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絕不能錯過名勝壹號世界郵輪重回基隆啟航!多種優惠方案讓您輕鬆預訂心儀的日本沖繩郵輪行程,同時省下大筆開支!

阿德勒的新世界

2 年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阿德勒的新世界
這裡分享著「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與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 因為這些觀點,有機會為我們指引出 「如何看待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有意義」、以及「如何獲得幸福」等方向。 而這些觀點與案例,主要來自於阿德勒這位知名的心理學家的著作,如「自卑與超越」、「認識人性」、「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兒童的人格教育」等書,以及後人延伸的著作,如「被討厭的勇氣」等。 同時也分享名人的人生奮鬥故事,這些創造出非凡成就的人,即使出生於貧困家庭、或教育程度不高、或處於險惡的環境中,仍能堅持夢想,勇於面對困難挑戰,終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就如阿德勒所說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勤奮、毅力、練習和勇氣,去獲得他們所嚮往的人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家庭的影響
一個人從出生後,就開始與這個世界持續產生互動,對於這個世界的給他/她的反饋,再搭配他/她自己與生俱來的特質,而形成一個人獨特的人格。 出生後,第一個與他/她互動的個體,就是他/她的母親,之後是他/她的父親,以及其他的家庭成員。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這些家庭成員、成員間的關係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0) 1. 母親的影響 (08:09) 2. 父母之間的關係,與父親的影響 (15:31) 3. 家庭成員間關係的影響 (19:00) 4. 維琴尼亞·薩提爾的提醒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以及維琴尼亞·薩提爾的「家庭如何塑造人」這兩本書。
Mon, 02 May 2022 07:14:32 GMT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阿德勒談「夢」
阿德勒提到,夢是人類心理的一般活動,是人類心智創造力的一部分。 夢用隱喻和象徵的方式來避開常理, 並且會選擇我們所要面臨的問題中的重點, 用跟自己生命風格一致的材料來建構出場景與劇情, 想辦法喚起我們所想要或需要的感覺。 當我們需要瞭解夢的本質後,才有辦法不會被自己的夢所欺騙。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2:03) 1. 夢的目的 (07:21) 2. 夢的構成策略,與自我欺騙的成分 (14:36) 3. 典型的夢 (17:32) 4. 2個跟夢有關的個案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un, 17 Apr 2022 11:00:32 GMT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早期記憶
阿德勒提到,在所有的心理表現形式中,最能揭示真相的就是個人的記憶。 他說,記憶絕不是偶然的,個人每天都會接收數不清的記憶, 但是他只會選擇記住那些 對他所面對的問題有所影響的事情, 即便這些記憶非常模糊。 另外,早期記憶是整個人格發展的關鍵, 這一點在個體心智發展的每個環節都可以表現出來。 如果可以了解到這一點,就可以對這個個體的生命意義,有更準確的解讀。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7) 1. 早期記憶的意義 (11:27) 2. 用自己的人生,來報復父親的男人-早期記憶的完整案例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un, 03 Apr 2022 02:34:08 GMT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自卑感和優越感
阿德勒提到,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就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的「自卑感」。 有的人勇敢面對這些「自卑感」,而發展出各種突破困難的能力,為自己、家人與社會帶來貢獻;有的人則選擇逃避而變成自卑情結,或發展出不適當的優越感,長期下來,不但對自己無益,也可能危害社會。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2) 1. 自卑感,追求超越的原動力 (05:12) 2. 自卑情結,錯誤的人生目標 (10:22) 3. 追求優越或是追求超越 (14:18) 4. 自卑情結與追求優越的兩個個案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un, 13 Mar 2022 14:31:15 GMT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心智與身體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阿德勒提到,心智像是一台車子的引擎,能夠將身體中所有潛能激發出來。 重點是你要開往何處? 怎麼知道目的地是幸福的? 開的方向是不是正確的呢?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1:40) 1. 心理目標,心智與身體產生的行為的目的地 (05:57) 2. 社群情懷,導引行為的方向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的三個問題。 (11:09) 3. 情感、情緒,行為的油門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及哈佛大學商學院 克里斯汀生教授所寫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Sun, 27 Feb 2022 13:33:53 GMT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生命的意義
