的核心意義。” ~ Jordan B. Peterson《Beyond Order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30 Mar 2023 23:00:41 GMT
    EP118 | rTMS治療與腦刺激技術解析:讓你更深入了解大腦與治療的奧秘

    -[多巴胺國度
    - 2023/04/15 臺中引書店 我的孩子過動嗎}講座報名
    - rTMS治療與腦刺激技術解析:讓你更深入了解大腦與治療的奧秘

    本集主要介紹rTMS治療技術的原理、效果和相關腦部刺激方法,並討論了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相關機制。同時,還介紹了sgACC膝下前扣帶迴皮層在憂鬱症治療中的應用。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3 Mar 2023 03:25:24 GMT
    EP117 | ChatGPT和心智理論

    前幾天有媒體引述報導, 最近火紅的AI生成式對話,居然擁有心智1
    我讀了其論文,發現有點誇大。應該說,chatGPT的生成式對話,
    可以通過某些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的測驗。但 擁有心智 和通過測驗是兩回事。
    特別的點是之前的語言生成模型(LLM)無法通過測驗的。
    我引述這篇論文的重點(AI翻譯) TL;DR:
    我們需要重新檢查廣泛使用的ToM任務的有效性和幾十年來ToM研究的結論,
    如果AI可以在不涉及ToM的情況下解決此類任務,我們如何能確定人類做不到呢?
    那麼我們需要重新評估這幾十年來對Theory of Mind的研究結論。
    另一個解釋是,隨著語言模型變得更複雜並且在生成和解釋人類語言方面表現得更好,類似ToM的能力正在自發地出現。
    這將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一個分水嶺時刻:推斷他人的心理狀態將大大提高AI與人類(和彼此之間)互動和溝通的能力,
    並使其能夠發展其他依賴ToM的能力,例如共情、道德判斷或自我意識。
    要不就是我們用來測驗心智的方法要改,要不是就人工智慧發展可以往下一步前進了(情緒、道德、自我判斷)
    閱讀全文
    ===========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6 Feb 2023 12:09:32 GMT
    EP 116 | 救了一億人同時也殺了上千萬人的研究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8 Feb 2023 23:22:54 GMT
    EP 115 | 想吃甜食怎麼辦?從大腦科學來了解

    本集有Youtube影片了!
    你的大腦需要糖
    - 能量減少,我們大腦解碼的能力也會下降[註1]

    糖在腸胃如何作用

    - 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會啟動我們的邊緣系統,讓我得到報酬,想要再吃
    - 老鼠給naloxone, an opioid antagonist, 就變得不太想吃糖
    - 有其他物質成癮的人,有比較高的比例想要吃糖
    - 舌頭的甜味,腸胃裡的neuropod想要糖(a gut sensor cell),和大腦裡的神經細胞也想要糖[3]
    - 代糖只能取代舌頭的甜味
    - 腸腦軸線

    減少吃甜食的方法

    - 多吃有營養且高品質的脂肪、蛋白質
    - 加一些酸性食物(檸檬汁)
    - 良好的睡眠可以減少對糖的渴求

    注意不集中過動症會偏好甜食
    - 不是甜食造成,但甜食會惡化狀況。

    完整文章
    (00:01:30) 你的大腦需要糖
    (00:03:20) 如果我糖成癮了怎麼辦
    (00:05:10) 神經細胞如何吸收糖份?
    (00:10:20) 糖在腸胃如何進行
    (00:13:10) 人工代糖有用嗎?
    (00:14:55) 小腸的neuropod 喜歡糖
    (00:16:30) 沒有味覺還是想要糖
    (00:18:00) 我們要怎樣減少甜食
    (00:23:50) ADHD和糖的關係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一年150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8 Jan 2023 07:55:35 GMT
    EP 114 | 危機就是危機,不會讓你越挫越勇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一年150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 相信可怕之事是有益的,是一種錯覺。我們甚至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疾病會在身體 留下痕跡,身體不會比生病前健康。意外事故或燒傷也是相同的道理。有多少沙場歸來的 士兵因此「愈挫愈勇」呢?福島核災或卡崔娜颶風的倖存者會因此「更堅強地」面對未來 嗎?我們從這些事件中學習:與其在下一個颶風來襲時,自我安慰這對我們有益,遠離危 險區域才是更聰明的做法
    • 從整體上看,危機就是危機,不是強大自我的過程。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會在危機中被毀滅(或可能被毀滅)

    ❎ phah-tn̄g chhiú-kut tian-tò ióng

    書籍: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1 Jan 2023 22:55:08 GMT
    EP 113 | 我結婚時,好友都不來,是發生了什麼事?

    你有沒有遇過以下的情況?

    • 我結婚時,我的好友都不來
    • 我久沒見面的朋友,約了三個月也約不到
    • 爸媽的要求和你不同?
    • 有小孩後,和朋友漸行漸遠?

    艾瑞克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不同階段,不同危機
    人生的(8+1)階段

    20-39歲 愛 親密對孤獨 朋友、伴侶 我能不能去愛? 親密關係
    40-64歲 關懷 愛心關懷對頹廢遲滯 家庭成員、工作伙伴 如何完成我所認為的人生? 工作、伙伴

    你在哪一個階段?
    本周推薦書:青年路德:一個精神分析與歷史的研究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一年150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4 Jan 2023 22:01:01 GMT
    EP 112 | 一般人到底能喝多少酒?了解酒精在大腦的作用

    ## 當我們喝酒時,大腦會發生什麼事?
    酒是乙醇,其實對大腦沒有什麼關係。有關係的是它的代謝物,在肝會代謝成乙醛。
    乙醛會通過血腦障壁來抑制神經,在大腦前額葉是我們思考、計畫和抑制我們衝動控制的地方。
    但乙醛作用此處,我們就會難思考去形成記憶,也就是當你宿醉時,你會忘光光…
    當我們使用大量酒精時(一周12-24個單位,換算是一周12-24罐啤酒;3-6瓶的紅酒; 1-3瓶威士忌的量),
    就會造成神經細胞的退化。

    完整文章
    https://anatomind.com/blog/what-is-aud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一年150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7 Dec 2022 23:58:47 GMT
    EP111 | 抗憂鬱劑到底有沒有用?血清素假說失效是真的嗎?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一個月150,一年1500
    自助式情緒課程,人生重開機,NTD1600
    ================================

    這是研究編輯孫珞軒訪問我的內容,謝謝他的同意,讓我可以把訪問的過程錄音和公開出來。
    我另外有在書寫一篇整理過的文章,若趕時間,可以讀讀就好。
    在70-80年代,當抗憂鬱劑新出來的時候,那時的醫師、科學家相信,只要補充血清素,我們的大腦就可以恢復平衡,即使到現在,有時在診間,為了治療上的方面,多會採用這樣的說法。讓人誤以為或許是因為「化學上的不平衡」;而這個不平衡,也讓科學家們花了很多時間,企圖找到和血清素製造相關的基因,但都無功而返。另外一方面,抗憂鬱取得大量而且非常有效的臨床成果。從20世紀初期,佛洛伊德開啟了精神醫學1.0的談話治療之後,70-80年代,可以說是精神醫學2.0,血清素假說,有它的一席之地。

    血清素假說真的失靈了嗎?
    時間軸
    (00:00:14) 精神醫學1.0如何過度到3.0
    (00:05:40) 抗憂鬱劑的三種假說
    (00:10:15) 醫師是怎麼使用抗憂鬱劑時,考慮過什麼事情?
    (00:19:10) 抗憂鬱劑要怎麼減藥調整?
    (00:24:27) 抗憂鬱的過程,需要醫師和病患一起合作
    (00:32:14) 如何和醫師討論調整/減少藥物?
    (00:37:36) 情緒低落,就診的人很少,能怎麼做?
    (00:42:14) 引導式的自助調整情緒
    (00:48:30) 心理健康的媒體發展現況
    (00:51:45) 抗憂鬱劑只能抗憂鬱而已嗎?
    (00:55:20) 新的藥物解釋模型(談全基因分析:GWAS)
    (00:59:50) SSRI的療效,真的有用嗎?
    (01:08:32) 政策上有什麼可以調整的可能性?
    (01:12:45) 去身心科就醫之前,可以做什麼準備?
    (01:18:45) 使用藥物狀況斷斷續續背後的原因?
    (01:21:15) 總結藥物的好壞
    (01:25:15) 精神醫學的去污名化
    (01:29:45) 能做的還有陪伴
    (01:32:45) 做podcast的起心動念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n, 14 Nov 2022 08:12:31 GMT
    EP 110 | 安全感是監獄


    有多少人因為「安全感」,而拒絕改變,住在自己蓋的牢房裡?今天,我們一起來當拆除大隊,把腦中的危建物給拆掉。我們常常因為「想要安全」,而讓自己身陷在痛苦和難過裡。你明知到這個伴侶不好,卻擔心「一個人」過得更不好而繼續再一起。你明知道工作不喜歡,卻想要「安全」繼續做。有個年輕人,嫌工作不好,想要辭職準備;又怕準備了,考不上,因此在那裡猶豫不決。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2 Nov 2022 22:54:25 GMT
    EP 109 | 旅行不會改變你

    訂閱駭入大腦,贊助析心事務所
    一個月150,一年1500
    ------------------------
    【旅行改變不了你】
    最近疫情稍退,國門解境,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開始討論出國。電視和廣告開始看得到旅行團的消息。新聞和媒體也開始出現風景照。真是美好的年代。我上次去歐洲自助旅行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10年,這世界發生很多事情。當然我也發生很多事情,變成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了。我曾經以為,旅行可以讓自己放空,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可以理清自己的情緒,無論是我去過印度、去過東南亞,走訪佛教聖地。甚至暫時放下自己的人生,去歐洲漫遊。我發現,卡關的還是卡關,想不清楚的,還是想不清楚。

    # 需要的不是改變環境,而是改變 #心境
    每當有人問我,醫師,我想要去打工渡假,或許我會變得不一樣。我想要去放逐一下,我會變得不一樣。我不會當面說,但是身為過來人,你的問題、你的痛苦,都不會因為你去旅行而會有改變。你要改變的心境,而不是環境。城市、國家、街道的空氣、人說的語言,可能會改變,但你犯得錯、你的人生難題,無論你到哪裡,都會跟著你。你可以上山下海、住好的飯店、遇見不同的人,但問題卻是鬼魅般地緊緊跟著你。
    ## 旅行不會改變你
    我還記得100天的歐洲之旅,最後一天我都待在巴黎的飯店裡,我當時有種感覺,我大概這輩子可能也不會這樣旅行了。除了照片和體驗之外,我當時想要逃避的事情,終於還是要回去面對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我逃到哪裡都沒有用。我看過希臘美麗的海、看過鐵塔、吃過各種美食、美好的夕陽,巴塞隆納宏偉的建築。但我的靈魂仍然沒有被療癒、我的判斷力也沒有比較進步,我的想法也沒有比較好。甚至,喜歡寫作的我,那100天什麼也沒有寫。你可以旅行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但是你的渴望、恐懼、憤怒、痛苦,你的情緒還是跟著你。除非你面對你自己內在的問題,否則你跑再遠,是沒有用。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0 Oct 2022 00:56:23 GMT
    EP 108 | 幸福的科學課

    圖片是AI眼中人類幸福快樂的樣子。
    對我來說幸福就是…我的音質後製設定調整好了!

    • - 找到自己的強項:用你的強項,做喜歡的事
    • - 品味日常的點滴:早上喝咖啡時,小口品嚐
    • - 感謝之心:對你日常的生活,表達感謝
    • - 對他人仁慈:多做善事
    • - 有許多社會連結:去認識你生活周遭的人吧!
    • - 運動:一周至少2-3次有30分鐘以上的運動時間
    • - 充足睡眠: 一周至少有2-3次可以睡到7小時
    • - 冥想:5-15分鐘開始入睡


    相關書目:這一生的幸福計畫
    Yale線上課程: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 (錄音時口誤成Stanford,再次致上12萬分的歉意)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04 Oct 2022 22:59:04 GMT
    EP107 | 突破人生困境,你可以重開機(下)

    我們的人生常常當機,禹律師教你如何重開機。
    人生困境的根源自童年時期,我們一生都會受到影響。我們受到某種形式的損害,
    以致於它最終內化成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即使在離開從小生長的家庭許久之後。…
    它會決定我們如何思考、感受、表現,也影響我們和其他人的互動方式些困境會引發強烈的感覺。
    觀看投影片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7 Sep 2022 22:01:02 GMT
    EP106 | 突破人生困境,你可以重開機(上)

    我們的人生常常當機,禹律師教你如何重開機。
    人生困境的根源自童年時期,我們一生都會受到影響。我們受到某種形式的損害,
    以致於它最終內化成我們人格的一部分。即使在離開從小生長的家庭許久之後。…
    它會決定我們如何思考、感受、表現,也影響我們和其他人的互動方式些困境會引發強烈的感覺。
    觀看投影片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31 Aug 2022 22:46:55 GMT
    EP 105 | 用冷水澡活化大腦

    如果你長期早上精神不佳,或是想要更有活力。
    可以趁夏天來個「冷水訓練」
    可以增加你的痛苦耐受能力,還可以加強你的恆心和毅力。
    如果想要知道怎麼做,就來聽這一集吧!
    最後,會教你使用「跨欄」的想像練習,來克服每日的逃戰!

    如果你有開始洗冷水澡,歡迎到駭入大腦的「每日打卡」區,記錄你的冷水計畫
    https://community.anatomind.com/c/check/14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1 Jul 2022 02:02:15 GMT
    EP104 | 用腦科學來 了解恐慌症

    恐慌其實也算是常見的疾病。目前各國的研究調查終身盛行率大概是4-6%。
    自從COIVD的疫情爆發之後,比較多看到因為過度擔心而誘發恐慌。
    萬一恐慌發作怎麼辦?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3 Jul 2022 21:16:00 GMT
    EP 103 | 模仿是悲劇的來源

    你如果曾經看過小朋友玩,無論是劇中或是真實人生,一定有這樣的場景:兩個小孩各玩各的,突然,其中一個看到別人在玩覺得很好玩,過沒多久就看到兩個人打起來了。好像別人的玩具比較好玩似的。我們的慾望不是真的自己想要的,我們都是模仿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名錶公司、或是煙草公司都要找俊男美女來拍很有質感的廣告?讓你以為你有了這些物品之後,可以變得跟他們一樣。因為,慾望是模仿來的。
    資源是有限的,就會有競爭、就要有比較心、就會有暴力衝突、就要有人有、有人沒有。在白色巨塔的醫師們,都去模仿同學、老師,爭教授、副教授的缺。他們是真心想要嗎?

    歡迎加入社群留言討論
    (00:10) 很久沒錄的原因
    (04:50) 模仿慾望理論簡介
    (08:07) 你是模仿你爸媽長大的
    (09:38) 知識複製
    (11:00) 慾望和生病的關係
    (14:00) 區分什麼是自己的/別人的
    (16:20) 模仿別人的慾望
    (19:00) 大雄/胖虎/小夫的故事
    (22:00) 模仿、競爭、暴力
    (23:00) 白色巨塔的故事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n, 27 Jun 2022 23:27:38 GMT
    EP102 | 什麼是強迫症?

    【你有強迫症嗎?】
    - 您有多努力對抗強迫思考?您是否嘗試轉移注意力或不去想它呢?
    - 您控制強迫思考的能力有多少?您停止或轉移強迫思考的效果如何?
    -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強迫行為上?每天做出強迫行為的頻率有多高?
    - 您的強迫行為對社交、學業成就或工作能力有多大的妨礙?
    - 假如被制止從事強迫行為時,您有什麼感覺?您會有多焦慮?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情緒是基石、學習力是你的雙手,讓你抓更多。
    而人生哲理或是科學哲學等等是你的眼睛,讓你可以預測不可知的世界。
    我的電子報,目的就是要帶你駭入大腦?,人生重開機?️。
    立刻使用優惠碼BRAIN,一年NTD3650
    ?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6 May 2022 06:42:33 GMT
    EP 101 | 我有暴食症,可以怎麼做?


    暴食症是飲食障礙症的一種。患者看起來體重都在良好的控制,但都會有催吐等行為。
    如果不說出來,都沒有人知道。
    有可能的病因,除了厭食症的基因遺傳的機會比較高,其他目前在研究上,仍在找尋可能的基因。
    最常見的原因都來自於 偏低的自我價值感和焦慮,
    尤於是人際關係或是感情狀態的焦慮,
    可能是來自於童年的不安全感、或是過去有重大的創傷事件所誘發的焦慮事件。

    ======
    🧠歡迎加入「翻轉舊信念,人生可以重開機」的線上課程。
    有練習、有講解、有社群。
    讓你可以擺脫憂鬱、緩解焦慮、掌握情緒,讓你當情緒的主人。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
    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使用優惠碼「PODCAST」,享九折優悳。
    原價NTD3500,優惠價NTD3150
    ======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9 Apr 2022 09:10:03 GMT
    EP 100 | 100集特別節目:個人品牌經營:我錄了2年的心得分享

    我錄了2年的podcast終於有100集了!
    如果你有想要經營個人品牌或是想要經營臉書/IG/Podcast/Youtube等等。
    這集是我的心得大公開!
    裡面有我自己的數據公開。

    ?歡迎加入「翻轉舊信念,人生可以重開機」的線上課程。
    有練習、有講解、有社群。
    讓你可以擺脫憂鬱、緩解焦慮、掌握情緒,讓你當情緒的主人。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
    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使用優惠碼「PODCAST」,享九折優悳。
    原價NTD3500,優惠價NTD3150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0 Apr 2022 06:48:18 GMT
    EP 99 | 我的焦慮會好嗎?

    你的大腦是要讓你活命的。這在三萬年前的原始人沒有什麼不同。它沒有理由要讓你每天過得很平順和安心。
    而你的焦慮就像是「威脅雷達」般,全天候偵測,確保你能「活命」。
    你可能會擔心很多:「疫情暴發了怎麼辦?」、「衛生紙夠用嗎?」、「口罩夠嗎?」
    焦慮是每一個人的超能力,它讓我們活了下來。
    你需要的不是消滅它,而是可以好好地控制它。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8 Apr 2022 08:28:12 GMT
    EP98 |華燈初上裡的佔有慾:談依附關係理論feat. 原子實踐

    注意!本集略有劇情的討論。
    注意前面5分鐘
    你的依附關係是哪一種?
    最穩定的是安全依附關係理論,
    還有焦慮、矛盾、逃避、混亂etc.


    (00:13)自我介紹
    (01:55) 華燈初上人物前導(有雷,還沒看得請迴避此集內容喔)
    (04:21)哪位角色佔有慾最強呢?
    (06:38) 聖母和討好者有什麼樣的差異
    (08:10) 佔有慾不是壞事
    (09:00) 談江翰的佔有欲,婚姻有更多的排他性
    (11:10) 恐怖情人,如何安全的分手
    (18:28) 再次提醒分手應留心對方的佔有欲/失落感
    (19:57) 華燈初上的安全依附角色
    (20:32) 依附理論
    (25:10) 劇中角色的邊界
    (31:43) 劇中角色自卑的觀察,蘇媽媽的愛恨分明
    (36:21) 愛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39:03) 佔有慾還可以談到物化
    (41:01) 工具人也是一種物化,討好的行為
    (43:14) 愛不是犧牲,愛是互相的(何予恩)(花子)
    (48:53) 邊界模糊是一個訊號
    (49:30) 愛子與何予恩在劇中安全邊界成長
    (51:39) 分享初戀的遺憾(Renee)
    (53:33) 在經驗中自省成長,劇中角色的邊界
    (57:41) 佔有慾像提醒自己的指標(Renee)
    (59:02) 佔有慾對自己的反思(雨)

    Renee Aka.社群女神
    我是人生解放學的陪談師,也是原子實踐x析心事務所的社群女神
    是一個INFJ類型、高敏感外向又同時內向的助人工作者
    從陪伴與談話的過程裡,帶領每一個來到面前的人,遇見那個未曾癒見的自己。
    認識更多的我:
    https://reneecology.com/
    https://www.instagram.com/reneecology/?hl=zh-tw

    Rainie 雨 Aka. 小精靈
    大家好,我們是Discord社群 原子實踐x析心事務所。
    我是社群小精靈,你的元宇宙之旅的第一個朋友,MOD(管理員),
    我誠摯地邀請你到我們的社群與我們一起實踐練習,越變越好
    Discord社群邀請:https://discord.gg/E5ESks7x3P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un, 03 Apr 2022 21:31:00 GMT
    EP 97 | 高敏人的生存攻略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n, 28 Mar 2022 02:05:11 GMT
    EP 96 | 看身心科醫師的經驗分享 feat. 原子實踐

    這集延伸上集,Renee 和Rainie各自談了他們看醫師的經驗。
    中間我們有談到,其醫生也不只是開藥,對談也是治療的一環。

    但我覺得英文名「insight」更合適。
    知道自己生病,其實是指知道自己的狀況、知道自己需要幫助。

    Renee Aka.社群女神
    我是人生解放學的陪談師,也是原子實踐x析心事務所的社群女神
    是一個INFJ類型、高敏感外向又同時內向的助人工作者
    從陪伴與談話的過程裡,帶領每一個來到面前的人,遇見那個未曾癒見的自己。
    認識更多的我:
    https://reneecology.com/
    https://www.instagram.com/reneecology/?hl=zh-tw

    Rainie 雨 Aka. 小精靈
    大家好,我們是Discord社群 原子實踐x析心事務所。
    我是社群小精靈,你的元宇宙之旅的第一個朋友,MOD(管理員),
    我誠摯地邀請你到我們的社群與我們一起實踐練習,越變越好
    Discord社群邀請

    (00:12) 看醫生沒這麼恐怖啦!
    (01:05) 小精靈分享第一次看醫生的經驗
    (02:50) 醫生也不只是開藥,對談也是治療的一環。傾聽
    (04:30) Renee看身心科的經驗
    (06:00) 是否會期待 醫生把藥物說明得清楚明白呢?會感覺用藥即承認自己生病嗎?
    (07:59) 小精靈中二的看診經驗分享|曾經試圖想要不吃藥可以嗎?
    (09:26) Renee分享求診的其他經驗
    (13:35) 如果有人阻止你治療該怎麼辦呢?
    (15:20) 前輩贈送給陳醫師的一句金句。
    (16:20) 我尋求協助=我生病是一樣的嗎?(Renee)
    (18:40) 陳醫師好奇Renee和雨,為何想要談論病識感這件事情?
    (19:50) 小精靈的生活經驗與觀察分享
    (21:39) Renee助人工作者的經驗與觀察分享
    (24:00) 陳醫師的觀點分享 就診是安全且有隱私的,錄製podcast的起心動念,身心科醫師也是人,沒這麼恐怖~
    (26:40) Renee分享個案看醫生後回家引起腥風血雨不敢再回診怎麼辦?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3 Mar 2022 21:31:00 GMT
    EP 95 | 聊聊病識感 feat. 原子實踐

    這兩集是和原子實踐社群的兩位MOD談談「病識感」。
    但我覺得英文名「insight」更合適。
    知道自己生病,其實是指知道自己的狀況、知道自己需要幫助。

    • 病識感就像什麼時候意識到需要戴眼鏡,感冒。
    • 什麼人比較不清楚身心科?
    • 病識感就是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要去尋求協助
    • 什麼時候我要去看醫生?


