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2 個月前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立臺灣博物館_鐵道部園區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位於忠孝西路、塔城街、鄭州路、延平北路間,屬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1885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請英國與德國顧問,於淡水河碼頭內建造機器局,組裝槍砲彈藥及鑄造貨幣,內有鎔鐵所、鍛工場等。1895年日本軍方接收機器局,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製造並修理陸軍所管兵器,可製造彈丸、信管、小銃丸及藥筴、船舶、鐵道鐵橋等,之後改稱為臺灣砲兵工廠,1900年由陸軍省移交鐵道部,同年改為臺北工場。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1909年臺北工場向東擴張,新建車輛修理工場、塗工場。1915年起拆除基地南邊原有建物,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與臺北工場並存,成為南廳舍、北工廠配置,直到1934年臺北工場搬遷至松山(今國定古蹟臺北機廠)為止,街廓內原有將近四十棟建物,歷經2005年興建捷運以及2013古蹟修復拆除不保存者,目前尚餘十棟,其中包含八處法定文化資產:鐵道部、食堂、八角樓男廁、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清代機器局遺構以及臺北工場(不在鐵道部園區範圍內)。

戰後鐵道部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因都市計畫劃道路塔城街於1967年開通,切斷與西側鐵道部官舍群連結形成今日所見的街廓。1992年臺北市政府指定鐵道部廳舍為三級古蹟,1993年臺鐵總局遷移至臺北車站新廈。2005年文建會委託東海大學、中原大學進行古蹟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規劃,2006年交通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以及文建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簽訂臺灣博物館系統聯盟協議書,鐵道部古蹟修復再利用工作正式開始,以「鐵道部博物館園區」為基礎概念,目標為建置現代性展示主題之複合使用園區,並整合周邊都市及歷史涵構。2007年文建會指定為國定古蹟,並納入八角樓、食堂、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為古蹟範圍,臺北工場及清代機器局遺址則分別由臺北市於2008年及2010年指定為市定古蹟,2009年起由臺博館代管此區土地建物。規劃中的鐵道博物館展示主題將主要架構在古蹟與基地、鐵道文化及現代性等相關議題之上,未來也將涉及整合西側原機器局工廠範圍內E1E2街廓。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

電話:+886-2-25589790

地址:103 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提醒:1.定時導覽服務:週二至週日 10:30、14:30 鐵道部園區導覽主題:認識鐵道部 2.預約團體導覽服務時段:週二至週五,每場40~60分鐘 (國定假日及連假恕不開放團體預約導覽) 請於導覽14天前至鐵道部團體預約導覽服務網站申請

相關連結: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專頁開放時間與票價

查看來源內容 
-
-
(基於 PinQueue 指標)
0 則留言