你生命的意義,就是你現在在過的生活,對你所產生的意義。只是你覺得這個生活,對你來說是否有意義? 如果你覺得你現在在過的生活沒意義? 接下來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也就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2:47) 1.為什麼你要用現在的方式過生活? (11:21)2.什麼才是有意義的生活? (17:28)3.如何才能變成你想要過的有意義的生活?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Sun, 06 Feb 2022 14:38:53 GMT
娜汀博士的「深井效應」-童年逆境的長期影響
童年逆境可能對孩童造成深遠的影響,並且在他們成年之後,還可能造成肥胖問題、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使他們深受這些問題所苦。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22) 1. 什麼是「深井效應」? (04:11) 2. 十大童年逆境與造成的影響為何? (09:10) 3. 惡性壓力如何造成這些問題的? 今天分享的內容,主要來自於娜汀 哈里斯博士的「深井效應」這本書。
Sun, 16 Jan 2022 11:59:52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對父母的教育
父母和教師都對孩童的人格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父母會填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教師則會矯正家庭教育的缺陷。 那麼教師要如何讓父母合作,共同找出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呢? 特別是在教養一些行為較特別、或與一般小孩行為落差較大的孩童時, 教師在教育這類的孩童時,可能先要教育其父母,彼此才可能站在同一個水平、或調整成一致的溝通頻率,才有可能讓家長與教師合作。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1:28) 1. 教師與家長可能的衝突 (05:35) 2. 教師與家長溝通的策略 (08:12) 3. 富蘭克林謙卑溝通法 (13:32) 4. 把孩子視為一個整體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un, 02 Jan 2022 04:03:29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教育的錯誤
阿德勒提到: 家長或老師 在孩子的教育上絕不能失去信心; 不能因為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及時的回報而 心生絕望; 不能因為孩子無精打采、冷漠和太過被動 就預期會失敗; 同時 也不能受到孩子有天賦 或沒天賦之類 的迷信所影響。 雖然,一分耕耘,未必總有一分收穫, 不過,有諸多成功的案例,還是足以補償那些沒有取得預期成果 的努力。 個體心理學認為,為了激發孩子的心智能力, 我們要努力給予他們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我們要教導他們,困難並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而是我們一定會遇到,且要加以克服的問題。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1. 教育的核心觀念與錯誤觀念 2. 堅持不放棄的父母-Sam的案例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at, 18 Dec 2021 14:36:53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青春期
青春期是個人人都經歷過的階段,但特別的是,當我們處在青春期時,曾經是不被了解的我們;但成年之後,也變成了青少年眼中不被能夠理解的他們。 以下是今天分享的主題: (00:58)1. 準備不足的青春期 (06:02) 2. 證明自己已經長大的青春期 (08:54) 3. 想要獨立,要求和成年人平等的青春期 (15:07) 4. 化解青春期風暴,擺脫為人父母的焦慮與恐懼 (20:22) 5. 和孩子做朋友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法國臨床心理師 安 克萊兒 的「圖解青少年的難搞小劇場」這兩本書。
Sun, 21 Nov 2021 10:37:06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外在環境對兒童的影響
阿德勒提到,從個體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兒童生活的外在環境中,有許多「危險的喑礁」或稱為危險困境 (Dangerous corners),這些危險的暗礁,有些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有些則是透過影響父母,以及父母的心理狀態,來影響兒童的心理。 這些危險的暗礁,包括: (01:22) 1.祖父母與聰明的表兄弟姊妹 (07:59) 2.經濟狀況不佳、家道中落與暴富 (11:55) 3.疾病或父母 對生理衛生、醫療常識的缺乏 (16:26) 4.父母行為的影響、社會生活的參與、以及尊重動物 (20:35) 5. 孩童的讀物、玩具與新聞、電視、社群等媒體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un, 07 Nov 2021 08:13:28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孩子在學校,與控制狂母親的個案分析
孩童進入學校後,教育者需要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以及對所學的科目產生興趣。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能力發展的過程,來了解孩童的心理發展是否健全, 這部分,就涉及個體心理學如何與教育合作的議題。 今天要分享的重點,包括: (01:25) 1. 培養孩童合作的能力,與對所學的科目產生興趣 (05:35) 2. 孩童在學校,所面臨的發展障礙 (10:19) 3. 個體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 (12:50) 4. 阿德勒的個案分析-控制狂母親溺愛下,兒子險被認為是弱智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談生命風格」這兩本書。
Sun, 24 Oct 2021 12:33:01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新環境的測試,孩子是否準備好了?