    Renee Aka.社群女神
    我是人生解放學的陪談師,也是原子實踐x析心事務所的社群女神
    是一個INFJ類型、高敏感外向又同時內向的助人工作者
    從陪伴與談話的過程裡,帶領每一個來到面前的人,遇見那個未曾癒見的自己。
    認識更多的我:
    https://reneecology.com/
    https://www.instagram.com/reneecology/?hl=zh-tw

    Rainie 雨 Aka. 小精靈
    大家好,我們是Discord社群 原子實踐x析心事務所。
    我是社群小精靈,你的元宇宙之旅的第一個朋友,MOD(管理員),
    我誠摯地邀請你到我們的社群與我們一起實踐練習,越變越好
    Discord社群邀請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un, 20 Mar 2022 21:31:00 GMT
    EP94 | 關於學習的疑問(3): 如何專心


    (00:00) Intro
    (00:00:12) 學習很難舉一反三,只會照本宣科或按公式
    (00:05:07) 上課都有認真聽,也有寫回家功課,但還是不及格…
    (00:08:09) 遺忘曲線
    (00:10:53) 不感興趣的科目無法完全吸收它的知識
    (00:16:04) 對於學習的意義及價值感到失焦
    (00:17:05) 學習易分心?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7 Mar 2022 21:31:00 GMT
    EP 93 | 關於學習的疑問(2) :記憶方面的困擾


    (00:00)Intro
    (00:12) 學習為了考試沒有熱忱
    (08:03) 大考要怎麼保持心態
    (10:55) 要怎麼做讀書時間管理?
    (15:00) 規劃的目標有些卻沒盡力達成
    (19:19) 發現自己大學以後記憶力跟注意力變很差
    (22:51) 記憶方面有很大的困擾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15 Mar 2022 21:31:00 GMT
    EP92 | 關於學習的疑問(1):沒動力怎麼辦


    (00:00) Intro
    (00:12) 時常一下有動力一下沒動力怎麼辦?
    (07:19) 沒什麼動力去學新的東西 該怎麼讓自己找回學習的動力呢?
    (12:20) 常常拖延,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做怎麼辦?
    (15:50) 讀書的時候也很容易一下子就分心去滑手機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un, 13 Mar 2022 21:30:54 GMT
    EP91 |【生存的12條法則】12. 生活有小確幸,就好好地享受當下

    """
    即便在糟糕的一天,如果你仔細留意,還是有可能幸運遇到這種美好的小機緣。也或許是你頭暈腦脹外出散步時,一隻貓出現在你面前,如果你去關心牠,會有那麼十五秒,你想起存有的種種奇蹟,然後稍稍彌補那伴隨著存有而來、無法根除的苦
    """

    「醫師,你每天聽到看到這麼多難過的事,你怎麼不會覺得難受?」
    常常有人問我這句話。

    我最常回的內容是,只要有一點點的小確幸,有時候一整天的辛苦就夠了。
    可能是其中一個人跟我說謝謝、也可能是有人告訴我他好了、
    也有可能辛苦一整天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可能覺得今天路邊的小草可愛,
    或是回家的路上發現新的小吃店、也可能是一首歌。

    只要你願意,很痛苦或是很累很衰的一天,
    都可能因為你的小感恩,覺得「活著值得了」。

    十二個法則精讀包(12+12)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0 Mar 2022 21:00:29 GMT
    EP90 |【生存的12條法則】11. 小孩需要"不太安全"公園


    """
    若遊戲場設計得太過安全,孩子不是不玩,就是會用自創的方式玩。孩子就是需要夠危險的遊戲場,才能不斷挑戰。人們(包含兒童在內,畢竟兒童也是人)並不追求將風險降到最低,而是尋求最適當風險。
    """
    我記得我小時候的公園/學校的遊樂設施其實很少保護裝置,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點怕怕的。
    但我們(絕大多數)也順順利利長大成人,現在回想小時候的公園,覺得都很刺激(當時家長心臟真大)。
    曾幾何時,有一陣子的公園變得很無趣,都是套裝的溜滑梯,看起來很無趣(雖然安全)。

    十二個法則精讀包(12+12) - 文章列表 | 方格子 (vocus.cc)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08 Mar 2022 21:00:00 GMT
    EP89 |【生存的12條法則】10. 把話說得精準

    """
    只有當一輛車突然罷工,或者遇到事故而必須把車拖到路邊的時候,我們才被迫去了解與分析那些「使汽車成為能夠前進的東西」所需的無數部件。當車子故障時,我們對車子複雜性的無能為力馬上展露無遺,這會帶來實際的後果(無法去我們想去的地方),以及心理上的後果:平靜的心隨著車子的功能一起消失無蹤。通常我們必須仰賴修車廠及維修站的專家,為我們修復兩種功能:汽車的功能,以及我們知覺的簡單性。 修車師即心理師。
    """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複雜,我們不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們仰賴很多人的智慧在維持著我們的生活。
    譬如汽車,我最近的汽車才從保養廠修回來而已。本來是單純停車起步會抖動,不太想要理會它,但有車友說,萬一是在山上或是高速公路呢?車子真的怎麼了,我還真不知道怎麼辦…

    只好讓自己去學習一些簡單的車子常識,拜Youtube所賜,可以很快的學習一些基本的原理。
    而我們平靜的心,其實很快就會變得波動,譬如你的手機故障送修,大概有很多功能都無法使用。
    電腦若壞了,寫好的文稿大概也就不能用了…

    十二個法則精讀包(12+12) - 文章列表 | 方格子 (vocus.cc)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un, 06 Mar 2022 21:00:14 GMT
    EP88 |【生存的12條法則】09. 聽別人說話,他們可以知道你不知道的事

    我曾經以為,當一個好的精神科醫師要能很會說。要可以說動對方,讓對方改變。所以,當時我以為,我要多磨練自己說話的技巧和能力。在我們的專科考試,有第二關是口試,需要做診斷性的會談,40分鐘的時間裡了解個案,並且給出診斷。一開始練習時,自己常常打斷個案說話,非常著急想要在40分鐘內把該問的問完。但是指導的考官卻說,這樣問,很沒有效率,而且一直打斷別人說話,你一定要自己想方法,讓自己聽出自己想要的。個案是人,不是讓你用問的。你要自己聽出來。

    當你聆聽時,你會很驚奇人們竟然會告訴你這些事

    #生存的12條法則

    十二個法則精讀包(12+12) - 文章列表 | 方格子 (vocus.cc)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4 Mar 2022 11:00:58 GMT
    Trailer | 這個PODCAST是在幹麼的?

    每周一三五早上更新新集數
    內容關於
    #斯多噶
    #腦科學
    #精神醫學
    #焦慮、憂鬱等情緒討論
    如何運用 #理性思維 來改變人生

    🎵 Track Info:
    Title: Sparks by Chaël
    Genre and Mood: Dance & Electronic - Calm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4 Mar 2022 07:45:09 GMT
    EP87 |【生存的12條法則】08. 說實話,至少不要說謊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如果一開始的目標就錯了,那麼人生的意義又是什麼?
    人生謊言還有另一個根本問題,特別是當謊言建立在逃避之上時。

    騙別人就算了(雖然長期下來,你也得開始騙自己了),
    但騙自己的話,你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你貪圖現在工作薪水比較高,但你一點都不開心。
    你騙自己說,再過一陣子會比較好。
    通常是領年終時,但那快樂的心情大概不到一個月。
    你就又回到了,「到底我人生是怎麼了?」
    別人一直說你的工作好棒、薪水好高,別人可能不是說實話(你只是成為他們投身願望的目標而已)

    你回想起來,對了,是大學填志願時,照著大人的要求。
    你努力地那麼多年,真的很努力,但你不曾好好地聽你心裡的聲音。
    你一直說謊騙自己:「我過得不錯」。

     #生存的12條法則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01 Mar 2022 23:00:10 GMT
    EP86 |【生存的12條法則】07. 做有意義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有什麼是我無需懷疑的?就是苦難的真實性。

    苦難很真實,真實到讓你覺得自己是活著的。
    活著如果需要意義的話,意義應該就是從苦難來的。
    如果我們無法擺脫它,那是不是我們去好好地端詳它。
    苦難會照見自己的問題、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不足,
    讓苦難把我們的銳角修圓、讓苦難照亮我們的陰影。
    我們可以因為苦難而變得謙虛、因為苦難讓自己覺得寬容,
    也因為苦難,我們看到別人的辛苦,而變得有同理。

    #生存的12條法則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un, 27 Feb 2022 23:00:58 GMT
    EP85 |【生存的12條法則】06. 在你批評世界之前,先把房間整理乾淨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當我讀大學的時候,我自己有意識到自己是個憤青。常常看學校不爽,看系上的一切東西都很不爽。
    覺得課程很蠢、覺得學校的安排都很亂,所以我把自己拋到更廣大的校園裡。
    我的房間始終都很亂,我沒看完的書散亂在宿舍的一小隅、我沒有寫完的筆記、要考試的共筆。
    雖然很愛抱怨,但我也沒有真正完成什麼事情。
    批評很多卻是做的很少的鍵盤俠,一方面覺得社會不公不義啦,但是你問我有去行動什麼嗎?
    我卻說不出來。
    年輕時讀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讀二十世紀史、讀各種哲學。我覺得自己可以想出最佳解。
    但我卻忘了,其實現實生活中的一切,肯定都是各種當時選擇、各方妥協的「最佳解」了。

    「齊家治國平天下」

    你當然可以有很多的抱負、你可以想要改變世界。
    但先讓自己的生活穩定下來、讓自己的情緒平穩、讓自己的生活空間乾淨合宜。
    再來討論你的抱負和理想
    #生存的12條法則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5 Feb 2022 09:58:30 GMT
    EP84 |【生存的12條法則】05. 別讓你自己討厭你的小孩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 買一本生存的12條法則

    很多「親職」專家都會給一些意見, 什麼要關愛啊、耐心等等。
    好像把教養說得太美好。
    教養就是把大人和小孩都用得很挫折、很失望。
    這是一個很辛苦又很累人的過程。
    小孩和大人都很累。一點也不美好、一點也不美麗。

    雖然不美麗又辛苦但又是必要的。
    你以為這世界會如你所願嗎?小子。
    不會的,這世界不是如《蒼蠅王》般的自由,這世界有很多限制。
    你要讓你的小孩知道那條「線」在哪裡,
    他們會盡其所能的要去挑戰你,
    在你疲倦時、在你不注意時、在你覺得他們可能的時候。

    〝事實是,更廣大的社交世界既苛責又冷漠,所施加的衝突和懲罰,遠多於清醒的父母所給予。你可以管教自己的小孩,或是把這個責任交給嚴酷、冷淡、苛責的世界,而決定選擇後者的動機永遠都不該與愛混淆。”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https://stoicism.com.tw/12-rules
    - 買一本生存的12條法則 http://moo.im/a/07fgDK

    很多「親職」專家都會給一些意見, 什麼要關愛啊、耐心等等。
    好像把教養說得太美好。
    教養就是把大人和小孩都用得很挫折、很失望。
    這是一個很辛苦又很累人的過程。
    小孩和大人都很累。一點也不美好、一點也不美麗。

    雖然不美麗又辛苦但又是必要的。
    你以為這世界會如你所願嗎?小子。
    不會的,這世界不是如《蒼蠅王》般的自由,這世界有很多限制。
    你要讓你的小孩知道那條「線」在哪裡,
    他們會盡其所能的要去挑戰你,
    在你疲倦時、在你不注意時、在你覺得他們可能的時候。

    〝事實是,更廣大的社交世界既苛責又冷漠,所施加的衝突和懲罰,遠多於清醒的父母所給予。你可以管教自己的小孩,或是把這個責任交給嚴酷、冷淡、苛責的世界,而決定選擇後者的動機永遠都不該與愛混淆。”

    (00:00:00) 介紹
    (00:00:21) 蒼蠅王的世界
    (00:01:13) 要不要體罰?
    (00:02:22) 小孩應該要遵守的規則
    (00:03:44) 父母不只是去保護孩子
    (00:05:13) 教養很辛苦,世界很殘酷

    #蒼蠅王 #生存的12條法則 #小孩很可愛但要好好教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8 Feb 2022 09:04:33 GMT
    EP83 |【生存的12條法則】04. 和昨天的你比較,而非今天的其他人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 買一本生存的12條法則

    「我覺得我很努力了,和我同學比起來,我覺得這樣的自己好爛」
    你有沒有和別人說過這句話?
    有人選擇考公職、有人選擇進大公司、有人選擇出國深造、有人去台積電、有人轉職成功。
    而你,就是你。你覺得此時此刻的你被卡住了 。
    人很有趣,常常會覺得自己卡住。彷彿其他人類都不會有這個問題。
    別人的生活都一帆風順,自己則是慘上加慘。

    現在我們冷靜想想,可能嗎?
    如果我們的智力普通、財力普通,體力也普通,在這片土地上,
    我們也都假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
    別人一帆風順,我就特別衰的機率有多少?
    應該和中樂透一樣低。

    那為什麼我覺得別人比較順?
    那你要的未來是什麼?轉職之後可以達成嗎?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7 Feb 2022 09:23:52 GMT
    EP82 |【生存的12條法則】03. 結交想看到你成功的朋友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 買一本生存的12條法則

    有時候,你是因為想要當英雄,想要去「救誰」,而選擇和他當朋友。
    當是你忘記了,不是每一個人都想要被拯救、有人是不想要離開的。
    他在目前的位置,所有的地方都有好處和壞處,地獄裡其實有地獄的好處。
    在他受苦的同時,他同樣也享受著:因為苦難,他可以大叫、他可以指責社會的不公平。
    「看吧,社會就是這麼爛」
    你不用去證明「社會是好的」,而和他接觸。

    我的意思不是要你從此不要再去幫助別人。
    我們看不出來,哪些人是真的需要幫忙、哪些人是會把你拖下水的。
    你當然可以伸出援手、幫助每個一人。

    但這個幫助是有界限的。
    是在你可以的範圍。
    另外,幫助人和「跟他當朋友」,這會是兩回事。
    #朋友一生不用一起走 #生存的12條法則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6 Feb 2022 09:00:54 GMT
    EP81 |【生存的12條法則】02. 對你自己好就是幫助別人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全文
    - 買一本生存的12條法則
    #生存的12條法則 #析心事務所 #陰影

    我常常面對第一次回診或是第二次回診的人問:「我開的藥,你會吃嗎?」 大概有50%的人,會跟我說,他一顆都沒有或是他有時有吃、有時沒有吃。 是有什麼副作用嗎?或是有什麼不舒服?或是家中有人告訴他不要吃嗎? 沒有,都沒有。 我再問,是什麼原因你不使用藥物? 一開始我很好奇,都選擇回診,應該是有信任我,但是卻不信任藥?我滿頭子疑問。 「醫師跟你談完心情有進步、也是相信只要我定期吃就會有改善」 「但是…我說不出來為什麼不吃,總覺得心中有些抗距」 家中如果有寵物或是有小孩的人,你餵別人吃藥、一定會非常地按照處方,而且非常準時。 但對自己卻不會。 我對這個現象,一開始會怪自己可能說明不清楚、或是藥物副作用讓人不想吃… 漸漸地,我可以感受到,其實人們有「 #自毀」或是覺得自己 不值得 變好的隱藏想法。……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15 Feb 2022 09:00:17 GMT
    EP80 | 【生存的12條法則】01. 無論如何抬頭挺胸

    你大腦裡的血清素的多寡,和你的社會地位是有相關的。這早在20多年前,有一系列的龍蝦實驗就可以看到,當兩隻龍蝦打架,贏的那一方,腦中的血清素會增加,輸的會減少;輸的龍蝦會顯得落寞、不敢再奮鬥。這些神經化學的組成,不是只有人類才有,許多生物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輸的會變得膽小、躲藏、不願外出、覺得麻煩,最佳解就是躲起來。

    我們的大腦是社交腦、我們內建的系統就是會記得你的社會地位,無論是你的意識或是在你的潛意識。無論是大環境、教養,又或是你的個性使然,當你挫敗之後,累積下來,一次又一次,慢慢地,你就會變得焦慮又憂鬱。

    當你體內的#血清素 下降,你的大腦會 *覺得* 你現在壓力很大、現在很緊張,你的大腦也讓你感受不舒服、讓你處在高度警戒的狀態。甚至會誤判局勢,即使現在你身體正常運作或是外在風平浪靜,但你的大腦靜不下來。當你血清素高,你較少不舒服、你也比較更可以接受環境的挑戰。





    - 訂閱12條法則免費電子報,收到完整內容
    - 買一本生存的12條法則
    #生存的12條法則 #析心事務所 #陳璿丞醫師

    【訂閱連結🎧】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n, 14 Feb 2022 07:39:39 GMT
    EP 79 | 學習的王道和精進之道

    【學習的4種階段】
    1. 潛意識覺得無能- "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多差"
    2. 有意識覺得無能 - "我覺得我自己笨手笨腳"
    3. 有意識覺得做得到- "如果我可以專心、靜下來,我可以完成"
    (大部分這一部就放棄了)
    4. 潛意識覺得做得到- "咦,我剛剛是怎麼開車到公司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7 Jan 2022 15:04:30 GMT
    EP78 | 從我的過動談專心這件事

    【從我的過動,談專心這件事】
    ADHD的孩子在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上面,
    會有極高的專注。
    ADHD和智力無關
    說服自己、用想像力、聯想力,
    欺騙自己的大腦
    做白日夢
    我的4個招式
    1. 靜坐
    高中之前,我都用我的智力來壓過去。常常在學校,我寫考卷都很沒有耐心。我只要半小時,就可以把別的同學1小時寫完的考卷寫完。但高二之後,我在上物理課和數學課有很大的挫折感
    2. 太極拳
    很緩慢,我可以專注在我的肢體和呼吸上面。
    總之,我就開始練習好一陣子。
    只要人家說,可以讓自己的心緩下來的事情,
    我都願意去做。
    因為我想要控制我自己的衝動和無法專心的念頭。
    可以讓時間慢下來、可以讓我多想幾秒鐘。
    3. 蕃茄時鐘
    我不太能專心讀一小時,同一個科目,我會覺得很無聊。在醫學系大三只有上解剖、組織時,我覺得痛苦,因為科目太少。反而大五大六每兩周要去不同科見實習,對我來說真的很棒,可以一直切換科目。我高中時,因為專注力大概只能20-30分鐘,我需要快速地切換,我就用了「蕃茄時鐘」法,來切換讀書的時間。
    4. 心智圖
    雖然我現在的筆記方式不再使用心智圖,但高中和大學,每一個章節,我都會用心智圖來統整我的重點。我會關上書本,把章節的重點找出來。
    對我來說,是個解脫,
    可以讓我混亂的大腦,找到出路。
    5. 我的挫折
    人際關係,三分鐘熱度,要很努力維持
    一次做一件事。

    早鳥價訂閱制到2022/01/31 https://anatomind.com/newsletter
    Youtube直播影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0 Jan 2022 15:05:38 GMT
    EP 77 | 如何降低考前焦慮? feat. 陳名數學
    Thu, 13 Jan 2022 07:05:11 GMT
    EP 76 | 真的可以翻轉舊信念嗎?而不是取暖而已。
    • 心得分享:
    • 認知行為課程是驗證理論,不是取暖文派,不會看完文章後當下很受震撼,但過了不久又重蹈覆轍。
    • 認知行為課程是有強邏輯的架構,就像學數學,需要先認識加減乘除,才能做更深入的運算
    • 我覺得很受用的是「新核心信念」,對事件的慣性負面想法,透過「新核心信念」假話(較正面的)講久了真的會慢慢變真,改變大腦的既有的負面想法。


    2022/01/08 21:00 開始!
    歡迎註冊免費教學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7 Jan 2022 02:41:58 GMT
    EP 75 | 27則如何生活的建議-有點矛盾得需要平衡

    前情提要:前面9則在臉書上
    本集podcast講10-18則
    剩下的,訂閱電子報,我會寄這份27則的全文給您!
    ====
    Derek Sivers算是我少數有在追蹤的人之一。
    我是從2015年開始學習程式語言Ruby之後開始知道他的。
    他的podcast訪談、他的Ted talk、他的blog
    還有他的書,我每一本都有看。
    當我意識到時,我才發現我是他的鐵粉。
    他是一個音樂家、也是一個程式設計師、也是一位創業家、也是一個作家。
    你很難定義他是什麼樣的人。
    這是他給出的27個人生建議,有些前後很矛盾,但他是故意的。
    他是受到這本《死後四十種生活》的啟發所寫的。

    2021年最後一集,下周停刊一次;
    我們2022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4 Dec 2021 08:08:42 GMT
    EP74 | 你好睡嗎?睡眠的腦科學

    睡眠的架構,睡覺分兩類,一種叫REM sleep,
    另一種叫做non-REM sleep。大約每90分鐘完成一個循環。
    快速動眼期,在這個階段的睡眠裡,血清素、正腎上腺素
    幾乎都會完全消失,REM太少會增加死亡率。
    和記憶力、創造力其實是有關。
    深層睡眠,比你平常晚睡,你就會錯過深層睡眠的時間,
    會讓REM的睡眠期變多,常會有做夢啊、越睡越累。
    認知治療,建立讓自己在晚上慢慢安靜下來的作息。
    在睡前1-2小時,把你擔心的事情先寫下來。
    睡覺的地方不要有時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7 Dec 2021 23:59:22 GMT
    EP73 | 學會調控你的多巴胺,讓你更有活力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常常沒有勁?覺得自己沒有動力? 本來打算讀書的?結果一整個早上都在滑手機。 本來打算今天上班要好好衝一波,可是覺得煩? 去健身房想要讓自己動起來?做完一組動作後,就一直滑手機一小時, 只好去洗澡回家?如果是這樣,你的多巴胺報酬系統,需要再重新調整一下了。 多巴胺系統是大腦內,決定我們有 多想要 去做一件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9 Dec 2021 10:49:19 GMT
    EP72 | 只要你不放棄,就會有機會 - 看《女傭浮生錄》(Maid)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wq2m06z07800864ao0m52ir?m=comment

    ===
    訂閱我的電子報:https://stoicism.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3 Dec 2021 07:33:43 GMT
    EP71 | 我們都是罪人-看《地獄公使》

    我一口氣看完了Hellbound地獄公使,我要承認我自己有罪。
    其實我們都有罪(原罪論),但我今天不是想要討論神學。
    我是想要說說,我的日常生活。
    有時候,我的診間,真的很像告解室。

    常常會有人問我,「為什麼是我?我做錯了什麼嗎?」
    如果說,精神科或是身心科醫師是現代的宗教,也不為過。
    以前巫師就是扮演醫師的角色啊…

    「是不是我不知足?」
    「是不是我不夠勇敢?」
    「是不是我太懦弱?」
    「我是不是基因不好?」

    詳全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6 Nov 2021 09:16:12 GMT
    EP70 | 在這寂寞的季節裡,什麼是愛?

    覺得好聽的話,幫我到APPLE PODCAT來個⭐️⭐️⭐️⭐️⭐️ 評論喔!

    什麼是愛這題很難回答。
    很多大師、諮商師,滿口說愛的心靈導師,
    也常常離婚外遇,感情世界多彩多姿。

    我很難正面回答什麼是愛。
    那這樣好了,我們來談談什麼不是愛?
    我在診間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說:
    「我不愛我先生了」
    「我先生不愛我了」
    「我愛上別人了。」
    「我外遇了」

    先不論道德上是否正確。
    有些對話是這樣的:

    「是我決定要分手」
    「如果有時光機,讓你回到過去,你還是決定分手嗎?」
    「……」
    「但分手你難過,不分手你無法忍住,好像沒路走了?」
    「對。」
    「所以平行時空有個不分手的你,你覺得她會快樂嗎?」
    「不會。」

    不愛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需要」
    覺得心中有洞嗎?
    覺得在這寂寞的季節冷冷的嗎?
    靠你自己,就可以把心中的洞補起來

    延伸閱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5 Nov 2021 09:12:26 GMT
    EP 69 | 我誤刪了我的Youtube😱 - 談要堅持?要放棄?要專一?要多元?

    有些事被強迫做?

    堅持?或是要轉型?
    想要放棄,但卻撐著

    我不小心把我的youtube頻道刪了
    是不小心?還是潛意識?


    年輕的時候多看,長大的時候就選一個
    然後就堅持

      選一個,並且義無反顧做下去
      決定(decide)的拉丁字根是「斷開」,切斷一切選擇
      你會集中火力。
      放下生活中其他不需要的事,雖然都是小事,但會榨乾你
      commitment = tie + bond

      如果不重要,就不要做。
      重要的,你就每天都做。
      開始的時候最難,就像火箭一樣。

      commit to one career path
      technical choice, pick one, commit to it , learn it deeply.

      不要再去找最好的。(沒有這種東西)

      挑對象:選一個不會想改變你,你也不會想要改變他的。
      承諾給你最大的自由,當你承諾一件事而放棄其他的。
    ---
    免費下載「冥想遊戲」電子書

    --
    談到的書:

    ---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281ksi3h1r09182kjxy8tu?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2 Oct 2021 10:19:37 GMT
    EP68 | 因為我太聰明了,所以我不幸福? 🤔

    如果你這麼聰明、這麼棒,
    你一定可以找到幸福的方式。
    世界很寬很大,你明明就知道。
    ---
    加入免費7天冥想遊戲,就可能可以找到幸福喔
    延伸閱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5 Oct 2021 09:42:06 GMT
    EP 67 | 冥想遊戲,一起來玩吧!

    教你最簡單的正念冥想指南101。
    讓你可以立刻上手
    立刻加入,領取遊戲入場券
    https://60meditation.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7 Oct 2021 08:12:09 GMT
    EP 66 | 擺脫人生困境的3個關鍵字

    看到、選擇、負責。
    擺脫人生困境的3個關鍵字:看到、選擇、改變
    ⭐金句1:
    你沒有做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你若沒有負起責任,你會對一切感到不滿。
    ⭐金句2:
    不是你的生活那麼遭、也不是別人的生活那麼棒,
    而是你對於你的現狀感到不滿意,
    而感到不滿意的背後絕大部分的原因是:
    「你不願意為了你的選擇負起責任」。
    ⭐金句3:
    人生痛苦的來源:
    你想要全拿通吃、全部好處都給自己;
    全部的壞處都不要。
    你不願意做一些改變、你不願意去接受這個世界。
    但若你發現嘗試調整自己就會開始不一樣。
    ⭐金句4:
    你羨慕那個某某某什麼都有,比你好。
    Q:但他真的什麼都有嗎?
    Q:還是他奮鬥了很久?
    Q:還是他承受你不知道的?
    Q:但那個什麼都有,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金句5:
    你總是問別人、讓別人選,
    你把選擇權讓給別人,是因為你不敢負責,
    發生狀況你就可以說「不是我選的阿!」。
    ⭐金句6:
    你若不自己做選擇,就是把自己的選項交給別人,
    隨著時間演進,就有人會幫你做選擇,
    然後你不滿於別人的選擇開始抱怨,
    因為你不想負責,所以選擇「不選擇」,
    因為你不想負責,所以「開始痛苦」。
    ⭐金句7:
    人生沒有輕鬆的選項,
    但是你回想五年、十年前的痛苦,
    常常陷入自我懷疑階段,
    現在回想起來,是否感覺「還不就是那樣阿~」。
    ⭐金句8:
    你的不選擇、不負責,只是讓痛苦更延長而已。
    ⭐金句9:
    你一定要為你的人生主動負責,你一定要心甘情願地去做。
    ⭐金句10:
    沒有看到勇敢選擇、勇敢看見的人,因選擇後而感到痛苦。
    ====
    有什麼想要討論的,
    歡迎來信到 soanseng@anatomind.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9 Sep 2021 07:52:19 GMT
    EP65 | 得到金牌之後呢? 讀《長勝心態》

    這本書《#長勝心態》
    是金牌奧運選手寫的,奧運得牌是激情,
    但人生是更長久的事情。
    考完大學、考過國考、得獎、升官,
    那之後呢?我們都要勝利,那勝利之後呢?

    - 3C心態:想清楚(clarity)、持續學(constant learning)、有連結(connection)
    + clarity: 清楚知道什麼東西重要。問「為什麼」要這個?
    - 叫你起床的是什麼?咖啡?鬧鐘?夢想?
    - 你想要發揮什麼影響力?
    - 你的時間軸是什麼?每天的小勝利?短期目標?長期要去哪?
    - 重視表現而非結果,贏了反而難過?輸了反而開心?
    - 長期主義
    + constant learning:
    - 專注在做事的方法與態度(how)
    - 我們如何學?學到了什麼?多花點時候在how,少一點在what
    - 學習環境
    - 教練、反饋、反思、邊際效益
    + connection: 建立連結為首要,日常遇到的人(同事、夥伴、朋友、網路),想法改成建立連結,而非比較
    - 人是群居的動物
    - 有連結才會有幸福感
    - 向對手學習

    ---

    ---

    • ?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喝☕️ 
    • ? 歡迎訂閱析心事務所的電子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9 Sep 2021 22:17:36 GMT
    EP64 | 我一直要當醫生好多年,才學會一點點溫柔

    我一直要當醫生好多年,我才是學會溫柔一點點。我年輕的時候說話很衝。
    對家人也是、對朋友也是,一點也不溫柔。很難想像這樣的我,
    居然是個精神科醫師,要坐在診間裡,聽著別人說著他們的苦痛。
    但也許是這樣的苦痛聽了很多,聽多了,人也變得溫柔了。
    常常有人會問我說,一直被這樣當垃圾桶倒,你的垃圾桶會不會滿出來啊?
    會不會有崩潰的一天?其實我也在想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天,看到這樣一句話,
    是某個前輩說的,大意是,所以我們更應該要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更好一些、讓自己的心更有能力去承載這些。
    讓自己好好地享受日子。有時候在診間聽到讓人難過的事情,
    有很多的時候,我也真的無能為力,能做的只是陪伴。
    以前當學生時,在講台上的老師說,沒關係,你是醫者,你坐著、聽著,就會很有力量。
    我以前覺得這真是狗屁不通的道理,有力量的不是藥物嗎?
    有力量的,不就是醫學嗎?有力量的,不就是科技和進步嗎?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越來越多,我們擋在死神面前常常失敗,
    常常在病房聽到某某某又去世,或是在新聞或電視或家屬說,某某某去世;我們常常失敗,那種失敗真的很難受。
    明明已經和你有說有笑、跟你說:醫生,我好了喔。謝謝你。
    有一陣子你沒看到他/她,你以為好了,其實是你徹底的大失敗。
    詳全文

    - 親愛的我
    - 廢文

    歡迎贊助一杯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3 Sep 2021 08:21:55 GMT
    EP63 | 記得你是凡人,帶著覺察過日子

    ?我開了個線上(直播)課程
    我最大的目的也是希望,讓自己情緒和行為的改變,留下記錄。
    是個實用取向,你可以自己練習寫下來,紀錄自己的心情。
    ? 已確定開課‼️

    • 報名至8月底,立刻報名!https://core.newebpay.com/EPG/anatomind/sPE2Zq

    ?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喝☕️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
    成長
    - 熱情/專長/有用=成為真正的自己
    - 別人的法不是你的法。你無法成為別人,但你可以成為自己
    - joseph campbell 英雄旅程
    - 帶著覺知做日常
    - 地點是有能量的,選對環境做事情
    - 馬車伕駕駛五匹馬
    - 活動:一日禁食(或是16小時不吃東西 感受自己的飢餓感)
    - 練習抽離(一日不用手機、一日不吃甜食、一日不喝酒)
    - 你高人一等?(種族、宗教、國籍、車子、衣服?)。覺得自己優劣而去批評別人。「記得你是凡人」
    - 你在某方面優秀,就這樣,其他方面,通通都沒有
    - 覺察「優越感」:今天屬於你的,昨天是別人的,明天也會屬於另一個人的

    付出
    - 對萬物感恩,包括平凡的事物,尤其是平凡的事物
    - 志工
    - 人際期待:我們經常愛上一些不愛我們的人,卻又不愛那些愛我們的人。因為我們總是期待回報。
    - 愛的迴圈、愛的循環
    - 服務是人生至高無上的目的

    =======
    相關youtube影片

    =======
    延伸閱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9 Aug 2021 22:30:30 GMT
    EP 62 | 理性思考,是我的紅藥丸
    Fri, 13 Aug 2021 08:13:46 GMT
    EP61 | 拒絕當溫水裡的青蛙。讀Adam Grant 《Think Again》

    * 拒絕當溫水裡的青蛙
    如果今天水滾了,你還要在溫水裡面嗎?今天如果你的產業前景不好,你仍然要繼續做嗎?如果你明知道自己對醫學沒有興趣,還要繼續念嗎?舉個例子來說好了,從小到大的考試裡,譬如說段考或是前陣子指考才結束。在考試時,總是會有幾題選擇題,到底要選A還是選B,或是你當你寫完,第二次檢查題目時,總是會有幾題想要改答案?你肯定懊悔過「早知道當時候就不要改了」。但總體而言,改還是不改來得好?
    本集的Youtube https://youtu.be/EW7OpgAiwaQ
    歡迎訂閱析心事務所的電子報


    Think Again, the latest book from Adam Grant
    savage chicken- How to acquire wisdom
    鄧寧-克魯格效應
    What frogs in hot water can teach us about thinking again | Adam Grant -
    YouTube

    Adam Grant 的其他中文書

    給予
    擁抱B選項
    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5 Aug 2021 23:00:56 GMT
    EP 60 | 想要轉職軟體工程師嗎?大神教你怎麼學習! ft. Taian.Su

    泰安是我在elixir conf taiwan時的朋友,他長期在程式界和教育界打轉。
    我們常常交換教養、學習、還有情緒、程式等等的心得。
    前半小時,都是我和泰安在聊聊程式語言的一些差異。
    後半小時,主要是談些學習和教養的心得分享。
    希望大家會喜歡。
    想學程式嗎?快來Elixir Taiwan, Slack上大家都很親切喔

    - 人類大歷史
    - 符號帝國
    - nodejs 台灣
    - Ruby 台灣
    - 如今擁抱開源,微軟總裁坦承過去選擇是錯的
    - JS Is Weird
    - 大教堂和市集
    - Python Taiwan
    - Rust Taiwan Community
    - Go程式語言 (Golang Taiwan, Gopher Taipei)
    - Deno - A secure runtime for JavaScript and TypeScript
    - Erlang: the movie III
    - Worse Is Better
    - Free, fun educational app for young kids | Khan Academy Kids
    - 糖、脂肪、鹽:食品工業誘人上癮的三詭計
    - 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30 Jul 2021 07:05:11 GMT
    EP 59 | 你有隨身的幸運小物嗎?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站在台上、或是準備考試時,腦海中有個小小的收音機,一直告訴你,你做不到啦!你不行啦!或者是,最近疫情期間,理智上的你知道,其實沒有那麼恐怖,但是腦海裡的收音機,一直對你發出一級警戒,告訴你一切都很危險。又或者是最近你分手了,你理智上清楚知道你不合適了,但收音機卻是一再撥放著你們濃清密密的甜美時光。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讓收音機變小聲?又或是提供轉台換頻道的功能?
    1. 把自我對話裡的第一人稱換掉
    2. 如果是你的朋友陷入這樣的狀況,你要怎麼安慰他?
    3. 把慘境重新定義成是「挑戰」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3 Jul 2021 09:00:49 GMT
    E58 | 你腦海中那台收音機,重複唱著難聽的歌,你該怎麼辦?

    - 腦中做亂的小聲音
    - 自我的距離
    - 腦中的小聲音通常都是說你不好的
    - 越聽心情越差
    - 寫日記會有幫忙
    - 觀察者的自己
    延伸閱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6 Jul 2021 09:00:58 GMT
    EP57 | 你覺得自己有認真生活嗎?

    當我們說認真、努力時,你腦海的畫面是什麼?學校功課認真寫……那是真的認真嗎?還是比較聰明就好?學生時代都會覺得「認真」讀書、老師長輩也會要求你「認真」,我們覺得認真就是花很多時間在書桌上。
    學校時期的認真,不是真的「努力」。「認真」讀書,或是在研究所幫老闆忙東忙西,可能也不一定是真的「認真」。什麼是好的標準?如果在一個全新的領域,什麼叫做好?這樣下來沒完沒了。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現在的你,有沒有覺得現在做的這個有趣嗎?好玩嗎?寫了一大堆,最後結論看起來是如此的廢話,但真的,真的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去判斷了,做這件事的人是你,你也花最多時間,你爽不爽做,才是最重要的標準。你得對自己「誠實」。不用問別人。只有你知道,你「認真」不認真。
    注意聽聽自己心中的鈴聲,它響起來的時候,記得回應他。


    你知道如何認真工作嗎?-陳璿丞醫師 (anatomind.com)
    How to Work Hard (paulgraham.com)
    如何努力工作 - Limboy's HQ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9 Jul 2021 09:04:12 GMT
    EP 56 | 疫後的未來樣貌


    我非未來學家、也不是產業預測的人。只是一個讀者,在最近讀了很多文章後,有些心得,想要記錄下來。主要給自己看,和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希望過幾年再回來讀時,可以從中學到些什麼。一個半月的時間,台灣的時程表加速了。很多推不動的、很多曾經想過,但也不曾做過的事情,開始動起來了。遠距教學、遠端醫療、遠距工作,這些工具很早就有了,但台灣一下子加速使用。本來的我,想要讓孩子長大自學,但又嫌麻煩;但疫情一開始,就被迫開始實驗自學。把之前光有理論和理想的做法,付諸實行。一方面,覺得沒有那麼簡單;但另外一方面,又有出乎意料的發現,覺得小孩適應力之強,每天看著他們進步,覺得吃驚。之前買的很多繪本、兒童書籍,也因為哪裡都不能去、圖書館又停止借書,通通被翻找出來讀。本來以為要補習、要花錢、遠距的效果不好、自學的效果不好,這些想法,因為疫情,也被迫要開始。身為大人的我們,也開始重新學習,學煮菜、學使用視訊、學新工具。工作的少部分開始要轉為線上。本來以為學程式無用、學程式只是興趣,且知興趣突然在生活中陸陸續續有幫助。

    世界就在不知不覺中加速,也在不知不覺中逃汰一些人。永遠不要停止學習,如果真有什麼要學的,就是學習如何學習,而且永遠不要停下學習。對世界好奇,對一切東西都好奇,是我想要讓我孩子知道的;雖然,我還不知道究竟要怎麼傳達這些想法給他們。但我儘可能的,讓他們問我更多為什麼。因為從十年前就很愛聽podcast,自己也有錄一些,甚至,因為疫情,有好多podcast,我自己聽得非常開心;孩子們的吃飯時間變得很長,因為他們的耳朵也在聽很多的故事,都忘記吃東西了。雖然他們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也讓自己一個人寫作、錄音、錄影片的時間變少很多。但反而多了別的。如果你還陷在疫情裡的懊惱,想著,等恢復「正常」後,就可以如何如何,我建議各位,即使疫情結束,這世界不會在回到你以為的「正常」。而是新的樣貌。


    https://forms.gle/a1RWAZbdwLezR6cF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2 Jul 2021 09:59:10 GMT
    EP 55 | 打不打疫苗?如何練習冷靜思考?

    * 如何練習冷靜思考?
    - vaccine hesitancy,全球十大健康威脅
    - 赤裸裸的現實是,不論我們的記憶還是我們的感知,都不見得可信
    - 現代世界裡的笨蛋太過自信,而聰明人則充滿懷疑

    自然療法/另類療法:
    - 許多療效研究都是千篇一律的低品質,僅在小樣本群組做的研究
    - 說有效都是安慰劑效果
    - 如果有人a)很窮b)接受另類療法c)好了,那再也沒有任何醫藥科學界已知的說理能力,可以說服他相信,恢復他健康的,可能並不是那項治療

    不用學統計,你也可以知道的真相:
    - 樣本數小,研究發現為真的可能性愈小
    - 一個實驗關聯性越多,可能性越小
    - 彈性愈大,可能性愈小
    - 金錢/利益/偏見越大,可能性愈小
    - 越是熱門,可能性越小

    怎麼對付假新聞?
    - 虛假平衡,不助長宣傳,才是最有效的制衡。而不是平衡報導
    - 英國皇家學院 nullius in verba (不隨他人之言)。我們在接受各種說詞之前,有責任先判定它們的真實性,而不要只因為和我們情感有共鳴或激起我們義憤就無條件接受。

    分析思考的提問清單
    - 推理:過程若藏著不合邏輯的推論,其中必有缺失
    - 修辭:權威不能代替證據。把複雜變成兩極的敘事,也要小心
    - 人性:知道我們的認知和記憶並不完美
    - 來源:消息是來自可靠、可驗證的來源
    - 量化:主張可否被量化?
    - 科學:這主張可否由實驗來驗證?(可證偽性)

    - 凡是預測,就會有無知。無知比我們想像的來得多。
    - 人在心情好時,比較正向,比較容易贊同別人意見;負面情緒剛好相反。
    - 情緒對你的思考影響很大,情緒也會改變你的思考方式

    * 延伸閱讀
    -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 雜訊:人類判斷的缺陷 - 丹尼爾.康納
    -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 漢斯.羅斯林
    - 191部Netflix的影片推薦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25 Jun 2021 08:49:49 GMT
    EP 54 |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很重要嗎?孤獨也是種了不起的能力

    寂寞是種病?從孤獨培養出來的能力


    本世紀已經過了20年了,除了最近流行的covid-19傳染病之外,還有一種也伴隨著,正在大流行。一種叫做「寂寞」的東西。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要被迫中斷。學校不能去、社交場所不能去、公司也不能去。人們都只能待在家中。實體的距離和心理的距離都被拉得遠遠的。想要來和大家聊聊「寂寞和孤獨」。

    • 是生病了才孤獨,還是孤獨才生病?

    生病了,不一定會造成孤獨;而孤獨也不一定會生病。無論如何,這兩者的關係,已經在大眾的心態連上等號了。的確,在某些心理疾病裡,會有逃離人群的症狀,那是一種害怕孤獨/不想要一個人,但是在人群之前,又覺得害怕。有時,是無法和他人有共鳴,不能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只能待在自己建造的牢籠裡。他們需要你伸出手,需要告訴他們,嘿,不要怕。不要怕脫離常軌,再回來就好。而生理疾病,有時也會讓人脫離常軌。像是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裡書寫的,年幼因病,很多時候只能獨處的自己。自身和世界好像隔了窗戶、隔了門,那些活動你看得見、聽得見,但是你卻無法參與。

    而世紀大疫情,人和人的距離被迫拉遠,但是網路電商平台卻是非常耀眼。我們從身體上的孤寂,轉而變成了從物質上的滿足。像是花錢可以補心中的洞。孤獨挖出來的洞,就像物品把它們填滿吧。每周都有購物節,1111的光棍節,被發明成了「最特價」的日子。我們的孤獨,可以透過線上和大家一起倒數搶購,感受熱鬧、感受被圍繞的自己。身體不再寂寞,個人不再是一個人。有什麼問題,就是你買得不夠。
    買起來,買起來,讓寂寞消失。

    • 真的有靈魂伴侶嗎?