阿德勒提到:所有的教育,包括學校和家庭,都要把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導向有用的面向,並讓其有好的發展。 因此,我們需要在人生的早期階段進行測試,來了解孩子的可能的自卑感,以及是否有導引到有用的面向,用以評估孩子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對兒童來說測試期間,就是他所生長的環境有較大的轉變時, 對一般人來說,通常就是開始上學時。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56) 1. 人格的連續性 說明為什麼可以透過外顯的行為,來作為檢測一個人的人格發展的基礎。 (05:45) 2. 天生的與非天生的自卑感 說明什麼情況比較容易形成錯誤的心理目標。 (10:25) 3. 新環境的測試 說明錯誤的行為,主要來自於錯誤的心理目標,而這些心理目標,主要是要滿足這些自卑感。由於心理目標是無法直接觀察的,所以要透過觀察行為,來「猜測」其心理目標為何。 (13:13) 4. 如何透過「個體心理學問卷」來觀察與分析孩童的行為? 摘要說明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中的附錄一,所列出的「個體心理學問卷」的題目,運用在觀察兒童在新環境的行為。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以及亨利·史丹博士「從群體到個體-古典阿德勒學派深層心理治療入門」這兩本書。
Mon, 11 Oct 2021 14:11:52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出生順序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孩童出生順序對孩童人格發展的影響,阿德勒在許多本書中不斷強調。 為什麼在同一個家庭出生的孩童,他們的日後可能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 阿德勒認為,這跟遺傳沒什麼關係,反而是孩童在家中的出生順序,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2:28) 1. 合作與平等的家庭觀念 (06:29) 2. 最大的孩子(老大) (12:05) 3. 第二個孩子(老二) (14:48) 4. 最小孩子(老么) (16:39) 5. 獨生字女,與只有一個男孩或女孩的家庭 (20:29) 6. 孩子年齡差距多大最合適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以及「自卑與超越」這兩本書。
Sun, 26 Sep 2021 13:29:14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社會情感與兒童成長的障礙,與SONY共同創辦人-盛田昭夫的人生故事
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曾提到: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也就是說: 一個人的困難、挫折與煩惱,產生於人類社會中; 同樣的,一個人的發展與成就,也需要在人類社會(社群)中達成。 社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所產生, 那麼一個人(個體)與另外一個人,如何產生連結? 產生了什麼連結? 這些連結產生了什麼樣的結果? 這些對個體來說,又會對這個世界、與對自己產生什麼樣的概念與認知? 就會讓一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過程。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2:38) 1. 什麼是社會情感? (08:02) 2. 為什麼需要有社會情感? (13:20) 3. 如何確定社會情感的發展程度? (16:47) 4. SONY共同創辦任盛田昭夫的人生故事 (34:37) 5. 你的魚缸有多大?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SONY共同創辦任盛田昭夫的人生故事,則主要來自於「日本製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經營學」。
Sun, 22 Aug 2021 16:10:36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防止自卑情結,與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故事
阿德勒說,兒童的發展既不是天賦決定的,也不是客觀環境決定的; 是兒童自己對於外在現實環境,以及他與外在現實的關係的看法 (也就認知), 才決定了兒童的發展。 也就是說: 如果你認為你可以,你是做得到的,那你就會去努力,就會去找方法; 如果你認為你不行,你是做不到的,那你就會放棄努力,轉而去找藉口。 那麼要如何了解兒童與其所屬的世界,來協助他們不要落入自卑情結?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30) 1. 什麼是自卑情結? (02:47) 2. 了解兒童的發展過程 (05:08) 3. 為什麼自卑感會過了頭? (08:02) 4. 了解兒童及其所處的世界 (14:00) 5. 日本的經營之神 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故事 今天分享的案例與內容,主要來自於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這本書。 日本的經營之神,也就松下電器 Panasonic的創辦人,松下幸之助的人生故事,則主要來自於「自來水哲學 松下幸之助 自傳」。
Sun, 08 Aug 2021 14:27:12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自卑情結,與本田小狼之父-本田宗一郎的人生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卑感,自卑是追求優越的原動力; 但是,自卑情結卻讓一個人往負面的方向發展。 自卑感怎麼變成了自卑情結? 如何看出孩童的自卑程度? 教育者又可以從什麼角度來協助兒童?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16) 1. 什麼是自卑情結? (03:01) 2. 案例:口吃的馬克 (說明自卑情結) (06:50) 3. 自卑情結造成的主要原因為何? 如何了解自卑的程度? (11:26) 4. 教育者如何協助兒童克服自卑情結? (16:43) 5. HONDA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的人生故事
Sun, 25 Jul 2021 18:10:23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導正追求優越的方向,與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人生故事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導正追求優越的方向 每個孩子都追求優越感。 父母或老師的任務,就是把這種追求引導到有益的方向。 什麼是有益的方向呢? 觀察孩童到哪些表象的行為,可能是往無益的方向發展呢? 又可以用什麼方式來導正呢?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17) 1.案例:優越感走錯了路,變成口吃的馬克 (06:28) 2. 什麼是追求優越有益的發展方向? (10:19) 3. 孩童哪些外顯的行為是無益的,是需要導正的呢? (15:19) 4. 教育者要如何導正兒童追求沒有益處的優越感呢? (19:40) 5. 日本建築大師 安藤忠雄 的人生故事 (39:26) 6. 你是被環境所迫變成口吃呢? 還是需要口吃呢?