    在柏拉圖的會飲篇有個叫Androgynous(男女結合體),這是靈魂伴侶的來源。而榮格也有所謂的阿尼瑪/阿尼瑪斯。彷彿人們都內建了一個「理想對象」,我們一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她給找出來。否則我們的日子是不完整、一點也不幸福。這樣的念頭在電視、電影、浪漫小說,已經成為了一個深植人心的概念了。只要缺了一半,就無法完整。人們都成了「自我預言」,過著不幸福的人。從19世紀開始,這一兩百年來,人們已深深地相信,過去的人們是不幸的,他們不從追求過自己的愛情。當人們可以追求時,卻又說「我還沒找到我的true love」。而電視/電影裡的真愛,譬如《暮光之城》或是《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男主角如果在現實世界,又有能力、脾氣又壞,又有控制慾,很愛吃醋,真的是理想的另一半嗎?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幸福是你自己的事情,不需要靠著「另一半」才可以達成。當人生的唯一目標是「激情」、「浪漫」,而「三十而已」的新女性,奮鬥了這麼久,就只差最後的「愛情」,就可以完整和完美了整個人生。電影好看,但你有沒有想過,只要對方是「真命天子」,處在一段被虐、被控制也沒有關係?

    醒醒啊!靈魂伴侶,這件事,沒有那麼重要!

    • 什麼是家?

    林強的向前走,唱出了從20世紀以來,大都市扮演了「人肉果汁機」的功能。

    """
    親愛的父母再會吧 到陣的朋友告辭啦
    阮欲來去台北打拼 聽人講啥物好空的攏在那
    """
    把大批大批的年輕人吸入了全球化和原子化的城市裡,讓他們為了城市所用。城市的擴張,也讓人們變得孤立、變得無力。而且,把你所有連繫舊有社會的支持人,全部斬斷。人們不在有社群力量的支持。

    """
    卡早聽人唱台北不是我的家但是我一點攏無感覺
    """
    台北不是我的家,那請問,你的家在哪?你在的,只是一間小小的套房,你以為,你的打拼和奮鬥,可以賺來更多的錢;但同樣的,你也花得更多,而且當你真的生病、真的窮困時,誰要伸出手?都市房價貴,因為大家都在搶。而都市化的第一代,目前也都要面臨年老。無家可歸的感覺,不會因為時間而消失。

    有多少人仍然在問:「台北,是不是我的家?」

    隨著時代,出現新的解方:「網路社群」。我們可以在網路上,自組一個社群。相同興趣的人,無論多遠,我們都可以找到對方,一起談談、一起分享。這是多麼棒的事情。但是,越是連結,越是憂鬱。所謂「網路社群」可能害處和好處的比例一樣多。人們在上面,各種網美。大家在網路架構出美好的食物、美好的身材、美好的假期。越是這樣,越是看不起自己的日常生活。越是連結,越感覺得自己生活的無趣。孤獨還沒有消失之前,就已經被自己的無趣給悶壞了。

    因為寂寞在網路上找到的連結,而這連結又餵養了你的寂寞。

    但網路,或許也是新時代,對抗老年寂寞的方式。保持與外界的密切聯繫、與他人的連結、持續處於社交及家庭網路的中心,這是避免老年孤獨的唯一方法。建立有意義的方式和他人共存,不要退休了,自己一個人待在家看電視,那不是享受,那是一種漸漸和社會脫離。

    • 建立你孤獨的能力


    精神科醫師兼精神分析師Anthony Storr(1920-2001)說過一句,我覺得很棒的話:「人際關係並非人類幸福與安定的唯一來源。」在客體關係理論中,我們的確過多關注在「關係」裡,而市面上會許多教養書籍,讓母親們都變得很焦慮,好像沒有教好孩子、沒有讓他們有好的「關係」。他們長大就會長歪的論點。沒錯,很多精神官能症的人,他們有很多人際關係的不圓滿,過得很辛苦。他們不開心、他們焦慮、他們憂鬱。但不全然都是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啊。歷史上有很多人,譬如康德,維根斯坦,牛頓。也有寫《湖濱散記》 的梭羅、寫《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獨處是他們的能力,他們在自己的內在想像世界裡,他們學習、觀察、記錄、書寫這個世界。有很多人生重要的東西,也需要你的高度專注和孤獨。他們也告訴我們一件事,人際關係,並非是唯一滿足幸福人生的唯一條件。

    「孤獨是多麼的從容,多麼的溫和」

    每個人都想要幸福過日子,我也想啊。每個人都想要追求幸福。但這幸福,不是只來自於外在。如果看許多僧人的陳述,或是達賴的書,他們也都曾描述過,某些最為奧秘和最幸福的經驗,都是來自己內心的世界。在寂寞的世界裡,培養自己孤獨的能力。如果這個世界的疫後,可以教會我們什麼的話,我會希望,多學會點孤獨、多學會和自己獨處。

    你,是一個人讀完這篇文章嗎?

    • 延伸閱讀

    1. 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
    2. 孤獨是一種能力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8 Jun 2021 08:33:19 GMT
    EP53 | 在混亂的時光,安靜地坐著- feat.靜坐30多年的Frank聊

    - 本身是工程師背景(C#)
    - 顧問
    - 是怎麼開始?
    - 靜坐的習慣?
    - Naval 社團
    - 卡巴金(方便法)
    - 我只是想要讓自己變好。
    - 只要這東西有趣、可以試看看、感覺不錯。
    - 從武俠小說開始,調息/氣功(國小開始)
    - 我最明顯的感覺(5-10分鐘後,relax)
    - 最高休息法/卡巴金
    - 靜/定就可以開始了
    - 突然間知道怎麼跟世界好好相處/世界連結
    - 自我消融感(2-3年之後)
    - 如何養成習慣
    - 你有沒有喜歡去做這件事
    - 廁所是個好地方(20-30分鐘)
    - 狀態的切換(觀察者的自己)
    - 獵人:氣場有沒有開起來。
    - 練習短靜坐。(比較難)
    - 把自己的狀態切換,是需要耗能的。
    - 很像體力的消耗
    - 維持大腦的清明狀態。
    - 很難放下「外境」。
    - 老高:這世界是虛擬的。
    - 短靜坐、空明;專注在呼吸、念經。
    - 能不能一邊維持狀態,現在又可以維持呼吸。
    - 憂鬱的症狀?
    - 知道那個狀態
    - 他的幫助是有限的。
    - 靜坐是長期的練習
    - 慈悲/智慧
    - 靜坐是偵測器
     - 找人聊/練習
     - satir 對話練習。
     - 三人小組(問話對象)
     - 找別人一起練習「習慣」
    延伸資料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6 May 2021 23:00:36 GMT
    EP 52 | 重大突破!啟靈藥物探索意識?治療憂鬱、自我消融?

    【我是什麼?意識是什麼?】
    你好,我是今天的地下導覽員
    使用啟靈藥物的經驗討論

    看完《改變你的心智》一書之後,
    致幻劑使用在精神醫學的研究,最近很火紅,
    也開始有幾款藥物上市了。
    致幻劑主要是做用在5-HT2A的接受器。[除了Ketamine是在glutamatergic外,因為沒有psychedelics所謂的trip(靈遊)]。
    psilocybin(迷幻磨菇)和LSD都被發現在抗憂鬱的效果。
    另外一種是MDMA(搖頭丸),發現在動物身上有增加社交性的功能,還有治療PTSD。
    這些藥物(?)還可以用在戒酒、戒煙上面[fn:1]。

    【對我們的大腦有什麼影響? 】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增加感官和運動神經的腦區的活性。這也是迷幻藥物使用後,會看到五彩繽紛或聽到仙樂翩翩的原因。我們大腦有個預設模組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它是我們偏見還有自動化的來源。使用致幻劑之後,可以關閉這個網絡。這也是用於成癮治療的假說。並且可以增加大腦的活性和聯結,如下圖所[fn:2]示:

    【有沒有和致幻劑同樣效果的?】
    在2020這篇meta-analysis,找了93篇文獻,總結後,得出靜坐的效果和psilocybin(迷幻蘑菇)的成效相當(包括在情緒、社交技巧、神經可塑性、執行功能等等[fn:3])
    那兩者合併使用呢?!文章表示,若合併使用,可以增加迷幻蘑菇的效果。

    【多少量對抗憂鬱有效?】
    目前有發現在LSD(10-20mg), psilocybin(<1-3mg)在低劑量下,對憂鬱的改善就會有效果。甚至對焦慮情緒的成效也不錯[fn:4]。

    【仍有風險】
    雖然致幻劑對身體的危害相對其他物質來說相對小,
    而且成癮性也比較低。
    但若過去家族史有思覺失調等狀況,會容易誘發;
    並且,過量使用也會有心跳加速、盜汗等情況;
    某些狀況也會誘發幻覺/妄想等等。使用上還是有一定的風險。
    管制的方式和使用的劑量都還有待更多的研究。

    【延伸資料】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5 May 2021 23:00:28 GMT
    EP 51 | 超神準的解夢!身心科醫師教你如何破解夢!

    * 超神準的解夢!身心科醫師教你如何記夢
    ** 介紹各種夢的歷史
    - 占夢
    - 甲骨文
    - 宣揚君王、打戰合法化
    - 昔有莊周夢蝶
    - 日本的名僧「明惠」記了40年的夢,夢是神的諭示
    - 聖經裡馬太福音第一章:「有主的使者向他夢中顯現…」
    ** 夢與靈修
    古倫神父
    - 夢會誠實表達我們目前生活(心情)狀況
    - 夢會告訴我們對目前的心理情況應該怎麼做
    - 夢可能代表一種許可或應許
    ** 佛洛伊德是怎麼記夢的
    - 夢是解決過去,尤其是幼兒時未解決的問題
    - 每一個成功的夢可稱呼為願望的達成
    - 白日夢、幻想和夢一樣,都是願望的達成
    - 三種典型(大家都夢過)的夢:考試、沒穿衣服、親友之死
    ** 阿德勒
    - 目的論:夢是解決明天或是將來的問題
    - 夢是情緒工廠,是我們為了最近生活而找尋的解方
    - 夢是風向球
    ** 榮格
    「夢就是睡眠中的自我,將無意識傳來的訊息意識化的結果」
    - 精神是靈性、靈魂、觀念的總稱
    - 夢會去顯示個人不願意去承認但自己卻擁有的部分(陰影)
    - 共時性
    - 夢是來自黑洞般的潛意識
    - 補償是夢的功用和意議
    - 小夢和大夢,大夢是你一做,終身都忘不了的夢,和人類歷史有關,是原型,是集體的夢
    - 大夢會出現在個人的關鍵時刻、危機時期。中年、青春期、接近死亡。這種夢很難解釋
    - 夢的順序:夢中場域的說明、主角的說明、劇情發展、劇情高潮、劇情終止或結果或解答,有些夢沒有這個部分。
    ** 如何記你的夢?
    - 夢容易忘、受日常生活干擾、空洞、前後沒有邏輯
    - 最大的原因是恐懼
    - 習慣:
    1. 上床前準備:筆記本、紙、手機app
    2. 不要讓自己太疲勞
    3. 醒來不要立刻起身,繼續躺,眼睛不要立刻睜開,靜靜慢慢回想剛才的夢,有什麼感覺?做了什麼?
    4. 一起來就快點記下來。
    ** 研究1:REM 和做夢
    - 什麼是REM [[https://www.wikiwand.com/zh-tw/%E5%BF%AB%E9%80%9F%E5%8B%95%E7%9C%BC%E6%9C%9F][快速動眼期 - Wikiwand]]
    快速動眼睡眠。在此睡眠階段中,眼球會快速移動。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與清醒的時候相同,呈現快速、低電壓去同步化的腦電波。多數在醒來後能夠回憶得栩栩如生的夢都是在REM睡眠發生的。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428732/][The Functional Role of Dreaming in Emotional Processes]]
    + 夢比較常是負面的(恐懼、焦慮)
    + 當情緒有困擾時,常常會讓REM sleep有變化
    + 在REM的夢常和情緒調控和情緒相關的記憶固化有關
    + 在NREM的夢比較像「想法」
    + 情緒調控和做夢很像,都在amygdala, hippocampus, mPFC的位置
    ** 研究2:不同時期的夢和腦波都不同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801786/][Mental Sleep Activity and Disturbing Dreams in the Lifespan]]
    - 小孩從6-7歲開始對夢有興趣
    - 在9歲左右開始變得和成年人的夢一樣複雜
    - 在三歲之前很少有夢,推測,夢和認知發展是有相關的
    - 夢和視覺空間的建構有相關
    - 惡夢在14歲之前的小孩很常見
    - 病態惡夢 have comorbidity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and insomnia

    - late adolescence開始到成長
    - 夢變得複雜,有視覺空間、語言、動作
    - 開始把白天的活動編織入夢中
    - 有壓力/anxiety/depresison會做惡夢,影響正常睡眠
    - 自律神經和惡夢有關。

    - 老年人
    - 50歲之後,睡眠的規律會比較亂
    - 醒過來時比較無法回憶起夢
    - 發現住院的老人家,更無法回憶夢(原因:活動變少,記憶變差)
    - 在護理之家的老年人常常有「回憶起快樂過去的夢」。自傳式的夢可以幫助人們穩定現況的不適
    ** 研究3: REM 和depression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879516/][Sleep, insomnia, and depression]]
    a decrement of SWS (Slow Wave Sleep, also measurable as a decline in Delta-Power) and a disinhibition of REM sleep: this encompasses shortening of REM latency, prolongation of the first REM period and increase of REM density.

    - Rapid eye movement (REM) density, a measure of the frequency of rapid eye movements during REM sleep, is known to increase over the course of the sleep episode
    - REM latency. Rapid eye movement latency is the time from the sleep onset to the first epoch of REM sleep; therefore, it depends on the patient's sleep latency. The REM sleep cycles every 90 to 120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8 Apr 2021 23:00:48 GMT
    EP50 | 照顧你大腦裡的小時鐘-生理時鐘的重要性

    前言,最近季節變化,日照時間又變長了,在診間看到許多的情緒相關和失眠的問題。
    - 視交叉上核
    - 透過光線來校正
    - #褪黑激素​ 來調節
    - 人體的生理時鐘約25小時
    - 熬夜比較容易
    - 和情緒有關係
    - 免疫和心血管疾病
    - 季節性情感疾患
    - 大腦疾病 包括 #阿滋海默​、 #帕金森症​、#思覺失調​、#憂鬱​、#躁鬱​、#焦慮​ 等等都有影響。
    #睡眠失調​ 也會損害認知、記憶、肥胖、糖尿病- 對憂鬱症也有效
    + 2021年四月份的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fn:2],也有提到,固定的白天活動,也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狀
    + 新型的抗憂鬱劑也有針對褪黑激素的相關受體- 人際關系和社交節律治療(IPSRT)
    + Ellen Frank 在2005-2006 + 建立的社交節律,而穩定體內的生理時鐘節奏
    + 1、起床,2、第一次與他人接觸 3、開始工作、學習、或履行其他日常職責如看孩子和做家務。4、吃晚飯,5、上床睡覺
    + 和情緒的波動
    + 治療師通常針對人際問題的一個方面,運用角色互換,角色討論,哀悼缺失的人際關係和健康自我等方式達到治療目
    - 維持你的social routine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參考文獻
    1. Allada, R., & Bass, J. (2021). Circadian mechanisms in medic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4(6), 550-561.2.
    2. Smagula, S. F., Capps, C. S., & Krafty, R. T. (2021). Evaluating the timing of differences in activity related to depression symptoms across adulthood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84, 64-68.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1 Apr 2021 23:00:41 GMT
    EP 48 | 不能接受對方沒有成長是因為自己不夠成熟 ft. 雅婷 & 瑋鍼 心理師

    這一集的對話,我自己也反覆聽了兩三次。
    我覺得和瑋鍼心理師和雅婷心理師的對話,
    連我自己也有很震撼的感覺。

    當我聽到雅婷心理師說自己年輕時到現在的轉變,
    我也身有同感。
    我們年輕時,都希望被呵護在手心,
    希望別人把我們當成世界的中心在轉,
    希望對方可以照三餐問候我們。

    但長大了,可以靠自己,那是一種成熟,
    一種不用靠著別人,也可以活得很好的姿態。

    我也問了瑋鍼心理師一個問題,
    常常在電視或是小說看到,有人把「這幾年,對方都沒有成長」
    當做一種藉口,是個很蝦🦐的理由,但又很難說什麼。
    但瑋鍼心理師說,其實說這話的人,本身就沒有什麼「成長」。
    當你夠成熟、當你可以包容對方的時候,
    自己成長不成長,不需要依靠著對方。
    當你還需要對方「成長」時,需要對方給你奶水喝,
    那表示自己還不成熟,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在關係裡面,
    都需要一個人先可以獨立,
    從熱戀到結婚的那個轉變點是什麼?
    從兩個人小世界到小家庭到大家庭,
    大家心情有什麼轉變。

    前面十分鐘大概是我說些錄podcast的心得,
    後面是討論婚姻的部分,
    希望大家會喜歡。

    - 提到的人事物
    - 喂喂你還好不好的雞蛋糕
    - 正午惡魔
    - 哪裡可以找到兩位心理師?

    • 雅婷心理師和朋友們經營的生活咖 粉專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31 Mar 2021 23:00:48 GMT
    EP 47 | 運動改造大腦 ft. kai教練

    這系列開始是全新的系列,
    我找我身邊的朋友們來聊聊精神醫學/心理學等等各個層面。
    這一次是先找kai教練,是我的健身教練。

    之前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比方,說健身是少數人生經驗裡,很正向的經驗,
    就是你的努力和你的成果有一定的成正比。
    投資沒有,讀書也不一定有。
    但健身有。
    而且,健身也很現實,有練就有,沒練就沒有。
    用錢買不到,非得要你努力才可以。
    健身或是運動醫學裡,也有很多心理學的應用。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心靈;反之亦然。
    和kai教練聊得非常的愉快,歡迎大家收聽這50多分鐘的討論

    • 和kai教練認識的過程
    • 健身和心理學
    • 健身的認知行為治療
    • 腰不會酸了
    • 為什麼要折磨自己
    • kai教練是如何踏上健身之旅的?



    參考資料

    • kai教練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kai_fitness_pt/
    • kai教練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kaifittaiwan
    • 運動改造大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797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4 Mar 2021 23:00:16 GMT
    EP46 | 【析心讀冊會】無窮的開始(2) 我們只是宇宙邊緣的污漬

    chap2
    - 天空中的繁星,可能只是一個詞,但我們的心智不太能理解
    - 覺得我們很渺小和覺得我們是頭牛是一樣的意思
    - 宇宙不是浩大,而是我們的家、我們的資源,越大越好
    - 愛迪生,99%的汗水和1%的靈感,汗水也很重要,你得一個一個試才會成功啊,試驗失敗也是很重要的經驗;而且現在有電腦/機器人可以幫我們處理「汗水」的部分
    - 我們感官可以接受的現實很少(演化只留下讓我們活著的。), 要不就太大太小太遠太近太快太慢太模糊,而我們感受不到
    - 我們需要儀器,才能越來越靠近「真實」,才可以真的「看見」

    chap3
    - 「都是人類造成的」過去我們解釋自然現象時,會用神話、神學,神生氣了等等來解釋,這些都是「以人為中心」的討論。
    - Principle of Mediocrity: 但有另一種極端的看法,覺得人類是個渣,我們怎麼樣,大自然才不鳥我們。
    Stephen Hawking還說出,我們只是宇宙邊緣的污漬
    - 另一種說法是The Spaceship Earth,我們是一艘太空船。但這樣說法又太狹隘,我們離開就會死、我們無法和外在世界
    - 我們既不特別也不邊緣。
    - 宇宙的主體是「冷、暗、空」,你覺得我們還不特別嗎?
    Cold, dark and empty.
    - 物種滅絕這件事,從有地球以來一再地發生,地球從來對生物都不仁慈。生物們只好一直進化,人類不是地球的毀滅者,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就很殘酷
    - 我們不是太空船上的「乘客」,好像都可以很安全,有機組人員、有機長。我們也不是機組人員,我們就是要努力地生活著。地球就是我們的乘客」,好像都可以很安全,有機組人員、有機長。我們也不是機組人員,我們就是要努力地生活著。地球就是我們的原始材料。

    - 只要不違反「物理定律」,一切所有我們想的,只要有足夠的知識,我們都做得到。

    - 只要我們可以做出解釋、做出推測。

    - 就像宇宙大爆炸,我們的知識和解釋,也可以來場「大爆炸」
    - problems are inevitable; problems are soluble。拿兩個石碑,刻下來
    - People are universal constructors.
    - 我們就是努力的礦工小精靈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23 Mar 2021 23:00:53 GMT
    EP45 | 【聽眾來信】自卑、脆弱、勇氣。你有在電梯裡面放屁過嗎?
    # 自卑和完美主義

    > 嗨陳醫師 :) 我是你的Podcasts的聽眾。
    > 能不能多討論一些如何克服完美主義者,還有自卑情節的節目呢~謝謝😊
    > 我最大的困擾就是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我對自己的目標好像都比一般人高,達成這些目標我會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但是當我做不到的時候我就會陷入無限的自責,最後這些自責都讓我想要逃避、放棄
    > 像是我現在正在準備考試,我需要練習寫作。
    > 我一直告訴自己,我只要達到大多數同學的標準就足夠了,但是當我真的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又會很想要花更多心思修改,讓我的作文更好。大部分同學也許只需要花兩三個小時就能寫出的東西,我可以花上兩個禮拜。這些心力雖然讓我真的做出很好的成果,但反而犧牲我讀其他科目的時間。最後想到為了要寫出一篇滿意的作文就充滿壓力,寫作原本是讓我享受的事,後來讓我越來越排斥,我因為這些害怕就停止練習了。
    > 我總是覺得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很難接受自己做得不好。我也知道我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很好,但要做得好的代價都會讓我膽怯,導致我好多的目標反而都沒辦法達成。我常常因為這樣覺得自己很糟糕。
    > 自卑感方面,我覺得自己很容易發掘和欣賞別人的優點,並忽視他們的缺點,但是我對我自己卻不是如此,完全相反。常常我都覺得其他人都很優秀,自己卻怎麼樣都不夠好。
    > 而且我發覺我的信心常常都是來自別人的讚美,只有當別人稱讚我的時候,我才會覺得自己真的有一點價值。我有時候懷疑是不是都是因為自卑,我才渴望讚美害怕批評,我才盡力要自己表現得好。
    > 我知道我的完美主義和自卑情節一直都存在,這兩個特質可以鞭策我自己努力,有時候我覺得反而是優點。
    > 但是我發現隨著年紀越大,我的這些性格越來越明顯,已經有點困擾我了。
    > 所以才希望醫生可以聊聊這些性格,也謝謝你的回覆。我真的非常喜歡你的節目!

    - 我要做到最好
    - 一切都是有代價的
    - 完美主義
    - 自責
    - 信心來自別人的讚美
    - 我是誰?
    - 年紀越大越明顯

    ## 相關文章

    - [脆弱和勇氣是同一件事](https://anatomind.com/blog/daring-greatly/)
    - [阿德勒的12組關鍵詞](https://anatomind.com/blog/pictures-to-know-adler/)
    - [人是脆弱的,但也因為會脆弱才是人](https://anatomind.com/blog/people-fragile/)
    - [我是冒牌的!](https://anatomind.com/blog/imposter-syndrome/)
    - [你是要寫給別人看的?還是要寫給自己爽的?](https://anatomind.com/blog/%E4%BD%A0%E6%98%AF%E8%A6%81%E5%AF%AB%E7%B5%A6%E5%88%A5%E4%BA%BA%E7%9C%8B%E7%9A%84%E9%82%84%E6%98%AF%E5%AF%AB%E7%B5%A6%E8%87%AA%E5%B7%B1%E7%88%BD%E7%9A%84/)

    ## 延伸閱讀

    - Brene
    Brown講「[聽聽你的羞恥說話](https://www.ted.com/talks/brene_brown_listening_to_shame?utm_campaign=tedspread&utm_medium=referral&utm_source=tedcomshare)」(有中文字幕,20分鐘)
    - [博客來-脆弱的力量](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0327)
    - [博客來-召喚勇氣:覺察情緒衝擊、不逃避尖銳對話、從心同理創造真實的主導力](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347)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0 Mar 2021 23:00:18 GMT
    EP44 | 【析心讀冊會】無窮的開始 第一章: 解釋的延伸
    容我推薦一本書,被矽谷的天使投資人 *naval ravikant* 譽為:
    「過去這十年來,唯一一本值得讀的書」、
    「讓我變得更加聰明」

    這本書的是一個物理學家David Deutsch寫的科普書,
    叫《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帶著我們回顧人類過去的科學是怎麼進程的,
    書中總共有18章。看完後,可以理解真實世界的運作模式。
    有簡體版,翻譯叫「無窮的開始」

    https://twitter.com/ClubhouseNotes3/status/1362178198814027776
    我簡單翻譯Naval的介紹:
    ""
    在所有的領域,我們都在搜尋可以代表現實世界的最佳解,但永遠都達不到,也亦謂著,我們可以無窮地進步著。
    科學不是推斷什麼,科學是解釋。
    一個好的解釋:
    - 可證偽性(falsifiable)
    - 做一個狹窄(精確)和冒險的預測
    - 不太會改變
    你看歷史上,當你做出一個推測,就會被同儕和實驗所挑戰,這就是為什麼言論自由很重要。
    如果一個社會有成功,我們所有人都要有擁抱修正錯誤的勇氣。持續的回饋和錯誤的修正。
    就是因為資源缺乏,所以知識推動我們前進。
    如果你想要成為成功的人,就要克服零和思維和有限資源的心理
    在宇宙裡,有無窮的材料;唯一限制我們的,就是我們的知識,我們可以運用它,把材料變成我們所用

    唯一的原罪就是阻止「修正錯誤」,若我們願意修正,
    我們可以打造任何我們想要的。
    如何改善你的人生:
    「變成一個願意在各方面都修正錯誤的人,無論回饋是從大自然或是市場而來」
    "

    【第一章: 我們怎麼認識這個世界?】

    從你肉眼看到的星星開始說起,在眼睛裡,我們只看到一小點而已。
    所以的天文學,都不是肉眼看到,也不是科學家經歷過。
    不是要有「經驗」才能是科學。

    地球的地形,無法推論火星的地形
    1945以前,人類世界從沒有過核分裂

    理論是如何形成的:
    - Empiricism(經驗主義): 我們的理論一定要經過我們的感官
    - Inductivism(推論主義): 理論是觀察反覆發生的事情而得到,未來會和過去長得一樣
    - Instrumentalism: 科學無法描述現實,只能預測所觀察到的
    - Justificationism: 所有知識一定要有權威驗證過才算是真的
    - Fallibilism: 所有的知識都是沒有權威的,沒有任何知識是對的


    Nullius in verba, take no one's word for it


    推測(conjecture)是我們唯一的工具,而我們的知識就是不斷地打磨。
    用「可證偽性」去反覆測試。
    實驗和觀察就是要去測試已知的理論。
    我們要去探索新的解釋。

    我們的世界不是有限的,資源有限沒有錯;但知識是無限的,我們可以重新組裝、
    重新探索、發現新的。
    (石油有限、核能發電……)
    人類歷史上的一切東西都是有限的,
    只有我們的知識無限。

    【延伸閱讀】
    - https://nav.al/infinity]
    - Naval在clubhouse的[筆記](https://clubhousenotes.medium.com/notes-of-brett-navals-clubhouse-show-navalhouse-16-february-2021-d5ef1767de30)
    - Naval 和Brett Hall的[討論](https://youtu.be/8yeklrVcEVI)
    - 討論這本書的podcast: [Apple](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tokcast/id1447087694)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6q5iPRQthC8Tk8XOri70lv)
    - [Amazon.com: 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https://www.amazon.com/gp/product/B005DXR5ZC/)
    - [博客來-無窮的開始:世界進步的本源(第2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63273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0 Mar 2021 02:18:33 GMT
    EP 43 | 你藻礁了沒? 論如何勇敢面對無知?
    - 猶疑和徬徨會放大情緒(放大焦慮更痛苦,快樂更快樂)
    - 我們能掌握的越來越少
    - 人類天生對於模糊掌握的不好,但我們可以學習怎麼做。譬如面對不安的事件、得不到的診斷。
    - 不是要知道越來越多,而是如何去面對未知的一切
    ** 理解
    - 我們有很多預設的認知,來讓我們過日子(紅燈停、綠燈行)
    - 但是遇到認知扭曲/重構時,我們會寸步難行
    - 好笑的話也是,就是你預期的事,多了點趣味
    -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的現代(eg. 最近的公投)
    - 矛盾會造成認知失調

    ** 應對模糊
    - 焦慮無助
    - 驚嚇
    - 災難後,我們的概念體系的破壞和重建
    - 急迫感會讓人更承受不住
    - 人的本能會推翻模糊的證據或是去否定矛盾的意圖。
    - 只要承認你有矛盾就好。「多數人對特定意識形態並不堅定,人們原則上願意聽議題的正反兩方的主張」
    - 因為壓力下特別討厭模糊,人們會選擇更危險的行為(檢查)去減輕焦慮(譬如在醫學裡/防禦醫療)
    - 小公司面對反覆無常的市場,成敗的關鍵就是CEO能否容忍模糊因子

    ** 接納徬徨
    - 解謎、解題、創意
    - 多元是一種徬徨,是一種好處
    - 旅行會帶給成見、頑固、偏執一記致命打擊。
    - 創造力和同理心都源自於多元。

    延伸文章:
    你其實不關心藻礁
    https://anatomind.com/blog/%E4%BD%A0%E5%85%B6%E5%AF%A6%E4%B8%8D%E9%97%9C%E5%BF%83%E8%97%BB%E7%A4%81/

    - 推薦書籍:
    1. 無知的力量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2886
    2. 專業之死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3756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3 Mar 2021 23:00:55 GMT
    EP 42 | 中年男子失落記-聊聊電影《同學麥娜絲》
    【充滿疑惑的中年男子】
    我是跪著看完的,好笑的背後,其實都是淚水。
    是青春之後的幻滅,但也是另一種追尋的開始。
    中年之後,就是充滿著疑惑。
    怎麼可能「不惑」?中年男子有說不出的許多苦楚。
    加上男人不太會用言語形容自己的感受。
    可能是社會的要求,加上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地正式自己在情緒、和向內探尋。
    我總覺得在四十歲的年紀裡,男性對自己到底要追尋什麼,常常說也說不清楚。
    以下內容有許多的劇情透露。再看下去之前,請先三思。
    ** 差一號的千萬發票

    *** 明天真的會更好嗎?
    「明天會更好!」
    這是我們常常在選舉裡面會聽到的。
    中年開始,你會對這個詞覺得迷惑。
    驚嘆號會變成問號,
    再來會變成不知所云,更有甚之,當有人說出明天會更好時,你會變得憤怒。
    你憤怒的不是說這話的人、你憤怒的是,過去這幾十年來的人生經驗,
    從來沒有驗證過這句話。
    而且,什麼是好?好是誰定義的?要好到什麼程度?

    再想下去沒完沒了,不如洗洗睡。
    年輕的時候可以洗洗睡,現在洗好澡了,
    馬的,我還睡不著,只好繼續想剛剛的話題。
    想著想著就天亮了。
    想著想著,我明天應該要去看身心科。
    身心科醫師問我怎麼了?
    我還想問候他,「你覺得我怎麼了?」
    我就是不知道怎麼了啊?
    醫師只好是非題問我,我只有睡不好的地方點點頭。
    那就開個助眠的藥物喔。

    睡得著了。那明天還會更好嗎?
    *** 卡住不前的中年
    你有沒有夢想?你有沒有和「銘添」一樣,有個追尋?
    想拍出獨樹一格的片子。當他幫罐頭拍片時,罐頭還教他「日光夜景」怎麼拍。
    如果在白天,縮小光圈,就可以拍出像晚上的感覺。
    怎麼一個立志當導演的人,對這樣的拍片手法不知道?
    有沒有可能,卡住的是自己?
    自己需要一個導演夢、需要一個「我想要追求的是導演」 。
    需要一個「目標」,才可以在一切都崩壞的世界裡,好好的過?
    *** 地獄之絲的選舉
    他們四個人,在泡沫紅茶店門口喝紅茶,
    銘添說他自己留著一張差一號就中千萬的發票。

    「我的人生只有差一步。」
    「我也差一步」
    「我們大家的人生也都只差一步」

    誰的人生不是差一步?
    我差沒有買比特幣。
    「早知道…就好了…」

    當人生失去希望時,會去抓住任何的機會。
    銘添去選立委,不也是捉住了垂下來的救命絲嗎?
    至少,他不用去面對,其實,他不怎麼樣要當導演,
    但人到中年,這可能是他唯一會的。
    要他轉向重來,他說不出口;甚至,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合適。

    *** 最後一搏的性愛

    當銘添的太太拿著內褲出來時,告訴他,
    為了這個家、為了你的夢想,她沒有買過性感的內褲,
    沒買過讓自己漂亮的東西。
    她所做就是在「成全」,想要孩子,但不敢生。
    想要漂亮,但不敢買。
    想要……
    最後都變成了「成全」。

    而自己終於可以成為「立委候選人」的太太。
    可以出現在螢光幕前、可以漂漂亮亮,可以說話。
    這樣忍了多年,終於盼到了有明天的「銘添」,
    說什麼也不可以被狐狸精奪走。

    他們只是一場歡愉而已。

    她是這樣跟自己說的。
    好像一件事,一直說一直說,就會變成真的。
    ** 紙紮屋
    *** 二次的婚姻
    閉結可能是全劇中最幸福的吧。
    而且是全劇裡面,從一開始就充滿著死亡氣息的人。
    一個離死亡這麼近的人,家中有中風的阿罵、做的是死人的生意。
    每天每天都是讓人絕望的死亡。
    怎麼會有人想要嫁給他?

    在婚姻的市場裡,就是只有第二春的選擇。
    連媒婆都很直接的跟他說。
    閉結是劇中,沒有什麼太多願望的人。
    好像活著,對抗著死亡,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 金童玉女來接你嘍
    甚至連他的死,也都很意外;而且沒有什麼掙扎。
    沒有對人間的依戀,也沒有求死的想法。
    就是很單純的想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
    很單純地想要照顧好阿媽,
    很單純地想要結婚、和另外一個人生活。
    很單純地想要替亡者完成心願,
    哪怕是一台拉風的車,一棟豪宅。
    化成灰之後,隨著風中,那是身在陽世的最後希望。
    關於死亡、紙房子,可以看文末的舊文。
    ** 我已經這麼努力了…
    電風說:「我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但什麼事情都很不如意」
    努力就一定要有好結局嗎?
    人到中年,就開始理解,如意和努力是兩回事。
    就是有些人不用努力,就可以過得比你如意。
    而你那麼努力了,一點也不如意。
    但是你有房有車有老婆有小孩。

    雖然房子是爸媽贊助的;車位是便宜的,上下車還要推車進車庫。
    但有總比沒有好,你的房子還是比閉結好,他住在紙房子裡。

    直屬長官是以前的同學,告訴電風說,你升不上課長,是因為你分不清什麼是做好事和做對的事。

    社會上要的是做好的事,而不要你做對的事。
    年輕的時候,世界單純很多;那時候讀書只要你有付出,就會得到相對的收獲;
    花多少時間讀書,就會考多少分。那是一個單一而美好的世界。
    但也是當時的自己沒有學會過的,
    社會上更加複雜,
    當我們只想做對的事,
    受傷的是我們、不滿的是我們。
    年到中年了,還要這樣嗎?

    ** 崩壞的女神還是女神
    罐頭躺在三溫暖裡,吃著來路不明的減肥藥,口吐白沫。
    好友幫他付了叫小姐的錢、還有送醫,說了一句,吃這個藥,
    到底是想要自殺,還是要減肥啊?
    身上放著許許多多官廟的平安符、招財符、還有一元美金。
    什麼都做了、就是不想要努力。
    一直遇到青春期的女神。
    罐頭沒有崩壞過,從來都沒有。
    他就一直是那個樣,從來沒有好過,也從來沒有壞過。
    而崩壞的女神、沒有出國的女神、去了台北又回來故鄉的女神。
    姿色依舊在,只是老了。
    女神突然變得很近很近,
    那個不是崩壞,那個叫做下凡。
    下凡到人間,即使是罐頭也可以近距離接觸了。

    罐頭在戶政上班的第一天,身為查戶口的人員,什麼叫戶口?

    1. 住,一定要在室內,室內就是有四個牆,要有屋頂,也要有門
    2. 睡覺的地方要有床、枕頭和棉被
    3. 一定要有洗澡的地方

    戶口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存在。
    那戶口不存在,人就不存在嗎?

    ** 結論
    我高中的時候,同學們很喜歡唱這首「卡通手槍」。
    有聽過這歌的,大概就像片中,都成了中年男子了。
    開始看中年男子專屬的回憶了。
    導演也是聽這首歌的。
    這在學校是禁歌、在社會是地下樂團的歌。
    而我們已經從反叛的青春期,轉換到一成不變的中年男子。
    或許我們的人格開始瓦解,
    可能看文章的你本來都過得很好,有固定的工作、結婚有小孩,
    然後,就在某一天,他突然發現一切都不對勁了。

    榮格說,希望你看成是新生活的契機,時間會處理焦慮、憂鬱、衡突、恐懼、罪惡。
    最重要的,反而都不是失眠、也不是你的情緒。
    而是你願不願意走過這段歷程?
    願不願意直視你的內心?當做是一種挑戰;這樣的不對勁,是你某種程度的自我療癒。

    我也很懷念那樣什麼事都不用怕、不用敢,只要打手槍,什麼都可以解決。

    「老師說要用功讀書 校長說要復興民族,可是我只能躲在角落裡打手槍」

    可惜,我輩中人
    有時可能要來個「X你X膣屄」(kán-lín-niâ chi-bai)的飛踢。
    才可能緬懷自己的年輕時代

    ** 關於榮格
    1. [[https://anatomind.com/blog/jung-jobs/][榮格幫你找工作]]
    2. [[https://anatomind.com/blog/midage/][榮格幫你渡過中年]]

    https://anatomind.com/blog/%E7%94%B7%E4%BA%BA%E7%9A%84%E5%A4%B1%E8%90%BD%E4%B8%AD%E5%B9%B4-%E7%9C%8B%E5%90%8C%E5%AD%B8%E9%BA%A5%E5%A8%9C%E7%B5%B2/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4 Feb 2021 23:00:19 GMT
    EP41| 你會呼吸嗎?用鼻子改善你的自律神經
    【疫情蔓延的21世紀,失傳的呼吸術】⁠
    #podcast上線啦⁠
    你有鼻塞嗎?我有。⁠
    我長期都有單側鼻子鼻塞。那你會怎麼做?⁠
    用嘴巴呼吸嗎?⁠
    我也是。⁠
    但其實用嘴巴是最不好的。⁠
    一來是吸進去的,一部分是到胃,⁠
    只有一部分到肺部而已。⁠
    有種呼吸阻塞的病,叫「睡眠呼吸中止症」。⁠
    就是睡覺時的呼吸道阻塞後,造成因含氧量不足,⁠
    而心臟需要更耗力,長期下來會有高血壓和心肌肥厚。⁠
    對了,還會造成睡眠淺眠,精神不佳,⁠
    長期影響注意力和學習。⁠

    我們在演化的過成中,⁠
    和我們的猩猩祖先比起來,⁠
    我們的臉變得不那麼立體,⁠
    壓縮到的鼻腔空間,⁠
    讓給了腦部。⁠


    【閉上你的嘴,用鼻子呼吸】⁠
    你有自律神經失調嗎?⁠
    其實最快調整自律神經的方式,就是慢慢呼吸⁠
    吸5.5秒,吐5.5秒,一分鐘呼吸5.5次,讓腹部輕微有起伏⁠
    鼻子呼吸會改變自律神經。⁠
    我們在急促時,會用嘴呼吸,會讓血壓上升、心跳加快。⁠
    嘴巴呼吸,會沒有辦法過濾空氣中的過敏物質。⁠
    嘴巴是用來吃飯的,鼻子才是用來呼吸的。⁠

    你可以這樣做:⁠

    - 慢跑選手也會用衝刺200公尺後,最後15公尺吸氣完再閉氣⁠
    - 接著休息30秒,閉氣練習3次⁠
    - 三分鐘恢復,再重復前面兩次⁠
    - 做3-4組⁠

    【提升你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度】⁠
    上面提到的慢慢呼吸、還有閉氣練習,⁠
    都是為了讓我們增加自己對二氧化碳的耐受性。⁠
    高山上生活的人們,他們的紅血球攜氧率來得比平地人好,⁠
    除了基因略有不同外,絕大部分不是因為山上的氧氣多,⁠
    反而是環境的訓練,讓他們可以耐得住二氧化碳;⁠
    我們會有自主呼吸,是因為腦幹中有個化學偵測器,⁠
    會偵測血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當呼吸變得慢,濃度上升時,⁠
    它就會告訴我們的肺部,讓我們呼吸。⁠
    而這個是可以訓練的,讓我們不要那麼的敏感。⁠
    在高山上、運動員,或是自由潛水員,⁠
    他們也都是透過訓練,來達到可以控制呼吸。⁠

    【你還可以這樣做】⁠
    當我們年紀越長,⁠
    我們的呼吸肌肉也會變得沒有力氣,⁠
    肺部無法完整的展開,⁠
    這些都是會降低我們的肺活量。⁠
    但這些器官不是不能改變的。⁠
    當你有練習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慢慢地有力氣,⁠
    減緩老化的進程。⁠
    你可以使用腹式呼吸,⁠
    來讓你的橫隔膜運動,讓肺部有地方可以舒開,⁠
    裝入更多的空氣。⁠
    平常的時候,你也要抬頭挺胸,⁠
    讓每一個肋間肌可以展開,⁠
    單純的抬頭挺胸,就可以讓你每一口氣,⁠
    都吸好吸滿。慢慢吸,也可以吸得很飽滿。⁠

    最後,可以常常伸展你的四肢,⁠
    藉著拉長上肢,就可以讓胸腔的空間得到大解放。⁠
    而且胸部和呼吸相關的肌肉也可以得到伸展。⁠
    長期下來,對「好好呼吸」這件事,有很大的助益。⁠

    全文:
    https://anatomind.com/blog/%E4%BD%A0%E6%9C%83%E5%91%BC%E5%90%B8%E5%97%8E/

    #正念 #靜坐⁠
    #呼吸 #自律神經失調⁠
    #瑜珈⁠
    #析心事務所⁠
    #精神科醫師⁠
    #身心科醫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8 Feb 2021 08:17:09 GMT
    EP 40 | 牛年特輯:如何和家人好好溝通?認識自己的情緒冰山和天氣報告法
    薩提爾說過:
    「家庭中的每位成員,是否能一致且清晰的,
    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關於對自己和他人的感覺與想法?
    家庭成員溝通的時候,是否顧慮每個人的獨特性,
    做出的決定基於探索與協商,而不是基於權力?
    而差異能被公開承認,並且促進彼此的成長?」
    ---
    投影片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e/2PACX-1vSYyd5UkW5_8wuQAoDbMw0pNn9MjGgBpYT_ljZcviYwrqjey55qPn1pnVbWfwL_mhhLN96MiR-6X5T1/pub?start=false&loop=false&delayms=3000

    延伸閱讀:
    1.薩提爾治療模式 https://anatomind.com/blog/satir01/
    2.生氣的背後,還有很多東西沒處理 https://anatomind.com/blog/satir-conversation/
    3. 在你們家,是怎麼溝通的? https://anatomind.com/blog/family-sculptin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0 Feb 2021 23:00:09 GMT
    EP39 | 這不會是意志力的問題:來談博奕這件事
    賭博成癮在精神醫學的診斷準則上,和其他成癮的準則類似,常見包括,金額越來越大、
    無法控制自己、用賭博來逃避現實生活、想要賭所以會去欺騙家人,嚴重影響的生活、工作、家庭等等。
    總人口裡大約有3-5%的人有這樣的情況。不要覺得女生比較少,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女生。
    而物質成癮的人裡頭有10-18%也有賭搏的問題。
    常見的共病包括憂鬱症、雙相情緒礙障症還有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等等。


    延伸閱讀:
    - 那不是意志力的問題:https://anatomind.com/blog/gambling-disorder
    - podcast [不切實記](https://unrealistic32.firstory.io/)
    - [報導者podcast: 我如何染上賭癮、負債千萬?](https://player.soundon.fm/p/c1f1f3c9-8d28-42ad-9f1c-908018b8d9fc/episodes/2078e0e0-c63c-4e3e-bda4-9645259a579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3 Feb 2021 23:00:26 GMT
    EP38 | 我一定要/應該要做一個好媽媽/好老公/好女兒?
    追求完美的不完美人生
    最近又快要過農曆年了。 診間又開始出現不少焦慮的學員。
    像是一年一度的現象。 她/他們最常擔心的是,不夠完美。 她們常常告訴我,
    她們應該要回娘家,她們應該要在婆家煮飯。 她們一定要成為一個好媽媽。 她們一定要煮飯。
    她們一定要照顧好孩子。 她們不可以放縱自己。 偶爾玩手機、讓小孩看電視休息一下是一種放縱。
    你有沒有覺得隨著年歲的增長,身上的擔子好重好重? 一下揹著老公、一下揹著原生家庭、還有社會壓力、還有孩子的責任。 好媽媽、好媳婦、好老婆、好女兒。
    這些都是我在診間的日常。 每次講到這裡,我的學員都會瞪大眼睛看著我。
    她們都說:「不可以這樣啊」。
    為什麼不呢? 你的身體在抗議、你的眼淚在哭泣、你的憂鬱在崩潰。 為什麼一定要活成別人定義的樣子?