Sun, 11 Jul 2021 16:17:32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追求優越及其對教育的意義,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人生故事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追求優越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人在本性上是與追求優越密切相關的,不過由於兒童的心理目標與學校教育的目標不一致,再加上家庭、學校、與社會文化的某些因素推波助瀾,使得部分兒童走偏了路,而成為壞小孩。 原本大家都是要追求優越的,為什麼有些人會變成壞小孩呢?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2:14) 1.兒童是怎麼變壞的? (06:14) 2.人為什麼會追求優越感? (07:22) 3.兒童追求優越的心理的外在表現? (11:17) 4.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哪些因素推波助瀾,容易使得兒童走偏了? (20:17) 5.有哪些方法可以讓兒童不要走偏,或讓快要走偏的兒童、或已經走偏的兒童重回正軌? (24:47) 6.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的人生故事。學生時期的稻盛由於無私的老師的努力,而成就了今日的他 (37:28) 7.阿德勒對於學校教育應扮演的角色的期望
Sun, 27 Jun 2021 13:23:36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人格的統一性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人格的統一性 一個人的外顯行為,只是反映出他內心心理目標的冰山一角。 唯有完整了解一個人的人格,才有辦法了解一個人行為的真正目的。 而一個人的人格,以及它反映在外的行為,有著一致性,就是今天要分享的人格的統一性。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包括: (01:48) 1. [案例]在學校突然變壞的Leo (07:41) 2. 什麼是人格統一性?心理目標的設定與影響為何? (13:17) 3. 為什麼懲罰沒用? 兒童個人心理目標與學校教育的衝突 (17:18) 4. 為什麼改變教養方式這麼難? 社會制度與文化的影響 (19:48) 5. Twitter創辦人Biz Stone的人生故事 (34:47) 6. 個人經驗與觀察,學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Sun, 13 Jun 2021 19:37:36 GMT
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人之初
這一季主要會跟大家分享在阿德勒的心理學中,有關於兒童的人格教育相關觀念與作法。今天主要談的是一個overview,來了解兒童的人格教育為什麼很重要、對現在的自己,對家中的孩童的影響又是什麼?以及分享一個事業超級成功,卻格外重視弱勢家庭幼兒教育的世界首富,貝佐斯的人生故事。 以下為今天的主題大綱: (02:04) 1. 兒童的人格教育為什麼那麼重要? (04:03) 2. 一個人的人格是如何建構起來的? 這部分會談到由自卑感(inferiority)與心理補償(compensation)機制。 另外,會分享兒童時期人格建構出了問題,對成人後的影響? (09:02) 3.如何衡量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這部分會分享如何衡量社會情感(social feeling)的發展程度,來了解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11:15) 4. 個體心理學如何協助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15:56) 5. 世界首富貝佐斯的人生故事
Sun, 30 May 2021 18:32:43 GMT
蘇珊博士的「情緒勒索」-面對恐懼
人類的天性就是會趨吉避凶,恐懼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危險,同時也是一種經由危險來學習的一種天賦。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比較容易辨識出危險的環境,並學習如何避開或與之共存,而不讓自己遭到危害。 反而我們對於可能危害我們的人,特別是親近人、關係密切的人,可能渾然不知。而情緒勒索者,就是在我們生活周遭,扮演著主宰這些恐懼感的角色,藉由操控我們的恐懼,來達到控制我們的目的。 本集分享蘇珊佛沃博士在情緒勒索這本書中,提到可能被人利用的四種不同類型的恐懼、這些恐懼形成的原因、與面對這些恐懼,包括: (01:23) 恐懼是什麼? (06:20) 個案:依賴認同的恐懼,莎拉與法蘭克的故事 (17:08) 如何面對情緒勒索者產生的恐懼 1. 如何面對被遺棄的恐懼 2. 如何面對不被認同的恐懼 3. 如何面對憤怒的恐懼 4. 如何面對改變的恐懼 尼采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
Sun, 16 May 2021 18:22:51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情緒勒索零容忍
本集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情緒勒索零容忍」。 人為什麼會有情緒? 人如何利用情緒? 為什麼情緒可以勒索別人? 為什麼有些人會被情緒勒索,而變得讓人予取予求。 有什麼方式可以擺脫情緒勒索? 本集的主要內容如下: (01:50) 情緒是什麼? (04:25) 情緒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情緒勒索模式:暴怒 (10:15) 什麼是情緒勒索? 如何判斷是不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者的樣貌? 哪些人容易被情緒勒索? 如何避免被情緒勒索? (23:33) 長期受到解離症所苦,但仍持續努力創作的草間彌生 草間老師的故事 (31:44) 暴怒與快樂,北風與太陽
Sun, 02 May 2021 19:17:29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逃避雖不可恥但沒用
人生大多不容易,短暫的逃避可能可以獲得暫時的紓解; 但經常性的逃避,則可能會變成逃避型的性格。 逃避型的性格是什麼? 為什麼逃避沒有用? 人生不能逃避的三大課題是什麼? 對於逃避性格,有沒有解決方式? 如何不再以「人生的謊言」當藉口? 沒有因為逃避而成功的案例,只有勇於面對人生課題而成功的案例。 今天分享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01:40) 逃避為什麼沒有用? 阿德勒提到的真實案例 (08:13) 逃避的性格特徵,分為哪些類型?表現在外的行為有哪些? (16:21) 如何了解一個人是否屬於逃避性格? 人生不能逃避的三大課題又是什麼? (20:01) 曾經無所事事,後來選擇不逃避,勇於面對挑戰的UNIQLO創辦人 柳井正的人生故事 (31:08) 如何改善或解決逃避的性格?
Sun, 18 Apr 2021 12:14:24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人人皆有虛榮心
我們為什麼要了解虛榮心呢? 阿德勒說,虛榮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哪怕是只有一點點痕跡。 虛榮心是我們最敏感的痛處,有多少人為了這件事一輩子抑鬱而終,又有多少人為此身敗名裂。 因此,了解人為什麼會有虛榮心?虛榮心的類型有哪些?虛榮心膨脹到了極限會變成如何? 可以讓我們避免抑鬱而終或身敗名裂。 正向一點來看,了解虛榮心的來源後, 可以讓我們擺脫「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的枷鎖,而真正地為了自己而活; 而真正的人生目的,則在通透了「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話的內涵。 (01:03) 認識虛榮心為什麼那麼重要 (02:14) 阿德勒的案例:因為虛榮心與好勝心,而選擇逃避Jim吉姆 (04:48) 為什麼會有虛榮心,及虛榮心的特徵 (06:25) 過度追求外表的虛榮心、過度強調身家背景的虛榮心、 靠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的虛榮心、過度追求金錢的虛榮心 (13:19) 好勝心與企圖心包裝出來的虛榮心、過度謙虛與過於友善的虛榮心 (16:13) 終極的虛榮心:成為神 (17:27) 現代追求虛榮心的極致案例:鯨吞億萬 劉特佐 (19:59) 虛榮心的真正問題: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施比受更有福
Sun, 04 Apr 2021 19:18:31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改變性格,改變命運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果性格是可以改變的,那麼命運就可以被改變。 影響性格的因素,除了在上一集「手足情深非天生」中提到一個人在兄弟姊妹中的出生順序之外,阿德勒提到,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兩個主要因素在支撐: 1.社群情感的強弱 (社群情感 又被稱為社會情懷) 2.追求權力和優越等心理目標的衝動 人與人的差異,主要取決於 社群情感的強弱、追求權力和優越的衝動,兩個要素也會互相影響,而其外在表現的形式,我們就稱之為性格。 所以這一集的內容,主要在分享一個人的性格、或者說是個性是怎麼形成的?