    詳全文:https://anatomind.com/blog/%E6%88%91%E4%B8%80%E5%AE%9A%E8%A6%81%E6%88%90%E7%82%BA%E5%A5%BD%E5%AA%BD%E5%AA%BD/

    推薦書:
    他們都說你應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8735
    情緒勒索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237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8 Jan 2021 14:38:58 GMT
    EP37 | 至少今天可以過得很尼采


    我的尼采推薦書單
    - 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5135
    - 在阿爾卑斯山與尼采相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38
    -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大家出版的新譯本)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46744
    - 尼采:從酒神到超人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38225 (已絕版,可到圖書館找找)

    我寫的尼采雞湯文: https://anatomind.com/blog/%E5%B0%BC%E9%87%87%E4%BE%86%E7%86%AC%E9%9B%9E%E6%B9%AF%E5%98%8D/

    IG上的短文 https://www.instagram.com/p/CKQ6xmzHuf2/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1 Jan 2021 00:46:13 GMT
    EP36 | 安定你的心,提升你的專注力
    - 分心會讓你無法達成目標
    - 引力帶領你朝向目標
    - 誘因會引發引力也會引發分心

    ** 管理內在誘因
    - 把分心怪罪到手機上,不是根本的原因
    - 根本的原因是你想逃避現實
    - 唯有了解自己的痛苦,才能開始控制並找出辦法來處理負面的衝動

    *** 時間無法管理
    - 時間無法管理,你管理是痛苦
    *** 現在不要想要用手機
    - 越是叫你不要想,你就越會想
    - 不是去克制他,而是接受他
    - 可以投降沒有關係,再等十分鐘,而非立刻投降。
    - 「體驗衝動」(surfing the urge),不把它推開、也不去順服它,去感受它。

    *** 重新構思趣味
    - 趣味可以讓我們專注
    - 重建神經工程來讓我們專注在無趣的事
    - 趣味就是在一件事情裡,找到沒被別人發現、多元的可能性

    *** 意志力是無限的
    - 不要把意志力視為一種有限的資源
    - 它並不會耗損
    - 它更像情緒一樣,有高有低,會有不好的感受;當不好來臨時,接受它。


    作者的其他書:
    - 鉤癮效應 https://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D0E-A9006QBZ9
    - 專注力協定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3 Jan 2021 23:01:14 GMT
    EP 35 | 歡迎來到我們都有病的年代
    我都很想要推薦給每個來診間,來找我; 跟我述說因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而覺得遠離人群、 覺得自己和群體無法融入, 希望自己不要不一樣。
    無論是可以勇敢一點的、或是害怕一個人、或是覺得別人沒有接納我們。
    無論如何,你要先會愛你自己、接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事實。 如果你正在憂鬱症的低潮、或是你有口吃、或是你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那只是你感知世界的方式、你表達自己的方式,和別人有所不同。
    我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每個人都有病。每個人都有特別之處。
    每個人都害怕這個小秘密被知道了,會不會被排擠。
    就像明星都害怕自己的戀情曝光,粉絲們會討厭他、會離他而走。
    不會的。

    你知道如何使用人類嗎? 人類使用說明書
    這本書是被推薦系統放送到的。 本來只是覺得好玩,買回來讀。
    我覺得分類很特別,被放在科普類了……
    但這比較像是,一個有自閉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女科學家CAMILLA PANG, 她找到詮釋世界的方式。
    在她的筆下,感情無法量化,但仍然可以用科學來類比,
    可以學會如何感受愛、學會如何融入社群。


    知道更多:https://anatomind.com/blog/%E4%BD%A0%E6%9C%89%E7%97%85%E4%BD%A0%E5%85%A8%E5%AE%B6%E9%83%BD%E6%9C%89%E7%97%85/

    贊助一杯咖啡: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6 Jan 2021 22:46:19 GMT
    EP34 喂喂你還好不好 X 析心事務所(下): Dcard心情版裡關於憂鬱症的討論
    這一集是我和雞蛋糕討論Dcard裡,心情版的文章。
    裡面有很多有憂鬱或是相關治療經驗的分享。

    - 析心事務所 https://anatomind.com
    - 片頭片尾: https://audiotrimmer.com/royalty-free-music/
    【訂閱連結】
    - 各大平台收聽連結訂閱 https://open.firstory.me/user/anatomind/platforms

    1. 該去看身心科嗎 - 心情板 | Dcard https://www.dcard.tw/f/mood/p/234763547
    2. 校長你這封信讓學生走上絕路你知道嗎?更新更明確的說明 - 心情板 | Dcard https://www.dcard.tw/f/mood/p/234793579
    3. the bright sessions https://www.thebrightsessions.com/
    4. 大學不過人生一瞬 https://anatomind.com/blog/a-letter-to-younger-self/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6 Dec 2020 23:01:13 GMT
    EP 33 | 現代徐福:你的大腦不是電腦,無法駭客你的大腦
    -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70300800][馬男波傑克]]
    -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12070266.aspx][Zappos創辦人謝家華猝逝 人生最後6個多月陷掙扎]]
    - [[https://www.forbes.com/sites/angelauyeung/2020/12/04/tony-hsiehs-american-tragedy-the-self-destructive-last-months-of-the-zappos-visionary/][Tony Hsieh’s American Tragedy: The Self-Destructive...]]
    - 謝家華變得著迷於想瞭解自己身體的極限。他挨餓不吃東西,體重掉到剩不到100磅(約45.36公斤);他嘗試不排尿、降低身體氧氣量,並使用可引發組織缺氧的笑氣(nitrous oxide,一氧化二氮)。
    - 身體駭客?防彈腦力?防彈人生?
    - 飲酒問題變得更嚴重,他還開始嘗試使用「迷幻蘑菇」和迷幻藥等藥物。
    - [[https://pansci.asia/archives/62374][大麻的風險]]
    - 黛安:「你以為自己的人生可以得到救贖,其實根本不行,你就只能承受而這麼走下去。」
    - 我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0184771][蓋茲之道:疑難解法 | Netflix 正式網頁]]
    - [[https://www.gatesnotes.com/][比爾蓋滋的推薦書]]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091449][博客來-擁抱未來]]

    ----
    - 析心事務所 https://anatomind.com
    - 片頭片尾: https://audiotrimmer.com/royalty-free-music/
    - 隨喜贊助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訂閱連結】
    - 各大平台收聽連結訂閱 https://anatomind.firstory.io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0 Dec 2020 02:52:43 GMT
    EP 32 | 喂喂你還好不好 X 析心事務所:和雞蛋糕聊聊憂鬱症的心路歷程
    這一集是和喂喂你還好不好的雞蛋糕聊聊她對於憂鬱症的治療心路歷程。
    她其實是把我帶入podcast的啟蒙者。
    也非常謝謝她在這個Podcast的籌備期間,提供很多的建議。
    這集非常的精采,
    尤於是最後的10分鐘。
    我自己回頭聽雞蛋糕的分享時,都起雞皮疙瘩了。
    希望大家會喜歡
    ----

    收聽並訂閱喂喂你還好不好:https://open.firstory.me/user/wwhowbuhow

    1. 在twitter 上 日語的#自律神經失調 : https://twitter.com/search?q=%23%E8%87%AA%E5%BE%8B%E7%A5%9E%E7%B5%8C%E5%A4%B1%E8%AA%BF%E7%97%87
    2. 用健康存褶查你的用藥記錄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98F22C99E092DC9A&topn=CA428784F9ED78C9

    感謝佳璋診所提供錄音場地

    ----
    - 析心事務所 https://anatomind.com
    - 片頭片尾: https://audiotrimmer.com/royalty-free-music/
    - 隨喜贊助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訂閱連結】
    -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dLOxg
    -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Y14kQo
    - Spotify: https://reurl.cc/6l2ADV
    - Youtube 頻道: https://reurl.cc/Z7OYG6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02 Dec 2020 23:01:13 GMT
    Ep 31 | 失控的網路時代: 教孩子保護自己
    這幾天和家長聊天。我發現,世界比我來得更快了。
    已經是我在後面追趕世界,而不是我跑在前面了。
    我不太願意承認,網路改變了我們社交的方式。
    我自認為算是我這一個世代,非常能接受電腦、網路的變革。
    但我還是算舊時代的人。
    因為我青春期的時候,只有手機,沒有行動網路。
    行動網路的可近性,改變很多事情。在使用的當下,沒有什麼感覺。 但
    我最近開始覺得,事情可能有點大條。
    尤其是後疫情的這段時間,根本就是未來世界的加速器。
    因為不能面對面,或是面對面也要掛口罩,
    人們越來越依賴使用手機建立起的虛擬社群。
    不然你捫心自問,你手機有多少群組?



    詳全文:https://reurl.cc/ldjOZE
    IG的投影片:https://reurl.cc/6l3RN5

    - 析心事務所 https://anatomind.com
    - 片頭片尾: https://audiotrimmer.com/royalty-free-music/
    - 隨喜贊助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
    【訂閱連結】
    -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dLOxg
    -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Y14kQo
    - Spotify: https://reurl.cc/6l2ADV
    - Youtube 頻道: https://reurl.cc/Z7OYG6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6 Nov 2020 01:08:11 GMT
    EP30 | 我的學習技巧大公開

    我的學習理論大集合

    • 記筆記的方式(Zettelkasten)
    • 有搜尋標籤(tags)的功能就好
    • notion 或是 ROAM, evernote, hackmd, obsidian, logseq, heptabase或是其他的都可以
    • markdown 教學 Markdown 語法說明
    • 我的筆記軟體:emacs with org-mode (2023年更新:目前已改用其他筆記軟體)
    • 測試你有沒有學起來的費曼技巧
    • 教別人
    • 寫文章
    • 用自己的話把內容說一次

    ** mastery-based learning
    - 基本動作
    - Wax On, Wax Off
    -Mastery: The Keys to Success and Long-Term Fulfillmentby George Leonard
    - 中文版精進之道:不靠天賦,也能精益求精,邁向人生更高境界
    ** 時間管理的蕃茄時鐘(Pomodoro)
    番茄工作法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Forestapp
    - [唐鳳高效工作的秘訣─「番茄時鐘法」!
    ** anki :通常用來學語言
    supermemo的SM2 algorithm
    博客來-英、日語同步Anki自學法:我是靠此神器,最短時間通過日檢N1、多益975分]]
    Augmenting Long-term Memor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8 Nov 2020 22:01:10 GMT
    Ep29 | 從阿德勒觀點來看《后翼棄兵》--來聊聊童年對人的影響
    本集重點有
    - 是不是孤兒,不會影響你的幸福
    - 你可以改造你的童年
    - 早期回憶
    - 親生母親(1 -9歲)
    - 孤兒院的日子
    - 教西洋棋的人
    - 比賽中遇到的男性
    - 喝酒的日子
    - 童年的好友
    - 歡迎留言討論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hdz9lglcgem08387z3bgn3l?m=comment
    ---
    ** 延伸閱讀
    《幸福童年的真正秘密》
    《幸福童年的秘密》
    -你要當爸媽還是要當親子專家? https://anatomind.com/blog/the-secret-of-happy-childhood/
    - 后]翼棄兵裡的決斷時刻 https://reurl.cc/py4GLe
    - 阿德勒的12組關鍵詞 https://anatomind.com/blog/pictures-to-know-adler/
    - 阿德勒學說整理 https://anatomind.com/blog/adler-summary/

    ----
    - 析心事務所 https://anatomind.com
    - Music: https://audiotrimmer.com/royalty-free-music/
    - 隨喜贊助咖啡 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訂閱連結】
    -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dLOxg
    -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Y14kQo
    - Spotify: https://reurl.cc/6l2ADV
    - Youtube 頻道: https://reurl.cc/Z7OYG6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1 Nov 2020 22:31:16 GMT
    EP28 | 大家的問題,一口氣通通回答 | 關於認知治療、學習還有家人等等
    留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h4l3jr7061z0980xb1g09oq?m=comment


    這集是Q&A合集
    下周會有「關於學習」線上課程的問卷蒐集。
    不知道大家關於學習、考試,有想要知道什麼嗎?
    問卷出來後,再麻煩大家動動手,填填問卷惹~


    贊助一杯咖啡: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
    析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atomind_tw
    析心FB: https://www.facebook.com/anatomind
    析心首頁: https://anatomind.com
    析心信箱: anatomymind@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5 Nov 2020 08:44:44 GMT
    EP27 | 叫你不要治療的人,不會承受你的風險
    歡迎留言討論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kjwih572n008859vn5m3yj?m=comment

    贊助一杯咖啡:https://open.firstory.me/join/anatomind

    本集有提到的連結:

    - 為什麼社會還需要精神科 https://anatomind.com/blog/why-we-need-psychiatrist/
    - 書:不對稱陷阱 https://reurl.cc/d5pplq
    - 書:快思慢想 https://reurl.cc/m9pp4G
    - 書:反智 https://reurl.cc/e8pp7R
    - 超級歪 精神醫學已經信任破產? https://newsveg.tw/blog/6238
    - 超級歪 你能證明你不是瘋子嗎?根本不存在精神疾病? https://youtu.be/pMGQj1Cyu9A

    ----
    析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atomind_tw
    析心FB: https://www.facebook.com/anatomind
    析心首頁: https://anatomind.com
    析心信箱: anatomymind@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8 Oct 2020 23:01:15 GMT
    EP26 | 我的重考經驗/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們不害怕競爭
    這集是要討論大學時代的考試壓力、研究所壓力、找工作壓力。
    還有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本集有設定章節,歡迎使用看看
    歡迎留言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k8r8h54fgn0885n695ldok?m=comment

    本集內容提到的
    報導者的強光下的暗憂:https://www.twreporter.org/a/high-academic-achievement-students-psychological-distress-backlight
    養大一個人-避免過度教養: https://anatomind.com/blog/raise-adult/
    陽光普照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168282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https://www.pts.org.tw/OnChildrenPTS/
    教出殺人犯 https://reurl.cc/odv105

    ----
    析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anatomind_tw
    析心FB: https://www.facebook.com/anatomind
    析心首頁: https://anatomind.com
    析心信箱: anatomymind@gmail.co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22 Oct 2020 03:03:51 GMT
    EP25 | 家人是奇怪的生物
    留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akhf8zdvp50875j9m2ass6?m=comment
    投影片: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e/2PACX-1vR5L38YWdziHjF8jJjMNttXJCInZBtRt4s91GRYXx6HliMBwmayL9LrxVeLap0dxjU14ZsseuJmC0vr/pub?start=false&loop=false&delayms=3000
    焦慮是源自於你的家庭:https://www.facebook.com/anatomind/posts/1211863419199550
    完整文章:https://anatomind.com/blog/intro-bowen/
    * 家庭為情緒的單位

    * 自我分化有成功嗎?
    這個想法是你的想法,還是你生命歷程裡面,遺留下來的?
    - 個體化(阿德勒)的驅力:獨立於世、做自己
    - 想要和他人連結的驅力(fusion): 依附、歸屬、認同

    * 情緒是強烈的身心反應
    以下幾種關係模式,都只是為了處理焦慮
    - 衝突
    - 疏離
    - 切割
    - 過度運作或運作不足的雙方

    * 改變自己
    改善關係,其實是一種單打獨鬥的功課,是種自我的成長。要求別人改進是沒有必要、不重要、而且是不可能的。

    每個人都想要改變別人,那是不可能的。
    改變要發自內心,為了自己的緣故而改變。
    一個人為了實現更高的自我分化,是有可能激勵其他人的自我分化。

    重點是你自己身上,原生家庭和解是很辛苦的。
    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標準做法。
    需要時間、精神、思考

    * 參考書目
    1. 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 商周出版
    2. 原生家庭療法: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 本事出版
    3. 炸彈客,沒有那麼簡單。家族成員情緒失控釀災,包溫端出救火新概念.張老師文化
    4. 解決關係焦慮: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 張老師文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5 Oct 2020 08:34:26 GMT
    EP 24 | 什麼是過勞?你被榨乾了嗎?
    * 工作倦怠是什麼?(burn out)
    https://anatomind.com/blog/when-we-talk-about-burn-out/
    留言: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g2029tbj7oo08758jukb0kg?m=comment
    過勞懶人包: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e/2PACX-1vQm0_q1tBdFrgT66mkI0PymhpsjtzDHWTpVACuJNZc-UX8sreu5w12r_0h4TVQfol-xzR8dR_nucrqt/pub?start=false&loop=false&delayms=3000


    目前對於工作倦怠,其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在醫學上比較像是一種形容詞(就像自調神經失調一樣),而不是一個診斷。
    目前的共識是指在情緒和體力上精疲力盡、失去自我、個人執行力減低等三個方面[fn:1]。

    wikipedia[fn:2]上面寫到,WHO是定義成:
    「精神耗盡、對工作的心裡距離增加、對工作的負面感覺、以及工作效率的減少」

    即使是精神科醫師也會有,2019年的分析高達33.7%,這還只是精神科住院醫師的盛行率, [fn:3]

    因為和許多工程師的朋友聊天,大家常常和我說到「burnout」一詞,但有些人是指過勞、
    有些人是指給自己要求過高、有些人覺得工作沒有成就感。
    其中ofa在[[https://vocus.cc/user/@ofahsueh][不在辦公室的碼農仙子]]寫道:

    #+BEGIN_QUOTE
    ...進入了崩潰階段
    ...焦慮、抑鬱、逃避起床、害怕社交、生理失調樣樣都來
    ...壓力都壓在我身
    #+END_QUOTE

    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Burnout」吧

    ** 目前的診斷
    在國際疾病標碼裡icd10有 =Z73.0 Burn-out=,但這僅是補充診斷而已。而列入正式疾病,
    而在精神科裡,在2013年時,有學者指出用「適應障礙症」(adjustment disorder)就好[fn:4],覺得多一個過勞的診斷有點多餘;
    不過也有學者提出,可能可以增加一個和「工作壓力」相關的診斷或是副診斷也好[fn:5],突顯工作壓力的重要,就像我們會為了「創傷後」的壓力做出一個診斷。加上這幾年對「工作壓力的重視」

    ** burout的自我量表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有16~22個項目,每個項目約0~6分填寫,分數越高,過勞的程度越高。

    主要可以分成四階段
    1. 理想化和過重的負擔:想要「證明自己」,忽略其他需求
    2. 情緒和身體上的疲倦
    3. 「變得沒有人性」來保護自己
    4. 覺得自己、工作很噁心、自己很軟爛,有強烈想要傷害自己的念頭、覺得自己崩潰了。
    ** 走向過勞的12步驟
    這是由Freudenberger and North所提出來的[fn:6][fn:7]
    1. 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
    2. 更認真工作,不願休息
    3. 開始忽略生理需求(睡覺、吃東西)
    4. 壓抑問題,開始覺得焦慮
    5. 解構價值觀(開始覺得家人和朋友不是那麼重要,工作優先)
    6. 否認所有浮現出來的問題(開始憤世嫉俗、看其他人不順眼)
    7. 社交退縮(喝酒是你唯一的朋友)
    8. 開始有些明顯的症狀和行為的改變(朋友和家人說你怪怪的)
    9. 失去自我(depresonalization): 覺得自我、價值觀什麼的都不再重要了
    10. 滿滿的內在空虛
    11. 憂鬱
    12. 過勞
    ** 和憂鬱的關係
    許多的研究都證實了,過勞和憂鬱是有相關性的、而且症狀會重疊,有時很難區分;
    但是前後的因果關係,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fn:1][fn:8]。
    在2017年,有發現工作倦怠和憂鬱在生物學層面是有相關的[fn:9],都有發現在表觀遺傳學上,都有DNA甲基化的情形;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
    有可能在DNA沒有突變的狀況下,改變其後代的表現。

    壓力過大,不只是影響你的健康,
    可能還有下一代的健康。
    ** 和焦慮的關係
    過勞也和焦慮有關,但是是哪一個影響哪一個?
    還是交互影響?