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表現在外是什麼樣子?那麼類似的性格以不同的方式面對,對人生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本集也會分享一個因為個性害羞最後卻變成逃避人生的個案。另外,再分享在學生時期同樣是不擅表達的開復老師,如何積極面對克服困難,最後變成了一個別人以為的天生演說家,以及開復老師在自己的書中提到,給個性內向的同學的鼓勵與建議。 (01:51) 阿德勒的案例:總認為自己不如人,而逃避人生的Isaac以撒 (06:46) 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為了達到特定的心理目標;懶惰只是藉口,不是性格 (12:20) 社群情感與自卑感會影響我們的性格 (18:23) 性格發展方向,直線與迂迴、樂觀與悲觀、攻擊與被攻擊型 (26:41) 克服溝通的弱點,成為天生演說家,開復老師(李開復 先生)的人生故事 (30:22) 讓小孩子深入的認識自我,可以讓他們發展、可以讓他們免於盲目地聽天由命、 可以讓他們不因出身不幸的家庭背景就一輩子無法翻身
Sun, 21 Mar 2021 12:18:03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手足情深非天生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那麼什麼決定性格?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在兄弟姊妹中的出生順序,對一個人性格的發展,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長子、老么、老二或獨生子女,在人生早期的家庭生活中,各自面對不同的家庭成員的組成,而其心理目標與世界觀,深深受到這些家庭成員的影響,而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性格。 本集分享阿德勒對一個人的出生順序,如何影響一個人性格發展的分析。另外,也提供阿德勒在「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這本書提到的一個不得志老么的案例,以及另一個超級成功的老么 開復老師(李開復先生)的人生故事。 (01:32) 阿德勒的案例:與出色的姐姐競爭中落敗的Carol (08:26) 老大的性格特徵 (10:59) 老二的性格特徵 (12:32) 老么的性格特徵 (16:48) 獨生子女的性格特徵 (19:44) 家中子女其他組合的性格特徵 (24:48) 超級成功的老么,開復老師(李開復 先生)的人生故事
Sun, 07 Mar 2021 17:28:10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男女大不同
阿德勒在1928年出版的「認識人性」這本書中,就提到兩性平權的觀念,並在書中特別提到,我們必須注意到,女性的心理發展在男女平權尚不健全的社會文化中,是多麼的崎嶇艱難,而此議題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努力進行中。 阿德勒提到,如果我們仍然讓男尊女卑這樣偏見存於在社會文化中的話,最終將使兩性掉入「面子政治」的漩渦裡,把生活裡的善意複雜化、把關係裡的坦率破壞掉,還讓他們心裡充滿各種偏見,以至於對任何幸福的指望都消失殆盡。 阿德勒也說,我們沒有理由反對婦女運動對自由和兩性平權的訴求,我們反而必須大力支持,因為最終來說,全人類的幸福和生命快樂,都端視於能否創造出一條件,來讓女性能和其性別角色取得和解與平衡。 阿德勒甚至提到,對女性的歧視,會讓我們的社會走向毀滅。 想要了解兩性平權的議題,在社會分工、文化發展、個人心理發展、家庭關係建立、與兒童教養的影響, 可以收聽本集的內容。
Sun, 21 Feb 2021 17:55:51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無意識的英雄夢
為什麼有些人常常注意力不足、注意力無法集? 常常犯錯而影響其他人? 或不時地忘東忘西,很容易健忘? 本集彙整阿德勒在「認識人性」中, 提到的「無意識」外顯出來的行為,即上述的注意力不足、過失、健忘等,所代表的深層心理意義。 另外,本集也會以阿德勒提到的兩個案例,來說明「意識」或「無意識」是如何影響一個人。 這兩個案例,就是所謂的「英雄理想」型,就是在「無意識」中想成為永遠的第一名,對抗著周遭的人。 而當英雄夢碎後,使得他們高舉白旗,退回自己的世界,然後在「意識」層面找個可以合理化的藉口,讓自己活在自以為合理的世界中而不自知。
Sun, 07 Feb 2021 06:44:58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五歲操偶師
很多人認為人是自身命運的創造者,人具有自由意志,具備自由判斷的能力;而阿德勒認為,對人的行為真正起作用的,總是自己的行動軸線,這條線也許有若干程度的修正,但是最主要的形式、節奏、能量以及意含,卻是從童年時期就已經確立的。我們的行為,就像是被操縱的木偶,而背後的操偶師就是那個五歲的自己。
Sun, 24 Jan 2021 14:50:26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你的世界不是我的世界
我們常說,要有「同理心」才能了解他人的行為,才能與人融洽地相處、溝通、合作與生活在一起。 但我們常常不能理解我們的父母、子女;不能理解我們的同事/同學、主管/師長;更不能理解我們的另一半。 為什麼「同理」這麼困難呢? 本集分享阿德勒的「認識人性」這本書中,有關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想法與解答。
Sun, 10 Jan 2021 08:17:21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 小時候胖就是胖,人生幼注定
有句俗諺說:小時候胖不是胖。 意思是小時候的種種,不代表長大後還是那個樣子。 不過,阿德勒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在4~5歲左右幾乎已經定型了,並且難以改變。 所以,從心理器官的角度來看,如果小時候胖,代表著這輩子就是胖了。 那麼幼年時期的種種發展,到底對我們的人格特質, 有著甚麼樣的影響呢? 就是本集要分享的重點。
Sun, 27 Dec 2020 06:39:20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文化對你內心生活的影響
人的內心(心理器官)與外在環境(文化)持續的交互作用,而形塑出我們的特有的心理認知。 那麼外在環境(文化)指的是什麼? 與內心交互作用後產生的又是什麼? 而形成的認知對我們的影響又是什麼? 本集的分享將有助於了解這些機制, 當我們了解後,就有機會化被動為主動,化無意識為有意識, 進而去改變它,迎來主動而積極的人生。
Sun, 13 Dec 2020 09:32:23 GMT
阿德勒的「認識人性」-了解你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你
西方史學之父西羅多德曾說過:人的性情決定了他的命運。那麼一個人的性情是從何而來的呢? 本集由阿德勒的「認識人性」這本書,整理出「心理器官」發展的歷程,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徵是如何產生的。 而當我們清楚心理的發展歷程後,除了有機會可以改變自己之外,也有助於更了解他人,也就越能和他人睦相處。
Sun, 29 Nov 2020 10:51:18 GMT
被討厭的勇氣-通往幸福的道路之三大課題「愛情與婚姻」
阿德勒認為人生有三大課題或三大任務需要妥善面對: 第一個課題 工作與職業課題 第二個課題 與社會的連結, 與他人相處及合作的課題 第三個課題 兩性的問題,也就愛情與婚姻的課題 聽聽看如何透過阿德勒的觀點,讓「愛情與婚姻」這個課題帶來更多的幸福。
Sat, 14 Nov 2020 06:47:03 GMT
被討厭的勇氣-通往幸福的道路之三大課題之二「與社會的連結」
阿德勒認為人生有三大課題或三大任務需要妥善面對: 第一個課題 工作與職業課題 第二個課題 與社會的連結, 與他人相處及合作的課題 第三個課題 兩性的問題,也就愛情與婚姻的課題 其中「與社會的連結」這個課題,代表著我們可否融入社會的體系與人類的發展中。 聽聽本集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讓我們了解在人生發展的歷程中,是否培養出社會意識或是社群關壞,並讓我們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Sun, 01 Nov 2020 11:19:16 GMT
被討厭的勇氣-通往幸福的道路之三大課題之一「工作」
阿德勒認為人生有三大課題或三大任務需要妥善面對: 第一個課題 工作與職業課題 第二個課題 與社會的連結, 與他人相處及合作的課題 第三個課題 兩性的問題,也就愛情與婚姻的課題 其中「工作」這個課題,應該是現代人遇到最多問題的地方,聽聽本集阿德勒心理學的觀點,讓我們對工作有不同的啟發。
Sun, 18 Oct 2020 12:52:01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紅鞋少女擺脫對稱讚的依賴才能自立
童話故事中的紅鞋小女孩,因他人對紅鞋的稱讚產生了依賴,而無法自拔。 阿德勒希望現實中的我們,能了解稱讚對人性的影響,特別是對孩童的影響。 對稱讚的依賴,是不是可能影響其自立呢? 或導致無法與他人共同合作呢? 而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的高文英,在找到了她的紅鞋後,又是如何改變了她的人生呢?
Sun, 20 Sep 2020 17:44:08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他的靈魂長大了嗎?
自立是人生一輩子的課題,如何協助他人自立則是父母、師長、組織領導者等站在教育立場的人必須要面對的。 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在幫其他人自立嗎?還是讓他們的靈魂永遠無法長大呢?