    有篇論文有提到,若是有比較高的社交焦慮現象,也容易有比較高的「過勞症狀」[fn:10]。

    和憂鬱一樣,目前只知道有關係,但前後的因果關係,還需要更多的證據才能得知。

    ** 你說的是壓力大還是自律神經失調
    壓力大不是只有精神方面的問題,還有身體方面,如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或是代謝問題,如糖尿病等等,都和「過勞」有關係。[fn:11]
    甚至是12種疾病的預測因子,如冠狀動脈方面的心臟病、頭痛、呼吸問題,甚至是45歲以下的死亡率。[fn:12]
    研究也有發現,在神經內分泌裡,受到「過勞」和受到「憂鬱」或是其他壓力(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沒有什麼差異的。[fn:13]
    ** 做什麼有效
    有論文說接受正念減壓或是正念認知行為治療[fn:14]。
    也有研究醫師的工作倦怠,從組織改善和個人層面的練習減壓的技巧都可以有改善[fn:15],
    這篇文章分析的結果是個人練習減壓技巧效果比較好。雖然組織內改正溝通方式還是有效的。
    而在2018年的找了160個不同單位的警察,教他們如何因應壓力,也發現有減少burnout[fn:16]
    其他常見的方法包括:
    「溝通技巧的訓練, 和小型的支持團體」
    藥物部分則是使用抗憂鬱劑,還有其他的症狀治療。可以降低因為壓力所導致過高的體內類固醇(cortisol)濃度。[fn:17]

    但這些治療,都是只能治標,記住先滿足自己,再滿足工作和老闆。
    工作只是自我實踐的其中一項。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一樣重要。
    你的身體是肉做的,它需要休息和能量。

    有問題,就先來找精神科醫師吧。
    我們來幫你,可以好好的吃、好好的睡,還有好好過日子。

    希望你一切都好好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9 Oct 2020 08:40:38 GMT
    EP 23 | 給你的焦慮急救包

    完整文章焦慮症發作怎麼辦?焦慮的快速急救包 – 析心事務所 (anatomind.com)

    5種焦慮地獄

    • 1. 你有什麼想做但又不敢做?
    • 2. 惶惶不安的你,放過自己吧。
    • 3. 我直接跟你說:人生是絕對不可能完美的
    • 4. 謝謝你的指教
    • 5. 再怎麼逃,也逃不焦慮的手掌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26 Sep 2020 11:35:49 GMT
    EP 22 | 矽谷天使投資人的懶人冥想法,在忙碌賺錢的時代,最放鬆的方式

    - [60天沉思計劃:什麼都不要做的藝術](https://anatomind.com/blog/naval-meditation/)
    - 正念還是要小心: [正念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https://anatomind.com/blog/beware-mindfulness/)
    - 加入Naval 冥想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59928211207498/

    沒有app、沒有躁音、沒有指導。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坐得舒服,背提直,放個軟墊在背後也Ok, 一次就一小時,不多也不少。接受並臣服接下來會發生的任何事情,不花力氣維持、也不花力氣抵抗。什麼都不要抗拒、也不要排斥。 不用努力:你只要坐在那裡,讓發生的一切事務發生,至少60天。如果你有想法產生,那很好,就讓他產生(關鍵字:臣服) 用枕頭或軟墊放在你的背或膝蓋或你覺得可以讓你舒服的地方。放心,你不會睡著,因為這是早上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當你坐下時告訴你自己: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什麼都不要做。我值得讓自己好好地休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18 Sep 2020 08:50:05 GMT
    正午惡魔: 希望跟此後
    - 作者的回顧
    - 這20年來醫學的補充
    - 這20年來的追蹤
    - 我想要推廣「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
    - 作者對反精神醫學的看法(一些流行書)
    - 在急診室,半夜裡的自殺個案
    - 在病房,看著患者好起來
    - 憂鬱或許是一種病,也可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 youtube 和podcast的不同
    - 一章章節讀,對我來說也是新的嘗試
    - 以後節目的走向,人生短暫的困頓,或許是另一個開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08 Sep 2020 23:00:57 GMT
    正午惡魔: 9,10,11-貧窮、政治、演化
    *** 貧窮
    - 美國許多獨立研究都清楚顯示,精神醫學的介入是相對便宜但十分有效的做法。一旦走出憂鬱,都可望改善自己的狀況
    - 做工的人
    - 屋簷下的交會
    - 協助窮人擺憂鬱會比解決貧窮問題更可行。
    - 罹患憂鬱症的窮苦母親若沒有獲得適當治療,子女常會走入社福機構及監獄。
    - 我碰到的每個走出重度憂鬱的人,不管處境多麼艱困,都慢慢恢復正常。他會生活感受變好了,日子也比從前好多了:
    - 白垃圾、鐵鏽帶,BLM, 極左、極右
    - 思覺失調的,向下流動,憂鬱症似乎也有

    *** 政治
    1. 醫療化:無需治療咎由自取或性格缺陷的病,看精神科醫師是一種自我寵溺,比較像去看美容院,而不是去看腫瘤科醫生。將情緒當成疾病來治療,牴觸上述愚蠢的觀念
    2. 過度簡化,一般人迷信憂鬱症僅是血清素低下造成的,一如糖尿病是胰島素過低。
    3. 腦造影,是科學的比較,也是人工造影的效果(非真實的色澤)
    4. 心理衛生界不擅長政治遊說。憂鬱者做不到糾纏不休。
    5. 污名化

    常有人說「我知道你有一度得憂鬱症,但看來對你沒什麼影響」

    *** 演化
    - 為什麼演化出憂鬱症?
    - 治療在病人間有顯著的差異,有些人對某類有效;憂鬱症似乎沒有一種明確的分界、混合各種狀況的奇特狀態。像咳嗽一樣,是症狀的總稱
    - 心情雖然由情緒構成,卻脫離了直接的誘發因素,有了自己的生命。愈高級的物種,心情就愈不受直接、外在的因素影響。
    - 天澤不會淘汰疾病或追求完美
    - 自由往往是沉重的負擔?(水果65種 in 1957, 300~1000種 in 1997),不確定感、崩解感、科技的目眩神迷
    - 「我相信悲傷最重要的功能是形成依附……沒有愛的能力,將無法忍受生命中的磨難,愛讓你變得脆弱,拒絕脆弱,就是拒絕愛」
    - 鬼滅之刃,人和鬼的差別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01 Sep 2020 23:15:11 GMT
    正午惡魔: 第八章.憂鬱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第八章:歷史

    - 世上的淚水數量是恆定的
    - 17世紀「白色憂鬱症」
    John Milton:
    “...睿智至善的女神,
    神聖的憂鬱,
    你聖潔的容顏太明亮,
    非凡人肉眼所能直視:”

    - 憂鬱是真理:少年維特的煩惱
    法國浪漫主義:憂鬱所帶來的種種情緒:
    - Melancholia 是智力方面的問題,偶爾伴隨著情緒
    - 沒有發燒也沒有嗜睡,
    是一種心智的錯誤判斷
    沒有消化不良的一種部分失常
    - 強調智力上的改變,但增加了情緒的狀態
    - 其他人如William Rowley、Maurice Roubaud-Luce,開始加入傷心、焦慮、躁症,而Jean Esquirol把躁症排除在外。

    - 大家開始對是否是智力問題有不同的見解
    - 第一個有現代憂鬱症概念的醫師:他認為是憂鬱是心理上的疼痛。情緒裡的悲傷

    - 智力問題不是憂鬱的一部分,妄想可能不是主要的病狀;憂鬱應該不包含妄想和幻覺。他們兩位把憂鬱和(失智/躁症)分開,單純考慮憂鬱只是情緒問題。
    - 嘗試解釋為什麼疾病會產生妄想。想透過腦科學來去解釋精神醫學
    - 批評早期把melancholia當做是智力方面的問題 :憂鬱應該是情緒疾病,而智力問題應是情緒所導致的
    - 定義憂鬱症為depression,而melancholia變成是一個形容心痛、難過的名詞
    - 現代科學代的精神醫學之父。定義為生物和基因的問題 。現在對憂鬱的定義仍然沿習他的說法。


    - 投影片: 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e/2PACX-1vQmgcqbvdj4wdU0EN-DqcsxeY_YurKUJi_wdX0PbLYct1EpF8MO25tSF3o9gHMkqCNvOtebxVqttoPs/pub?start=false&loop=false&delayms=3000

    Kendler KS. The Origin of Our Modern Concept of Depression-The History of Melancholia From 1780-1880: A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an 29]. JAMA Psychiatry. 2020;10.1001/jamapsychiatry.2019.4709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6 Aug 2020 09:57:54 GMT
    正午惡魔: 第七章.聊聊自殺這件事
    *警語:若有自殺念頭、想法、行為,請撥自殺防治專線1925或就近醫院的急診室詢求幫忙*

    - 自己朋友的故事
    - 自殺是不是病的一種
    - 每一件自殺身亡的背後,都是一件悲劇
    - 憂鬱最嚴重時 不等於 會自殺
    - Lithium 可以預防,但ssri在青少年,治療了憂鬱,但卻讓自殺率上升;在成人減少憂鬱可以減少自殺
    - sometimes 憂鬱好了,但卻想死
    - 有時候都是一些小事
    - 全世界的data [[https://ourworldindata.org/suicide][Suicide - Our World in Data]]
    - 全世界一年有80萬人
    - 是年輕人的重要的死亡原因
    - 1.4% 的死亡是自殺(global)
    - 老人比較高
    - 2017年公告,2020/02/01正式禁用巴拉刈
    - self-poisoning from pestiicides have had a large toll
    - 新聞的傳染、名人自殺
    - 青少年(13 reason why)還有老人
    - Esketamine nasal spray -> 台灣要人體試驗了
    - 精神分析:想要攻擊、殺害內在的自己;某種暴力性
    - 南韓的現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WOmD1fbx8][不只藝人 前總統、市長也逃不過!為何南韓自殺率居高不下?【TODAY 看世界】 - YouTube]]
    - 願意分享你的故事嗎?鼓勵更多人、讓更多人重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9 Aug 2020 13:29:46 GMT
    正午惡魔: 第五/六章.族群和上癮
    *** 族群
    - 女性 vs 男性: 82年生的金智英(書、電影)
    - 女生是男生的2倍,自殺反而是男生更高
    - 老人憂鬱 -> 身體影響心理(中風、跌倒、多重藥物影響、失智?)
    - 兒童/青少年憂鬱 -> 家暴、長大後…
    - 種族(原住民?)
    - 同志族群(背離親緣)
    - 生物學、社會結構、文化?
    - 因紐特人的生活(全黑的日子,整天在家裡
    "情緒的字眼不在語言中,但是卻在他們的概念之中"
    憂鬱症是一種寂寞病,曾得憂鬱症的人都感受過可怕的孤獨,即使周遭充滿愛也一樣。
    )
    - 在他們的沉默和我們熱切以言語表述的自覺之間,有多種描述精神痛苦、理解精神痛苦的方式。背景、種族、性別、傳統、國家---以上種種共同決定了要說什麼、以及不說什麼,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什麼需要有所緩解、什麼會加劇、什麼該忍受、什麼又該放棄。憂鬱症的急迫性、症狀和治療方式,都取決於超越個人生化機制的外在力量,也取決於我們是誰、在哪裡出生、相信什麼、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 上癮
    - 菸、酒、咖啡
    #+BEGIN_QUOTE
    - 過去二十年來,上癮的語意變得十分模糊,所以現在有人對工作上癮,有人對陽光或腳底按摩上癮,有人對吃上癮,有人對錢上癮。
    - 物質濫用是「舒服且可理解的痛苦」來取代「難受且無法理解的痛苦」,消除「使用者無法理解又難以控制的痛苦」,而寧可「用藥物引發使用者可理解的煩亂」
    #+END_QUOTE

    - 戒酒無名會、動機式晤談法(書中沒有寫到)
    - 酒和藥物的差別:
    #+BEGIN_QUOTE
    為了不讓情緒太過低落,我每天差不多要吞12顆藥丸。坦白說,倘若兩杯美酒下肚就能達到相同的療效(我知道有些人可以),這絕對是完美的替代方案,只要不會兩杯變成三杯或四杯或八杯---假如你正在對抗憂鬱症,通常就會如此。
    #+END_QUOTE

    - 精神科醫師 = 合法藥頭?
    #+BEGIN_QUOTE
    在我看來,我早已失去自主。……我不在意依賴這些藥物,或藥物依賴其實是成癮的表親。只要我吃的藥有效,我就樂意服用。我每天都隨身帶著藥,以防萬一我因故無法回家過夜,還是有藥可吃。我搭飛機時都會帶著藥罐,因為我總是想到萬一有人劫機,我遭到監禁,我會設法偷偷把藥藏在身上。
    #+END_QUOTE


    - 物質濫用、憂鬱症,誰是因?誰是果?

    - 戒酒無名會:
    #+BEGIN_QUOTE
    就像讓大腦參加夏令營一樣。我厭倦了一直問為什麼。我為什麼會崩潰,變成酒鬼?我很樂意知道答案,但何必浪費時間,知道答案並不會讓我好過一點。戒酒就像攀登金字塔,每次往上多爬一階,我們都以為達到某個地方了,然而永遠有下一階需要爬。往下看時,我們沒辦法真正看清爬過的台階,因而感到絕望。但如果往上看,就會望見上帝的手指穿過天空,於是我們知道,目前是走在正途上。
    #+END_QUOTE
    - 心情不好時想吃東西:
    #+BEGIN_QUOTE
    情緒起伏正常時,好心情會帶來自律,幫助我抵擋巧克力蛋糕的誘惑。憂鬱會削弱這股意志。憂鬱會促使我們上癮。抗拒慾望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和意志。憂鬱症會使你變得軟弱,而軟弱必然通往上癮。
    #+END_QUOT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12 Aug 2020 14:08:13 GMT
    正午惡魔:第四章.另類治療
    https://anatomind.com/blog/adjunctive-for-depression/

    #+BEGIN_QUOTE
    這些另類療法除了讓你荷包出血外,大都沒有太大的害處,唯有當童話般的療法取代有效療法時,才會帶來真正的危害。另類療法種類繁多,反映出我們在面對難以解決情緒問題時,總是一貫樂觀以對。
    #+END_QUOTE

    - 編織小熊
    - 雙手比O
    - rTMS

    ** 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
    台灣其實叫[[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37341][金絲桃]], 台灣有特有種,但好像瀕臨絕種了,目前市面上的都是進口種,不是所有的都有效,主要研究比較多的是0.3%的濃縮。台灣有很多相關的精油,可以改善膚質,不過做為改善憂鬱症的話,目前我看到的使用劑量是 150 mg(內有0.450mg左右的金絲桃成份)使用期間是4~6 weeks。在最大的實證醫學資料庫考科藍中[fn:1],發現6900多位,和安慰劑比起來,對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是有改善的。但是,因為研究仍然比較少,對於相關的副作用,還需要有更多的研究。
    ** SAM-e(S-腺苷甲硫氨酸)
    #+BEGIN_QUOTE
    維持 SAM-e 值是保有健康好心情的重要關鍵。
    ~引自市面商品資訊
    #+END_QUOTE
    這個SAM-e在坊間有許多相關的補充品在販賣。同樣的,在考科藍的實證資料庫顯示[fn:2]:只有一點點(幾乎沒有)的效果可以改善憂鬱症;但是在美國精神醫學會的期刊[fn:3]卻指出服用800-1600mg在憂鬱症狀的改善是有幫助的。

    ** 其他物質
    *** 甲基葉酸(methyfolate)
    有關於葉酸家族(葉酸、甲基葉酸、SAM-e)的化學變化,有興趣的可以看[[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Wkx.htm][科技大觀園的葉酸介紹]],甲基葉酸(15-30mg)對於憂鬱症的療效比較有較多的證據,目前葉酸(0.5~5mg都有人研究)的證據有些說有效,有些說沒效。
    *** omega-3(魚油)
    魚油裡面的EPA/DHA成份,DHA與EPA都稱為omega-3脂肪酸,無論是在2016的美國精神醫學期刊,或是在2019的world psychiatry裡[fn:4],都有顯示對於憂鬱症狀的改善是有效的(但仍有幾篇覺得沒效),但加總起來,目前是覺得有效,使用劑量約每天1~2g,實驗中大約是測試8~10周左右才來得有效果。
    *** 色胺酸(tryptophan)
    在2016的美國精神醫學會裡,收錄了8篇論文,關於色胺酸的研究都比較早期,不過L-tryptophan的效果比其他型式的色胺酸來得好,使用劑量約為每天3-4g,目前大多數的研究覺得會改善,少部分的研究,覺得沒有什麼差別。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 維他命
    其他的包括鋅、維他命C,維他命D等等都有各自覺得有效和覺得沒有特別效果,目前都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 如何正確使用健康食品
    可以到[[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InfoHealthFood.aspx?nodeID=162][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_消費者專區]],因為魚油是大宗,可以在保健效果選擇魚油產品來看看是否是有安全許可的。


    - 海寧格的家族排列
    - 現象學(每一表象都是對某物的表象,意識也總是相關於某物的意識)
    - 家族裡都有一個“愛的序位”在支持、運作著。當牴觸了這個隱藏的規律時,家庭便失了序,生命裏產生許多負面的事件,甚至會重覆持續地發生,延續到下一代,造成不可抹滅的傷痛,唯有找出系統的平衡和解決方法。在和諧的愛之中回歸其適當的位置和功能,便可以改善其舊有的情況,讓整個家族恢復自然和諧的狀態。
    *** EMDR
    - EMDR: 1987 for ptsd, youtube示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U81wql1Zw)
    #+BEGIN_QUOTE
    我不定確EMDR是否能立即見效,但這種療法實在太刺激、太有趣了,我持續進行了20次
    #+END_QUOTE
    - 聽取故事期、準備期、評估期、減敏期、深植期、肢體掃描期、結束期、再評估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ue, 04 Aug 2020 23:09:14 GMT
    正午惡魔:第三章.治療
    ** 第3章:治療
    *** 即使有很多治療方式,還是有很多人沒治療。
    其實我之前就有寫過好幾篇,關於憂鬱症的治療文章[fn:1],也有做過認知行為治[fn:2]療一系列的podcast。感謝[[https://www.facebook.com/ww.howbuhow][雞蛋糕]]的整理,我把先前的文章,放在參考資料。

    在今年(2020)7月的JAMA有一篇短文,統計了美國人,有憂鬱症狀,接受治療的比例,雖然這10年來(2007-2016),接受治療的比例已經上升10%了(43.5%到52.9%),但仍然有一半左右的人沒有接受治療[fn:3]。

    目前治療的首選是認知行為治療,藥物的話是使用SSRI(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其他第二線的藥物是其他類的藥物。如果有鎮定的效果可以使用Mirtazapine(樂活憂、彌憂停、凡事通)。1-2周如果治療無效會考慮增加劑量或是換藥。首次治療約6-9個月為完整治療,有復發的話,考慮使用2年以上。

    - STAR*D的[[https://www.wikiwand.com/en/STAR*D][研究]]
    - 加藥會考慮鋰鹽、olanzapine, quetiapine, aripriprazole。
    - 難治型憂鬱症的最後一線是電痙攣治療。
    - Ketamine的療法可以治療強烈的自殺念頭,也有鼻噴劑的劑型(台灣目前沒有)
    - rTMS 穿顱電刺激術
    - 荷爾蒙的治療是補充療法,目前證據等級低
    - 抗焦慮劑做為治療初期的使用

    我們都知道,對於憂鬱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療是認知行為治療,同樣地,在2020年3月,JAMA上有篇統合分析366個研究,去分析各個年齡層對cbt的療效,發現在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同樣有效,但在小孩和青少年效果沒有那麼好[fn:4],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小孩/青少年的個案數相對比較少。

    在2018年,有篇統合分析522個試驗,共116477人,針對21種抗憂鬱劑藥物的比較[fn:5],療效比較好的藥物包括agomelatine, amitriptyline, escitalopram, mirtazapine, paroxetine, venlafaxine, and vortioxetine。而對病人接受度比較好的藥物有agomelatine, citalopram, escitalopram, fluoxetine, sertraline, and vortioxetine。

    **** 副作用的處理[fn:6]

    #+BEGIN_QUOTE
    有的人服用SSRI會胃部不適,偶爾也有人頭痛、疲憊、失眠或昏昏欲睡。不過主要的副作用仍是降低性慾。……大家往往不理會性功能這方面的副作用,認為和嚴重憂鬱症比起來不重要……儘管如此,這類副作用仍令人難以接受。
    #+END_QUOTE

    性功能可能是由憂鬱引起的,其他的原因包括酒精、糖尿病等。如果確定是藥物造成,考慮使用agomelatine, bupropion, mirtazapine, vilazodone, vortioxetine。這幾種藥物比較或幾乎沒有性功能方面的副作用。有5-10%的人,在4-6個月可以自動恢復;在康復期時也可以考慮減少藥物劑量、偶爾放個"藥物假",1-2次沒吃的方式。其他治療方式可以回到診間和醫師討論。
    **** 心理治療
    在談話療法中,有兩種方式最佳,那就是認知行為治療和人際心理治療。

    選擇治療師比選擇治療系統更重要。
    #+BEGIN_QUOTE
    可以治療的都是好方法,無論是藥物還是心理治療,成因很多種,都可以治療。腦內化學也可以用心理治療,社會因素也可以用藥

    「精神分析長於解釋事物,但拙於帶動改變」。每個聽到有人藉由精神分析來改善憂鬱時,就會想像某人站在沙洲上對著不斷湧來的湖水發射機關槍的畫面。
    #+END_QUOTE

    #+BEGIN_QUOTE
    面對心血管疾病時,我們不會只開張處方就算了,也會要求病患控制膽固醇,而且教他們如何運動和飲食,甚至管理壓力。綜合性療程並非精神疾病所獨有,爭辯要採用藥物或心理治療,十分荒謬……我的理念是,兩者應該並用,因為藥物治療能幫助患者更容易接受心理治療,有助於啟動良性循環。……

    挑選精神科醫師一定要極其謹慎。許多人願意多開20分鐘的車,只為了去偏好的乾洗店洗衣服,…但挑選精神科醫生時,卻把他當成一般服務業。切記,你至少把自己的心交到個人手上。

    憂鬱的時候,很重要的是不要壓抑自己所有的感覺,但同樣重要的是,不要激烈爭辯,不要大發雷霆,避免有害的情緒化行為。人們會原諒你,但最好不要把事情鬧到需要別人原諒的地步。憂鬱的時候,需要別人的愛,但又會強化某些摧毀愛的為。
    #+END_QUOTE

    *** Footnotes

    [fn:1] [[https://medium.com/ww-howbuhow/%E6%86%82%E9%AC%B1%E7%97%87%E6%B2%BB%E7%99%82%E8%A7%80%E5%BF%B5%E6%87%B6%E4%BA%BA%E5%8C%85-b868c8adda82][憂鬱症治療懶人包,本文分主題整理 by 雞蛋糕]]

    [fn:2] [[https://medium.com/ww-howbuhow/%E8%AA%8D%E7%9F%A5%E8%A1%8C%E7%82%BA%E6%B2%BB%E7%99%82%E5%B0%8E%E8%AE%80-ddfc52bd44dd][認知行為治療導讀 by 雞蛋糕]]

    [fn:3] Rhee, T. G., Wilkinson, S. T., Steffens, D. C., Rosenheck, R. A., & Olfson, M. (2020). Prevalence of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Among US Adults Who Screen Positive for Depression, 2007-2016. JAMA psychiatry, e201818.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01/jamapsychiatry.2020.1818

    [fn:4] Cuijpers P, Karyotaki E, Eckshtain D, et al.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across different agegroup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8, 2020.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0.0164

    [fn:5] Cipriani, A., Furukawa, T. A., Salanti, G., Chaimani, A., Atkinson, L. Z., Ogawa, Y., Leucht, S., Ruhe, H. G., Turner, E. H., Higgins, J., Egger, M., Takeshima, N., Hayasaka, Y., Imai, H., Shinohara, K., Tajika, A., Ioannidis, J., & Geddes, J. R. (2018).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21 antidepressant drugs for the acute treat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Lancet (London, England), 391(10128), 1357–1366.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2802-7

    [fn:6] The Maudsley Prescribing Guidelines in Psychiatry, 13th editio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9 Jul 2020 03:15:43 GMT
    正午惡魔:第二章.崩潰
    - [[https://www.kktv.me/titles/00000410][靈魂修繕工 | KKTV]]
    - [[https://www.linetv.tw/drama/11214/eps/1][靈魂修繕工|LINE TV]]
    - 作者開心快樂的童年
    - 有趣的大學生活
    - "當你陷入重度憂鬱時,你會回頭尋找問題的根源。你很熟悉憂鬱究竟從何而至,是否一直在那兒,只是潛伏在表面下。"
    - 成人的存在焦慮儘管可能痛苦不安,通常帶有一種反諷的自覺。第一次發現人的脆弱,第一次領會到生命有限,都是令人震撼的強烈衝擊。
    - 大四在歐洲旅行的莫名崩潰
    - 25歲,母親生病。「如果母親沒有生病,我的人生會截然不同;如果整件事情不是那麼悲痛,也許我這輩子雖然有憂鬱的傾向,卻不至於崩潰;或許我會晚點崩潰,等到中年危機時才發生」
    - 開始接受精神分析(4-5年)
    - 畫家葛哈.希特「我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完全無感。而這一切悽慘甚至沒有令我格外不開心」
    - unipolar depression 和bipolar depression: [[https://anatomind.com/blog/bipolar-depression/][你的憂鬱有點嗨?]]
    - 不出門的崩潰、無法洗澡、什麼都不想做、第一次服用藥物(31y/o)-> 22~31歲,9年(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 -> MDD)
    Emily Dickison

    #+BEGIN_QUOTE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And Mourners to and fro
    Kept treading—treading—till it seemed
    That Sense was breaking through—


    And when they all were seated,
    A Service, like a Drum—
    Kept beating—beating—till I thought
    My Mind was going numb—


    And then I heard them lift a Box
    And creak across my Soul
    With those same Boots of Lead, again,
    Then Space—began to toll,


    As if the Heavens were a Bell,
    And Being, but an Ear,

    And I, and Silence, some strange Race
    Wrecked, solitary, here—


    And then a Plank in Reason, broke,
    And I dropped down, and down—

    And hit a World, at every plunge,
    And Finished knowing—then—
    #+END_QUOTE

    - cortisol和憂鬱的關係(CRF):
    - Evidence of increased HPA activity is apparent in 20 to 40 percent of depressed outpatients and 40 to 60 percent of depressed inpatients.
    - These tests of feedback inhibition are not used as a diagnostic test because adrenocortical hyperactivity (albeit usually less prevalent) is observed in mania, schizophrenia, dementia, and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 Approximately 5 to 1 0 percent of people evaluated for depression have previously undetected thyroid dysfunction


    - 生命事件往往是憂鬱症的導火線
    - 「崩潰不容易克服,也無法很快克服」
    - 憂鬱和焦慮(with anxious feature)
    - 「救了你的,常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非大事。」
    - 想要透過得到HIV的自我毀滅
    - ECT的治療,容易失去短期記憶
    - 33y/o在土耳其:「我已經有多年不曾感受到絲毫快樂,我已經忘了想要活下去、好好享受每一天並渴望另一天到來,以及知道自己是幸運兒,能充分活在當下享受人生……雖然我知道可能還有接連的痛苦在前方等待,憂鬱症總是周而復始、一再回頭折磨受害者。但我打從心底感到安全。我知道,恆久哀傷不會減少我分毫喜悅。」
    - 長期服藥的好處、汽車逐步停用化油器。低劑量=汽車拿走一半的化油器。
    - "大家都擔心終生服藥的副作用,但這麼做的副作用並不重,和不治療的危險比起來,顯得微不足道。"
    - 第三次崩潰(手骨折):如果未來想要避免復發,就必須一直服藥。
    - 空氣又硬又脆的讀書會現場。
    - 我們之中有誰能堅持忍受自己的困境?到頭來,多數人都辦得到,我們會向前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Wed, 22 Jul 2020 06:26:17 GMT
    正午惡魔:第一章.憂鬱
    ** 第一章:憂鬱
    - 憂鬱來襲時,會貶低自我,最終侵蝕我們付出及接受情感的能力。雖然愛不足以預防憂鬱,卻提供心靈緩衝。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能重建這層保護,讓我們更容易愛與被愛。
    - [[https://hsuancheng.net/headspace/][面對腦內的喪禮 – 書蠹詩魔]]
    - [[https://youtu.be/-eBUcBfkVCo?fbclid=IwAR1uEilEbiKYF-NjMxudajfzxGPDZgmX6w8Hj4234GWIwqoQPSmK81Uj-nE][Depression, the secret we share | Andrew Solomon - YouTube]]
    - [[https://youtu.be/RiM5a-vaNkg?fbclid=IwAR1x0jo2f-QKhmoXcF4CQvj8F6B8NyPuIUVhmn1TT17qFbgqLgXTaBrqj1s][How the worst moments in our lives make us who we are | Andrew Solomon - YouTube]]
    - 輕鬱症 vs. 重鬱症
    - [[http://phsch.mohw.gov.tw/chinese/UpLoad/Content/1040717003.html][心情溫度計]]
    - DSM-5的準則
    - 吳爾芙:「她心中突然湧現一股奇怪的哀傷,彷彿時間和永恆透過裙子和背心顯現,她看著人們悲劇性地走向毀滅…」
    - 鋼鐵般的靈魂已因哀傷而飽受風雨摧殘。生鏽的地方恰好都位於關鍵位置。崩壞都是長期累積的後果。
    - 憂鬱症從平淡乏味開始,讓日子漸漸蒙上灰暗的顏色,也削弱日常的活動,直到活動所需的精力模糊了活動原本清晰的輪廓,讓你疲累、厭倦、自尋煩惱,但熬得過去。沒有人能界定到了哪個點會崩潰。
    - 藤蔓纏繞著這棵昂然的橡樹,遠處看,彷彿藤蔓的葉子就是橡樹的葉子。我對這棵橡樹感同身受。憂鬱症在我身上滋長,正如藤蔓控制了橡樹。它擁有自己的生命,一點一滴把我的生命力全部吸乾。我在最嚴重時,我的情緒不是我的情緒。…藥物治療會穿透藤蔓,你可以感覺到藥效發作,藥物似乎正在毒害那寄生的藤蔓,你感覺樹枝又恢復原本的自然姿態。…但即使剷除了藤蔓,你或許只剩下幾片葉子。走出憂鬱後,都必須靠愛、洞察力、努力,還有最重要的:時間,才能自我重建。
    - 「你除了憂鬱之外,什麼毛病都沒有」 vs 「你除了有肺氣腫之外,什麼毛病都沒有」
    - 憂鬱症是「化學問題」時,會鬆一口氣。一旦扯上化學,大家就可以開心拋開罪惡感。但罪惡感、快樂也是化學流程。化學、生物學都不會妨礙「真實的」自我:治療不會緩解自我認同的崩解……科學還無法充分了解大腦的化學反應會積累出何等結果。
    - 精神醫學是關於哲學、醫學、科學的[[https://anatomind.com/blog/why-we-need-psychiatrist/][交叉點]]
    - 胰島素不足會導致糖尿病,但憂鬱症不是因體內某種可以測量的東西減少所引起的。「我很憂鬱,但只不過是化學作用罷了」和「我殺人不貶眼,但只不過是化學作用罷了。」所有和人有關的所有事情都只不過是化學作用罷了。
    - 血清素是現代神經科學神話的一部分。
    - 憂鬱症的流行病學
    - 這種病通常只要吃藥,就能有效控制,藥不算太貴,也沒有什麼嚴重副作用,卻只有1~2%的人真正得到最好的治療。
    - [[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120967/4698493][小鎮也有精神科? 醫師李俊人是傾聽秘密的樹洞 | 願景行動者 | 願景工程]]
    - 大家對深淵的描述倒是頗為一致。首先,深淵很暗。你脫離陽光,落入一片黑影籠罩的世界,你什麼都看不見,危險無所不在。一路往下墜時,你完全不知道底部有多深,也不清楚有沒有可能停下來。你一再撞上看不見的東西,直到自己漸漸碎裂,周遭的環境太不穩定,你抓不住任何東西。
    - 我們社會不太能容忍抑鬱寡觀的人。配偶、父母、孩子、朋友可能被你拖下水,他們不想太靠近無盡的痛苦。跌落重鬱的谷底時,除了求助,別無他法。一旦有人提供幫助,一定要接受。除非我們也助百憂解一臂之力,否則單靠百憂解無濟於事。好好聆聽愛你的人對你說的話。即使失去信心,仍要相信為他們活下去是值得的。尋回憂鬱奪走的記憶,並將之投射到未來。勇敢、堅強、乖乖吃藥。好好做運動。即使食物令你生厭,還是要吃東西。
    - 柬埔寨,Phaly Nuon(龍斐莉)。對抗憂鬱的三種能力:遺忘、工作、愛。並非獨立的技巧,而是同屬一個巨大的整體,唯有同時實踐這三種能力,才能有所改變。
    - 先教她們遺忘,讓她們每天都作一些練習,每天多忘掉一點她們永遠不可能完全忘掉的事情。用音樂、刺繡、編織來分散注意力、有時音樂會、有時看電視。憂鬱是藏在皮下的東西,我們無法排除它,但即使在那,我們還是可以試著忘掉它。
    - 當她們學會,我就教她們工作,無論她們想做哪一類。她們必須學會做好這些事,並以此為傲。
    - 等他們工作都很熟練,我教她們愛。她們可以做蒸汽浴,讓他們淨自己、她他們互相修指甲、足部護理,教她們如何保養指甲,這讓她們覺得自己很漂亮。這樣她們也開始接觸別人的身體,並放心把自己的身體交由別人來照顧,可以從隔絕孤立中走出來。共浴和互塗指甲油時,她們會聊天,一點一點信任彼此,最後學會交朋友。
    - 目前的治療方法,對話的心理治療、聖約翰草、食物、補充營養品、魚油、rTMS、發炎理論、新的藥物: ketamine
    - 今天很流行把憂鬱症視為一種現代疾病,簡直大錯特錯,只要回顧精神病的歷史就能澄清誤解。生物學不是宿命。即使有憂鬱症,仍然有很多法子來享有美好的生活。
    - Ovid: 「要欣然接受痛苦,因為你會從中學到東西」。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co4i9lk79ri0918ue91j9qr?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16 Jul 2020 01:37:09 GMT
    Ep10. 行為活化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04 Jul 2020 23:01:09 GMT
    Ep9. 改變基模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27 Jun 2020 23:01:12 GMT
    Ep8. 認知行為治療的結構化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20 Jun 2020 23:01:08 GMT
    Ep7. 個案概念化: 認知行為治療的第一次會發生什麼事?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13 Jun 2020 23:01:09 GMT
    Ep6. 處理自動化思考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06 Jun 2020 23:01:13 GMT
    Ep5. 辦識自動化思考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30 May 2020 23:01:15 GMT
    Ep4. 12個常見的認知偏誤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23 May 2020 23:01:13 GMT
    Ep3認知行為基本原則:自動化思考、基模、蘇格拉底問句、改變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16 May 2020 23:01:11 GMT
    Ep2. 美好生活提案 : 認識斯多噶主義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09 May 2020 23:01:09 GMT
    閱讀 ep1|家中的12個小孩有6個思覺失調症的故事(上)
    https://anatomind.com/blog/hidden_valley_road_1/

    最近因為許多刑事事件,大家開始討論起思覺失調症,除了從醫學,法律的觀點來看,那有沒有可能從故事來看,今天要來介紹這個記實文學,讀起來就像小說一樣好看,可以讓大家來想想看,如果自己是患者,或是患者家屬,生活會是怎麼樣?會發生什麼事情?還有從20世紀初,這一百年來,醫學有什麼樣的轉化?
    作者是美國的暢銷作家[Robert Kolker](https://www.wikiwand.com/en/Robert%5FKolker),之前的作者,lost girls是長銷書啊,不過台灣沒有中文翻譯的樣子,不過好像有netflix改編的電影:[失蹤的女孩:長島連續殺人事件](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0223927) 。 作者都是書寫記實的事件。有時候真實的故事比起小說還要更迷人,這本書[Hidden Valley Road: Inside the Mind of an American Family](https://www.amazon.com/Hidden-Valley-Road-Inside-American-ebook/dp/B07TZYFR71/), 就是在寫一個美國中產階級家庭,一共有12個小孩,其中6個人有思覺失調症。他們的家庭故事,關於生病、什麼是家人,思覺失調症的發展史,作者把書寫的很迷人,書上個月才在美國出版而已,台灣應該沒有中文版。podcast就是在討論這本書。文章我就寫一些筆記,如果聽完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作者用家中成員的名字來安排順序,很像冰與火之歌的寫法,每章都是以一個人物開始,之後再討論其他家人之間的互動還有精神醫學的發展和這家人的關係。故事讀起來就像小說,每個家人的情緒、衝突、還有科技、醫學帶來的變化。


    ## short note

    我一集講不完,打算分成上下兩集。(是說我也還沒看完,只看了第一部分)

    > The Galvin family
    > Six of the Galvin boys took ill
    >
    > - Don and Mimi(born in 1924)
    > children
    > - Donald\*
    > - Jim\*
    > - John
    > - Brian\*
    > - Michael
    > - Richard
    > - Joe(Joseph\*?)
    > - Mark
    > - Matt(Matthew\*?)
    > - Peter\*
    > - Margaret
    > - Mary

    有打\*是有發病的。


    ### 精神醫學史


    #### 榮格、佛洛伊德

    - 第一位思覺失調患者的日記本。被後來反覆的研究(1900s)


    #### Emil Kraepelin in 1918

    #### asylums(1930s)

    - force to take cocaine, manganese and castor oil; injected with animal blood
    - insulin shock with short coma
    - lobotomy


    #### 1954 with Chlorpromazine

    法國科學家合成出來。1952人體試驗


    #### 1955年的四胞胎

    - nature-nurture problem was solved.
    - continue to search bio-marker for schizophrenia


    #### dopamine hypothesis


    #### 1960年代的satre

    the divided self that schizophrenia was an act of self-preservation by a wounded soul.


    #### 1962的反精神醫學

    - mental hospital as a metaphor for social control and authoritarian oppression.
    - mental illness sharing the same wellspring as the creatiive, artisitc impulse


    ### 正常的中產階級

    Don服兵役,在日本打二戰,回來後去海軍,想讀法律不能讀,再轉去空軍
    Mini想當好媽媽,教小孩認識大自然(Don, jim, John),沒有保姆,想自己帶小孩,卻被批評是原頭


    ### 一個好媽媽的苦難

    - Fromm-Reichmann:

    > the dangerous influence of the undeisrable domineering moth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r children

    - 「the schiophrenogenic mother」: cold, perfectionistic, anxious, overcontrolling, and restrictive

    - autism -> refrigerator mother
    - ocd -> 2-3 yrs, the mother aroudn toilet training

    - mother-as-monster

    - Theodore Lidz in 1965: patients be removed from their families entirely due to shcizophrenogenic mother


    #### 搬家

    搬家之後,房子變大,戶外有空地,每個小孩可以一間,大的和第二的兒子要去讀大學。媽媽覺得終於可以放鬆了,可以享受人生。她年輕時愛聽的古典樂又可以重溫了。可是卻不知道,他的大兒子,正在讀大學的他,要開始發病了…


    #### 大兒子二兒子生病之後

    every good thing she had don, all the work, all the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love, yes , love, for her family was in peces.


    ### 爸爸的奮鬥 {
    - political science phd i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終於在1969年,44歲的時候拿到了phD


    ### Donald, the first child

    - handsome, athletic talent
    - quiet
    - babysit for brothers
    - dream to be doctor; work as research assistant and taking class i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和太太打架,動手打人又自殺。
    1970年代有20多種藥
    離婚,服用tca+antipsychosis


    #### 快樂的大學生活開始不一樣

    Donald在大二時,開始去健康中心表示說,他的室友得到梅毒,他擔心自己會得到。第三次去說他的弟弟來學校打他(但他的家人都在故鄉)。秋天的時候,他在健康中心,大家集會的場合前面點火自燃,還好很快就撲滅了。他被送去做檢查。不過他的精神狀態檢查時,醫師說都很正常,沒事。

    之後又自己跑去學校角落躲起來,兩天後又反覆地去健康中心,說被貓咬了,這時才又被送到精神科醫師那。這次,他說他自己殺了幾隻貓,說自己以前小時候有自殺過…這才開始接受治療。

    - treatment: Thorazine in 1960s
    - the first ediction of DSM; 1956
    - hope the thing will get better on their own.

    回到學校後,定期治療,他的醫師寫下:這個個案沒有精神問題。


    #### 家中是他的病房

    常常嚇到最小的兩個妹妹,全身脫光光,把家中的東西搬出來
    住家裡、住醫院、找工作,一直循環。
    Donald開始和返家住的Jim常常打架。


    ### Jim, 叛逆的二兒子

    和大哥不一樣,Jim從中學開始就不喜歡上學,和校規唱反調,之後被空軍中學退學後,改讀一般的中學,之後又讀了社區型的大學,結果還讀得不錯,就又轉學到Colorado 大學。很快遇到女生,懷孕就結婚了。大學就沒有讀完,就開始照顧他的就子。但太太Kathy想要去讀完大學,但是Jim不淮,兩人還動手,而且Kathy的臉還受傷。Kathy 想要離開,但又覺得對不起Jim. 因為Jim常說:「他們又在說我了」,覺得有人在監視他、有人在跟著他,覺得工作上的同事都在預謀要針對他。而且他常常睡不著。他在1969年第一次住院。吃了藥有好一點,但Kathy 偶爾還是會被Jim打


    ### John, Brian, Michael(3, 4,5)的兒子們

    - John 是音樂家,從1968年拿到獎學金後,離開家就很少回來了。
    - Brian長得帥,但是很安靜,很害羞常常會和第八的mark下棋。玩樂團,像Beatles般。開始用LSD。和女友分手後一個月,開槍把他女友殺了,然後自己拿著槍抵著頭也躺在地上一動也不動。Brian之前常常提到死亡的哲學,LSD的量越用越大,之前也有看過醫生,使用過抗精神藥物。
    - Michael 高中畢業就去公路旅行,沒有特別想做什麼,也開始使用LSD. 偷東西被關5個月,也開始使用抗精神藥物一陣子。但他覺得自己和大哥不同,自己是hippie不是生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Thu, 07 May 2020 03:36:59 GMT
    Ep1. 認知行為治療的起源

    ?「翻轉舊信念」課程使用優惠代碼PODCAST,享九折優惠NTD3150;
    ?用最科學的方法,重新掌握你的人生
    立刻加入➡️ https://school.anatomind.com/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9e7ev1iivqn0873lcxit8ek/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Sat, 02 May 2020 23:56:15 GMT
    ep0. 為什麼要做這個關於認知行為治療的podcast?

    - 心理治療取得不易
    - 認知行為治療好操作、好上手
    - 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有自助(self-help)的方式
    - 用聲音來引導
    - 藥物和心理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
    - 可以反覆地聽

    * 如有任何心理問題,或是有任何自傷的想法,請儘快就醫。
    * 此節目僅是介紹和推廣認知行為治療,podcast上無法進行醫療行為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Fri, 01 May 2020 23:29:52 GMT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