Sun, 13 Sep 2020 06:55:35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放羊少女需要的只是歸屬感
人都需要在所屬的群體中有歸屬感,需要有存在感,不希望感到孤單、不希望變得可有可無、或被其他人無視,也就是要在群體中,確保其獨特的地位。 一旦在無法獲得他人的關注、無法在群體有獨特地位、或無法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有歸屬感,就會產生脫序的行為。阿德勒心理學所關注的,是這些脫序行為背後所潛藏的「目的」,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來思考。 從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看看文尚泰與高文英,面對與自己緊密的關係被改變後, 所產生的種種脫序行為。就可以了解,我們多麼需要人際關係中的「歸屬感」與「存在感」。
Sun, 06 Sep 2020 13:57:01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藍鬍子渴望遇見完全接受他的人
阿德勒: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多去聽、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弗洛姆:所謂對人的「尊敬(respect)」,就是不試圖改變或操控眼前的人,不附帶任何條件、如實認同「對方現有的模樣」。 而當一個人「現有的樣貌」獲得他人接受時,他將接受「我就是我自己」的事實,重新找回邁向自立(自我獨立)的勇氣。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文鋼太說:總有一天藍鬍子一定也會遇到一個不在意他的藍鬍子、 不在意他的與眾不同,願意理解他、肯定他的妻子。而當文鋼太完全接受高文英時,也讓高文英產生了面對自己的過去、以及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勇氣。
Sun, 30 Aug 2020 16:55:13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喪屍小孩也因母愛而重新感受到溫暖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上說,不了解一個人的幼年,就無法了解其成年, 可見人的一生當中,幼年的經歷與記憶,對一個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個人的記憶代表了他的人生故事,同時這些記憶也會影響著未來的行為。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從高文英孩童的記憶,可以推敲其一輩子害怕與人 親近,無法感受到她人的溫暖的原因。 所幸文鋼太出現了,她也從一個高冷自絕於社會其他人的公主,不但找到了家人,也找到了真正的朋友。
Sun, 23 Aug 2020 13:46:58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沉睡魔女也需要父母的愛
阿德勒斷言,人生所有的問題,均來自人際關係 ,而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則在於 "社會意識"。 嬰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與另一個個人,也就是他的母親產生聯繫與互動,所以,母親是孩子與社會生活聯結的第一個橋樑, 而母親與孩子的聯繫與互動,則對孩子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在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權起道的父母則因為其資質一般而未關注他, 導致他想獲得父母關注,而不斷產生脫序的行為,最後真的發瘋了, 父母的關愛對孩子的影響可見一斑。
Sun, 16 Aug 2020 14:18:59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找尋幸福的勇氣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生一切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那麼 人際關係的最終目標是甚麼呢? 就是把別人當成夥伴,並感覺到有屬於自己的歸屬的社會意識 簡單說,就是將凡是只考慮自己的自我中心的執著, 轉變為 對他人關心的群體意識。 就如同 韓劇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 箱子叔叔、 面具男孩 、空罐頭公主,後來發現原來黑影巫婆奪走的,並不是他們三個最真實的臉孔 而是他們找尋幸福的勇氣。
Sun, 09 Aug 2020 05:37:10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別讓自己成為琵琶魚
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 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割捨別人的課題」, 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際關係的紛爭中,要麼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 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 唯有徹底認知到「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就是屬於誰的課題」, 再由其主動承擔並設法解決,才能有效化解人際的紛爭,達到真正的自在。
Sun, 02 Aug 2020 07:05:07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醜小鴨終究是白天鵝
阿德勒斷言 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個人就能終結的煩惱,也就是屬於純粹單一個人內在 的這種煩惱,並不存在 不管是哪一種煩惱, 裡面一定有屬於別人的 甚麼因素介入其中 由於 我們既無法忍受孤獨、寂寞, 又無法避免地 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受傷, 於是各種煩惱不斷地產生 而醜小鴨終究還是會發現自己是原來是白天鵝,而找到了屬於他的白天鵝朋友
Sun, 26 Jul 2020 17:38:00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坦然接納國王的驢耳朵
我們要接納自己,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全然接納自己。 接納自己的優點、也接納自己的缺點; 接納自己對許多事情儘管盡了全力,可能還是無能為力; 接納自己過去的無知、接納自己過去的愚蠢; 接納自己過去做了許多可能有意、無意中傷害別人的事。 然後,就像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的文鋼太一樣,坦然而勇敢面對"國王的驢耳朵"。
Sun, 19 Jul 2020 16:53:35 GMT
被討厭的勇氣-雖然是精神病-剪開春日之犬的項圈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中,春日之犬的項圈,就如我們過去的不好的經驗、周遭人的眼光、父母對子女的過度期望等束縛。發現它,並勇敢的剪去它,重新拾回自己的人生。
Mon, 13 Jul 2020 00:40:16 GMT
被討厭的勇氣-勇敢面對人生的謊言
人生當中有許多想要做的事,或應該做的事,但由於種種原因而沒去做。於是我們編出各式各樣的理由來逃避,阿德勒稱之為"人生的謊言"。想打"破人生的謊言",我們欠缺的不時時間,也不金錢,阿德勒認為,我們只是缺乏"勇氣"。
Sun, 05 Jul 2020 15:56:23 GMT
被討厭的勇氣-重新賦予經驗不同的意義
分享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阿德勒重新賦予經驗不同的意義,對我們帶來的啟發。
Wed, 01 Jul 2020 10:39:54 GMT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